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世界  有限性  孤独性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世界  有限性  孤独性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世界 有限性 孤独性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卫国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49983
  • 页数:535 页
图书介绍:《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被Vittorio Klostermann编入《海德格尔全集》第29/30卷,是海德格尔弗莱堡大学1929/30年冬季学期的讲稿,共542页。很多国外海德格尔研究者高度重视此书,在研究中大量引用,做《海德格尔传》的萨弗兰斯基称之为“秘密代表作”,在传记中专为此书开辟了一个章节。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世界 有限性 孤独性》目录

第一章 规定哲学(形而上学)之本质的曲折道路以及直面形而上学的不可回避性 3

第1节 哲学的不可比性 3

a)哲学既非科学也非世界观宣言 3

b)哲学之本质规定无需绕道与艺术和宗教相比较 5

c)通过历史勘定来规定哲学之本质的出路是幻象 6

第2节 以诺瓦利斯的话为引线从其自身出发来规定哲学 7

a)作为人之活动的形而上学(哲学活动)自行逃遁到人之本质的昏暗中 7

b)思乡作为哲学活动的基本情绪以及对世界、有限性、个体化的追问 8

第3节 形而上学之思作为整全的思想:趋向着整体的和彻底把握着生存的 13

第二章 哲学(形而上学)之本质的多义性 16

第4节 一般哲学活动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哲学是不是科学或世界观宣言 17

第5节 我们的哲学活动之多义性:就此时此地听众和教师的态度而言 19

第6节 哲学之真理及其多义性 22

a)哲学作为某种关涉并深入到每一个人的东西而出现 23

b)哲学作为最终的和最高的东西出现 24

α)具有绝对确定的真理面貌的哲学真理 24

β)形式上矛盾的论辩之空洞和无约束力。哲学之真理根植于此在之命运 27

γ)在笛卡尔那里和近代哲学中的批判态度之多义性 30

第7节 哲学活动与其本质上难以克服的多义性之争斗。作为此在中的根本事件的哲学活动之独立性 31

第三章 将关于世界、有限性、个体化的整全追问标画为形而上学之辩解。“形而上学”一词的起源和历史 36

第8节“形而上学”这个词,φυοικα的含义 37

a)说明φυοικα一词,φυοιs作为自身形成着的存在者之整体的主宰 38

b)λóуоs作为从遮蔽状态中夺取存在者之整体的主宰 39

c)λóуоs作为对无蔽(αληθεα)的言说。αληθεα(真理)作为抢夺,遮蔽状态必然被夺走 41

d)φυοιs的两重含义 45

α)φυοιs的基本含义之双重性:行其主宰活动之主宰者。φυοιs的第一层含义:(与τεχνηǒντα相对的)作为领域概念的φυοει ǒντα 46

β)φυοιs的第二层含义:主宰活动本身作为事物之本质和内在的法则 47

第9节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φυοιs的两种含义。关于存在者之整体的追问和关于存在者之本质状态(存在)的追问作为πρωτη φιλοοοφ?α的两种追问方向 48

第10节 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学院学科的建立作为真正的哲学活动之衰败 52

第11节“形而上学”一词中的μετá之技术性含义向内容性含义的转变 56

a)μετá:“之后”(pοst)的技术性含义形而上学作为针对πρωτη φιλοοοφ?α之困境的技术性标题 56

b)μετá的内容性含义:向上超出(trans)。形而上学作为πρωτη φιλοοοφ?α(第一哲学):关于超感事物的科学之标志和说明,形而上学作为学院学科 58

第12节 传统形而上学概念的内在危害 60

a)传统形而上学一概念的肤浅化:形而上的东西(神、不死的灵魂)作为一种现存的、尽管更高的存在者 62

b)传统形而上学一概念的含混性:超感性的存在者和存在者之非感性的存在特性这两种有别的越居(μετα)方式之耦合 66

c)传统形而上学一概念的不成问题性 67

第13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一概念作为传统形而上学一概念三要素的历史证据 68

第14节 弗朗茨·苏亚雷斯的形而上学一概念和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76

第15节 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本身的基本问题之标题。预先考察的成果以及由于被形而上学问题所侵袭,在形而上学中开始行动之要求 84

