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
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

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旭东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0980736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重视美育是世界潮流,审美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全面铺开,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美术类艺术高中。笔者在对国内多所美术特色高中作研究分析后,构建了课程审美化的基本路径,总结并提炼出课程审美化的特点、内容、原则及实施途径,提出“在审美中成人”的基本观点,并对课程审美化今后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6

一、现状和困惑 6

二、必要性 9

三、可能性 12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12

一、理论意义 12

二、实践意义 13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实践回顾 17

第一节 国外课程审美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7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影响课程审美化的发展 17

二、课程审美化在美育中的体现 19

三、杜威的课程审美化思想 21

四、当代芬兰课程改革中课程审美化发展趋势 25

五、美国艺术课程的发展对学校课程审美化的影响 27

六、英德法三国学校在课程自主权方面的状况 29

第二节 国内课程审美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32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美育 32

二、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来的美育 3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审美化建设政策研究 37

第三节 李叔同与课程审美化建设实践 42

一、课程审美化的先驱者 42

二、图画之效力 44

三、美术课程建设方面的主张 45

第三章 课程审美化的现实背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8

第一节 课程审美化提出的现实背景 48

一、传统课程观的特点 48

二、“唯科学主义”思潮下传统课程观的失衡 50

三、课程审美化是改变课程失衡的有效方式 51

第二节 课程审美化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52

一、审美 52

二、审美化 58

三、课程审美化 61

四、审美素养 64

第三节 课程审美化的理论基础 66

一、审美育人:课程审美化的美育基础 66

二、审美情感:课程审美化的心理学基础 73

三、审美文化:课程审美化的文化学基础 79

四、审美管理:课程审美化的管理学基础 83

第四章 研究框架 93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目标及创新点 93

一、研究的问题 93

二、研究的目标 95

三、研究的创新点 95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96

一、文献法 96

二、问卷法 96

三、访谈法 97

四、个案法 97

五、行动反思 97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98

一、研究对象 98

二、技术路线 100

第五章 调研与访谈 102

第一节 调研设计与实施 102

一、问卷调查法 102

二、调查目的 102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102

四、调查对象 105

五、调查实施分析 106

六、调查结论 112

第二节 访谈与座谈会的设计与实施 117

一、访谈法 117

二、访谈的操作设计 118

三、访谈1:美学与青少年审美化教育实践 119

四、访谈2:审美素养培育的理论与实践 125

五、访谈3:课程审美化的实践与学校特色的创建 136

六、访谈结论 157

第六章 案例研究 159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59

一、个案研究法 159

二、研究目的 159

三、研究对象 159

四、实施的过程 160

第二节 案例分析 160

一、管理审美:课程审美化建设的基础 160

二、文化审美:课程审美化建设的依据 168

三、课程改革:课程审美化建设的突破 171

四、课程设计:课程审美化建设的关键 174

五、审美化教育:课程审美化建设的灵魂 177

六、课程整合:课程审美化建设的方向 180

七、高效课堂:课程审美化建设的重点 183

第三节 课程审美化建设案例综述 186

一、审美精神是课程审美化建设的纽带 186

二、美学规律在课程审美化建设中的体现 189

三、美的情感体验贯穿在审美化课程建设中 193

第四节 课程审美化建设模式范例 195

一、审美教育体系模式 195

二、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 196

三、“四主一美”课堂教学模式 199

四、综合美术课程模式 201

第七章 课程审美化建设 206

第一节 课程审美化的建构 206

一、在课程中:课程审美化的核心 206

二、课程审美化的实质 208

三、课程审美化的过程 209

第二节 课程审美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211

一、课程审美化的特点 211

二、课程审美化的形式 218

三、课程审美化的分类 221

第三节 课程审美化的内容 223

一、课程目标的审美化建设 223

二、课堂形态的审美化建设 225

三、教学过程的审美化建设 227

四、师生关系的审美化建设 228

五、课程环境的审美化建设 230

六、教师队伍的审美化建设 231

第四节 课程审美化建设的原则 233

一、艺术教化原则 233

二、管理审美原则 234

三、课程体验原则 234

四、课程整合原则 235

五、课堂优化原则 236

六、审美评价引导原则 237

第五节 课程审美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238

一、确立美好的学校形象 238

二、确立审美育人的目标体系 240

三、构建审美立学的课程体系 250

四、构建审美立教的教学模式 253

五、构建审美助学的学习策略辅助体系 256

六、构建审美立校的管理保障体系 258

第六节 审美能力的培养 262

一、审美感受 262

二、审美想象 263

三、审美理解 265

四、审美创造 266

第八章 在审美中成人 267

第一节 艺术育人功能的再思考 267

一、三种基本功能 268

二、两种拓展功能 269

三、客观看待艺术的育人功能 270

第二节 艺术让学生成为完整人格的人 272

一、艺术欣赏的意义 272

二、艺术让人成为人 273

三、艺术让学生成为完整人格的人 274

第三节 教师美好心灵的构建 275

一、教师情感的发展 275

二、教师心灵世界的组成 277

三、教师心灵世界的构建 279

第四节 师表美是教育艺术的价值追求 280

一、强化师生共鸣,塑造教师情感取向 281

二、激励创新精神,塑造教师理念取向 283

三、弘扬奉献精神,塑造教师价值取向 284

四、传承进取精神,重塑教师学习取向 285

五、影响感染学生,塑造教师精神取向 286

第五节 课程审美化的历史展望 287

一、世界将进入大审美经济时代 287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 288

三、教师成为审美者 290

四、课程审美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92

参考文献 294

附录一:提升审美素养,为师生未来的美好人生奠基 301

附录二:发展优势潜能,构筑美的教育(郑州106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