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
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

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雨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80106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诗经》诠释与早期儒家哲学的生成”(12YJC720033)的成果之一、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CZX01YBM)的成果之一。透过对早期儒家《诗》学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材料可以看作儒家哲学议题的表述者、承载者与引发者,已深度参与到早期儒家哲学,尤其是心性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建构之中。“兴于《诗》”可以看做早期儒家哲学的表达方式。本书之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立足于经学讲哲学”、“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这一儒家哲学特质的理解。
《早期儒家《诗》论及其哲学意义》目录
标签:哲学 意义

引言 1

第一节 经典意识问题 1

第二节 早期儒家诠《诗》研究的意义 5

第三节 早期儒家《诗》学研究概况 8

第四节 研究内容概说 12

第一章 《诗》的儒家经典化 16

第一节 早期儒家与《诗》的“相遇” 16

一、春秋末期《诗》的存在方式 17

二、孔子与《诗》儒家经典化的开启 35

三、其他学派的《诗》学观 44

第二节 《诗》儒家经典化的途径 47

一、《诗》学传承与诠释 49

二、早期儒者著述的大量引用与解读 55

第二章 早期儒家《诗》学文献分析 61

第一节 早期儒家诠《诗》的文献类型 61

一、两种文献类型 61

二、“说《诗》”与“引《诗》” 64

第二节 早期儒家引《诗》论《诗》文献概述 65

一、各文献中引《诗》论《诗》文献概述 65

二、论《诗》文献分类 79

第三节 著述引《诗》之体例与特征 89

一、引《诗》体例 90

二、引《诗》特征 97

第三章 “兴于《诗》”与早期儒家哲学的表达方式 99

第一节 “兴于《诗》”的经典诠释意义 100

一、“兴”与“《诗》之兴” 100

二、孔子《诗》学中的“兴” 102

三、早期儒家“兴于《诗》”的限度 104

第二节 早期儒家“兴于《诗》”的哲学表达 106

一、《孔子诗论》:解《诗》以“兴发”儒学主张的专文 106

二、子思学派著述中的《诗》之“兴” 110

三、孟子“兴于《诗》”的王道仁政哲学 114

第四章 “《诗》言志”与早期儒家的性情论 116

第一节 早期儒学语境中的“《诗》言志” 117

一、“《诗》言志”的儒学要义 117

二、解《诗》志以达己意 121

第二节 “礼后乎”:早期儒家《诗》论中的“情”与“礼” 124

一、“礼乐之原” 126

二、由情入礼 129

三、情之所指 133

第三节 “形于内”:早期儒家《诗》论中的“心”与“天” 138

一、化用《诗》句 139

二、对“慎独”的论证 141

三、心中的天道 146

第五章 《诗》之诠释与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 151

第一节 德性政治之典范:《诗》在子思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153

一、“子曰《诗》云”叙述模式分析 154

二、简本《缁衣》的启示与子思学派政治哲学的主题 157

三、引《诗》在子思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161

第二节 王道仁政之实录:《诗》在孟子仁政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163

一、“迹熄《诗》亡”说辨义 164

二、《诗》乃王道实录与仁政典范:孟子引《诗》分析 166

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解读 172

第三节 “隆礼义”之载体:《诗》在荀子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179

一、荀子的经典观与《诗》学观 179

二、“隆礼义”之载体:荀子引《诗》分析 188

结束语 199

参考文献 202

附录:早期儒家引《诗》资料汇编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