第一部分唤醒我们的哲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情绪 89

第一章 唤醒一种基本情绪的任务,指明我们当今此在的一种隐蔽的基本情绪 89

第16节 关于唤醒一种基本情绪之意义的先行说明 89

a)唤醒:不是发觉某种现存状态,而是使睡着的人变得清醒 89

b)情绪在此或不在此不可通过区分有意识或无意识来把握 91

c)情绪之在此或不在此基于在一此或离一去(不在场)的人之存在 94

第17节 先行标画情绪现象:情绪作为此在的基本方式,作为给予此在以持存及可能性的东西。唤醒情绪以感动作为此一在的此一在 99

第18节 确证我们当今的境况和彻底笼罩着它的基本情绪以作为唤醒这种基本情绪的前提条件 103

a)我们当今境况的四种说明:在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路德维希·克拉格斯,马克斯·舍勒,列奥博尔德·齐格勒那里生命(灵魂)和精神的矛盾 103

b)尼采的酒神和日神之间的基本矛盾作为四种解释我们当今境况之源泉 107

c)深度的无聊作为文化哲学在解释我们境况时的隐蔽的基本情绪 111

第二章 无聊的第一种形式:被某事物搞得无聊 117

第19节 无聊的成问题性。唤醒这种基本情绪作为使清醒,作为防止入睡 117

第20节 无聊的基本情绪,它与时间和关于世界、有限性、个体化三个形而上学问题的关系 120

第21节 从无聊的事物出发解释无聊。无聊的事物作为把人拖着而让人无所事事的东西,三种习惯的说明图式:原因—结果—关系、内心的事件、传染的成问题性 123

第22节 解释被搞得无聊的方法性指示:避免意识分析的态度,保持日常此在的直接性:通过直接与之相关的消磨时间来解释无聊 132

第23节 被搞得无聊与消磨时间 139

a)消磨时间作为驱赶着时间而赶走无聊 139

b)消磨时间和看表。被搞得无聊作为停顿着遭受拖延着的时间进程 143

c)被拖延着的时间拖住 148

d)被拒绝着的事物搞得无所事事以及洞察与被拖延着的时间拖住之可能的关系 151

第三章 无聊的第二种形式:在某事物中感到无聊以及属于它的消磨时间 159

第24节 在某事物中感到无聊以及归附于它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159

a)为了理解被拖住和被搞得无所事事之间的结合,要求一种更为原始的对无聊之理解 159

b)在某事物中自己感到无聊和改变了的消磨时间的方式:在自己感到无聊之际消磨时间 162

第25节 着眼于被拖住和被搞得无所事事之本质环节与第一种相比较凸显无聊的第二种形式 170

a)以无聊的事物:明确的或不明确的无聊事物为视角一般性地比较无聊的两种形式。在无聊之第二种形式中被拖住和被搞得无所事事之表面性缺失 170

b)抑制着的漫不经心作为被让人无聊的东西搞得无所事事之加深的方式。因某种无所事事的自发形成而被搞得无所事事 173

c)在停滞的时间上被拖住时不舍弃我们的时间 180

第26节 自己感到无聊的两个结构环节的结构性统一根植于当下使所获得的时间趋于停顿。无聊发源于此在之时间化着的时间性 189

第27节 在某事物中感到无聊的最终特点:归属于它的消磨时间之特性作为出自此在本身的无聊着的东西之升级 191

第28节 无聊的第二种形式相比于第一种之加深 193

第四章 无聊的第三种形式:深度的无聊作为“某人无聊” 198

第29节 闯入无聊和时间之本质的先决条件:质疑将人理解为意识,无聊的本质之深度的自行开启 198

第30节 在领会深度无聊其强势时不再听任消磨时间。被迫倾听那深度无聊让人领会的东西 201

第31节 以被搞得无所事事和被拖住为引线具体解释深度的无聊 205

a)被搞得无所事事作为此在被交付给整体拒绝着的存在者 205

b)被拖住作为被迫进入原始的使此在作为那样一个此在得以可能的状态。被搞得无所事事和被拖住的结构性统一作为自行拒绝着的存在者之整体的广袤与使此在得以可能的唯一极端之统一 210

