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沉思树  立体思维  创造力  艺术教育
沉思树  立体思维  创造力  艺术教育

沉思树 立体思维 创造力 艺术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建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9011581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人类发展史开始一直到近代,系统的探讨了人类思维中对线条和立体的认知过程,提出了一个新理论立体思维是人类竞争创造力的根源所在。立体思维是人类创新的根本,从雕塑、绘画和音乐艺术入手,通过其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来观察、分析和探讨立体思维(一维、二维、三维或多维)的存在。尝试着用立体思维揭开人类的创造力之谜。
《沉思树 立体思维 创造力 艺术教育》目录

上篇 立体思维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一章 立体思维的雏形(旧石器时期—前218年) 2

一、美丽的神话 2

中华大地 2

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3

二、远古时期的视觉能力 3

打磨与钻孔 3

岩石绘画 4

骨笛与三度空间 5

三、文明的标志 5

青铜器 5

雕刻石头 7

四、音乐的诞生 8

古中国音乐 8

古希腊音乐 9

五、中西艺术理念 12

人与自然的艺术——写意 12

人与神的艺术——写实 13

第二章 立体思维的扩展(公元前218年—476年) 16

一、宗教与艺术 16

佛教 16

道教 17

犹太教 18

早期基督教 19

二、雕塑 20

中国佛教雕塑 20

兵马俑与模制及手塑艺术 20

墓窟中的世界 21

把皇帝变成大理石的艺术 23

“减法艺术”与“加法艺术” 23

三、音乐 24

秦汉音乐 24

古罗马音乐 25

宗教音乐 26

第三章 立体思维与艺术维度(公元476年—1430年) 28

一、宗教的发展 28

玄奘西域取经 28

分裂的罗马与宗教 29

二、艺术与维度 30

雕塑的发展 30

岩画的延续 31

中世纪的审美观 32

三、中外音乐 35

燕乐与戏曲 35

基督教音乐 38

第四章 立体思维与视听艺术(公元1434年—1840年) 43

一、艺术与宗教延续和改革 43

道教与中国艺术 43

马丁·路德与基督新教 45

二、中外绘画的融合 47

“八怪”与不怪 47

油画家郎世宁与三代中国皇帝 49

三、古玩与科技 56

明清象牙球 56

旷世奇才达·芬奇 57

四、视觉与科技 63

画家催生了照相机 63

照相机催生了摄影机 65

五、中西音乐 68

中外交融 68

明清音乐 68

传教士带来了古钢琴 69

西方古典音乐家 70

第五章 立体思维与发明创造(公元1840—2016年) 75

一、中外绘画 75

徐悲鸿与卫道士 75

西方绘画为何不写实了 79

二、动画与电影 82

动画片 82

3D电影 83

三、中西现代音乐 84

中西音乐对话与交融 84

西方现代音乐 86

爵士音乐是第二个音乐系统 88

四、发明创造 90

是历史的必然巧合吗 90

诺贝尔奖及获得者 93

小结 96

中篇 立体思维与创造力 98

第六章 在立体上构建立体(雕刻) 98

一、视觉的立体发展 98

二、立体构成 100

三、包豪斯 101

第七章 在平面上压缩立体(岩画) 107

一、二维线条与三维立体 107

二、丢勒与透视 108

平行透视 111

成角透视 111

斜角透视 111

三、“散点透视”与《农书》绘图 112

“散点透视” 112

止步于二维空间的中国绘画及音乐 116

第八章 在平面上构建视觉立体(绘画) 118

一、绘画与文艺复兴 118

二、绘画者到艺术家 120

三、绘画的写意与写实 121

四、绘画与数学 122

五、绘画与医学 123

六、绘画与光 124

七、绘画与空间 126

八、绘画与创造力 129

九、绘画—眼睛—照相机与3D 132

第九章 在空气中构建听觉立体(复调音乐) 143

一、复调音乐由来 143

复调音乐的起因 144

复调音乐的发明者 145

复调音乐源于无伴奏圣歌 145

复调音乐与单声音乐定义 146

二、复调音乐与巴赫 146

三、复调音乐与交响乐 147

交响乐是最复杂的流行音乐 147

交响乐与京剧 148

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 150

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编制 150

四、复调音乐与大脑 152

空间 152

音乐空间 152

听觉处理 153

第十章 大脑的创造力 157

一、大脑 157

二、大脑与音乐 162

三、大脑与创造力 164

四、从想象到创造 169

小结 174

下篇 艺术教育 178

第十一章 专才、通才与教育 178

一、专才与通才 178

专才 178

通才 179

列奥·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180

本杰明·富兰克林 181

查理·卓别林 181

马克斯·普朗克 182

迈克尔·杰克逊 182

查理·芒格 182

二、通才与教育 185

霍华德·加德纳 185

八种智能理论 187

加德纳谈音乐 188

加德纳谈空间和遗传 188

加德纳论教育 189

加德纳的中国情结与缺憾 190

三、通识学习 193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193

中国的“六艺” 196

四、通感训练 197

通感 197

“移觉” 198

第十二章 音乐铸就“大成智慧” 201

一、中国科学家 201

钱学森 201

袁隆平 203

二、外国科学家 204

爱因斯坦 204

马克斯·普朗克 205

三、俄罗斯“强力五人集团” 206

巴拉基列夫 207

鲍罗丁 207

居伊 208

穆索尔斯基 208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208

四、泰戈尔 209

五、中外政治家 210

毛泽东 210

比尔·克林顿 211

康多莉扎·赖斯 211

六、外国金融家 213

格林斯潘 213

第十三章 数学与艺术 215

一、数学与美术 215

数学与绘画 215

数学与雕塑 217

数学与折纸 218

数学与网格场和分形图 219

二、数学与音乐 221

数学与音乐 221

数学与巴赫 223

第十四章 音乐教育 225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225

二、器乐教育 226

器乐学习与触觉 226

乐队合奏与复调训练 228

三、教育要知行合一 229

杜威与陶行知 229

动手的能力 230

四、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231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231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231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232

五、美国音乐教育 233

美国对中小学学科教育的觉醒 233

开展中小学校管弦乐队的教学 234

跨世纪的美国音乐教育发展 234

六、德国音乐教育 235

德国音乐教育传统 235

德国音乐的三次教育改革 237

七、日本音乐教育 237

教育战略 237

文部省颁布《新教育指针》 238

建立全日本吹奏乐联盟 238

世界级音乐家 239

发展文化市场 240

发展乐器制造业 240

促进经济发展 240

创造就业岗位 241

八、委内瑞拉国家基金会救助成果 241

青年儿童管弦乐团 241

世界级指挥家 242

九、中国音乐教育 243

城市现状 243

农村现状 244

北京市中小学管乐团发展状况 244

音乐专业就业与岗位 250

中小学音乐教师 250

小结 251

第十五章 沉思树的未来 253

一、必由之路的思考 253

二、艺术领域现状 254

舞台工作与总谱 254

电视行业与总谱 255

大众普及程度 256

成人学习音乐的热情 257

器乐教师就业率和师资 258

三、音乐艺术产业链的展望 258

交响乐团与演出市场 258

提高艺术类产业人员素质 258

发展乐器制造带动相关产业 259

世界乐器制造企业现状 259

中国乐器制造企业现状 259

乐器制造业的利润 260

GDP与人员就业 260

四、几点建议 261

后记 痛苦的思考 263

参考文献 2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