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右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汤宾尹辑;王景福,石巍,童达清校注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6164946
- 页数:503 页
卷一 1
薛综吴 1
移丹阳守诸葛恪书 1
桓彝晋 1
请为宣城疏 1
温峤 2
荐桓彝疏 2
陆云 2
与严宛陵书 2
严隐 2
答陆云书 2
羊玄保宋 2
陈吏民亡叛制非宜奏 2
宣德王皇后南齐 3
延兴元年十月令 3
南康王改封宣城王、相国令 3
刘善明 4
上高帝陈事表 4
谢朓 5
为宣城王拜章 5
为齐明帝让封宣城公表 5
简文帝梁 5
为长子大器让宣城王表 5
刘之遴 6
上《汉书》异状十事 6
任昉 6
为齐明帝作相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6
桓宣城碑 7
郑辩志隋 7
宣州稽亭山妙显寺碑铭 7
卷二 10
李峤下并唐 10
唐宣州大云寺碑 10
授宣城县令储孝任等加阶制 13
武平一 14
东门颂 14
崔巨 15
宣州刺史薛公去思碑 15
李白 16
赵公西侯亭颂 16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17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 18
萧颖士 20
送刘太真序并诗 20
颜真卿 20
送刘太冲序 20
任华 20
送姜司户赴宣州 20
崔成甫 21
文殊普贤二菩萨功德记 21
刘太真 21
上杨相公启 21
常衮 22
授崔昭宣州团练使制 22
严绶 23
唐宣州禅定寺故禅宗大德通公之碑 23
陈简甫 24
唐宣州开元以来良吏记 24
卷三 26
韩愈下并唐 26
送杨支使序 26
与崔群书 26
柳宗元 28
李赤传 28
李翱 29
题桄榔亭 29
祭故东川卢大夫文 29
顾况 30
宛陵公署记 30
信州刺史刘府君集序 30
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 31
刘禹锡 31
澈上人文集序 31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 32
白居易 35
送侯权秀才序 35
哭乌江十五兄文 35
除范传正宣歙观察使制 36
与房式诏 36
崔龟从 37
唐宣州福田寺藏经院记 37
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 37
梓华神祠祭文 39
谢神文 39
敬亭碑阴 39
元稹 40
授卢崿监察里行宣州判官制 40
卷四 41
杜牧 41
与浙西卢大夫书 41
上宣州高大夫书 41
上宣州崔大夫书 44
刻漏记 45
尚书吏部侍郎赠吏部尚书沈公行状 45
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 47
祭故处州李使君文 49
权德舆 51
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 51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 52
令狐楚 53
谢除宣州刺史表 53
元锡 53
宣州刺史谢上表 53
李丹 54
为崔中丞进白鼠表 54
符载 54
宣城送黎山人归滁上瑯琊山居序 54
罗泰 55
唐熊绎城记 55
赵耕 56
张龙公碑 56
卷五 57
郑薰 57
移颜鲁公诗记 57
祭梓华府君文 58
刘重约 59
再修敬亭府君庙宇记 59
裴休 60
新奏条流敕 60
释清越 61
新兴寺佛殿石阶记 61
卢肇 62
宣州新兴寺碑 62
杜宣猷 64
郑左丞祭梓华府君碑阴 64
陆龟蒙 65
送豆卢处士谒宋丞相序 65
杨夔 66
蓄狸说 66
司空图 66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 66
皮日休 68
与元征君书 68
独孤霖 69
书宣州叠嶂楼 69
沈颜 70
宣州重建小厅记 70
卷六 72
徐善伪吴 72
吴宣州新兴寺崇福院五百罗汉碑 72
尉迟枢南唐 74
唐宣城都督府新安禅院记 74
张延嗣 76
齐王重修敬亭昭威侯庙记 76
韩熙载 77
宣州筑新城碑 77
田锡下并宋 79
叠嶂楼赋 79
杨缄 80
宣州水阳镇重修张侯庙记 80
杨亿 80
送杨屯田知宣州诗序 80
边肃 81
修观风叠嶂楼记 81
汪白 82
宣州重修绮霞阁记 82
刘夔 83
朝贤送叶宣城诗序 83
叶清臣 84
宣城留题诗自序 84
江嗣宗 84
昭亭庙碑 84
原籀堂记 85
卷七 86
梅询下并宋 86
重修昭亭庙记碑铭 86
卢革 87
修牙城公宇记 87
田曾 88
书《牙城公宇记》后序 88
谢绛 88
寄梅殿丞书 88
又答梅圣俞书 91
王镃 91
重述陵阳子明传赞 91
苏为 93
绮霞阁诗碑序 93
袁抗 93
宣州太守题名记 93
重修广惠王庙记 94
梅尧臣 94
广教寺新建御书阁记 94
览翠亭记 95
双羊山会庆堂记 95
广教寺观音殿记 95
宋任 96
诗碑后序 96
夏希道 96
宣州重修永安院记 96
章珉 98
重建绮霞阁记 98
蒋之奇 98
重建叠嶂楼记 98
徐徽 99
送潜甫序 99
卷八 101
欧阳修下并宋 101
宛陵先生文集序 101
《孙子》后序 102
书梅圣俞稿后 102
送梅圣俞归河阳序 103