第32节 深度无聊的时间特性 216

a)被时间之三位一体的视域所吸引作为被搞得无所事事的时间特性 217

b)被吸引着的时间强迫到眼下作为被拖住的时间特性。被搞得无所事事和被拖住的时间性统一 221

第33节“无聊”这个词的本质性含义:在深度无聊中片刻变长作为时间视域变宽和眼下之极端的消失 226

第34节 深度无聊之总结性“定义”作为对无聊之解释的加强说明或作为关于我们当今此在的某种明确的深度无聊问题的预先准备 228

第35节 时间性其时间化的一种特定的方式作为无聊之真正让人无聊着的东西 234

第36节 对无聊之流俗的低估及其对深度无聊的抑制 236

第五章 追问一种特定的作为我们当今此在之基本情绪的深度无聊 238

第37节 重提作为我们此在之基本情绪的一种深度无聊的问题 238

第38节 沿着特殊的被搞得无所事事和特殊的被拖住的方向追问特定的深度无聊 241

a)本质性的急迫之整体,我们当今的此在的本质性窘迫之缺席(自行拒绝),作为特定的深度无聊的被搞得无所事事 242

b)随着窘迫之缺席而宣告出来的此在本身最极端的苛求(随之宣告出来的眼下)作为特定的深度无聊的被拖住状态 244

第二部分现实地追问从深度无聊的基本情绪中发展出来的形而上学问题。问题是:什么是世界 251

第一章 从深度无聊的基本情绪中发展出来的形而上学问题 251

第39节 关于世界、个体化和有限性的问题作为促使去追问我们当今的此在之深度无聊的基本情绪的东西。时间之本质作为三个问题的根源 251

第40节 追问三个问题的方式 256

第41节 三个问题被健全的人类理智和传统所包围 258

第二章 从关于世界的问题开始形而上学的追问。研究的途径及其诸多困难 261

第42节 对三个引导性命题:石头无世界,动物缺乏世界,人形成着世界进行比较考察的途径 261

第43节 关于规定生命之本质和可通达性在内容和方法上的根本困难 265

第44节 假期之后的总结或重新引介:形而上学作为整全的追问;唤醒深度无聊的基本情绪;从基本情绪中生发出来的形而上学问题。正确理解言说哲学活动之基本情绪的引线 267

第三章 从中间的命题:动物缺乏世界开始做比较性考察 273

第45节 命题的原理特性以及形而上学与实证科学的关系 274

a)“动物缺乏世界”这个命题作为动物学的本质陈述和前提条件。哲学的循环运动 274

b)我们在哲学活动中进行的追问与动物学或生物学的关系 277

第46节“动物是缺乏世界的”命题与“人是形成着世界的”命题有关。欠缺世界与形成世界的关系绝非被贬低的等级顺序。欠缺世界作为世界之缺失 282

第47节“动物缺乏世界”的命题与“石头无世界”的命题的关系。无世界性作为存在者的不可通达性。将世界暂时描画为存在者的可通达性 288

第48节 动物之拥有世界和不拥有世界:为说明世界概念赢得切入点 292

第四章 沿着追问动物性、一般生命、有机体之本质的道路澄清动物欠缺世界之本质 294

第49节 能置身于其他某个存在者(动物、石头、人)之境地中的方法问题作为这种存在者之存在方式的事实问题 294

第50节 世界之拥有或不拥有作为能够允许置身和必然拒绝同行。欠缺(缺失)作为不具有拥有能力 305

第51节 开始本质性地说明有机体 309

a)将器官理解为工具,有机体理解为机器的成问题性。粗略说明器具、工具、机器的本质差别 309

b)机械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成问题性 314

第52节 器官之本质的问题作为动物之“能”的可能性特征问题。器具之有用性作为为了做某事的功能,器官作为去做某事的能力 316

第53节 有能力和从属于它的器官之间的具体关系作为服务性与器具之有用性的差别 322

第54节 能力携带着规范不同于完成的器具从属于某种规划。能力之冲动特性将自己驱向其所向 330

第55节 探问由服务性的能力在服务中所获得的器官之性能 332

第56节 为了规定有机体之(整体特性)本质更加深入地澄清迄今为止说明的能力之本质:所有物或占有特性作为动物之存在方式,以去一占有一自己的方式 334

第57节 有机体作为分化在产生着器官的各种能力中的有能力的存在——作为有能力在产生着的器官中占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337

