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  增订本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  增订本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 增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圣宜,宋德华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8123592
  • 页数:704 页
图书介绍:岭南自古便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但是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岭南并与岭南文化进行初步融合,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对象,是岭南近代历史上对外文化交流的产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期,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开端时期;第二阶段是19世纪后期,是中外文化扩大接触时期;第三阶段是19、20世纪之交,是岭南对外文化深入交流的时期;第四阶段是20世纪初年至五四运动,是岭南对外文化交流的继续探索时期。
《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 增订本》目录

序&陈胜粦 1

引论 1

一、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

二、交流的过程和阶段 4

三、交流的内容和特点 9

四、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14

五、编撰方式 17

第一编 特殊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夕) 19

第一章 岭南与海外的交通和贸易 21

一、岭南与海外交通范围的扩大 21

二、闭关政策与中外关系 24

三、岭南对外贸易的兴盛 28

第二章 传教士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32

一、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的相继东来 32

二、马礼逊——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 40

三、裨治文、卫三畏与《中国丛报》 44

四、郭雷枢、伯驾与西方医学的传手 50

五、郭实腊——第一个来华的德国传教士 56

六、布朗与马礼逊学堂 58

七、中国文化向西方的传递 62

第三章 澳门——中西文化的共生之地 65

一、葡人租居澳门 65

二、宗教 66

三、风俗习惯 70

四、建筑、音乐、绘画 72

五、科学技术 74

六、语言文字 76

第二编 开端时期(19世纪中期) 81

第一章 世界史地的介绍与研究 82

一、谢清高的《海录》 83

二、林则徐的《四洲志》 85

三、梁廷枏的《海国四说》 91

四、王韬的世界史地研究 94

五、罗森、何如璋、黄遵宪的日本史地研究 97

第二章 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东来 105

一、西方军事技术传入中国的原因 105

二、岭南人对引入西方武器的研究 109

三、容闳对兴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贡献 114

四、太平天国起义加快了洋军火的进口 117

五、1860年以后岭南军事技术和军事教育发展概要 119

第三章 洋教的传播 121

一、洋教传播的契机与困难 121

二、中国最早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梁发 130

三、中国“拜上帝教”创始人——洪秀全 135

四、奉基督教为“上宝”的改革者——洪仁玕 144

五、短暂的黄金时代(1901—1920) 150

第四章 西方文化设施的移植 152

一、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岭南创办的近代报刊 152

二、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 158

三、戊戌时期岭南人对报纸的利用与推广 161

四、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出版业的发展 164

五、图书馆和摄影术 172

第五章 外国人对岭南的记叙和研究 175

一、传教士编撰的各类著作 176

二、外人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等的记叙 181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述 186