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 104
太子中舍梅君墓志铭 105
梅圣俞墓志铭 106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107
祭梅圣俞文 107
启韩平章 108
与梅圣俞书四首 108
诗画二则 109
王安石 110
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事梅公神道碑 110
刘敞 111
祭梅圣俞文 111
王安国 112
许昌梅公诗序 112
池轩记 112
曾肇 113
宣州谢上表 113
卷九 115
陶节夫下并宋 115
敬亭山广惠王庙记 115
苏轼 116
上梅直讲书 116
谢梅龙图书 117
昭灵侯庙碑 117
书诸葛笔七则 118
题梅圣俞诗后二则 119
苏辙 119
林希知宣州敕 119
孙锡 119
昭亭山祈雨文 119
谢雨文 120
宣州谢上表 120
李常 120
文鉴师诗集序 120
郭祥正 121
宣州大善寺重建佛殿记 121
章国光 121
许真君祠堂记 121
宣州符里镇重修普慈院记 122
真符观桓简公庙记 123
张商英 124
文鉴师诗集后序 124
沈括 124
宣州石盎寺传灯阁记 125
宣州监务谢表 126
宣州监务到任谢倅启 126
宣州谢运判启 126
宋绩臣 127
梅圣俞外集序 127
卷十 128
黄庭坚下并宋 128
跋东坡书帖二则 128
论黔州时字 128
笔说二首 129
代李野夫出守宣城上本路 129
宋故宣州观察使、赠太尉、和国公赵公行状 129
释德洪 131
舫斋记 131
李琮 131
宋故奉议郎施君墓志铭 131
张耒 131
敬亭山求雨文 133
谢雨文 133
宣州谢两府启 134
汪藻 134
谢罢符宝郎通判宣州表 134
通判宣州谢宰相启 135
宣州到任谢宰相启 135
沈诲 136
宣州到任谢吕相启 136
康 137
宣州覃童子序 137
罗竦 138
绍堂记 138
吕广问 139
重修绍堂记 139
何可道 140
天庆观复初阁记 140
护城三圣真君祠记 140
李弥逊 141
广教讷禅师塔铭 141
汪绎 142
谯楼晷漏铭并序 142
卷十一 143
周紫芝下并宋 143
新城赋并序 143
移建宣城县记 144
时山观音遗像记 145
惠泉铭有序 147
贺朱仆射镇宛陵启 147
溪堂文集序 147
侍其? 148
昭亭祈祷感应记 148
魏良臣 149
昆山金牛洞记 149
楼炤 150
谢宣城集序 150
吕本中 150
宣州新学序 150
汪伯彦 151
宣州重建学记 151
朱翌 153
宣州建贡院记 153
程宏远 153
宣州城守军器记 153
杨万里 155
唐李推官《披沙集》序 155
李刘 155
代回宣城张县丞二首 155
代回宁国王守 156
回宣州刘监税 156
代回王宁国二首 156
卷十二 158
刘宰下并宋 158
通宁国陈宗卿卓 158
陆游 158
梅圣俞别集序 158
宣城李虞部诗序 159
理宗皇帝 159
敕杜范 159
吴潜宅揆麻 160
杜范 160
书理宗皇帝敕后 160
劝学文 161
王遂 162
韩文公祠堂记 162
五贤堂记 162
劝农文 163
续劝学文 164
吴潜 165
宣城总集序 165
二仙堂记 166
文天祥 166
迎宁国交代孟知府 166
宴交代宁国府致语 167
回宁国交代孟兵部之缙 167
回宁国陈节推容 168
回宣州洪倅 168
宣州劝农文 168
王士熙下并元 169
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题名记 169
汪泽民 170
江东宪司题名记 170
释大訢 171
珩琅山法云禅寺记 171
珩琅禅寺钟铭 171
卷十三 173
宋濂下并国朝 173
元故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谯郡公、谥文节汪先生神道碑 173
故宁国路推官刘君墓志铭 176
杨士奇 178
宁国府庙学记 178
宣城县庙学记 180
宛陵先生集序 181
胡濙 181
敬亭神庙记 181
沈性 182
《贡礼部玩斋集》序 182
杨复 183
宁国府学岁贡题名记 183
王英 184
重修济川桥记 184
鞠腾霄 185
重建佑圣阁记 185
卷十四 187
王直 187
重新府治记 187
黄宗载 188
府学科举题名记 188
陈敬宗 189
重修凤凰桥记 189
周叙 190
重建宣城儒学记 190
刘宣 192
宁国府儒学重修记 192
徐琼 193
重建宣城县厅记 193
涂观 194
庙祀乐器记 194
叶亨 194
宣城县儒学科贡题名记 194
范吉 195
宁国府儒学重修记 195
吴道宏 196
宣城县儒学重建棂星门记 196
李杰 197
宁国府重修儒学记 197
程敏政 198
同知宁国府事姜公去思记 198
刘淮 199
二烈清风亭碑记 199
卷十五 201
崔铣 201
赠刘宣城序 201
张岩 201
膳堂记 201
贡钦 202
《理官集》序 202
闻人诠 203
叙《宁国府志》 203
邹守益 204
昌黎别业记 204
乡贤记 205
雷礼 206
宁国府题名记 206
敬亭山赋 207
梅鹗 210
韩公别业记 210
上刘少卿论养马书 211
焦煜 212
郡侯及公祠记 212
毛恺 213
新建名宦祠记 213
卷十六 215
李默 215
政通桥记 215
靖献祠记 215
蔡润宗 216
京山堂庵田记 216
罗洪先 217
宁国府学门记 217
张鏊 218
重修宣城县儒学记 218
贡汝成 219
上太仆刘公论马政书 219
李公桥序铭 221
乡贤祠铭 222
