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世界现代史  下
世界现代史  下

世界现代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春良,祝明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209000119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
《世界现代史 下》目录

第十章 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1

第一节 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1

战争结束时的苏联 1

恢复国民经济 3

社会政治生活 6

联共(布)十九大和斯大林逝世 8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0

各国人民政权的建立 10

民主改革 16

转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2

第三节 苏南冲突 30

苏南冲突与共产党情报局 30

南斯拉夫“自治道路”的实验 33

第十一章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38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 38

战后初期的经济状况 38

杜鲁门政府的内外政策 43

劳工运动与塔夫脱——哈特莱法 47

“公平施政”纲领 53

忠诚调查法与麦卡锡主义 55

第二节 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59

50—60年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59

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统治的加强 67

艾森豪威尔的“新共和党主义” 72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国内政治 76

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81

50—60年代美国的对外政策 89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的日本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96

第一节 日本的“民主改革” 97

战败后的日本 97

“民主改革” 100

工农运动 104

旧金山体制 107

第二节 联邦德国的建立 111

德国的分裂 111

从“舒曼计划”到《巴黎协定》 117

第三节 大英帝国的衰落 120

英国的衰落及其原因 120

从工党执政到保守党再次组阁 124

第四节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30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建立 130

动荡不稳的政局 133

“国有化”及其实质 136

第五节 希腊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 140

雅典大屠杀 140

希腊人民反对英、美帝国主义的革命战争 144

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 148

意大利经济的恢复和人民运动 151

第十三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56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亚洲 157

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势 157

中国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 15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1

朝中人民抗美战争 163

朝鲜停战谈判和抗美战争的胜利 167

越南八月革命和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169

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战争 171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和茉莉芬事件 174

菲律宾的独立 177

马来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179

缅甸联邦的成立 181

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 184

印巴分立 187

以色列国成立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191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非洲和拉丁美洲 193

非洲民族运动的兴起 193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 195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198

“茅茅”运动 200

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和掠夺 203

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改革 206

玻利维亚人民起义 207

第十四章 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 210

第一节 战后初期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斗争 211

对意、罗、匈、保、芬五国和约的缔结 211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危机 214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19

第二节 美苏冷战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局面的形成 222

美国酝酿冷战和丘吉尔富尔敦演说 222

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 224

马歇尔计划 225

经互会的建立 22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29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31

第三节 两大阵营在亚洲地区的抗争 233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 23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37

朝鲜战争 238

印度支那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240

第十五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243

第一节 赫鲁晓夫改革 243

赫鲁晓夫上台和贝利亚事件 243

国内外政策的调整 245

苏共二十大与“反党集团” 248

赫鲁晓夫的改革 250

苏共二十二大与赫鲁晓夫下台 253

第二节 波、匈事件 256

波兹南事件 256

匈牙利十月事件 259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的“新体制”和对外扩张 261

纠正赫鲁晓夫的“偏差” 261

发展农业的方针和措施 263

推行“新经济体制” 266

扩军与扩张 269

第四节 东欧各国的改革 271

各国改革的概况 271

波兰改革的起伏 273

匈牙利对政治、经济的调整 278

捷克的“布拉格之春” 282

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确立 286

第五节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苏联改革的现状 289

戈尔巴乔夫及其“新思维” 289

苏共二十七大和“加速战略” 293

近几年的改革 296

第十六章 美国的战略调整和里根的改革 300

第一节 70年代的美国 300

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状态 300

尼克松——福特时期的国内政治 305

尼克松——基辛格外交 309

卡特政府的内外政策 312

第二节 里根的改革 315

里根时代的美国经济 315

里根政府的防务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320

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323

美国的社会问题 328

第十七章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西欧的联合 333

第一节 日本经济的发展 334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 334

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33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0

向“政治大国”迈进 353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358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 358

经济的发展 360

戴高乐下台 365

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369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崛起 372

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372

“新东方政策” 380

第四节 60年代以来的英国 385

从“三环外交”到“返回欧洲” 385

玛·撒切尔政府连续执政 389

第五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 393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393

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 397

共同市场的扩大 403

第十八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广泛胜利 408

第一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亚洲 409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 409

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416

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成立和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 418

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和“纳沙贡” 421

九·卅运动和印尼陆军政变 423

印度独立后的社会经济状况 425

印度工农运动和政府的内外政策 427

印巴战争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 430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 431

帝国主义对中东的争夺 434

美、苏在中东的角逐 436

1958年伊拉克、黎巴嫩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39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发和南、北也门建立共和国 442

欧佩克(OPEC)成立和中东国家捍卫石油资源的斗争 444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和第三、四次中东战争 446

埃以和平条约签订和巴勒斯坦国成立 450

阿富汗政变和抗苏民族战争 452

伊朗“伊斯兰革命” 455

两伊战争 458

第二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非洲 461

埃及人民为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斗争 461

一系列非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463

刚果共和国的成立 467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成立 471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73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76

安哥拉的独立 479

津巴布韦共和国的成立 483

纳米比亚、阿扎尼亚人民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486

非洲诸国的经济状况 490

第三节 50年代中期以后的拉丁美洲 492

古巴革命 492

吉隆滩事件和60年代的古巴经济改革 495

巴拿马和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斗争 498

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 500

加勒比地区诸国的独立和尼加拉瓜人民的反独裁斗争 503

阿英马岛之战 506

孔塔多拉集团形成 509

拉丁美洲国家民族工业的成长 511

巴西的“经济奇迹” 513

墨西哥经济的“稳定发展” 516

阿根廷经济的发展状况 519

债务危机 522

第十九章 三个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和东西南北关系格局的出现 5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裂 525

中苏关系的恶化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525

戴高乐政府同美国的抗衡 528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 531

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534

第二节 东西方关系和美苏争霸 537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东西方关系 537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苏联的战略进攻 542

战略僵持和苏美关系的新缓和 550

东西方关系与和平问题 558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联合斗争 562

亚非会议的召开 562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565

拉美国家发起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 569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的石油斗争 571

第三世界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 574

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 576

第四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 584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584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586

中苏关系的改善 586

大事年表 592

附录: 605

(一)苏联历届最高苏维埃主席和政府主席年表 605

(二)现代美国历届总统年表 607

(三)战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印度历届政府年表 6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