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宁之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9111342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书稿通过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研究,尽可能真实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逐步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从课程论的视角,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的发展演化过程、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实用性建议。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

一、研究的缘起 1

二、研究的意义 3

第二节 论题的界定 5

一、近代 5

二、师范教育 7

三、课程 9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述评 11

一、近代学者对于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研究 12

二、当代学者对于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研究 24

三、关于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历史资料 35

四、关于深入进行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的思考 38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8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38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40

第二章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发展演变 42

第一节 萌芽时期(1897—1911) 42

一、播种:国外师范教育课程简介 42

二、萌发:国外师范教育体系效仿 43

三、抽芽:本土师范教育体系成型 44

第二节 初步发展时期(1912—1922) 47

一、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 47

二、高等师范教育的初步发展 49

三、中等师范教育的初步发展 50

第三节 曲折发展时期(1922—1927) 51

一、师范教育制度的调整 51

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各自为政 52

三、中等师范教育课程的艰难前行 53

第四节 复兴时期(1927—1949) 54

一、师范教育的独立 54

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逐步规范 55

三、中等师范教育课程的反复调整 57

第三章 从“单一中心”到“多个中心”——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目标的演进 62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演变概述 63

一、满足国家师资需求的课程目标 63

二、强调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 64

三、培养健全师资的课程目标 67

四、适应战时国防需要的课程目标 76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制定流程 81

一、制定者的选择:从“专制”走向“民主” 81

二、制定目的:满足“质、量”需求 83

三、目标来源和资料收集:从“拿来主义”到“审视社会需求” 84

四、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到“兼顾社会知识人” 87

五、形式取向:“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 89

六、具体要求:重视认知领域 90

第四章 从“拿来主义”到“适合国情”——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演进 92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演变概述 95

一、师范教育初创时的课程结构 95

二、师范教育削弱背景下的课程结构 98

三、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课程结构 102

第二节 课程结构的特点 109

一、较强的政治性 110

二、给地方留有一定的弹性 112

三、课程负担繁重 113

四、重视选修课程 115

五、强调公共基础课程 117

六、不断推进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改革 122

第五章 从“单一”到“多样”——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演进 128

第一节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内容发展概述 129

一、提纲挈领式的课程内容 129

二、高度统一的课程内容 131

第二节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教材发展概述 133

一、来源众多的师范教育教材 133

二、编审的初步规范和两强竞争局面的形成 137

三、中等师范教育教材的缓慢前行和高等师范教育教材的首次出现 141

四、师范教育教材的全面发展繁荣 144

第三节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教材的特点 149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教材与近代中国思潮 149

二、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教材内容的学术特点 161

第六章 从“只重知识”到“知识技能实践结合”——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实施的演进 172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各时期概况 173

一、课程实施的核心:从侧重学术到兼及专业精神 173

二、课程实施的目的:从规模到质量 177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特点 181

一、重视实习课程 182

二、提倡教学法和各学科的协调 188

三、教具逐渐丰富 195

四、重视音、体、美等素质类课程的实施 197

第七章 从“片面单一”到“丰富多样”——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评价的演进 199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99

一、逐渐多样化的评价视角 200

二、注重全面素质的评价取向 201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特点 203

一、评价方式多阶段 203

二、评价对象多视角 209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214

第八章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启示 219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制定 219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目标制定流程的启示 219

二、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评析 221

第二节 课程结构的确定 224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启示 224

二、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评析 227

第三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230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启示 230

二、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评析 232

第四节 课程实施的组织 232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实施的启示 233

二、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课程实施的评析 234

第五节 课程评价的规范 235

一、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评价的启示 235

二、对当前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评价的评析 238

结语 239

参考文献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