朱大器 223
保丰台记 223
陈其学 224
祭陈少保文 224
张克家 225
宣城县儒学重建敬一亭、启圣、名宦祠记 225
卷十七 227
汪尚宁 227
宣城县重建厅事记 227
重修宁国府城碑记 228
余有丁 230
宁国府重修儒学记 230
董传策 231
宁国府新建惠济桥记 231
梅守德 232
宁国府重修儒学记 232
重修宣城县儒学记 234
宣城县令长题名记 235
惠济桥告成碑记 236
宣城县重建水阳仓记 237
宁国府乡约序 238
罗公圩记 239
卷十八 241
汪道昆 241
送沈太史还朝序 241
宣城詹令君去思碑 242
《宁国府志》序 243
王世贞 245
翰林院修撰、承务郎沈君典先生墓表 245
陈俊 247
俞公祠记 247
重修二烈清风祠记 248
重修政通桥记 249
《宛陵集》后序 250
宋仪望 251
宋丞相文山先生祠记 251
贡安国 252
义仓记 252
惠廉亭记 253
卷十九 254
殷登瀛 254
新建明伦堂尊经阁记 254
徐元太 255
重建双溪李公桥碑记 255
沈懋学 256
新建宣城县儒学前城碑 256
重建政通桥记 257
汤显祖 258
宣城令姜公去思记 258
梅守箕 260
黄渡石桥记 260
伐树记 261
管志道 262
祭沈君典文 262
梅鼎祚 265
《宣乘翼》序 265
《谢宣城集》序 266
《宛雅》序 267
刻《周少隐存集》序 268
西乐庵募缘落成疏 269
黄池胜果寺新造五百罗汉募缘疏 270
劝义白事 272
叠嶂楼述 273
高维岳 273
敬亭山记 273
卷二十 276
萧良誉 276
重建府城隍庙碑记 276
重建宁国府学记 277
与徐尚书书 279
《周少隐先生存集》叙 282
麻溶 282
待学书院记 282
焦竑 284
宁国府重修庙学记 284
汤宾尹 285
宣城令陈侯祠碑 285
前宁国守四贤祠碑 287
沈君典先生墓志铭 289
卷二十一 292
鲍照宋 292
送别王宣城 292
袁淑 292
登宣城郡 292
徐勉南齐 293
昧旦出新亭渚 293
谢朓 293
始之宣城郡 293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294
宣城郡内登望 294
冬日晚郡事隙 295
高斋视事 295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 295
游敬亭山 296
祀敬亭山庙喜雨二首 296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297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297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约 297
新治北窗和何从事 298
后斋回望 298
游山 298
与江水曹至滨干戏 299
送江曹还远馆 299
和何议曹郊游二首 299
赋贫民田 300
将游湘水寻句溪 300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 300
往敬亭路中联句 301
祀敬亭山春雨联句 301
纪功曹中园联句 302
闲坐联句 302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联句 303
还途临渚联句 303
落日怅望 303
望三湖 304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4
沈约梁 304
酬谢宣城朓 304
张九龄下并唐 305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 305
送宛句赵少府子卿 305
当涂界寄裴宣州 306
王维 306
送张五諲归宣城 306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307
孟浩然 307
夜泊宣城界 307
裴耀卿 307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 307
酬张九龄江上使风见示 308
高适 308
送崔录事赴宣城 308
王昌龄 309
自宣城至南陵却寄皇甫岳 309
李白 309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309
赠宣城赵太守悦 310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311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311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312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312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312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 313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314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314
宣城青溪二首 314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同崔侍御并登此地 315
