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章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5562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第二国际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第二国际思想家结合资本主义新的时代特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展开理论争锋,主要包括经济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争、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与“灌输”论之争、政党与工会关系之争、农民与土地问题之争、议会民主与暴力革命之争、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之争、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之争等。这些问题争论呈现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脉络、思想全貌,具有时代境遇性,但又超越时代本身,具有当代场境的现实意义。书稿通过对这些争论的梳理探究,提炼出第二国际思想家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关系立场、态度的反应。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时代境遇 1

一 金融资本快速崛起 3

二 民主政治极大发展 4

三 中产阶级集聚壮大 6

第二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四大命题 9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诠释 9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4

四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18

第三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过渡性”意义 20

一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体系 20

二 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 25

三 活生生社会实践面前的彷徨 27

结语 29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与方法之争 33

第一节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反叛 34

一 “经济决定论” 34

二 新康德主义 36

三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笼 37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43

一 马克思主义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43

二 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出发 45

三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观念起源与意识形态的本质 49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 51

一 伯恩施坦对哲学和辩证法的失足 51

二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 56

三 辩证唯物主义是行动的哲学 58

结语 61

第二章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与“灌输”论之争 68

第一节 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68

一 工会组织蓬勃发展 68

二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纷纷建立 70

第二节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 72

一 工人阶级意识 73

二 “社会主义运动并不依赖任何理论” 75

第三节 工人阶级意识必须由外“灌输” 77

一 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灌输” 77

二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 80

三 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82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84

结语 86

第三章 政党与工会的关系之争 92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 92

一 “工会中立”论的形成 93

二 “工会中立”论的演变 96

第二节 卢森堡对“工会中立”论的批驳 98

一 正确认识工会的作用 98

二 批驳“权利平等”理论基础 100

三 保持党的组织与群众罢工之间的合理张力 102

第三节 “工会中立”论争论的评价 105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与工会关系思想的误读 106

二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观点的分歧 108

结语 110

第四章 农民与土地问题之争 116

第一节 农民与土地问题的由来 117

一 各国农民与土地问题的历史与现实 117

二 农民和土地问题的争论 12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 136

一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农民的理论阐述 136

二 1848年革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农民观的影响 140

三 马克思的《论土地国有化》 142

四 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 144

五 考茨基的《土地问题》 146

六 列宁关于土地纲领的辩证论述 148

结语 152

第五章 暴力革命与议会民主之争 156

第一节 “米勒兰事件”与议会民主 156

一 “米勒兰事件” 157

二 资产阶级内阁政府的作用 159

三 议会民主的限度 162

第二节 俄国革命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167

一 俄国革命的政治意义 167

二 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胜利的范例 176

第三节 议会民主和暴力革命是革命的“两手” 180

一 民主改良是社会革命的合法手段 180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手段 185

结语 189

第六章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之争 195

第一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冲突 195

一 鲍威尔的民族文化观 196

二 考茨基对待民族问题与阶级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性 199

三 卢森堡的民族自治观 202

第二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融合 206

一 伯恩施坦的殖民政策以及列宁对其的批判 207

二 鲍威尔的“阶级力量均势论” 211

结语 217

第七章 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之争 22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质 224

一 辞源学的帝国主义 225

二 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 227

三 托拉斯是一种新的历史现象 231

四 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 237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 241

一 金融资本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 241

二 托拉斯确信社会主义理想 246

三 帝国主义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主义 248

结语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