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  1949-2017版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  1949-2017版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 1949-2017版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亚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3956089
  • 页数:845 页
图书介绍:该书是著名的理论研究者贾磊磊多年的研究成果。该书追踪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变化,梳理和论述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历程,视野宽广,考察细致。论著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索书写电影史的新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当代电影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当代电影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主要电影人物、电影政策、电影文化成就,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中国当代电影历史。该书注重历史的叙述与理论的评述相结合;反映了电影史学发展的最新意识,最新观念。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 1949-2017版》目录

绪论 1

Ⅰ电影政治与选择的限度(1949—1976) 13

第一章 电影:火焰与政治(1949—1955) 13

第一节 影像、声音和国家 13

一、砥砺前行与身份的分野 13

二、国家电影管理、“东影”的历史传承与《桥》 20

三、向人民学习与“人民的电影” 25

四、虚实相生:美国和苏联电影 30

五、电影指导与电影审查 35

六、“停映”和修改:《内蒙春光》《荣誉属于谁》《胜利重逢》 37

第二节 新的现实:接受、理解与适应 40

一、不完整的完整 40

二、孙瑜的《武训传》及其批判 43

三、艺术家、历史与政治 48

四、从夏衍到沈浮 51

第三节 电影的想象与转折 55

一、成荫、汤晓丹执导影片《南征北战》:在战争的世界寻找意义 55

二、欲望与想象:史东山的自杀 58

三、电影创作和跃升 63

第二章 电影书写与介入(1956—1965) 68

第一节 他者的镜语 68

一、“百花时代”:多题材、类型创作和电影的讨论 68

二、巴金小说改编的影片《家》 79

三、吕班的系列“讽刺喜剧片”“拔白旗”和“歌颂性喜剧” 81

第二节 存在胜于电影 85

一、新的链条:从“反右”、石挥之死到“纪录性艺术片” 85

二、影坛两次“井喷”: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谢铁骊等人的创作 93

三、反特片、儿童片与美术片 104

第三节 电影:在寻找和共名之间 109

一、广受国内观众注目的22大明星 109

二、叩问电影之路:理论的探索 110

三、电影史经典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前因与后果 113

四、《红日》等片中的历史拟态 116

第三章 “文革”电影中的革命与影像(1966—1977) 121

第一节 电影的历史“向量” 121

一、革命的张力和“文革”的疯狂 121

二、电影的转折:“样板戏”的首亮相与“三突出”原则 127

三、《智取威虎山》的拍摄与谢铁骊 132

四、新闻纪录电影和洋为中用的《红色娘子军》 135

五、迷幻的激情 138

六、朱石麟与《清宫秘史》批判 141

第二节 重塑与激活 146

一、大师视角下的中国 146

二、第二批样板戏影片 150

三、“重拍片”和“文革”时期第一批故事片 152

四、故事电影《海霞》 158

五、一部电影引起一场政治风波 160

第三节 红色的视域与密码 161

一、《创业》事件:艺术与政治 161

二、江青如日中天之时 164

三、激发观众政治热情的电影《决裂》和《春苗》 168

四、在历史的通道上:“内参片”的意义 171

五、逝去的“英雄”:从《闪闪的红星》到《金光大道》 175

Ⅱ 电影文化、国家话语与社会现实(1977—1999) 181

第四章 电影解放与观念解放(1977—1989) 181

第一节 新时期电影的起源 181

一、电影如何拉开新的大幕 181

二、老一代电影人的选择 186

三、从“中国电影回顾展”到电影周:发现性的时刻 197

四、《大河奔流》·《庐山恋》·“伤痕电影” 208

五、从《小花》的讨论到《苦恋》的批判:创作与理论的探索及其阻断 218