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315
宣州谢朓楼赠校书叔云 315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315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15
过崔八丈水亭 316
谢公亭 316
题宛溪馆 316
宣州听胡人吹笛 316
宣州哭蒋征君华 316
江上答崔宣城 316
游敬亭寄崔侍御 317
九日登响山 317
题宣州昭亭庙 318
寄崔侍御 318
宣城见杜鹃花 319
独坐敬亭山 319
哭宣城善酿纪叟 319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319
卷二十二下并唐 320
顾况 320
夜送李侍御往宣州 320
险竿歌 320
令狐楚 321
毛仙翁诗 321
和宣城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321
刘长卿 321
送处士归宣州因寄林山人 321
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 322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赠韦应物 322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燕余干后溪 322
钱起 322
晚入宣城界 322
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323
韦应物 323
送宣城路录事 323
送宣州周录事 323
耿? 323
宣城逢张二南史 323
咏宣州笔 323
卢纶 324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324
送崔琦赴宣州幕 324
韩翃 324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324
赴宣州过采石江有怀 324
留题宣州宁川香盖寺壁 325
寄丹阳刘太真 325
张南史 326
独孤常侍北亭 326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孟侍御 326
皇甫冉 326
送张晋陵除宣州司马 326
李嘉祐 327
送裴宣城还上元新居 327
李端 327
送宋掖书记赴宣州幕 327
送周长史 327
潘佐 328
送人往宣城 328
权德舆 328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328
韩愈 328
示爽 328
孟郊 329
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并序 329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 329
刘禹锡 330
谢宣州崔相公马 330
行至宣州呈使院诸公 330
奉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330
送稽亭山僧 331
白居易 331
红线毯歌 331
紫毫笔歌 331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332
病中辱崔宣城长句见寄兼有觥绮之赠,因以四韵总而酬之 332
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 332
叙德书情诗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 332
张籍 333
送元上人归稽亭 333
送刘侍御 333
鲍溶 334
宣城北楼,昔从顺阳公会于此 334
送僧之宣城 334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 334
卢仝 334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334
杜牧 334
张好好诗并序 334
偶游石盎精舍 335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336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336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336
自宣城赴官上京 336
寄宣城郑谏议 336
题宣州元处士高亭 337
宣州留赠 337
寄题宣州开元寺 337
宣州开元寺南楼 337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337
有感 337
大雨行,开成三年宣州作 337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338
代人寄远 338
题宣州开元寺 338
赠宣州元处士 339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定寺 339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摩职,叙旧成二十韵,用以投寄 339
张祜 339
