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奚刘琴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109120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作者南京大学博士论文。“第三代新儒家”意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新一代新儒家学者。他们在总体方向上承接了第一代、第二代新儒家诸先生的思想旨趣,继续以阐扬、发挥儒学为己任,又积极参与中西文明对话和文化重建,使儒学在新时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书以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为例,对第三代新儒家在现时代的儒学诠释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一篇:塔中书下一篇:大学生身心拓展训练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 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目录

导言 1

一 相关概念的解析 1

二“第三代新儒家”与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简介 7

第一章传统儒学研究 24

第一节“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24

一 成中英:儒学的“终极与整体实在” 27

二 杜维明:内在超越与“掘井及泉” 32

三 刘述先:内在超越的“两行之理” 37

四 蔡仁厚:“摄人文于宗教”的儒学 42

第二节 儒家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发展 48

一 成中英:作为道德哲学之基的儒家心性之学 49

二 杜维明:宗教与哲学交汇处的儒家心性之学 52

三 刘述先:儒家心性之学的梳理与评价 58

四 蔡仁厚:心性学——儒家哲学的根基 63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德性修养 70

一 成中英:目的论与责任论相统一的儒家道德 70

二 杜维明:仁与修身 74

三 刘述先:仁与生生 79

四 蔡仁厚:儒家的内圣成德之学 84

第四节 儒家认知之学 88

一 成中英:道德—知识论 88

二 杜维明:“体知”一对儒家德性之知的创造性阐释 93

三 刘述先:“良知”与“见闻之知” 98

四 蔡仁厚:儒家“摄知于德”与知性之凸显 101

第五节 小结 104

一“即儒学即宗教” 105

二 心性学地位的肯认与发扬 107

三 儒家道德理想的强调 108

四 儒学知识论的凸显 110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研究 113

第一节“新儒家”概念与人物的划分 113

一 成中英: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想区分基础上的新儒家 114

二 杜维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与现代新儒家 118

三 刘述先:广义的“新儒家”与“三代四群”说 122

四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开展与人文关怀 126

第二节 当代新儒家人格研究与思想省察 130

一 成中英: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研究 130

二 杜维明: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136

三 刘述先: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研究 145

四 蔡仁厚: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153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功过得失探讨 159

一 成中英:具文化忧患意识的新儒家的贡献及不足 159

二 杜维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 162

三 刘述先:新儒家的定位与省察 167

四 蔡仁厚:现代新儒家的五大功绩 171

第四节 小结 175

一“只识师门,不识门户”——对门户、道统说的反思 175

二 当代新儒家人物研究的推进 178

三 功过探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180

第三章 传统反思与儒学现代化 183

第一节 传统儒学弊端反思 184

一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内耗与涣散 185

二 杜维明:政治化儒家与五四反思 189

三 刘述先:传统文化限制的暴露与儒学的“三分法” 192

四 蔡仁厚:儒学的“通盘文化大反省” 197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202

一 成中英:集“宇宙学、生态学、伦理学”于一体的儒学 202

二 杜维明:儒学是“哲学的人学” 207

三 刘述先:儒家真精神的现代意义 211

四 蔡仁厚:儒学的“八大旨趣”、“四大价值”与“四大贡献” 215

第三节 儒学能否开出民主与科学 220

一 成中英:作为西方人权思想根源的儒学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221

二 杜维明:儒家传统与启蒙精神的“对接” 224

三 刘述先:“曲通”以成民主和科学 229

四 蔡仁厚:“良知自我坎陷”的发挥 233

第四节 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 237

一 成中英: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 237

二 杜维明:多元现代性与儒学的转变 240

三 刘述先:传统·现代·后现代 245

四 蔡仁厚:儒学现代化的“两大纲领”、“三个层次” 249

第五节 小结 252

一 现代性观照下批判意识的凸显 252

二 对当代新儒家“新外王”的扩充 254

三 探源与重构:儒学价值的现代调适 256

第四章 中西会通与儒学世界化 259

第一节 第三代新儒家与西方文化 260

一 成中英:西方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 260

二 杜维明:对西学的吸收与排拒 265

三 刘述先:中西比较哲学的开展与文化哲学 270

第二节 文明对话 274

一 成中英:文明对话与本体诠释学 275

二 杜维明: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280

三 刘述先:儒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对话 284

四 蔡仁厚:宗教会通之“六大焦点” 288

第三节 儒学世界化的开展 292

一 成中英:儒家德性伦理的整体化与儒学世界化 292

二 杜维明:“文化中国”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296

三 刘述先:“理一分殊”与世界伦理 301

四 蔡仁厚:中国哲学的普遍性与其世界化 304

第四节 小结 307

一 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 308

二 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 310

三 充分的对话意识 311

第五章 结语 314

一 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新儒学思想特色 314

二 第三代新儒家的学思路向 320

三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评价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