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  下  走向内生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  下  走向内生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 下 走向内生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健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7185
  • 页数:992 页
图书介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这一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差异化明显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存在于工业化初期甚或中期。此时,农业自身并不具备逃离马尔萨斯陷阱和实现“起飞”的条件,其发展必须借助于“工业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或者说,该阶段农业发展的突出特征是外生性或被动性。但是,当经济发展越过工业化中期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及后期时,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完全改变了,农业发展的目标开始转向投资收益率与现代产业趋同的现代农业建设方面。这一阶段,内在因素对于农业发展的决定意义逐渐凸显出来。因为,没有人力资本要素或现代农民,现代农业的资源结构、技术体系、企业化组织和商业化运营是难以设想的。相对于前一阶段,后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其关键性发展要素的内生性。本套书的上、下两卷,分别讨论的是农业发展两个阶段的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 下 走向内生发展》目录

第一部分 劳动力“逆淘汰”的背后 501

第一章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发展机制 501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501

二 农民的两部门经济及其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504

三 人力资本转移背景下农业成功发展的条件 506

四 选择性转移与农业人力资本的动态深化 509

五 农业的变化:农业人力资本深化的进一步解释 512

六 结论、政策建议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514

附录 516

第二章 劳动力“逆淘汰”与农业产出增长的“悖论”——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与质量过剩劳动力假说及其检验 519

一 问题的提出 519

二 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与质量过剩劳动力假说 522

三 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假说的检验 526

四 质量过剩劳动力假说的验证 530

五 结论及政策含义 532

第三章 劳动力“逆淘汰”背后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 535

一 问题的提出 535

二 非体现型技术进步与体现型技术进步 536

三 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与技能偏态技术进步 542

四 劳动力“逆淘汰”下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 546

五 劳动力“逆淘汰”与农业技术进步类型转变 549

六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现实进程和前景判断 552

七 结论 554

第四章 选择性转移与人力资本深化:理论及经验证据 558

一 引言 558

二 选择性转移下农业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条件 560

三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 564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568

第五章 择优迁移、教育深化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571

一 引言 571

二 择优迁移与新古典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理论困境 573

三 择优迁移与教育深化的互动对古典农业发展方式的否定 576

四 择优迁移、教育深化与新古典扩展型农业发展方式 579

五 结论及政策含义 582

第六章 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 585

一 研究背景描述 585

二 相关文献述评 588

三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外生人力资本积累的估计 590

四 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内生人力资本积累的估计 596

五 人力资本积累与两种农业发展前景的抉择 601

六 结论 604

第七章 工业化、选择性就业与农民的职业化 607

一 引言 607

二 选择集合视角的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 609

三 工业化与农民的选择性就业 612

四 农民选择性就业能力的适应性调整 615

五 农业的企业化与农民的职业化 617

六 结论和政策建议 621

第二部分 人口转型及其影响 627

第八章 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转型 627

一 工业化进程中生育率与人力资本的逆向变动 627

二 代际效用函数中子女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632

三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生育率与人力资本 638

四 超越“B—M—T转折点”的中国经济发展 643

五 结论 647

第九章 人口转型:来自中国农村家庭的经验 649

一 人口转型的国际经验是否适应于中国农村家庭? 649

二 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事实描述 652

三 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原因分析 657

四 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转型的发展含义 665

五 结论 667

第十章 生育率下降与农村女孩教育的逆歧视性增长 669

一 问题的提出 669

二 相关文献的简要回顾 671

三 生育率下降与农村女孩教育逆歧视性增长假说 673

四 描述性统计检验 677

五 回归分析 681

六 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683

第十一章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中国农业发展——基于1995—200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87

一 引言 687

二 样本、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 689

三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中国农业发展的Granger检验 690

四 模型设定、检验、筛选及模型回归结果 696

五 结论 699

第十二章 人口转型、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增长 701

一 研究背景描述 701

二 中国农村的人口转型 706

三 人口转型的农业技术进步效应 709

四 人口转型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的经验考察 713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8