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339
题宛陵新桥兼献裴尚书 340
投宛陵裴尚书二十韵 340
酬张权《宣州新桥秋夜对月》见寄 340
王凝 341
宣州送司空侍御归台 341
项斯 341
赠宣州亢拾遗 341
朱庆馀 342
上宣州沈大夫 342
裴休 342
开元寺赠黄蘖禅师 342
释希运 342
答裴公 342
张众甫 342
送李观之宣州谒袁中丞,赋得“江渡” 342
释皎然 343
送李丞使宣州 343
岘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谒裴使君 343
送薛逢之宣州谒卢使君复 343
冬日梅溪送裴方舟之宣州 343
宣州禅定寺周昉长史画毗沙门天王歌 344
释清塞 344
宿开元寺楼 344
卷二十三下并唐 345
许浑 345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345
宿开元寺楼 346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346
送僧归敬亭山 346
赠闲师 346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347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 347
题宣州元处士幽居 348
访别韦隐居不值并序 348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349
宣城赠萧兵曹 349
寄陵阳元处士 349
陵阳春日 350
宣州开元赠惟真上人 350
忆宛陵旧居 350
将渡固城湖阻风,夜泊水阳戍 351
赵嘏 351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351
宛陵寓居上沈大夫二首 351
薛廷范从事自宣城至,因赠 351
舒怀上宣州杜侍御 352
代人赠杜牧侍御,时在宣州会中 352
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 352
开元寺水阁春望 352
宛陵馆冬青树 353
宛陵望月寄沈学士 353
宣州送判官 353
郑薰 353
宣城郡斋读谢集因题二十韵 353
雪斋开讲并序 354
薛能 355
开元寺阁 355
朱湾 355
同李宣城宿妙觉寺 355
朱昼 356
喜陈懿老自宛陵至示予新作 356
杜荀鹤 356
题开元寺阁 356
赠宣城糜明府 356
张乔 356
经宣城元员外故居 356
送友人归宣州 357
送友人许棠归宣城 357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 357
敬亭赠清越上人 357
再题清越上人山房 357
题宣州开元寺阁 357
司空图 358
送夏侯审赴宣州 358
次韵宣城府主尚书见赠 358
题宣州昭亭庙 358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359
许棠 359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359
送前汝州李侍御归宣城 359
冬杪归陵阳别业二首 360
冬归陵阳别业 360
怀宛陵旧游 360
郑谷 360
中秋自宛陵寄池阳太守 360
吴黔 361
送朱员外归宣城 361
杨夔 361
题宣州延庆寺益公院 361
来鹏 362
宛陵送李明府罢任归江州 362
刘沧 362
经麻姑山 362
题敬亭山庙 362
罗隐 362
奉使宛溪别二三从事 362
金陵寄窦尚书 363
宣城上窦尚书 363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 363
寄前宣州窦常侍 364
登宛陵条风楼 364
送梅处士归宁国 364
李后主煜 南唐 364
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并序 364
汤悦 365
奉和送邓王牧宣城并序 365
徐铉 366
奉和送邓王牧宣城并序 366
徐锴 366
奉和送邓王牧宣城并序 366
叶清臣下并宋 368
昭亭山 368
陵阳山 368
致次麻姑山马上口占 368
宛溪 368
将发宛陵,东溪暴涨,戏成口号呈张同年 368
经姑溪入宣城作 368
裴公井 368
苏为 369
昭亭山 369
宛溪 369
化城圩 369
泛宛溪至敬亭 369
林逋 369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369
硖石寺 369
寄宣城宗言侄 370
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篇,其中复得精妙者二三焉。每用之,如摩百胜之师,横行于纸墨间,所向无不如意,惜其日久且敝,作诗二首以录其功 370
李含章 370
寄元长老林亭 370
李弥逊 371
夜宿昭亭山寺 371
梅询 371
叠嶂楼 371
江嗣宗 371
春日宴昭亭山 371
石愗 371
泛宣城溪 371
释净端 372
赴宣城吕大资请 372
吕大资招游黄檗山 372
卷二十四 373
梅尧臣 373
送弟良臣归宣城 373
游响山 373
寄宣州可真上人 373
送晏太祝之宣城监税 373
奉和寄宣城广教寺文鉴师 373
送宣州佥判马屯田兼寄知州邵司勋 374
来上人归宣城兼简太守孙学士 374
三十二弟寺丞归宣城,因寄太守孙学士 374
谒昭亭庙 375
昭亭潭上别 375
宣州环波亭 375
