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 1986-2005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建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9138483
- 页数:742 页
上篇 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1
第一章 水稻育种回顾与展望 1
第一节 水稻生产概况 1
一、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
二、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 1
三、我国水稻在世界水稻生产中的地位 3
第二节 种植区划和品种类型 4
一、稻区区域结构 4
二、稻区季节结构 7
三、品质结构 9
第三节 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 9
一、育种目标的演变 9
二、主要育种方法 12
第四节 水稻育种成就 14
一、超级稻选育与示范推广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4
二、优质稻选育与推广为高效农业做贡献 17
三、抗性水稻育种取得经济和环境保护双重效益 19
第五节 水稻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第一节 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保存现状 24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收集 25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25
三、水稻种质资源的整理与编目 27
四、水稻种质资源的繁种保存 29
五、水稻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 30
六、水稻种质资源的繁殖更新与提供利用 30
第二节 栽培稻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31
一、控制粒型及粒重基因 31
二、控制粒数的基因 32
三、调控抽穗期的基因 33
四、株高基因 34
五、叶片形态基因 36
六、株型基因 38
七、籽粒颜色基因 39
八、茎秆强度基因 40
九、抗旱相关性状基因 40
十、耐盐和耐冷基因 45
十一、抗病基因 47
第三节 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基因发掘与创新利用 51
一、野生稻种质资源概况 52
二、野生稻的优异特性 52
三、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54
四、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57
五、野生稻基因发掘与利用展望 59
第四节 中国水稻核心种质研究 60
一、核心种质的理论研究 60
二、核心种质的管理与应用 67
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水稻超高产育种 80
第一节 水稻产量潜力 80
一、水稻产量潜力的理论估算 80
二、中国水稻产量提高的历程 82
三、世界各国水稻现实生产力 84
四、水稻小面积的最高产量及产量差距 84
第二节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 85
一、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 86
二、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 88
第三节 超级稻育种实践 92
一、超级稻育种目标 92
二、超级稻研究任务 93
三、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 93
四、超级稻理想株型设计 94
五、超级稻育种策略 95
六、我国超级稻育种进展 97
第四节 展望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四章 品质育种 105
第一节 我国水稻品质育种历史与主要成就 105
一、优质稻米起步阶段(1985—1990年) 105
二、优质稻米全面提升阶段(1991—2002年) 106
三、优质稻米协调发展阶段(2002年后) 110
第二节 主要品质性状及遗传 115
一、稻米品质评价 116
二、品质主要性状经典遗传 118
第三节 品质育种方法和技术 126
一、主要品质性状快速简便、高效实用的鉴别体系 127
二、水稻主要品质性状QTL/基因定位与分子育种 129
第四节 稻米品质研究热点和展望 134
一、功能食品兴起与功能性稻米研究 134
二、稻米抗性淀粉研究 137
三、品质育种展望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五章 抗性育种 146
第一节 水稻抗病育种 146
一、抗病育种概述 146
二、水稻三大病害抗病育种基础理论研究 146
三、水稻抗病育种实践 150
第二节 水稻抗虫育种 153
一、水稻抗虫性 153
二、水稻抗虫性的遗传 156
三、抗虫资源及其鉴定 160
四、水稻抗虫育种 162
第三节 水稻耐冷和耐热性的遗传和育种 165
一、水稻耐冷性的遗传和育种 166
二、水稻耐热性的遗传和育种 171
第四节 水稻耐盐碱育种 173
一、水稻耐盐碱种质的鉴定 174
二、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176
三、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 178
第五节 展望 179
参考文献 180
第六章 水稻遗传育种新技术 187
第一节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87
一、水稻分子标记的发展 187
二、质量性状回交转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88
三、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89
四、目的基因聚合的分子标记选择 190
五、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问题及展望 191
第二节 水稻航天育种 191
一、空间环境对作物种子的生物效应 192
二、空间诱变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192
三、空间诱变育种研究问题和展望 193
第三节 水稻细胞工程育种 193
一、单倍体育种(花培育种) 194
二、其他细胞工程手段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195
第四节 水稻转基因育种 195
一、品质 196
二、抗虫 196
三、抗病 196
四、抗非生物逆境 197
五、转基因技术的问题及展望 197
第五节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 198
一、分子设计育种体系的特点 199
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 200
三、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软件平台 203
四、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技术路线和研究重点 205
五、分子设计育种实例 205
参考文献 212
下篇 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 217
第七章 常规早籼稻品种及其系谱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一、早籼稻种植沿革 217
二、早籼稻种植区划 217
三、1986—2005年全国早籼稻生产情况 218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20
一、品种演变 220
二、育种方法 221
三、育种目标 221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221
一、湘早籼3号衍生品种 224
二、特青、桂朝2号衍生品种 231