第58节 动物的行为和迷醉状态 341

a)预先说明行为作为动物能力的为何。作为冲动的动物的行为区别于作为行事的人的行动 341

b)动物本身之被吸引作为迷醉状态。迷醉(有机体之占有自己的本质)作为行为之内在可能性 344

第59节 沿着具体的道路澄清行为之结构:动物行为的相关性不同于人之行事的相关性 346

a)动物实验表明的行为之具体实例 347

b)对行为的一般性描画:迷醉作为被夺走一切对作为某物的某物的觉察或作为被一吸引向。动物被排除在存在者之敞开状态之外 354

第60节 行为和迷醉状态的开放性以及动物的关联之所向 358

a)行为的消除特性 358

b)动物行为与某种排除障碍环相环绕 364

第61节 有机体之本质概念的最终界定 369

a)有机体作为在迷醉之统一中去行为的有能力的存在。与环境的结合(对排除障碍敞开的自行环绕)作为行为之本质结构 369

b)生物学中的两个关键步伐:汉斯·德里施,雅克布·约翰·冯·威克斯库尔 374

c)前文对有机体的本质解释的不完备性:缺乏对有生命的东西之运动性的本质规定 378

第五章 通过已经赢得的对有机体之本质解释展开引导性命题“动物缺乏世界” 383

第62节 迷醉状态中的开放作为拥有排除着的东西而不拥有世界 383

第63节 作为动物之某种缺失或缺乏的不拥有世界之命题的自相矛盾及其失效 386

第六章 沿着探讨“人建立着世界”的命题的途径主题性地揭示世界问题 391

第64节 世界现象的首要特性:存在者作为存在者的可开放性和那个“作为”;与存在者的关系作为让存在或不让存在(对一行动、行事、本己性) 391

第65节 作为现存事物的各种不同存在者之无差别的开放性,此在日常状态下与存在者的基本关系之沉睡 392

第66节 有生命的自然之特有的敞开以及此在身处于有生命的东西之环围关系中作为与之特有的基本关系。存在形式之多样性,其可能的统一和世界的问题 395

第67节 敞开状态之发生问题作为世界问题之起点。沿着对深度无聊的解释所开启的方向返回到有关建立世界和世界的问题 398

第68节 对世界概念临时的界定:世界作为存在者本身之整体的敞开;一般性地说明建立世界 403

第69节对“作为”的第一种形式的解释作为敞开状态的一个结构环节 409

a)“作为”作为关系的结合或关系环节与陈述句的关系 409

b)形而上学在λóγοs逻各斯)和逻辑学上的定位作为其非原始地展开世界问题的原因 411

第70节 对于领会所有形而上学问题和概念之原则性方法上的思考。其误解的两种基本形式 414

a)第一种误解:将哲学问题的讨论当作某种广义的现存的东西。形式的指示作为哲学概念之基本特性 414

b)第二种误解:哲学概念的错误关联及其孤立化 423

第71节 从解释陈述句结构出发返回到“作为”的原始维度的任务 427

第72节 亚里士多德对陈述句(λóγοs αποφαντικós)的描画 432

a) λóγοs其一般的含义:话语作为意指(οημα?νειν),形成理解。聚在一起达成一致(γενεταιουμβολον—καταουνθηκην)作为话语之可能性条件 433

b)指示着的话语(λóγοs αποφαντικós),其去蔽一遮蔽(αληθευειν- ψευδεοθαι)的可能性 439

c)形成着统一的将某物作为某物的察觉(ουνθεοιs νοηματωνωοπερενοντων),“作为”一结构,作为指示着的λογοs去蔽一遮蔽之可能性的本质根据 444

d)形成着统一的将某物作为某物的察觉,作为彼此分开着的合成(ουνθεοιs —δια?ρεοιs)的肯定或否定的陈述 448

e)陈述的显示(αποφανοιs)作为让人看是什么和如何存在的存在者 452

f)简单陈述的总结性本质规定及其个别组成要素的规定(ονομα,ρημα)(名词,动词) 456

g)陈述中的“是”作为意义的结合(ουνθεοιs) 459

h)是什么、如此这般或真实存在作为系词之可能的解释。这些意义的无分别的多样性作为系词之首要的本质 466

第73节 返回到陈述一结构之整体的可能性的根据 476

a)指明这种查问和引导性的世界问题的关系 476

b)回溯陈述之内在本质结构的出发点:显示着的“非一即”的能力,通过肯定和否定的“既一又”言说着存在的去蔽和遮蔽 479

c)自由,对存在者本身前逻辑的开放,与约束的自行对峙,作为陈述之可能性的根据 484

d)对存在者的前逻辑的开放作为补全(作为“整体”之先行建立)以及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的揭示。此在中的三个结构性基本事件作为陈述的原始维度 490

第74节 形成世界作为此在中发生的基本事件。作为世界之主宰的本质 499

第75节“整体”作为世界和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别的谜团 503

第76节 从三个方面描述的建立世界之基本事件的原始结构的筹划。世界之主宰作为在听任主宰的世界之筹划中的存在者之整体的存在 514

附录 为尤根·芬克六十岁生日而作 524

编者后记 528

译后记 5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