昭亭山 375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376
宣城宰郭重文遗林檎 376
九月十一日下昭亭舟中 376
将离宣城赠吴正仲 377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377
别张景嵩 377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石假山 377
孔子庙震 377
宣州杂咏二十首 377
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 379
送王宗望罢宣城尉归京 379
舣舟昭亭送都官暂归钱塘 379
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望文脊山 380
送少卿知宣州 380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380
雪中廖宣城寄酒 380
黄池月下共酌,得“池”字 381
东溪 381
次韵马都官《宛溪浮桥》 381
泛溪 381
乾明院碧藓亭二首 381
过永庆院 382
永庆僧舍松风亭二首 382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382
寄文鉴大士 383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383
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383
至广教因寻古石盎寺 383
雪中怀广教真上人 384
别达观、文鉴二大士 384
依韵和文鉴大士赠别 384
依韵和广教文鉴大士 385
土山会胜院沃洲亭 385
次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 385
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山见怀 386
依韵和祥正秘校昭亭山偶作 386
晚坐北轩望敬亭山 386
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 387
昭亭别施度支 387
宣城马御史酒阑,一夕而西,因寄 387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388
九日陪马殿院叠嶂楼 388
发昭亭 388
泊昭亭山下,得“亭”字 388
与浔阳舍弟别 388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 389
依韵和签判都官昭亭谢雨回广教见怀 389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389
昭亭潭上别弟 390
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 390
留题景德寺吉祥讲僧 390
送叔昭上人附施屯田归宣城 390
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奉别施八评事之作 390
早春田行 391
题松林院 391
送宁国军宰崔寺丞移临安 391
姚辟 391
望文脊怀瞿硎先生 391
雪后望文脊诸峰,哦韦苏州“门对寒流雪满山”之句,得两诗 392
游山门、三天诸山 392
曾布 394
宣城县宇假山 394
李磻 394
和陈彦远《登昭亭》 394
吴元用 395
舟泊句溪怀韩仲和、石鲁瞻 395
题曲肱亭 395
宛陵先生祠堂 395
悼敬亭山人石鲁瞻 395
常同 395
望昭亭山顶有积雪,戏成一绝 395
泊庙步三绝 396
章佚 396
游文脊山 396
晏殊 397
送凌侍郎还知宣州 397
卷二十五下并宋 398
欧阳修 398
圣俞会饮 398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399
秋怀二首寄圣俞 399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400
寄圣俞 400
再和圣俞见答 401
梅圣俞寄银杏 401
太白戏圣俞 401
答圣俞 402
答梅圣俞《莫饮酒》 402
折刑部海棠戏赠圣俞二首 402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 403
尝新茶呈圣俞 403
洗儿歌为圣俞作 404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404
答圣俞白鹦鹉 405
依韵奉酬圣俞二十五兄见赠之作 405
送梅秀才归宣城 405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405
圣俞在南省监印进士试卷,有兀然独坐之叹。因思去岁同在礼闱,慨然有感,兼简子华、景仁 406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 406
哭圣俞 406
王安石 407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407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酬之 407
哭梅圣俞 407
曾巩 408
送宣州杜都官 408
池上即席送况之赴宣城 408
