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衡平法与信托的原理  下
衡平法与信托的原理  下

衡平法与信托的原理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格雷厄姆·弗戈著;石俊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19720483
  • 页数:1020 页
图书介绍:
《衡平法与信托的原理 下》目录

前言 1

上册 3

第一部分 衡平法 3

第1章 衡平法介绍 3

1.1关于衡平法 3

1.2什么是衡平法 5

1.3衡平法简史 6

1.4衡平法对英格兰法的当代贡献 11

1.4.1合同法 11

1.4.2侵权 13

1.4.3不当得利 14

1.4.4土地法 15

1.4.5商法 16

1.4.6衡平法的救济方法 16

1.4.7信托 17

1.4.8衡平法的潜在重要性 18

1.5衡平法的根本特征 21

1.5.1财产 22

1.5.2衡平法下的对人权 27

1.6衡平法应被普通法所吸收吗? 28

1.6.1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否已然趋同? 29

1.6.2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否正渐趋同? 29

1.6.3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否应当趋同? 31

第2章 衡平法的特点 33

2.1基本原则 33

2.2衡平法具有自由裁量性 35

2.3衡平法由显失公平触发 40

2.3.1良知与显失公平的含义 40

2.3.2关于良知的历史 40

2.3.3对良知的新分类 43

2.4寻求衡平法救济者自身必须公正行事 45

2.5求助于衡平法者自身行为须清白 46

2.6衡平法把应做之事视为已做之事 47

2.7衡平法对弱者予以保护 49

2.8衡平法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 50

2.9衡平法富有想象力 51

2.10衡平法遵从法律 52

2.11衡平法注重实质甚于形式 53

2.12衡平法对无偿受让人不予支持 54

2.13衡平法帮助勤勉者 55

2.14等分即公平 55

2.15 衡平法是对人的 56

第3章 信托简介 58

3.1概述 58

3.2对信托的定义 59

3.3与信托相关的基本原则 64

3.3.1良知 64

3.3.2对影响良知的事实的认识 64

3.3.3可识别的财产 65

3.3.4衡平法对物性财产权益 65

3.4信托的功能 65

3.4.1资产隔离(Segregation of Assets) 65

3.4.2资产分割(Asset Partitioning) 66

3.4.3管理财产 66

3.4.4持有财产之便利工具 66

3.4.5避税 66

3.5信托下的权利与利益 67

3.5.1专用术语带来的问题 67

3.5.2与信托相关的权利的运用 69

3.5.3法定利益与衡平法利益的合并 71

3.5.4衡平法利益被超越的情形 71

3.5.5衡平法权利的性质 73

3.6信托的分类 81

3.6.1基于事件 81

3.6.2基于情境 83

3.7信托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89

3.7.1合同 89

3.7.2债务 90

3.7.3财产寄托 92

3.7.4代理 93

3.7.5权利转让 95

3.7.6赠与 96

3.7.7遗嘱或未立遗嘱下的利益 98

3.7.8权力 101

第二部分 明示信托 109

第4章 明示信托的构成要件 109

4.1基本原则 109

4.2设立信托的意图 111

4.2.1创设信托的能力 111

4.2.2意图的确定性 111

4.2.3虚假信托 120

4.2.4确定意图的缺失 122

4.3可识别的标的 123

4.3.1标的的性质 123

4.3.2对标的的描述 123

4.3.3对标的的识别 124

4.3.4分配受益份额的确定性 130

4.3.5现时的不确定 131

4.3.6标的确定性的缺失 131

4.4信托对象的确定 132

4.4.1固定信托 133

4.4.2附条件的固定信托 135

4.4.3自由裁量信托 139

4.4.4受信权力 149

4.4.5对法律的总结 152

4.4.6不确定性的解决 152

