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3卷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3卷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俊彪,郭久麟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214086747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中国二十世纪的百年文学历程,主要是由主流文学、审美文学和通俗文学共同构建组合而成,这三种文学发展的流程将始终贯穿这部文学史典。本书力求真实而又公正地勾勒出中国二十世纪的百年文学发展画卷,全面而又完整地囊括着台湾、香港、澳门和世界范围内华人华语的百年文学生长风貌。归纳和概括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主要缺失。
上一篇:一号保镖 2下一篇:半人的咒念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3卷》目录

第七篇 中国二十世纪戏剧文学发展史 1

第一章 概述: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艰难曲折历程 3

第一节 与时代大潮紧密合拍的戏剧思潮 3

一、戏剧思潮的特点和四个发展阶段 4

二、“戏曲改良”与“新剧革命” 5

三、“新旧戏剧论争” 8

四、“普罗戏剧” 9

五、“探索戏剧的探索” 11

第二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及民族化进程 12

一、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 13

二、话剧文学创作的民族化进程 14

三、话剧文学创作的珍贵成果 17

四、话剧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主流 18

第三节 传统戏曲的时代调适及现代戏创作 19

一、旧戏营垒内部的戏曲改良 20

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推陈出新” 22

三、戏曲的现代戏创作 25

第四节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成果概要 26

一、戏剧史研究概要 27

二、戏剧批评概要 29

三、戏剧理论研究概要 31

第二章 世纪之初与五四运动前后的戏剧文学 36

第一节 改良戏曲创作及“时事新戏”编演 36

一、改良戏曲的创作 36

二、京剧及梆子的“时事新戏”编演 38

三、粤剧和滇剧的改良 40

第二节 早期话剧的兴衰与创作得失 42

一、早期话剧的兴起 42

二、“春柳派”新剧 44

三、“进化团派”新剧 46

四、南开新剧编演活动 47

第三节 “五四”“为人生”的戏剧及问题剧创作 49

一、“五四”“为人生”戏剧的精神特征 49

二、“为人生”的问题剧创作 50

三、熊佛西、郭沫若、丁西林等人的创作 52

第四节 地方戏兴盛与几大剧种代表作家 57

一、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兴盛 57

二、京剧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家 58

三、其他主要地方剧种的代表作家 60

第五节 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的早期创作 64

一、田汉的早期创作成就 64

二、欧阳予倩的早期创作成就 67

三、洪深的话剧创作与理论成就 69

第三章 三十年代的创作高峰与抗战前后的戏剧文学 72

第一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成熟 72

一、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背景 73

二、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特征 75

第二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79

一、抗战戏剧运动推动黄金时代到来 80

二、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81

三、陈白尘、宋之的、于伶、吴祖光等人的创作 84

第三节 曹禺、田汉、夏衍、李健吾等的代表作 89

一、曹禺的代表作 89

二、田汉的中期代表作 92

三、夏衍的代表作 95

四、李健吾的代表作 97

第四节 抗战时期大后方及其他戏曲创作活动 99

一、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后方的戏曲活动 99

二、田汉在抗战戏曲中的特殊作用 101

三、京剧和几大地方戏的抗战戏曲创作 103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戏剧创作活动 106

一、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 106

二、解放区戏剧创作及活动 108

三、延安文艺整风后的戏剧创作及活动 111

第四章 新中国前期的创作丰收与“文革”前后的转折 114

第一节 十七年话剧波折与老舍、田汉的当代成就 114

一、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浪潮及特点 115

二、老舍的话剧创作成就 119

三、田汉戏剧创作的当代成就 122

第二节 新中国戏剧运动与戏曲文学的起伏 124

一、文艺政策变化与戏曲创作的起伏 125

二、传统戏改编的突出成就 127

三、现代戏、新歌剧及儿童剧创作的新收获 129

第三节 “文革”戏剧及后来关于“样板戏”的论争 132

一、“样板戏”的形成 132

二、“样板戏”的形式探索意义及启示 133

三、关于“样板戏”的论争 135

第四节 拨乱反正与社会问题剧的再兴 137

一、社会问题剧的再兴 137

二、社会问题剧的审美特点及局限 140

第五章 八十年代的创作辉煌与九十年代的困守 142

第一节 八十年代探索话剧及代表剧作家群 142

一、上海探索剧作家群的开拓 143

二、北京探索剧作家群的成就 144

三、探索带来的现实主义深化 147

四、其他剧作家群的创作 150

第二节 八十年代现代戏曲创作高峰及其代表剧种 152

一、京剧创作的丰收与突破 153

二、川剧创作的传承与出新 155

三、福建地方戏创作的复兴与活跃 157

四、戏曲“探索热”中的其他代表作品 160

第三节 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 164

一、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 164

二、九十年代话剧代表作 166

三、九十年代话剧创作特点 169

第四节 九十年代戏曲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 171

一、部分地区保持了较好创作势头 171

二、九十年代戏曲代表作 172

第五节 “戏剧危机”与世纪反思 175

一、潜在的因素与广义的危机 175

二、戏剧现象上的“戏剧危机” 176

第八篇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发展史 183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概述 185

第一节 二十世纪电影文学概述 185

一、1913—1931: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影响下的电影文学 186

二、1932—1949:苏联蒙太奇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影响下的电影文学 187

三、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工农兵”为主导的电影文学 190

四、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电影文学 192

五、1977—1989:现实主义复苏与拓展中的电影文学 194

六、1990—2000:国家意志与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的多元化电影文学 196

第二节 二十世纪电视剧文学概述 199

一、1958—1966:初创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199

二、1967—1977:停滞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201

三、1978—1981:复苏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202

四、1982—1989:成长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204

五、1990—2000:成熟阶段的电视剧文学 207

第二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文学 212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叶电影剧作的滥觞 212

第二节 二十年代“旧派”与“新派”的电影剧作 215

第三章 三十至四十年代电影文学 222

第一节 左翼时期电影创作 22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电影创作 231

第三节 战后新潮电影创作 235

第四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电影文学 244

第一节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 244

一、夏衍的电影文学理论及其剧本改编 244

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文学 249

三、传记与历史题材电影文学 255

四、现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 261

五、当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 264

六、农村题材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 266

第二节 “文革”十年及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 271

一、“文革”时期的电影文学 271

二、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 274

第三节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277

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直播剧 277

二、七十年代末的伤痕短剧 278

第五章 八十至九十年代末期电影电视文学 281

第一节 八十年代的电影文学 281

一、“伤痕与反思文学”的电影文学 281

二、现当代名著改编的电影文学 286

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文学 288

四、军事题材电影文学 292

五、农村题材电影文学 296

六、都市题材电影文学 298

七、探索片模式的电影文学 301

第二节 九十年代的电影文学 305

一、主旋律电影:传记片剧作 305

二、主旋律电影:战争片剧作 307

三、主旋律电影:时政片剧作 309

四、刘恒的剧本改编 312

五、冯小刚的贺岁片剧作 315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317

一、改革题材剧 317

二、伤痕题材剧 321

三、历史题材剧 324

四、传记体裁剧 327

五、古典名著改编剧 329

六、现代名著改编剧 332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 335

一、室内剧 335

二、改革题材剧 338

三、家庭伦理剧 341

四、反思题材剧 344

五、反腐题材剧 346

六、军旅题材剧 348

七、公安题材剧 351

八、古典名著改编剧 353

九、现代名著改编剧 356

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 359

十一、宫廷题材剧 361

第九篇 结语 365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367

第二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374

第三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383

第四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主要缺失 389

后记 396

参考书目总索引 4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