苏轼 409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409
苏辙 409
次韵侯宣城题叠嶂楼 409
次韵迟《初入宣河》 409
次韵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409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410
黄庭坚 410
谢人送宣城笔 410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411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411
郭祥正 412
忆敬亭山作 412
和颖叔丁山“黯”字 412
和梅谦叔丁山“吃”字韵 413
追和李白《宣州清溪》 413
沈括 413
宣州病中望山 413
答明秀才见招游三天洞 414
三天洞 414
张耒 415
宣州后堂 415
东溪 415
赴宣城守吴兴道中 415
白羊道中 415
陈师道 415
寄张宣州 415
卢革 416
双溪阁 416
吴季野 417
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417
杨万里 417
宣城有感 417
张贲 417
新林浦怀谢宣城 417
北埼湖 417
清弋江田舍 417
水阳闲望 417
周邦彦 418
水阳聚 418
林希 418
登叠嶂楼 418
程昭 419
题叠嶂楼 419
李兼 419
游道宫 419
次韵毛平仲府判登楼 419
晚春斋居 419
送陈使君席上 419
周紫芝 420
游行廊山,山中有梁武帝杯渡禅师像 420
酌明寂泉 420
憩高公惠连墓下有感 420
陈天麟 421
柳下 421
田间 421
延寿寺 421
卷二十六 422
林宗放 422
陪郡守宴北楼次韵 422
次宣州太守韵 422
陪郡守游西园五首 422
吴柔胜 423
敬亭秋色 423
送林明府 423
吴渊 423
登南城 423
吴潜 424
郡城晚望 424
幽居 424
僦屋 424
我爱山居好 424
北园 425
喜雨歌 425
刘宰 425
奉酬敬亭石隐君 425
忆昨行寄呈刘法曹 426
文天祥 426
题宣州推官厅览翠堂 426
题叠嶂楼 427
谒梅都官墓 427
登双溪阁 427
宣州罢任再赠 427
吴琳下并元 428
过后潭 428
上巳集七客饮南墅,以“踏遍仙人碧玉壶”分韵得“壶”字 428
张浚明 428
题土山寺二首 428
王翊龙 429
肃斋游行廊山,诗至以雨阻未行,次韵 429
王圭 429
和戴帅初陪廉副宪游三天洞二首 429
王璋 430
宪副廉芗林以宾客泛舟游三天洞次韵二首 430
送傅扩斋廉访秩满归长安二十韵 430
次广教寺坚师韵 431
济川桥成 431
送梅叔章入燕 432
汪鑫 432
次戴剡源、廉芗林宪使游三天洞韵四首 432
赵由? 433
昭亭道中次冯子声韵 433
陈良弼 433
游三天洞 433
和戴帅初韵 433
贡奎 433
双溪泛舟 433
麻姑山天游亭 434
敬亭山庙 434
和戴剡源同廉芗林宪使游三天洞六首 434
马祖常 435
送贡仲章学士奉祠岳渎 435
萨仲南 436
题城南耕隐 436
范梈 436
云林歌为贡供奉作 436
虞集 437
万松庵和贡仁甫 437
送贡仲章学士奉祠岳渎 437
汪珍 438
发宣城 438
谨斋夏总管祷雨有应,次吴周翰路教韵 438
贡师臣 438
游万松庵四十韵 438
吴山 440
宣城倅馆 440
熊不易 440
过符川有感 440
阮麟翁 441
谒梅都官墓 441
刘瑀 441
谒梅都官墓 441
张师愚 441
新桥 441
寻西候新亭遗迹 442
大德八年六月既望,予与汪叔志、梅叔威及叔舆弟柏山寺纳凉联句 442
张师鲁 443
游敬亭北遇雨,得“春”字 443
宿陈氏听雨斋 443
汪泽民 443
题永庆寺松风亭 443
九日陪高梅居登高,复留赏菊家园,怀仲渊三天载酒之约、去年叠嶂登高之会,感而成章 443
二月十日同诸彦游彰教寺 444
八月十七日同游敬亭,得“并”字 444
吴锳 444
元夕与刘子清、侯教文、贡泰甫会饮龙溪陈善甫宅,用剪灯联句 444
舟次硖石避雨古庙 445
汪士深 445
寄题玄妙观 445
题景德寺 445
贡师泰 446
建宁得宣州家书 446
吴水谣 446
麻姑观二首 446
郝经 447
麻姑观 447
潘登云 447
和南漪居士《湖亭晚望》韵 447
汪天骥 447
次友人题麻姑山冲妙观韵 447
何儒行 448
清明施敬叔约游广教寺 448
赠陈玉林炼师 448
贡性之 448
武林送芮太守还宣城 448
杨载 449
昭亭作 449
卷二十七 450
陶安国朝 450
寄宣城学正徐伯初 450
宋濂 450
蓼莪堂词为宣州闵百户题二首 450
郭奎 451
新丰市 451
高棅 451
建州芮太守敬亭山房诗 451
李东阳 452
侍郎张大经南行寄题叠嶂楼 452
刑侍张君大经南省寄题敬亭山 452
贡镛 453
麻姑山三咏 453
程敏政 453
宛陵书院 453
王鏊 454
送同年范以贞还任宁国 454
庄昶 454
和王提学吊梅宛陵先生 454
王鉴之 454
吊梅圣俞 454
郑善夫 455
送人之宣州二首 455
王廷相 455
宣州歌二首 455
晚泛双溪 455
杨真 456
舟过敬亭山下 456
过寒亭 456
东墅鹤溪过予 456
斗山书屋题壁 456
开元寺 456
贡珊 456
登叠嶂楼 456
孙茂 457
麻姑道中 457
陵阳秋兴 457
魏资敬 457
玄妙观 457
书堂寺 457
贡钦 458
春夜有怀杨老痴 458
游柏山寺次王郡侯韵 458
贡汝成 458
