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寒玉,王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0218620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分为十九个专题,主要研究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执行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两大问题。每一个具体专题的选择与论证无不是针对未检及少年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争议问题而展开,由此也成就了本书的实务参考性。由于未检及少年司法理论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还常常面临着成人检察思维及成人刑事司法理论的挑战与冲击,作者的针对性回应也由此成就了本书的理论开拓性。
《未成年人检察问题研究》目录

序一:爱从来不是负担&宋英辉 1

序二:未检人的激情与理性&姚建龙 1

前言&张寒玉 1

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览表 1

上编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执行问题 3

专题一 特别程序的立法意图:追逐惩罚犯罪的未成年人,还是帮助、教育他们? 3

一、特别程序设置的必要性 3

(一)未成年人身心特殊性 3

(二)对未成年人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刑事政策 5

(三)国家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保护义务 6

二、特别程序的“特别” 6

(一)特别程序的设计原理与普通程序不同 6

(二)特别程序的基本原则“特别” 7

(三)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功能不同 7

三、特别程序与普通程序冲突时的执行 8

四、特别程序的立法意图 9

(一)从特别程序确立的基本原则看 9

(二)从特别程序规定的制度、程序和要求看 9

(三)从特别程序立法说明上看 9

核心观点 10

专题二 “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仅具宣示意义,还是要求具体落实于办案? 11

一、帮教原则是实体法原则还是程序原则 12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帮教原则的原因 14

三、教育与惩罚之辩 15

四、帮教原则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18

五、帮教原则与双向保护原则 25

六、帮教原则是否仅具宣示意义 31

七、如何具体规范帮教工作 33

(一)一个悲剧引发的思考 33

(二)从几个维度厘清帮教的内涵和外延 35

(三)帮教的方式方法、重点环节和步骤流程 39

(四)帮教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57

核心观点 62

专题三 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权利如何细微关怀? 63

一、强制辩护 64

(一)侦查阶段的法律援助问题 66

(二)讯问环节律师到场问题 69

(三)法律援助质量的保证问题 71

二、合适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到场 74

(一)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功能 77

(二)合适成年人到场的法律效力 78

(三)合适成年人的选择 80

(四)合适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及履职保障 83

三、分别办理 84

四、隐私保护 85

(一)禁止公开的未成年人信息的界定 86

(二)不当公开未成年人信息的问责机制 87

(三)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时间节点 88

(四)未成年人案件应否公开宣判 89

(五)如何平衡未成年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90

五、快速办理 90

六、专业化办理 92

七、犯罪记录封存 94

(一)封存面要宽 94

(二)封存措施要到位 96

(三)查询面要窄、程序要严格 97

(四)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97

(五)严格限制解封 99

核心观点 102

专题四 社会调查:“可以”调查也可以不调查? 103

一、对“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的理解 104

二、社会调查流于形式问题的解决 107

(一)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何时启动、由谁来做 107

(二)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功能 111

(三)进一步规范社会调查的内容、程序等 115

核心观点 120

专题五 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是否容许“阴谋诡计”? 121

一、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目标任务 121

二、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策略手段 123

(一)为何应当“特殊关照” 124

(二)威胁等对抗性讯问策略是否适用 128

(三)是否应当禁止使用带有欺骗性的策略手段 130

(四)“许诺”“挑拨离间”的策略是否合适 135

三、特别程序下讯问未成年人的程序规制 137

(一)对讯问主体的规制 137

(二)对讯问时间的规制 138

(三)对讯问地点的规制 139

(四)对语言、态度和方式的规制 140

(五)对讯问流程、步骤及内容的规制 140

核心观点 143

专题六 特别程序下逮捕未成年人的标准:“径行逮捕”是否当然适用于未成年人? 144

一、对逮捕未成年人条件的意见分歧 144

二、比较视野下逮捕未成年人的条件 156

(一)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相关规定 156

(二)域外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审前羁押情况借鉴 158

三、特别程序下逮捕未成年人制度设计 161

(一)明确对未成年人以不捕为原则、以逮捕为例外 162

(二)准确把握对未成年人的逮捕标准 163

(三)明确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程序 166

(四)建立与未成年人逮捕标准相应的配套制度 169

核心观点 170

专题七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检察机关可否主持? 171

一、少年司法的恢复模式 172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和解的条件和案件范围 177

三、检察机关可否主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和解 178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181

核心观点 182

专题八 特别程序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如何做到“慎诉”? 183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起诉(不起诉)的原则 186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起诉标准的把握 187

