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发生研究
中国文学发生研究

中国文学发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81028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中国文学是怎样产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本书从古代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剖析出中国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变化的过程。中国文学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中国社会的主体及其行为过程,包括其思想理念,导致了文学本身的千变万化。在形成自身哲学体系的同时,文学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文学最初是以流言的方式存在的,类似于口头文学,然后变成歌变成诗,随着文字的产生发展,随着人们艺术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古代文学及现代文学。本书不仅从文学方面谈文学,而且论及其起源及功能,是一部理论功底扎实的学术作品。
上一篇:六年,六天下一篇:红楼梦 拼音版
《中国文学发生研究》目录

天道哲学与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及规定性 1

一、天道哲学的本体性与道“文”一体 1

二、天道之“文”的礼乐道德属性 4

三、文字作品“文”意义的获得 8

四、天道哲学对“文”学的规定性 12

五、余论 15

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 17

一、中国文学的行为过程中的“文字单元”性质 17

二、行为性质、过程与文体文本生成元素及演变形式 22

三、行为性质、主体身份的转换与文体文本的演变 29

四、结语 36

《易》象思维的特征及文化表达 38

一、原始宗教思维 38

二、《易》象思维的形成与“天人合一”的观念 42

三、《易》象思维与礼乐的象性建构 48

四、《易》象思维与文学言说方式 52

行为性质与中国古代文体的确立 60

一、行为性质与文体的发生 60

二、从一级文体到二、三级文体 64

三、行为性质与中国文体体素 69

四、余论 74

主体身份与文学外在向内在的转换 75

一、文本是主体一定身份的产物 75

二、主体身份内涵与相应的话语体系 79

三、主体以身份的经验获得相应的内涵 83

先秦文学主流言说方式的生成 90

一、先秦文学的主流言说方式 90

二、先秦文学的言说方式与礼乐政治言说 99

三、先秦文学言说方式与政坛限定时空言说 105

唯有“文采”不成“文” 110

一、经天纬地曰“文” 110

二、君子之“文” 112

三、“文章”本义 113

四、礼赋文采 115

五、余论 11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辨 119

礼与赠送酬答诗的形成与本质 123

一、礼的赠答酬送及其本质 123

二、礼的物质之赠向“言”的转换 125

三、赠答酬送诗的伦理属性 128

从汉代“传书”看正史向历史演义的衍化 131

一、何谓“传书” 131

二、汉代“传书”与正史差异的产生要素 133

三、汉代“传书”融合正史、小说、传说的体性 137

四、汉代“传书”由正史向历史演义的演化 141

五、结语 145

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 146

一、歌的本质与特征 146

二、诗与寺 149

三、“诗”与“歌” 151

四、余论 154

《左传》的叙事体式与礼之关系考 156

一、《左传》的礼学历史观 156

二、礼与《左传》叙事的细化 160

三、礼与《左传》的“言事相兼” 163

四、余论 166

百国“春秋”对西周叙事散文叙事功能、体式的拓展 167

一、西周叙事散文的文书性质 167

二、春秋史记记事功能的转换及其意义 171

三、百国“春秋”叙事考论 175

四、结语 182

百国《春秋》佚文考 183

一、周春秋 183

二、燕春秋 184

三、宋春秋 185

四、齐春秋 185

五、不修春秋(鲁春秋) 185

六、春秋 187

先秦诸子散文的“史”体性质及渊源 196

一、《尚书》的“史”中之“论” 196

二、《国语》之“论” 198

三、战国诸子之“论”的叙事性质 200

四、余论 203

“诗言志”与“功成作乐” 206

一、“诗言志”产生的时代 206

二、从乐论到诗论 209

三、“功成作乐”与“诗言志” 212

四、结语 216

战国新乐与楚辞的新变 218

一、战国新乐的兴盛 218

二、新乐、楚乐对雅乐价值取向的改变 220

三、乐对诗的规定性 223

四、楚辞的新变 226

五、结语 231

屈、宋创作身份结构的差异与创作的异同 232

一、屈、宋主要身份结构的异同 232

二、屈、宋的身份异同与知识构成及身份体验的异同 234

三、屈、宋的身份体验、知识构成的异同与精神、人格的差异 240

四、屈、宋身份的差异及其创作的差异 242

五、结语 248

宋玉赋与倡优话语体系及赋的创始 249

一、先秦倡优话语的性质与功能 249

二、宋玉赋与倡优话语 253

三、倡优话语与赋体的创始 258

论交际诗行为过程“文字单元”的性质及其意义 261

一、交际诗行为过程的“文字单元”性质 261

二、“文字单元”形成的“特定场合”及构成要素 265

三、交际行为过程要素对“文字单元”的限定性 269

四、余论 272

古神话衰亡之谜 274

一、宗教与伦理道德的融合 274

二、道德阐释与神话故事性、情节性的丧失 276

三、道德阐释对神话历史化的作用 280

简论楚辞特质形成的原因 283

一、巨大的历史断层 283

二、虚幻的映象 285

三、楚骚的精神氛围 288

四、外来文化对《楚辞》的影响 289

五、文化融合与精神冲突 291

六、楚辞符号的文化意味 292

“登高而赋”三形态 295

一、登高而赋的宗教言说形态 295

二、登高而赋的政治言说形态 300

三、登高而赋的审美言说形态 305

四、结语 309

汉代经学对汉赋繁荣的影响 311

一、汉赋创作的经学氛围 311

二、经学对汉赋内容的作用 312

三、经学与汉赋的“以美为刺” 316

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地域特征及成因 319

一、神怪小说作者的里籍及南方生活经历 319

二、神怪小说产生的地域文化分析 3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