乾明精舍示诸生 458
游广教寺 458
游万松庵 458
登清献楼粤瞻山川之秀,慨然有想梅都官、陈尚书二先哲之风,率尔浩然 459
罗洪先 459
寄和朱东源太守文昌台成韵 459
毅庵叔训导宣城寄赠 459
送贡玄略游学还宣城 460
送贡受轩邑博还宣城省侍 460
何景明 460
送刘大参归宣城 460
谢谠 461
文昌台呈东源郡侯 461
李默 461
春日书怀 461
王畿 461
叠嶂楼月下陪初泉刘侯燕集 461
贡纪国 462
法云寺 462
李先芳 462
敬亭山 462
志学书院作 462
正心楼饯别刘给事凝斋 463
文昌阁赠张石里 463
高斋效谢玄晖体 463
高斋杂咏五首 464
叠嶂楼怀罗使君 464
玄妙观访吴山人 465
汪道昆 465
送沈太史君典还朝三十韵 465
送宛陵吕相君应召入朝二十四韵 466
王世贞 466
殷无美与沈君典状元有南宫之好,今将访君典于宣城,赋此送之并简沈 466
慰梅禹金试金陵放落 467
罗汝芳 467
春仲同吴古坛、梅宛溪、沈古林诸乡先生登叠嶂楼二首 467
春日同宛溪诸公登文昌台用韵 467
三天洞 467
王寅 467
登佑圣阁望叠嶂楼忆张别驾 467
寄梅禹金 468
梅守德 468
九日同诸文士登翠云,用杜牧之《齐山》韵 468
翠云次姜明府韵 468
会庆堂歌 468
贡安国 469
松隐斋居二首 469
张元忭 469
宛陵阻雪登文昌阁,次罗念庵先生韵 469
汤显祖 470
开元寺浮屠对姜宣城 470
宛陵精舍和禹金 470
观复楼夜饮禹金,分得“凄”字 470
吹笙歌送梅禹金 470
送梅禹金应制入都 471
怀姜宣城并赠冯易州兄弟 472
闻汤司成去官 472
释果斌 472
翠云庵二首 472
赠太守罗近溪公 472
汪佃 473
水阳舟中 473
沈仕 473
忆宛陵旧游 473
沈懋学 473
松隐庵 473
麻姑山 473
小昆山 474
敬亭凭虚阁 474
登翠云怀张伯起、幼于兄弟 474
同张有光、梅子登、吴廷承泛舟双溪 474
同汪仲嘉、谢少廉、吴元常、高君翰诸子登敬亭,得“孤”字 475
陈鹤 475
翠云庵二首 475
一峰庵二首 475
邓道淳 475
文昌台二首 475
程大志 476
三天洞 476
萧鸣凤 476
白云寺 476
袁鹤声 476
泛舟句溪次梅参知韵 476
翠云庵同陈山人赋二首 476
梅守箕 477
归路纪怀八首 477
送史司理仲弢四首 477
释法通 478
景德寺礼塔 478
雨后同源公、秀公辈宿泽公对亭 479
释洪恩 479
乙巳初夏过宣城景德寺对亭庵,时梅禹金、汪原博、汪荣期诸居士见过,为竟日之坐,纪事四首 479
卷二十八 480
萧良誉 480
高斋老树 480
北楼待旦 480
梅鼎祚 481
宣城杂咏十首 481
怀仙引 481
项王庙歌 481
徐夫人谣 481
宣城内史行 481
登楼吟 481
掎角吟 482
都官篇 482
南园叹 482
叩马辞 482
史凤曲 482
春日放舟至水阳 483
夏日西乐庵访澹居铠公,追忆香林和尚 483
月邦弟于开元寺左创别峰庵,初过有作 483
还蒲上将移入山简诸宗 484
再入敬亭怀李太白 484
同汤义少登开元寺塔 484
五日昭亭同龙使君、汤义少泛舟暮别 484
高维岳 484
敬亭独酌有序 484
稽亭仙人岩记并诗 485
稽亭飞仙曲有引 486
三天洞记并诗 486
敬亭山斋咏怀诗九首 488
秋日与社中诸子集敬亭 488
九日还霁山斋得萧郡公贻诗,赋答有引,四首 489
稽亭接司寇王元美先生书,寄答 489
袁宏道 489
汤嘉宾以使事入江西,将遍游诸名胜,诗以送之 489
喜逢梅季豹 490
邹迪光 491
千秋岭歌。千秋岭,宛溪佳山也,霍林先生居与相望,敬赠此篇 491
韩敬 492
奉题南陔山房四首有序 492
马之骏 493
雪中访嘉宾先生于南园,同赋四章 493
宛溪冰泛 494
敬亭眺雪 495
袁中道 495
游敬亭山 495
饮澄江亭 495
丘羲民 495
开元阁赠圭公 495
秋日饮柏山景梅亭,得“斜”字 495
经广教废寺 496
汤宾尹 496
暂归敬亭 496
寒食敬亭二首 496
侍家封公三天洞 496
唐君平招泛宛溪 497
自宣州发,同汪八、汪九过荀二 497
归舟偶述 497
还宣咏 499
宣谣送鲍宣城入觐 499
丙辰喜雨谣,美邓公也 499
别峰庵 500
哭梅禹金三丈四首 500
敬亭山同傅仲执、孙晋仲二首 501
邓宣城入觐言别二首 501
后记 503
- 《王维集校注 下》(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 2019
- 《刘民叔医书七种校注 鲁楼医案 神农古本草经 考次汤液经》刘民叔,杨绍伊,杨强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神农本草经》校注》尚志钧校注;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王维集校注 上》(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 2019
- 《蛮书校注》樊绰撰,向达校注著 2018
- 《韩昌黎文集校注 下》(唐)韩愈著;马其旭校注;马茂元整理 2018
- 《韩昌黎文集校注 中》(唐)韩愈著;马其旭校注;马茂元整理 2018
- 《韩昌黎文集校注 上》(唐)韩愈著;马其旭校注;马茂元整理 2018
- 《朱有炖杂剧集校注 下》廖立,廖奔校注 2017
- 《陕西历代旧志文库 富平旧志校注丛书 富平县志校注》(明)刘兑修,孙丕扬纂;徐朋彪,张立合校注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