4.4.7对象确定性的缺失 158

4.5受益人原则 159

4.6永续规则 160

4.6.1反永久归属规则 160

4.6.2永续期间 161

4.6.3“等着瞧”原则 162

4.6.4目的信托的存续 163

第5章 法律形式 164

5.1概述 164

5.2信托设立的形式 165

5.2.1信托的宣告 165

5.2.2未满足形式的后果 166

5.3信托构成的形式要件 194

5.3.1一般原理 194

5.3.2明示信托的构成 196

5.3.3未完全构成的信托 199

第三部分 目的信托 227

第6章 慈善信托 227

6.1概述 227

6.1.1慈善信托的本质 228

6.1.2慈善信托所具有的优势 229

6.1.3慈善组织的不利性 232

6.1.4慈善信托的管理和监督 232

6.1.5慈善的法律定义的简要历史 236

6.2 《2011年慈善法》 238

6.2.1慈善的分类 238

6.2.2公众利益 238

6.3慈善目的 247

6.3.1防止及救济贫穷 247

6.3.2促进教育 250

6.3.3促进宗教 258

6.3.4改善健康及救助生命 264

6.3.5促进公民权利或社区发展 265

6.3.6促进艺术、文化、传统及科学 265

6.3.7促进业余体育运动 267

6.3.8改善人权 268

6.3.9推动环境保护 270

6.3.10为所需者提供救济 270

6.3.11提升动物福利 271

6.3.12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273

6.3.13其他有利目的 273

6.4绝对的慈善性 274

6.4.1包含非慈善目的的情形 274

6.4.2包含非慈善目的的法律后果 276

6.5近似原则 278

6.5.1自始失败 279

6.5.2嗣后失败 286

6.5.3对初始慈善目的的变更 289

6.5.4慈善募捐 293

6.5.5慈善游说 294

6.5.6小型慈善 294

6.5.7总结 294

第7章 非慈善的目的信托 296

7.1概述 296

7.1.1非慈善的目的信托一般无效 296

7.1.2慈善目的 298

7.1.3对一般无效原则的批判 298

7.2非慈善的目的信托有效的例外情形 299

7.2.1对个人的直接或间接利益 300

7.2.2不完全义务的遗嘱信托 301

7.3涉及实施非慈善目的的其他机制 305

7.3.1为非慈善目的的受信权力 305

7.3.2依附于赠与的权力 305

7.3.3授权或代理(mandate or agency) 306

7.3.4对执行人的任命 307

7.4非法人团体(un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308

7.4.1问题的实质 308

7.4.2非法人团体的定义 309

7.4.3为非法人团体持有的财产 309

7.4.4非法人团体的解散 319

第四部分 默示信托 329

第8章 归复信托 329

8.1概述 329

8.1.1归复信托的性质 329

8.1.2归复信托的种类 330

8.1.3归复信托的理论基础 331

8.2假定的归复信托 339

8.2.1财产的无偿转让 340

8.2.2以他人名义进行购买 342

8.2.3向公司所作的转让 345

8.2.4预付假定(presumption of advancement) 346

8.2.5假定及非法交易 348

8.2.6假定的将来发展 354

8.3明示信托的全部或部分失败 355

8.3.1归复信托的正当性 355

8.3.2明示信托的失败 359

8.4 Quistclose信托 371

8.4.1基本原则 371

8.4.2 Quistclose信托的运行机制 372

8.4.3 Quistclose信托的构成要件 374

8.4.4 Quistclose信托的性质 376

8.5归复信托的扩张 386

8.5.1不当得利 386

8.5.2合同解除 391

8.5.3结论 392

第9章 推定信托 393

9.1基本原则 393

9.1.1推定信托的实质 393

9.1.2推定信托的理论基础 393

9.1.3推定信托的性质 395

9.2推定信托的种类 395

9.2.1制度性推定信托 395

9.2.2救济性推定信托 396

9.2.3作为救济手段的推定信托 397

9.2.4推定受托人的归还责任 397

9.2.5基于共同意图的推定信托 398

9.3制度性推定信托得以确认的情形 399