第十三章 人口转型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西北地区农户经验数据的分析 721

一 西北地区农村家庭的人口生产转型 721

二 人口偏好转变对农户劳动分工的影响 725

三 西北地区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和总量增长 734

四 人口偏好转变、分工演进与农户收入关系的计量检验 739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743

第十四章 人口转型、人口质量红利与农业发展——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例 745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745

二 人口转型、人口质量红利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理论构建 747

三 基于中国东部地区经验的检验 751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755

第十五章 人口转型、红利结构变迁与现代农业增长——来自21个高水平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759

一 引言 759

二 研究方法 762

三 统计描述 764

四 回归分析 768

五 结论与启示 772

第三部分 走向内生发展 779

第十六章 人力资本均衡态转变与农业发展 779

一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两类人力资本均衡 779

二 农业发展即农业人力资本均衡态的转变 782

三 农业人力资本均衡态转变之机制 787

四 农业“起飞”的人口条件 790

五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农业发展 792

六 结论 794

第十七章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内生农业发展——兼论工业化中后期的农业发展动力 796

一 文献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796

二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农业生产函数转变 798

三 人力资本、生育率作为农业发展动力的条件 803

四 结论 805

第十八章 人口偏好逆转、家庭分工演进与农民收入增长——马尔萨斯模型的扩展及其应用 808

一 文献背景 808

二 特征性事实描述 811

三 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与农户劳动分工的演进 814

四 农户家庭收入的决定 816

五 计量分析结果 818

六 结论及扩展含义 821

第十九章 人力资本门槛与农业增长的多重均衡:理论及中国的经验证据 826

一 引言 826

二 人力资本与内生农业增长模型 828

三 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下的农业增长机制 831

四 中国的经验证据 834

五 结论 840

第二十章 人口生产转型、要素结构升级与现代农业成长 844

一 研究背景 844

二 人口生产量质转型的农业成长机制 847

三 人口转型与不同农业成长形态的稳态过渡 851

四 中国农业成长的现状及前景 854

第二十一章 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再认识 860

一 引言 860

二 基于工业化影响的农业发展含义 863

三 工业化与渐进成长的三种农业形态 867

四 工业化的双重效应与农业发展的两类过渡 871

五 内生农业增长的模型结构与形成条件 875

六 结论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76

第二十二章 工业化、人口转型与长期农业增长的差异化路径 879

一 引言 879

二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收入增长的稳态结构类型 881

三 工业化与马尔萨斯稳态向索洛稳态的过渡 884

四 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转型 888

五 人口转型与索洛稳态向现代持续增长的演进 891

六 结论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政策选择 895

第四部分 二元结构演化 901

第二十三章 内生增长要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初步分析 901

一 引言 901

二 理论分析 902

三 实证检验 904

四 结论及政策含义 906

第二十四章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908

一 相关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908

二 研究方法的讨论 910

三 技术内生视角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 911

四 基于中国经验的检验 915

五 人力资本、生育率趋同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919

六 城乡收入调节政策的选择 922

第二十五章 公平教育、竞争市场与收入增长的城乡分享 926

一 研究背景 926

二 城乡收入决定模型 929

三 城乡收入差距缘何存在 933

四 城乡收入差距如何收敛 937

附录 940

第二十六章 人力资本非农化配置下的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扩展研究 945

一 问题的提出 945

二 人力资本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短期分析 948

三 农业人力资本转移条件下的工业化 951

四 二元经济成功发展的人力资本条件 956

五 初步的经验证据 959

六 政策含义 963

第二十七章 人口转型与二元结构演化:多国经验证据 966

一 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反差指数 966

二 人口转型与二元反差指数变化: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据 967

三 人口转型与二元结构转变:多国经验的实证结果 972

四 人力资本和生育率关系的进一步考察 979

五 结论 981

附录 981

第二十八章 农村人口转型与二元结构演化:中国的经验证据 983

一 问题的提出 983

二 农业人力资本、生育率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 984

三 基于1978年以来中国经验数据的初步检验 989

四 结论 9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