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小华,任华东,李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30357243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所主持的2002年以来石漠化的科研试验结果,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研究了石漠化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为该地区人工林的营造提供了依据;第二篇重点对桂西、黔中和滇东三地主要植被恢复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篇研究了滇东、黔中和桂西三个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季相变化、石漠化特征、土壤特性和气象特点,揭示了植被盖度的季相变化与石漠化的动态规律,为当地石漠化治理,以及林业和生态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第四篇对滇东高原石漠化典型地区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目录

第一篇 石漠化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3

第1章 绪论 3

1.1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 3

1.2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4

1.3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4

1.4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化特性的影响 6

1.5 干旱胁迫下石漠化山区树种根系活力的变化 8

1.6 石漠化山区树种抗旱性研究展望 8

第2章 引言 9

2.1 研究背景 9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9

2.3 研究内容 10

第3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 12

3.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12

3.2 实验方法 13

3.3 观察项目和统计方法 13

3.4 结果与分析 13

3.5 结论与讨论 18

第4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生长、生物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19

4.1 材料 19

4.2 方法 19

4.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19

4.4 统计分析 20

4.5 结果与分析 20

4.6 结论与讨论 24

第5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25

5.1 材料处理 25

5.2 方法 25

5.3 结果与分析 26

5.4 结论与讨论 34

第6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5

6.1 材料 35

6.2 实验处理 35

6.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35

6.4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36

6.5 结果与分析 36

6.6 结论与讨论 38

第7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9

7.1 材料 39

7.2 实验处理 39

7.3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9

7.4 结果与分析 40

7.5 结论与讨论 42

第8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体内膜保护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3

8.1 材料 43

8.2 实验处理 43

8.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43

8.4 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3

8.5 结果与分析 44

8.6 结论与讨论 46

第9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47

9.1 主要结论 47

9.2 讨论 47

篇小结 49

ABSTRACT 50

参考文献 52

第二篇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 61

第10章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危害和对策 61

10.1 喀斯特及其研究概况 61

10.2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62

10.3 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64

10.4 喀斯特植被退化原因分析 64

10.5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研究概况 65

10.6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途径探讨 69

10.7 结语 72

第11章 研究区概况 73

11.1 凌云县概况 73

11.2 普定县概况 74

11.3 富源县概况 74

第12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学特征研究 76

12.1 研究方法 76

12.2 凌云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 77

12.3 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 91

12.4 富源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 108

12.5 不同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不同演替阶段多样性分析 117

第13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特性研究 120

13.1 材料与方法 120

13.2 凌云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 120

13.3 普定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 125

13.4 富源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 132

第14章 结论与展望 138

14.1 结论与讨论 138

14.2 展望 141

篇小结 142

ABSTRACT 144

参考文献 147

第三篇 典型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研究 155

第15章 石漠化研究概况及恢复途径 155

15.1 研究现状 155

15.2 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157

15.3 喀斯特植被退化原因分析 158

15.4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途径探讨 159

15.5 结语 161

第16章 绪论 162

16.1 研究背景 162

16.2 研究内容 162

16.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2

16.4 技术难点 163

16.5 预期达到的目标 163

16.6 创新点或新意预测 163

16.7 相关概念 163

16.8 技术路线 164

第17章 研究区概况 165

17.1 富源县概况 165

17.2 普定县概况 167

17.3 凌云县概况 168

第18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研究 170

18.1 材料与方法 170

18.2 滇东(富源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 171

18.3 黔中(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 181

18.4 桂西(凌云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 191

第19章 滇东(富源县)典型喀斯特植被生长季石漠化的动态变化研究 203

19.1 材料与方法 203

19.2 植被生长季各阶段样方盖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204

19.3 植被生长季各阶段石漠化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205

19.4 生长季植被盖度与石漠化率的动态变化关系分析 206

19.5 植被生长季枯落层盖度的变化及作用 208

19.6 讨论 210

第20章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土壤理化性质 213

20.1 土壤采集及测试方法 213

20.2 滇东(富源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13

20.3 黔中(普定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15

20.4 桂西(凌云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16

第21章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林内季节性气象特征 219

21.1 材料与方法 219

21.2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林内季节性气象特征 219

21.3 滇东(富源县)降雨量 240

第22章 结论与展望 241

22.1 结论与讨论 241

22.2 展望 243

篇小结 246

ABSTRACT 248

参考文献 250

第四篇 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下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255

第23章 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概况 255

23.1 喀斯特石漠化概况 255

23.2 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256

第24章 研究内容 258

24.1 研究区概况 258

24.2 研究方法 259

第25章 降雨及降雨侵蚀力规律研究 261

25.1 降雨规律研究 261

25.2 降雨侵蚀力研究 264

25.3 小结 266

第26章 土壤理化性质评价 267

26.1 材料与方法 267

26.2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研究 272

26.3 土壤水分研究 275

26.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养分研究 283

26.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颗粒研究 286

26.6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稳性团聚体研究 289

26.7 小结 290

第27章 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径流流失规律研究 292

27.1 不同植被模式与径流流失的关系研究 292

27.2 同一模式径流流失规律 295

27.3 径流流失与降雨关系研究 296

27.4 径流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次降雨量的函数关系研究 298

27.5 径流流失量与降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299

27.6 小结 301

第28章 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泥沙流失规律研究 302

28.1 不同模式年泥沙流失规律 302

28.2 月泥沙流失动态分布规律 303

28.3 同一模式泥沙流失规律 304

28.4 泥沙流失与土壤颗粒、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305

28.5 泥沙流失与降雨的关系 309

28.6 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 312

28.7 小结 312

第29章 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314

29.1 不同模式土壤养分流失与强降雨关系研究 314

29.2 同一模式养分流失比较 316

29.3 小结 318

第30章 结论 319

篇小结 321

ABSTRACT 322

参考文献 323

附表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