9.3.1显失公平的扣留(unconscionable retention) 400

9.3.2撤销合同 405

9.3.3因错误作出的无偿交易(voluntary transactions) 406

9.3.4自封的受托人 413

9.3.5违背承诺 414

9.3.6土地买卖合同 421

9.3.7违反受信义务 423

9.3.8制度性推定信托的理论基础 424

9.4救济性推定信托(the remedial constructive trust) 425

9.4.1被盗财产 430

9.4.2错误支付 431

9.5推定受托人地位的本质 432

第10章 与财产相关的非正式安排 434

10.1概述 434

10.1.1形式要件 434

10.1.2衡平法的作用 435

10.2基于共同意图的推定信托 440

10.2.1背景 440

10.2.2基础原则 442

10.2.3 Lord Neuberger的分析路径 451

10.2.4原则的具体应用 453

10.2.5基于共同意图的推定信托的理论基础 459

10.2.6对法律的评判 462

10.3基于合营的推定信托(joint venture constructive trust) 467

10.3.1基于合营的推定信托的要件 468

10.3.2基于合营的推定信托的适用 469

10.3.3基于合营的推定信托的限制 470

10.3.4基于合营的推定信托的合法性 471

10.4财产禁反言 471

10.4.1财产禁反言的要件 472

10.4.2财产禁反言的效果 474

10.4.3救济的性质 475

10.4.4财产禁反言的运用 477

10.4.5财产禁反言的限制 477

下册 485

第五部分 受益人 485

第11章 受益人 485

11.1概述 485

11.2受益人权利的性质 485

11.2.1固定信托 486

11.2.2自由裁量信托 493

11.2.3受信权力(Fiduciary Power) 498

11.3处分衡平法利益 499

11.3.1转让衡平法利益 502

11.3.2指示受托人为他人以信托方式持有 502

11.3.3向受托人指示转让法定财产权(legal estate) 503

11.3.4消灭归复信托所产生的衡平法利益 507

11.3.5受益人宣告成为受托人 509

11.3.6特定可执行合同(specifiically enforceable contract) 511

11.3.7将来权益的指定(nomination) 514

11.3.8受益利益的放弃 515

11.4信托的终止 515

11.4.1 Saunders v Vautier规则 515

11.4.2自由裁量信托 518

11.4.3受信权力 519

第六部分 受托人及其责任 523

第12章 受托人 523

12.1概述 523

12.2受托人职责的本质 523

12.2.1为他人持有财产 524

12.2.2共同共有 524

12.2.3信托义务不可削减的核心内容 525

12.2.4责任的自愿假设 525

12.2.5不能质疑信托契据 527

12.3受托人的种类 527

12.3.1业余受托人 528

12.3.2专业受托人 528

12.3.3养老金受托人 529

12.3.4慈善受托人 529

12.3.5司法受托人 530

12.3.6保管受托人 530

12.3.7公共受托人 531

12.3.8信托公司 532

12.3.9因侵权而成的拟制受托人(trustee de son tort) 532

12.4受托人的任命 535

12.4.1通过信托设立人 535

12.4.2通过立遗嘱人 536

12.4.3通过享有任命权的人或者受托人 537

12.4.4根据受益人的指示 540

12.4.5通过法院 541

12.4.6通过慈善委员会 543

12.4.7信托财产的授予 543

12.5辞任 543

12.5.1自愿辞任 543

12.5.2根据受益人的指示 544

12.6罢免 545

12.6.1通过信托文件 545

12.6.2一般法定权力 545

12.6.3通过慈善委员会 545

12.6.4通过法院 546

12.7向受托人的偿付 547

12.7.1费用的补偿 548

12.7.2诉讼成本的补偿 550

12.7.3提供服务的报酬 553

12.8权力的行使 560

12.8.1一致通过表决 560

12.8.2理由的提供 562

12.8.3向法院让渡权力 563

12.8.4向第三人让渡权力 565

12.8.5权力的放弃(release) 565

12.8.6无效的权力行使 565

12.8.7可撤销的权力行使 571

