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10卷  村庄类第9卷  长江区域  第2卷
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10卷  村庄类第9卷  长江区域  第2卷

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10卷 村庄类第9卷 长江区域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勇,邓大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17098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中国农村调查?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几十个宗族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刻反映宗族村庄内部的整体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级性特征。
《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10卷 村庄类第9卷 长江区域 第2卷》目录

总序&徐勇 1

凡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1

村庄类分序&徐勇 1

向水而生:湖区型村落的自主联结与治理——长江区域杜家剅村调查 3

第一章 杜家剅村由来与演变 3

第一节 杜家剅村形成与变迁 3

一 杜家剅村诞生阶段:插台而居 3

二 杜家剅村扩展阶段:插台而居和购台而居 4

三 杜家剅村稳定阶段:施台而居和购台而居 5

第二节 村名的由来 6

第三节 杜家剅村的建制变迁 7

第四节 杜家剅村的现况 8

一 地理位置:村落合并 8

二 人口现状:增幅缓慢 9

三 人均收入:增速较快 12

四 耕地面积:土地细碎 12

第二章 杜家剅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17

第一节 自然形态 17

一 平原地形:因地制宜 17

二 气候条件:因时制宜 18

三 水源条件:利弊共存 19

四 交通区位:水运便利 20

第二节 稻作体系 21

一 稻作物 21

二 水稻田 24

三 土壤条件 31

第三节 水网环境 31

一 水系分布 31

二 洪水灾害 37

三 水利设施 39

第四节 居住格局 42

一 村落选址 42

二 村落中心:多中心 43

三 村落布局 44

第五节 杜家剅村的自然实态 51

一 水网环境 51

二 居住概况 53

三 交通概况 55

第三章 杜家剅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56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56

一 土地占有 56

二 湖水占有:先抢先得 59

三 河水占有:先占先得 60

四 生产能力 60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70

一 产权类型 70

二 产权边界 77

三 产权登记 81

四 产权变更 82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94

一 公产经营 94

二 私产经营 99

三 家庭经营 102

四 合作经营 109

第四节 产业与产业关系 118

一 农业 118

二 渔业 128

三 手工业 129

四 运输业 129

五 信贷业 130

六 典当业 133

七 服务业 133

八 砍柴 134

第五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135

一 交换活动 135

二 赶场 142

三 赊账 145

四 商品交易 146

第六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149

一 族内分配 149

二 垸内分配 150

三 村内分配 151

四 家庭分配 151

五 赋税徭役分配 163

第七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168

一 共同消费 168

二 家户消费 175

第八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182

一 族产继承 182

二 家产继承 182

第九节 杜家剅村经济变迁 185

一 土地改革时期杜家剅经济变迁 186

二 集体时期杜家剅经济变迁 187

三 改革开放时期杜家剅经济变迁 195

第十节 杜家剅村经济实态 195

一 产权 196

二 经营 200

三 分配 207

四 消费 211

第四章 杜家剅村社会形态与实态 215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215

一 家门 215

二 家庭 216

三 亲戚 222

四 拟血缘 225

五 宗族 233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235

一 邻居 235

二 熟人 241

三 乡亲(百客) 244

第三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246

一 正规信仰单元 246

二 非正规信仰单元 251

第四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251

一 水利 252

二 汗流 258

三 维持会 259

四 道士 260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261

一 社会交往特征 261

二 社会交往圈 264

三 社会交往类型 264

四 交往形式 268

五 交往频度 270

六 社会交往关系 271

第六节 社会流动与流动关系 271

一 社会流动概述 271

二 社会流动原因 273

三 社会流动类型 273

四 社会流动关系 274

第七节 社会分化与分化关系 275

一 称呼分化 275

二 座次分化 277

三 贫富分化 279

第八节 社会保障与保障关系 284

一 社会救济 284

二 社会保护 286

第九节 社会冲突与冲突关系 294

一 社会冲突特征 294

二 社会冲突类型 295

三 社会冲突程度 299

四 社会冲突解交主体 300

五 社会冲突解交时间 300

六 社会冲突解交过程 301

七 社会冲突关系 301

第十节 杜家剅村社会变迁 302

一 土改时期社会变迁 302

二 集体时期社会变迁 303

三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迁 307

第十一节 杜家剅村社会实态 308

一 血缘关系 308

二 地缘关系 310

三 信缘关系 312

四 业缘关系 313

五 社会交往 315

六 社会保护 317

七 社会保障 317

八 社会流动 324

九 社会分化 325

第五章 杜家剅村文化形态与实态 326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326

一 先人崇拜 326

二 生育崇拜 335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338

一 神灵 338

二 敬神 348

三 起会 352

四 收禁 354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355

一 农民思维 356

二 农民认知 358

三 农民态度 360

第四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362

一 生活习俗 363

二 节庆习俗 382

第五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388

一 走亲戚 388

二 打牌 389

三 看戏 391

四 喝茶 392

五 划龙舟 393

六 玩龙灯和彩船 393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394

一 规训主体 394

二 规训方式 397

三 规程过程 398

四 规训关系 398

第七节 教育与教育关系 399

一 民国初期教育 399

二 抗战时期教育 401

第八节 杜家剅村文化变迁 402

一 土地改革时期文化变迁 402

二 集体时期文化变迁 402

三 改革开放时期文化变迁 403

第九节 杜家剅村文化实态 404

一 崇拜 404

二 农民思维与认知 407

三 信仰 408

四 文化习俗 415

五 规训 423

六 教育 424

七 农民态度 425

第六章 杜家剅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426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426

一 政权治理 426

二 政权治理方式 433

三 政权治理关系 434

第二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435

一 家户治理 436

二 家户治理方式 441

三 家户治理关系 441

第三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443

一 村落治理 443

二 治理方式 455

三 治理过程 456

四 村落治理与国家治理关系 458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458

一 亲族治理 458

二 亲族治理关系 482

三 亲族治理方式 485

第五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488

一 业缘治理 488

二 业缘治理关系 505

第六节 信缘关系与治理关系 507

一 信缘治理 507

二 信缘治理关系 514

第七节 杜家剅村治理变迁 515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杜家剅村治理 515

二 集体化运动时期杜家剅村治理 516

三 改革开放时期杜家剅村治理 520

第八节 杜家剅村治理实态 522

一 治理主体 522

二 治理内容 526

三 治理规则 528

四 治理过程 529

五 治理方式 530

六 村庄治理关系 533

第九节 亲族治理实态 536

一 亲族治理主体 536

二 亲族治理内容 539

三 亲族治理规则 540

四 亲族治理过程 540

五 亲族治理方式 541

六 亲族治理关系 543

第十节 信缘治理实态 543

一 信缘治理主体 543

二 信缘治理内容 545

三 信缘治理规则 545

四 信缘治理过程 546

五 信缘治理方式 547

六 信缘治理关系 548

杜家剅村调查小记 550

杜家剅村调查日记 554

后记 5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