六、黄健中、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谢飞等第四代的创作 230

第二节 基本主题与骚乱的心灵 246

一、电影变革之声:大众化与商业化 246

二、谢晋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 261

三、《芙蓉镇》的探索性表现与“谢晋模式”的讨论 272

四、《黄土地》《红高粱》:第五代的开拓性 281

五、文学改编、娱乐片和“主旋律”影片 301

第五章 找到出发点:不断开放的电影市场(1990—1999) 316

第一节 价值选择与市场化 316

一、主旋律:电影政治与不确定的状态 316

二、时代运道、市场体制与电影话语的新书写 347

三、从心灵革命到《活着》:如何寻找电影对现实的有效表达 361

四、冯小刚的贺岁片 374

五、娱乐与艺术:张艺谋、陈凯歌与《霸王别姬》的选择 383

第二节 身份认同与开放的银幕 388

一、电影节电影、跨国文化政治与对话 388

二、两岸三地:走向开放与交流 403

三、大片的引进 416

四、好莱坞与中国电影新变化 423

第三节 嫁接、现代性与“第六代”的出现 432

一、电视对电影的影响 432

二、贾樟柯的电影启蒙和他的《小武》 436

三、张元与“独立电影”创作 443

四、“第六代”的文化语码:从王小帅、胡雪杨、娄烨到管虎 451

五、《铁西区》等非主流制作及其蜕变 456

Ⅲ 电影空间:电影艺术、社会与市场(2000年以来) 471

第六章 重建与重振:国营转向市场导向(2000—2009) 471

第一节 文化空间与商业性转向 471

一、电影和它的场域的对应关系 471

二、现实与创作空间的嬗变 489

三、国营转向:如何活在当下 500

四、《英雄》的拍摄及其意义 522

第二节 现实的表象与叙事维度 540

一、电影的延伸:港台电影与后第六代 540

二、贺岁档、进口大片与动态关系之网 557

三、主流电影的矛盾与转型 572

四、媒介与环境:电影政策机制及象征形式 586

第三节 影之舞:主体性建构与现实 598

一、影像空间生产与文化现代性 598

二、直面历史与伦理实证化 611

三、从《卡拉是条狗》到《南京!南京!》:人文电影的光束 625

四、成龙、陈凯歌、冯小刚、吴宇森等人的商业大片 638

五、话语途径、电影审查及批评 654

第七章 消费时代电影的生产与全球趋向(2010—2013) 670

第一节 疆界的拓展 670

一、创意与表达的选择:《山楂树之恋》 670

二、主流类型大片《唐山大地震》和《孔子》 674

三、姜文的类型电影创作 678

四、建构市场叙事 682

第二节 多维的创作向度与青年话语 684

一、《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与市场作用 684

二、新人新作的涌现 688

三、《一九四二》《桃姐》等片中的情感史 698

四、《赛德克·巴莱》 701

第三节 大电影与业态的改变 704

一、数字技术的理性与感性 704

二、电影节与电影产业 707

三、追问与反思:反身性战略 710

四、从喜剧片、爱情片到青春片:中等成本制作 712

第八章 电影中的历史与再生(2014—2017) 717

第一节 电影的互动、掘进和突围 717

一、电影,人性与历史的形影 717

二、合拍片中的现实与想象 722

三、王家卫、章子怡与《一代宗师》 725

四、微电影的发展与电影的维度 728

五、中国电影中的“奥斯卡”情结 732

第二节 创作文本中的艺术、商业和文化 735

一、电影社会与民族的触摸:张艺谋的《归来》 735

二、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和陈可辛的《亲爱的》 738

三、徐克与《智取威虎山》:将体验转化为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743

四、《狼图腾》:有关人类与动物感情的故事 745

五、《我不是潘金莲》:从商业拳脚到现实主义 749

第三节 重新发现“风景” 753

一、侯孝贤与《刺客聂隐娘》:别具一格的电影诗学和镜头余韵 753

二、中国主体的找寻:影片《长城》之得失 755

三、电影的魅惑 761

四、《建军大业》与文化坐标:主旋律电影如何深入人心 766

五、特型演员的淡出,是中国电影艺术的进步 768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展望和选择的责任 771

一、《电影产业促进法》及其意义 771

二、从过去到当下 774

三、《战狼2》与“中间层电影” 780

四、从《空天猎》到《芳华》:重思式再出发 785

五、“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下的电影选择 788

附录 799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年表(1949—2017) 799

主要参考文献 8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