第13章 信托的管理 577

13.1概述 577

13.1.1义务和权力的来源 577

13.1.2信托文件的功能 578

13.1.3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受托人 578

13.1.4违反信托 578

13.1.5义务的范围 579

13.2注意义务 579

13.2.1普通法注意义务 580

13.2.2成文法下的注意义务 582

13.2.3两个方法之间的关系 584

13.3保护信托财产的义务 586

13.4投资义务 587

13.4.1一般原则 587

13.4.2投资权力 590

13.4.3对投资的选择 595

13.4.4持有公司多数份额的受托人 602

13.4.5法院对投资权力的扩大 604

13.5在受益人之间维持合理平衡的义务 605

13.5.1收入和资本的种类 607

13.5.2“平衡”的含义 609

13.5.3收益的分配 610

13.5.4恢复平衡的规则 611

13.5.5收入的累积 612

13.6与财产相关的权力和义务 612

13.6.1售产信托 612

13.6.2土地上的权力 613

13.6.3与动产相关的权力 613

13.6.4筹集资本款项 614

13.6.5保险 614

13.6.6法院授权处理信托财产的权力 614

13.7委托权力 615

13.7.1委托给代理人 615

13.7.2代名人(nominee)和保管人(custodian)的任命 617

13.7.3审查委托安排 618

13.7.4受托人的责任 618

13.7.5特定的委托权力 619

13.8置备账目的义务 620

13.9和解和索赔的权力 620

第14章 处分的权力和义务 621

14.1概述 621

14.1.1处分的权力和义务的性质 621

14.1.2技能和注意的标准 622

14.1.3不得委托 622

14.1.4权力的行使 623

14.2指定权力(appointment) 623

14.2.1指定权力的性质 623

14.2.2权力的行使 624

14.2.3行使权力失败的后果 626

14.3分配的义务 630

14.3.1通知受益人和对象关于他们身份地位的义务 630

14.3.2保护受托人免于承担过度付款的责任 631

14.3.3不当分配 637

14.4抚养权力(power of maintenance) 639

14.4.1未成年人 639

14.4.2具有中期收入(intermediate income)的信托 640

14.4.3累积收入的义务 641

14.4.4法定权力的排除 641

14.5预付权力 642

14.5.1权力的性质 642

14.5.2权力的行使 643

14.5.3预付或者权益 644

14.5.4款项的使用 646

第15章 受信义务 647

15.1概述 647

15.1.1受信关系的本质 647

15.1.2受信义务的本质 648

15.1.3受信义务对受托人的相关性 648

15.1.4受信人法在更广泛意义上的重要性 649

15.1.5违反受信义务的救济 649

15.2受信人的定义 650

15.2.1受信关系的公认种类6 650

15.2.2特定的受信关系 652

15.3受信义务的性质 656

15.3.1义务的违反 656

15.3.2受信义务和非受信义务的区别 656

15.3.3禁止性义务(proscriptive duties) 657

15.3.4关系的终止 660

15.3.5可变的义务 661

15.3.6合同的作用 661

15.3.7公司董事的特定地位 662

15.4受信义务的功能 663

15.4.1规定严格标准 663

15.4.2应当降低高标准吗? 667

15.5避免冲突规则 668

15.5.1规则的本质 668

15.5.2 《2006年公司法》 669

15.5.3交易规则 670

15.6不得谋利规则 679

15.6.1不得谋利规则的本质 679

15.6.2与避免冲突规则的关系 680

15.6.3关于谋利的核心案例 681

15.6.4使用原告的财产 683

15.6.5间接利润 683

15.6.6成文法下义务 684

15.6.7利用机会 685

15.6.8接受贿赂和秘密佣金 696

15.7违反受信义务的后果 698

15.7.1撤销 698

15.7.2个人责任 698

15.7.3对物性财产请求权 699

第七部分 信托的变更 709

第16章 信托的变更 709

16.1概述 709

16.1.1信托的终止 709

