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雷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20116954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
《劳资合约、货币冲击与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研究》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价值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理论价值 3

1.1.3 应用价值 4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5

1.2.1 研究思路 5

1.2.2 研究方法 6

1.2.3 主要研究内容 6

1.3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9

1.3.1 创新之处 9

1.3.2 不足之处 10

第2章 文献综述 12

2.1 关于劳动收入占比测算的文献 12

2.1.1 围绕“卡尔多特征事实”的测算 12

2.1.2 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测算 13

2.2 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解释 16

2.2.1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17

2.2.2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17

2.2.3 市场因素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18

2.2.4 全球化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 19

2.3 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长期制度和短期冲击解释 20

2.3.1 微观制度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影响的文献综述 21

2.3.2 宏观制度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影响的文献综述 24

2.3.3 货币冲击对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的文献综述 30

2.4 提升劳动收入占比的政策建议 32

2.4.1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32

2.4.2 从政府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35

2.4.3 从其他角度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36

本章小节 37

第3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测算——基于要素分配的视角 38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数据来源 38

3.1.1 研究对象 38

3.1.2 研究方法 39

3.1.3 研究数据来源 42

3.2 劳动收入在各阶段的占比 43

3.2.1 1952~1979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43

3.2.2 1980 ~1990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48

3.2.3 1991~2009年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 53

3.3 本书核算结果的统计分析 57

3.3.1 核算结果的统计特征分析 58

3.3.2 本书核算结果和其他方法核算结果的比较 60

本章小结 64

第4章 劳动收入占比的长期决定——合约治理框架 65

4.1 简单的回顾 65

4.2 分析单位、对象和假设条件 67

4.2.1 分析的单位和对象 67

4.2.2 合约分析的假设 68

4.3 要素收入合约分析的模型 71

4.3.1 要素收入合约分析的基础模型 71

4.3.2 模型的改进步骤 72

4.3.3 改进后的要素收入合约分析模型 74

4.4 不同的合约分立模型和假说 75

4.4.1 不同模型的分立结构 76

4.4.2 合约治理发挥作用的机制 77

4.4.3 不同合约下的要素分配格局 79

本章小结 82

第5章 劳动收入占比的短期波动——货币冲击框架 83

5.1 中国货币冲击的现象说明 83

5.1.1 中国货币发行过多 83

5.1.2 中国货币数量和劳动者福利的反向变动 84

5.2 货币冲击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86

5.2.1 货币冲击影响企业要素投入决策促进资本深化 86

5.2.2 货币冲击通过资本深化影响劳动收入占比 87

5.3 不同合作剩余下货币冲击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 88

5.3.1 基于合约和预期的劳动收入占比的简单表示 88

5.3.2 不同合作剩余下货币冲击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分析 89

本章小结 91

第6章 中国要素收入占比的理论解释 92

6.1 中国要素收入占比理论分析的方法 92

6.1.1 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逻辑 92

6.1.2 中国劳资合约的分析维度 93

6.1.3 中国劳资合约变迁的阶段划分方法 95

6.1.4 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推测比较方法 98

6.2 计划经济时期(1952~1978年)我国要素收入占比的分析 101

6.2.1 计划经济时期劳资合约及其治理特征 102

6.2.2 计划经济时期(1952~1978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推断 104

6.2.3 计划经济时期推断劳动收入占比和真实劳动收入占比的比较 107

6.3 承包经济时期(1979~1995年)中国要素收入占比的分析 109

6.3.1 承包经济时期中国劳资合约的特征 109

6.3.2 承包经济时期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推断 113

6.3.3 承包经济时期推断劳动收入占比和真实劳动收入占比的比较 115

6.4 市场经济完善期(1996~2009年)中国要素收入占比变化的分析 117

6.4.1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的劳资合约特征 118

6.4.2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推断 120

6.4.3 市场经济完善时期推断劳动收入占比和真实劳动收入占比的比较 122

本章小结 125

第7章 合约治理决定劳动收入占比长期变化的实证检验 127

7.1 理论的分解和模型的设定 127

7.1.1 合约治理理论的分解 128

7.1.2 基本模型的设立 129

7.2 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 130

7.2.1 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统计描述 130

7.2.2 回归过程及结果 134

7.2.3 回归结果的说明 138

7.3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回归 141

7.3.1 模型的调整和变量的选取 141

7.3.2 数据整理及统计描述 143

7.3.3 回归过程及结果 144

7.3.4 回归结果的说明 148

本章小结 149

第8章 货币冲击决定劳动收入占比短期波动的实证检验 150

8.1 变量和数据 150

8.1.1 变量设定 150

8.1.2 数据来源 152

8.1.3 统计描述 153

8.2 模型设定和回归过程 155

8.2.1 模型设定 155

8.2.2 回归过程 156

8.3 回归结果 157

8.3.1 回归结果 157

8.3.2 细分口径回归 159

8.3.3 稳健性说明 161

本章小结 163

第9章 通过制度改革提升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总体思路 164

9.1 制度改革的原则、总体框架和实现思路 165

9.1.1 制度改革的原则 165

9.1.2 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 166

9.1.3 制度改革的实现思路 168

9.2 劳资合约治理模式的创新 169

9.2.1 签约前治理模式的改革 170

9.2.2 合理扩大劳动者的剩余控制权 171

9.2.3 国有企业中劳资合约治理的改革 172

9.3 改革实现的宏观制度保障和个体意识形态改进 177

9.3.1 财政收支制度的改革 177

9.3.2 《公司法》、新《劳动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 179

9.3.3 强调公平正义与和谐共赢的社会主义文化 180

9.4 减小货币冲击的不利影响 180

9.4.1 适当控制货币发行总量 180

9.4.2 控制社会总体信贷规模 181

9.4.3 合理调整资金流向和投资领域 182

本章小结 182

结论及展望 184

参考文献 192

致谢 2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