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
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

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贞敏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36156890
  • 页数:40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目录

引言 1

第一篇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寻求 6

第一章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范畴 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天”与“人” 6

一、“天”在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地位 6

二、传统教育哲学中“人”的意义 7

三、天人关系的教育哲学视角 9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价值论:“道”与“器” 12

一、不同学派中“道”的不同含义 12

二、器物思想在不同时代涌现 14

三、重“道”轻“器”是传统教育的软肋 16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识论:“知”与“行” 17

一、“知”在传统教育哲学中的特定内涵 17

二、“行”是一种实践哲学 17

三、“知”“行”合一认识论 18

第四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方法论:“教”与“学” 21

一、教以治国理政 21

二、学会伦常道德 22

三、教与学的关系 22

第二章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思想源流 24

第一节 百家争鸣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奠基 25

一、私学的兴起与儒家学派的创立 25

二、百家争鸣和儒家传统教育哲学初步形成 26

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征 27

第二节 秦汉文教政策形成的哲学溯源 28

一、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学的破坏 28

二、汉代文教政策的哲学渊源 29

三、汉初儒家代表人物的教育哲学特征 30

四、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教育哲学的走向 3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和教育哲学杂存 40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的衰落与传统教育哲学的迷失 40

二、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多样化哲学考察 41

第四节 隋唐儒佛道并重和宋朝的三教合一 43

一、隋唐儒佛道并重的文教政策 43

二、宋朝的三教合一 45

第五节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及其教育哲学争鸣 46

一、明清教育的主要特征 46

二、明清对儒学的批判与教育哲学争鸣 48

第三章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50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现代启示 50

一、哲学与教育哲学的本体论 50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哲学本体论 51

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本体论的现代启示 54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识论的现代启示 56

一、教育哲学认识论与中国古代知行观 56

二、中国古代教育哲学认识论遗产及其辩证法 58

三、知行观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5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启示 62

一、师德观与教育观的统一及其现代启示 63

二、学生观与教学观的统一及其现代启示 65

三、教与学的统一及其现代启示 67

四、学与思的统一及其现代启示 69

第二篇 近现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探究与启示 78

第四章 近现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 78

第一节 教育哲学思维的转变 78

一、传统教育哲学的式微 79

二、现代教育哲学的引进 80

三、现代教育哲学的本土化 82

第二节 教育目的论 84

一、经世之才 84

二、“新民” 88

三、“新青年” 91

第三节 教育地位论 95

一、传统教育工具论 95

二、教育独立论 96

三、教育救国论 98

第四节 教育教学论 100

一、教育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100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102

第五章 近现代中国教育问题哲学之思的启示 108

第一节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110

一、社会需要构成教育目的的历史框架 110

二、人本身构成教育目的的永恒框架 111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及对教育哲学的影响 112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初启 113

二、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破灭和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秩序确定 114

三、新文化运动对“个人价值”的倡导和1922年学制的实施 116

四、国民党政权“以党治国”政治目标的推行和教育潮流的背离 118

第三节 文化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变革 120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价值观 121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化选择的价值分析 122

第三篇 有关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哲学启示 134

第六章 美国、英国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34

第一节 美国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34

一、美国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35

二、美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37

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42

一、英国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42

二、英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46

第七章 德国、俄罗斯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51

第一节 德国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51

一、德国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51

二、德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54

第二节 俄罗斯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61

一、俄罗斯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61

二、俄罗斯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63

第八章 日本、韩国、以色列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72

第一节 日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72

一、日本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73

二、日本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77

第二节 韩国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81

一、韩国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82

二、韩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84

第三节 以色列教育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改革发展 191

一、以色列教育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91

二、以色列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94

第九章 有关国家教育哲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与启示 199

第一节 有关国家教育哲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比较 199

一、有关国家教育哲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共性 199

二、有关国家教育哲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204

第二节 有关国家教育哲学与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启示 209

一、有关国家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启示 210

二、有关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启示 213

第四篇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进程及其哲学追问 228

第十章 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纵览 22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教育状况 229

一、新中国初期的大众教育模式 229

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的苏联精英教育模式 229

三、面向工农大众以普及为主的革命化、大众化、劳动化的教育价值 230

四、“文化大革命”教育乱象 231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哲学分析 232

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及原因分析 232

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发展体现的价值取向 23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 243

一、第一次课程改革(1977—1980年):拨乱反正,恢复秩序 243

二、第二次课程改革(1981—1985年):更新教学计划,适应形势发展 245

三、第三次课程改革(1986—2000年):实施义务教育,首发课程计划 247

四、第四次课程改革(2001年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48

第四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52

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253

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需要综合改革 254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群策群力 260

四、一辨三析: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哲思与期待 267

第十一章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政策分析 270

第一节 坚实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并优化支出结构 271

一、教育投入的价值判断 271

二、教育投入的公平性与整体性 274

三、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以扩大投入效益 275

第二节 确立科学评价体系——引领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提升 282

一、认清教育评价的历史与现状 282

二、把握教育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284

三、分清教育评价的类型 286

四、认识影响教育评价的因素 287

五、建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及指标体系 288

六、坚持以科学评价引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 291

第三节 抓住关键性因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93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解析 293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294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路径分析 298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条件保障 307

第四节 实行分类发展——建设科学稳定的高等教育体系 310

一、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哲学依据 310

二、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实然状态 311

三、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应然选择 313

第五节 推进管办评分离——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315

一、明确教育管办评三者之间的关系 315

二、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国外经验与借鉴 316

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政策探索历程 318

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路径选择 319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塑与超越 325

第一节 回归本质初心——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基 326

一、学而为人与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328

二、哲学式的怀疑与回归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育 330

三、新实用主义下的启蒙与回归创新教育 333

四、通透性、创新和发展与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36

第二节 把握战略取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支撑 340

一、树立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340

二、坚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342

三、以正确战略导向化解教育功利化倾向 348

第三节 推进优质均衡——引领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和提升教育内涵水平 353

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解析 354

二、教育非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审视 355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观 356

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 360

五、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 365

第四节 探索转型创新——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变革 368

一、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变革 369

二、共同体视角下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370

三、建立健全学习共同体是学校组织文化变革的利器 374

四、推进高校组织文化变革中的学术人才“去行政化” 378

第五节 融入世界潮流——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383

一、教育国际化内涵及价值 383

二、教育国际化的效用限度及其超越 385

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及特点 389

四、中国教育国际化展望 392

后记 4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