16.1.2法院的固有管辖权 710

16.1.3关于变更的明示权力 710

16.1.4成文法上的权力 710

16.2变更信托的成文法规定 710

16.2.1处理信托财产的权力 710

16.2.2 《1958年信托变更法》 711

第八部分 违反信托与受信义务 727

第17章 违反信托与受信义务的责任 727

17.1概述 727

17.2责任的本质 728

17.2.1违反受信义务 729

17.2.2违反信托 729

17.3责任的豁免和时效 731

17.3.1免责条款 731

17.3.2可豁免的信托违反 742

17.3.3时效 747

17.3.4默许 756

17.3.5同意 757

17.3.6扣押受益人的利益 759

17.4受托人之间的责任 761

17.4.1个人责任 761

17.4.2连带责任 761

17.5受托人对债权人的责任 766

17.6发生在任命之前的违反信托的责任 768

17.7辞任之后违反信托的责任 768

第18章 违反信托和受信义务的个人责任 770

18.1基本原则 770

18.1.1对人救济和对物救济 770

18.1.2第一性和第二性义务 771

18.1.3谁可以起诉违反行为? 776

18.1.4各种救济手段的功能 776

18.2信托基金的复原(reconstitution) 786

18.2.1编造账目(falsification of account) 787

18.2.2损失的因果关系 790

18.2.3对于原则的总结 800

18.3信托基金的补救 802

18.3.1一般原则 802

18.3.2因果关系与间接性 804

18.3.3获得的利润与遭受的损失 804

18.4衡平法赔偿 806

18.5归还利润 809

18.5.1一般特征 809

18.5.2因果关系和间接性 810

18.5.3限制账目(limiting the account) 817

18.6利息 822

18.6.1利息的功能 822

18.6.2利息的衡量标准 823

18.7不同救济之间的选择 825

第19章 对物性财产请求权和对物救济 827

19.1基本原理 827

19.1.1对物性财产请求权和对物救济 828

19.1.2对物救济的性质 829

19.1.3对物救济的优势 829

19.1.4责任的性质 830

19.1.5自由裁量权的重要性 837

19.1.6对物性财产请求权的分析框架 839

19.2财产性基础 844

19.2.1衡平法财产利益的创设 844

19.2.2对衡平法财产利益的保留 848

19.3跟踪和追溯 849

19.3.1跟踪和追溯规则的功能 849

19.3.2普通法下的追溯规则 857

19.3.3衡平法追溯规则 861

19.3.4追溯规则的将来发展 883

19.4对物救济 886

19.4.1推定信托 887

19.4.2衡平法抵押权或留置权 891

19.4.3代位 893

19.4.4关于对物救济的总结 899

19.5抗辩 901

19.5.1支付对价的善意买受人 901

19.5.2地位变化 904

第20章 对第三人的个人责任 908

20.1概述 908

20.1.1过错责任抑或严格责任? 911

20.1.2救济的性质 912

20.2基于受让财产的责任 914

20.2.1基本原则 914

20.2.2普通法对人请求权 915

20.2.3衡平法对人请求权 919

20.3从属责任 944

20.3.1从属责任的性质 944

20.3.2确立不诚信协助责任的条件 947

20.3.3针对不诚信协助的救济 960

20.3.4追偿 964

20.3.5转承责任(vicarious liability) 964

第九部分 衡平法命令 969

第21章 衡平法命令 969

21.1一般原则 970

21.2禁令 971

21.2.1一般原则 972

21.2.2禁令的种类 973

21.3搜查令 978

21.4特定履行(specifiic performance) 979

21.5代替衡平法命令的损害赔偿 982

21.6撤销 986

21.6.1撤销的性质 986

21.6.2普通法和衡平法项下的撤销 986

21.6.3撤销的事由 990

21.6.4撤销的限制 998

21.6.5撤销的后果 1003

21.7修正 1009

21.7.1修正的本质 1009

21.7.2遗嘱和契据的修正 1010

21.7.3合同的修正 1010

译后记 1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