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综合地质学  第2版
综合地质学  第2版

综合地质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根厚,王训练,余心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116105836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综合地质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篇地球的物质组成系统 1

第一章 矿物和岩石 1

第一节 矿物 1

一、矿物的一般概念 1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 2

三、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四、矿物中的元素替代(类质同象)及其意义 3

五、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4

六、矿物的分类 9

七、主要造岩矿物简介 11

八、常见造岩矿物及肉眼识别 18

第二节 岩石 20

一、岩石的成因分类 20

二、岩石学的概念 21

三、岩石学发展现状 22

四、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22

思考题 23

第二章 沉积岩 24

第一节 沉积岩的形成作用 24

一、沉积物的形成 24

二、沉积物的搬运、分异和沉积作用 27

三、成岩作用 28

第二节 沉积岩中的原生构造 29

一、侵蚀型沉积构造 29

二、沉积型构造 30

三、软沉积变形构造 32

第三节 沉积岩的分类 35

一、陆源碎屑岩 35

二、碳酸盐岩 42

思考题 46

第三章 岩浆岩 47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 47

一、岩浆的性质 47

二、岩浆作用 48

第二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50

一、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50

二、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61

三、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64

第三节 岩浆岩的分类和命名 73

一、超基性岩类 74

二、基性岩类 76

三、中性岩类 77

四、酸性岩类 79

五、脉岩类 80

六、火山碎屑岩类 80

七、岩浆岩的命名原则 81

第四节 侵入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82

一、侵入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 82

二、侵入岩体的野外研究方法 84

思考题 86

第四章 变质岩 88

第一节 变质作用 88

一、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88

二、变质作用的方式 92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 95

第二节 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97

一、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97

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100

第三节 变质岩的类型 107

一、动力变质岩类 107

二、区域变质岩 109

三、混合岩类 111

四、接触变质岩石类 112

五、气-液变质岩类 113

思考题 115

第一篇附录 岩石观察和描述实例 116

第二篇地层历史系统 119

第五章 地层系统 119

第一节 地层及其接触关系 119

一、地层与地层叠覆律 119

二、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119

第二节 地层划分和对比 125

一、地层划分 125

二、地层对比 126

思考题 130

第六章 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 131

第一节 岩石地层单位 131

第二节 生物地层单位 132

一、生物地层单位的类型 132

二、生物演化和地质年代 133

第三节 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系统 134

一、宇、界、系、统 134

二、阶 135

三、亚阶 135

四、时带 135

五、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137

思考题 139

第三篇构造地质系统 140

第七章 地质体基本产状 140

第一节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140

一、面状构造组成要素 140

二、面状构造产状的测量和表示 141

第二节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141

第三节 水平岩层 142

第四节 倾斜岩层 143

一、“V”字形法则 143

二、岩层的露头宽度 144

三、三点法的原理及应用 144

第五节 不同地层接触关系的出露形态 147

一、整合接触 147

二、不整合接触 147

思考题 148

第八章 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应用 149

第一节 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 149

一、投影原理 149

二、极射赤平投影的应用 152

三、小结 154

四、练习题 154

第二节 β图解和π图解 154

一、β图解 154

二、π图解 155

三、练习题 155

思考题 156

第九章 劈理、线理 157

第一节 劈理及其类型 157

一、劈理及其组成要素 157

二、劈理类型 157

三、劈理与大构造的关系及劈理现象 159

第二节 线理 160

一、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 160

二、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 161

第三节 劈理和线理研究的地质意义 163

一、劈理研究的地质意义 163

二、线理的研究意义 164

思考题 165

第十章 褶皱 166

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 166

一、褶皱的几何要素 166

二、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168

三、褶皱的波长和波幅 168

第二节 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 169

一、褶皱的几何形态 169

二、褶皱形态的描述 169

三、褶皱的几何分类 172

第三节 叠加褶皱 175

一、轴向不一致的直立褶皱叠加 176

二、平卧褶皱与直立褶皱叠加 177

三、共轴叠加褶皱 177

第四节 褶皱的组合型式 177

一、雁行褶皱(日耳曼式) 177

二、隔档式、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 178

三、复背斜和复向斜(阿尔卑斯式) 179

第五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 180

一、同沉积褶皱 180

二、底辟构造和盐丘 180

三、褶皱动力成因机制分类 181

四、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 187

五、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189

六、褶皱构造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91

思考题 193

第十一章 断裂构造 194

第一节 节理 194

一、节理的分类 194

二、节理的形成机制 196

三、节理组和节理系 198

四、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199

五、节理野外研究方法 200

第二节 断层 201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202

二、位移 202

三、断层分类 203

四、断层效应 205

五、断层形成机制 209

六、断层的野外识别 210

七、断层的其他识别方法 213

八、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219

九、构造断裂年代确定方法 220

十、区域断裂构造简介 221

思考题 234

参考文献 2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