第三编 扩大接触时期(19世纪后期) 189

第一章 西方科技的引进 191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 191

二、工业技术的引进 195

三、岭南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特点 199

第二章 西方经济思想的引进 202

一、买办——西方经济思想的最先汲取者 202

二、洪仁玕、郑观应、王韬的“富强论” 203

三、岭南人商业竞争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08

第三章 西方教育的引进 213

一、岭南最早的洋学堂和官办新式学校 214

二、香港西式教育计划的实施 218

三、美国在华传教高潮与广东第一所教会大学的创立 222

四、日本教育的引进 224

第四章 西方医学的传入 227

一、嘉约翰与黄宽对西医传播的贡献 228

二、西医书籍的出版 230

三、西医学堂和医院建设 234

四、中西医学的会通和实践 239

第五章 中国经典的翻译与西传 243

一、理雅各与王韬合译《中国经典》28卷 244

二、欧德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介绍 249

三、花之安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 250

四、“孔子加耶稣”说的提出 252

第六章 迈出国门的岭南学子 254

一、容闳与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的派遣 255

二、近代第一位迈出国门的中国学者 262

第四编 深入交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 272

第一章 破除“夷夏之辨”的拒外心理 274

一、“西学中源”论 275

二、“西学即墨学”论 277

三、中西文化“暗合”论 281

第二章 深入进行中西文化比较 287

一、“极致”之誉与“道器”之析 287

二、区分中西文化性质的差异 293

第三章 力倡学习西方和中西结合 298

一、教养为纲与格致为本 298

二、深度交融的中西“会通”论 309

第四章 对西方富强之道的认识由浅入深 316

一、从“师夷长技”到学习西方富强之本 317

二、对西方富强之道的系统总结 330

三、以日本变政作为谋求富强的最好榜样 340

第五章 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推重和阐释 352

一、王韬对议院制的率先介绍 354

二、郑观应对议院制的深入探究 356

三、何启、胡礼垣的公平论及议院方案 365

第五编 深入交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 377

第一章 对西学理论知识的钻研 377

一、从西学中悟道的康有为 378

二、《康子内外篇》所表现的中西文化交融 385

三、以几何为之的《人类公理》和《实理公法全书》 396

第二章 以民权论重新认识议院制 411

一、康、梁议院观的演变 411

二、《日本变政考》中的新议院观 416

三、不主张中国立即开设议院 420

第三章 对民权思想的论述和坚守 423

一、民权思想的清晰呈现 423

二、对《劝学篇》纲常论的辩驳 426

第四章 吸收了西方民主主义的《大同书》 444

一、“大同口说”的主要内容 445

二、《大同书》的宏伟构想 447

第五章 对西方学术的介绍 460

一、对欧洲文化之源——希腊文化的介绍 462

二、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介绍 464

三、对进化论的介绍 475

四、对西方近代学术思想的介绍 478

五、对乐利主义的介绍 482

第六编 继续探索时期(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前·上) 487

第一章 康有为的游历和游记 488

一、首度环游世界 489

二、实地考察欧美社会 493

三、重新认识学习西方 496

四、广泛比较中外文化 502

第二章 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 514

一、心仪已久的美国之行 515

二、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517

三、对美国价值观与共和政体的评说 522

四、对美国社会问题与未来发展的关注 527

五、对中美基本国情与民情差异的分析 533

第三章 康有为对中西文化的重新估价 538

一、从精神偏向物质 538

二、对共和政体的批评 547

第四章 从鼓吹兴民权到宣扬行君宪 555

一、君主立宪思想发展的原因 556

二、君主立宪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 558

三、对君主立宪思想发展的评价 573

第七编 继续探索时期(20世纪初期一五四运动前·下) 576

第一章 孙中山学习西方的三个时期 576

一、求学时期——奠定西学知识的基础 577

二、习医时期——形成建设近代富强国家的方案 580

三、革命时期——达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高度 584

第二章 孙中山贯通中西文化的民权主义 586

一、民国建立前的民权主义 586

二、民国建立后民权主义的发展 594

第三章 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思想特征 598

一、坚持“取法于人”和“取法乎上” 598

二、结合中西优长,创造更完善的文明 600

三、从西方现存弊端中吸取教训 609

四、注重以对外开放搞好经济建设 611

第四章 廖仲恺、冯自由对亨利·乔治学说的介绍和阐述 614

一、宣传民生主义的必要性 614

二、廖仲恺对亨利·乔治单税论的介绍 615

三、冯自由对平均地权与单税论关系的阐述 617

第五章 廖仲恺对社会主义流派和历史的介绍 619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劳绩的介绍 621

二、对社会主义流派的介绍 622

三、对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的介绍 625

第六章 朱执信对马克思、拉萨尔的介绍 627

一、对马克思生平及学说的介绍 628

二、对拉萨尔生平及思想的介绍 632

第七章 刘思复宣传无政府共产主义学说 635

一、刘思复创办晦鸣学舍 635

二、对克鲁泡特金学说的介绍及宣传 640

三、追求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文化境界 643

第八编 华侨与岭南文化在外国的流布 647

第一章 东南亚 648

一、第一阶段 650

二、第二阶段 656

三、第三阶段 663

第二章 美国 668

一、唐人街——美国的中国文化橱窗 670

二、北美洲华侨教育事业的开山祖——梁庆桂 674

三、岭南人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精神价值 678

四、中国医药、民间宗教和其他俗文化的流布 682

大事记 685

后记 702

增订本后记 7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