(一)存疑不起诉:入罪证据的把握应当更为严格 188

(二)绝对不起诉:入罪情节、危害性把握上从严 189

(三)相对不起诉:在适用条件的把握上放宽 190

三、附条件不起诉:转变执行中的消极、保守倾向 193

(一)对“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把握 194

(二)特殊案件如少女杀婴案的附条件不起诉 197

(三)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起诉的比较 200

(四)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程序及制约救济 207

(五)不公开听证:建立附条件不起诉直接审查机制 210

(六)附条件不起诉的核心环节:监督考察 211

四、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起诉 215

(一)关于刑事案件合并与分案审理相关问题 217

(二)分案制度的意义和价值目标 219

(三)构建分案制度的初步想法 223

核心观点 229

下编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问题 233

专题九 未检专业化的必要性:仅仅因为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吗? 233

一、各地检察机关自发的探索和努力 233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自上而下的引领 233

三、专家学者“临门一脚”的推动 235

四、未检专业化建设必要性论证 236

(一)未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未检工作专业化 236

(二)未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未检工作专业化 238

(三)未检机构独立对未检工作发展的促进 240

(四)未检工作专业化是履行国际公约、落实国家立法的要求 240

(五)未检工作专业化是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精神的要求 241

五、未成年人与其他弱势群体的不同 242

核心观点 243

专题十 什么是未检专业化:成立了独立的未检专门机构就标志着未检专业化了? 244

一、未检专业化的前提:构建未检的专业标准体系 244

二、未检专业化的核心:未检人的专业化 245

三、未检专业化的保证:充分认识少年司法规律 247

(一)少年司法是“预防性”司法而非“惩罚性”司法 247

(二)少年司法是“柔性”司法而非“刚性”司法 247

(三)少年司法是“能动性”司法而非“消极性”司法 248

(四)少年司法是“协作性”司法而非“对抗性”司法 248

核心观点 249

专题十一 未检指引:如何构建未检的“专业标准”体系? 250

一、未检指引:构建未检自己的专业标准 251

二、突出强调未检工作的核心:司法保护 253

三、依据法律,细化操作,填补空白 254

核心观点 259

专题十二 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未检“行动中的法”是什么? 260

一、国家亲权理念 264

二、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理念 265

三、尊重未成年人理念 268

核心观点 270

专题十三 未检的职责范围:业务“盘子”该多大? 271

一、为何将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纳入未检受案范围 272

二、在校成年学生犯罪案件应否纳入未检受案范围 273

三、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执行和民事、行政监督工作应否纳入未检职责范围 275

(一)将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律监督工作纳入未检职责范围的理由 275

(二)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纳入未检职责范围的理由 278

核心观点 281

专题十四 未检的工作模式、工作机制:“一体化”下监督制约哪去了? 282

一、未检工作模式发展的历史回顾 282

二、质疑:缺乏内部监督制约 283

三、“捕诉监防一体化”未检工作模式的目标和内涵 285

(一)未检一体化的目标 285

(二)未检工作机制强调联动、协作 286

核心观点 296

专题十五 未检的角色定位:国家公诉人抑或国家监护人? 297

一、未检职能的历史演变及未检检察官角色争议 297

二、未检检察官的“角色分工” 299

三、未检工作理念为角色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300

核心观点 302

专题十六 未检的犯罪预防:与“捕、诉、监”是何关系? 303

一、一个案例引出关于未检的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304

二、再犯预防:跟踪三年 305

三、临界预防:能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对“熊孩子” 305

四、类案预防:法律监督可以大有作为 309

五、一般预防:未检“法治进校园”讲什么 310

核心观点 315

专题十七 未检工作考核评价:办案质量体现在事实证据没搞错? 316

一、考评原则 316

(一)独立评价 316

(二)综合评价 317

(三)找准核心 317

(四)确保公平 317

(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18

二、关于评价内容 318

(一)刑事案件办理 318

(二)特殊检察制度落实 319

(三)诉讼活动监督 319

(四)犯罪预防 319

(五)专业化建设 320

(六)“两条龙”建设 320

核心观点 321

专题十八 未检人(未检检察官)的养成:如何能干“高级活”? 322

一、问题的提出:未检人的眼光 323

二、未检检察官的画像 323

(一)未检检察官是法律人 323

(二)未检检察官是“特殊之教育者” 326

(三)未检检察官是儿童保护专家 329

(四)未检检察官是感恩儿童的人 338

三、未检素能标准的两个维度:“心”和“力” 341

(一)未检人的态度 342

(二)未检人的能力 343

核心观点 346

专题十九 未检业务竞赛:考什么?怎么考? 347

一、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回顾 347

(一)为期一天的未检综合业务知识笔试 347

(二)加试赛 347

(三)点评 351

二、未检业务竞赛应该考什么 353

(一)通过什么样的题目来考出核心理念和能力 353

(二)所出题目应当直面现实问题 354

(三)考察未检人的独特眼光 354

三、具体考察内容 354

核心观点 356

附:样题 357

一、简答题 357

二、案例题 360

三、申论题 365

附:《Last hope of G》节选 373

主要参考文献 375

后记 3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