三、嘉育293衍生品种 233
四、浙辐802衍生品种、湘矮早9号和浙733衍生品种 238
五、广陆矮4号衍生品种 243
六、红410衍生品种 245
七、78130衍生品种 249
八、其他品种系谱 250
参考文献 256
第八章 常规中籼稻品种及其系谱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一、华中中籼稻作区 259
二、西南高原中籼区 260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61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263
一、以特青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63
二、以桂朝2号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67
三、以IR8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70
四、以BG90-2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73
五、以其他亲源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276
六、中籼糯稻品种 278
参考文献 283
第九章 常规晚籼稻品种及其系谱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 285
二、华南双季稻作区 286
第二节 品种演变 287
第三节 主要品种及其系谱 289
一、以红410为基础的主要衍生品种 291
二、以桂朝2号为基础的主要衍生品种 292
三、以IR841为基础的主要衍生品种 294
四、以80-66为基础的主要衍生品种 295
五、湘、赣育成的主要晚籼品种 296
六、粳籼89及其系列衍生品种 298
七、以特青为基础的主要衍生品种 300
八、三二矮及其主要衍生品种 303
九、其他华南晚籼主要品种 304
参考文献 307
第十章 常规早粳稻品种及其系谱 308
第一节 概述 308
一、华北半湿润单季粳稻区 309
二、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粳稻区 309
三、西北干燥单季早粳稻区 310
第二节 品种演变 310
一、高产品种为主体时代 311
二、高产向优质、高产转变时代 313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314
一、合江20的衍生品种 315
二、合江22的衍生品种 321
三、越光的衍生品种 325
四、吉粳53的衍生品种 329
五、松前的衍生品种 333
六、笹锦的衍生品种 338
七、辽粳5号的衍生品种 347
八、红旗12的衍生品种 353
九、科青3号的衍生品种 358
十、喜峰的衍生品种 360
十一、虾夷的衍生品种 361
十二、砦2号的衍生品种 364
十三、其他品种亲源为基础的衍生品种 364
参考文献 369
第十一章 常规中粳稻品种及其系谱第一节 概述 371
一、江淮和黄河平原中粳稻区 373
二、云贵高原中粳稻区 374
第二节 品种演变 374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376
一、轰早生及其衍生品种 377
二、武育粳3号及其衍生品种 382
三、南粳11及其衍生品种 386
四、滇榆1号及其衍生品种 388
五、云粳135及其衍生品种 391
六、紫金糯及其衍生品种 391
七、日本晴及其衍生品种 393
八、苏协粳及其衍生品种 394
九、冀粳14号及其衍生品种 395
十、中花8号及其衍生品种 397
十一、由Modan衍生的抗条纹叶枯病品种 399
十二、红旗21及其衍生品种 401
十三、农垦46及其衍生品种 402
参考文献 404
第十二章 常规晚粳稻品种及其系谱第一节 概述 408
第二节 品种演变 409
一、形态类型 412
二、产量 413
三、生育期 414
四、抗性 415
五、品质 415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416
一、秀水02、嘉48、秀水63及其衍生品种 416
二、双丰1号、宝农14、宝农34及其衍生品种 424
三、农垦58和测21及其衍生品种 425
四、秀水11和越光及其衍生品种 427
五、秀水04、武运粳和武育粳系列衍生品种 429
参考文献 437
第十三章 旱稻品种及其系谱 438
第一节 概述 438
一、西南山地旱稻区 440
二、南方丘陵旱稻区 441
三、华北平原旱稻区 441
四、三北寒地旱稻区 442
第二节 品种演变 443
一、西南山区旱稻品种的演变 443
二、南方丘陵区旱稻品种的演变 446
三、华北平原旱稻品种的演变 447
四、三北寒地旱稻品种的演变 450
第三节 主要品种系谱 451
一、杂交育成品种 451
二、人工诱变品种 466
三、系统选育品种 467
四、国外引进品种 470
参考文献 472
第十四章 三系杂交籼稻品种及其亲本系谱第一节 概述 473
一、华南双季杂交籼稻区 474
二、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475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78
第二节 品种演变 479
一、主栽品种实现品种单一向良种集团当家的转变 479
二、野败胞质不育型为主向多胞质广泛利用的转变 481
三、以品种资源筛选为主向创新培育为主的转变 482
第三节 三系杂交籼稻保持系及不育系系谱 485
一、野败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85
二、矮败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1
三、冈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1
四、D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2
五、K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2
六、印水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4
七、红莲型保持系及不育系 494
八、其他细胞质保持系及不育系 495
第四节 三系杂交籼稻恢复系系谱 498
一、野败型恢复系系谱 498
二、红莲型恢复系系谱 513
第五节 三系杂交籼稻品种系谱 513
一、野败型杂交籼稻品种 513
二、矮败型杂交籼稻品种 529
三、冈型杂交籼稻品种 531
四、D型杂交籼稻品种 533
五、K型杂交籼稻品种 536
六、印水型杂交籼稻品种 537
七、红莲型杂交籼稻品种 542
八、其他胞质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籼稻品种 543
参考文献 545
第十五章 杂交粳稻品种及其亲本系谱第一节 概述 548
一、杂交粳稻发展历史及现状 548
二、杂交粳稻种植区划及种植制度 549
三、发展杂交粳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52
四、杂交粳稻发展前景 553
第二节 品种演变 554
一、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阶段(1965—1987) 554
二、高产和抗性兼顾育种阶段(1988—1999) 555
三、兼顾高产和抗性基础上加强品质育种阶段(2000—2005) 555
第三节 杂交粳稻主要品种系谱 556
一、主要不育系 556
二、主要恢复系 570
三、主要杂交粳稻品种 576
参考文献 602
第十六章 两系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系谱第一节 概述 605
一、两系杂交稻发展简史 605
二、两系杂交稻种植区划 609
第二节 品种演变 611
一、试验、示范阶段 611
二、中试开发、推广阶段 612
三、多熟期、多类型稳定发展阶段 612
第三节 两系杂交稻主要品种系谱 615
一、两系杂交稻不育系 615
二、两系杂交稻恢复系 622
三、两系杂交稻品种 628
参考文献 637
附表 中国现代育成品种(1986—2005)的系谱及主要特性和种植面积 639
- 《敦煌遗梦 新版》徐小斌 2019
- 《非遗视域下万载“开口傩”音乐文化研究》聂萌慧著 2019
- 《动物遗传学 第3版》李宁编 2011
- 《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发展态势研究》杨小薇等 2019
- 《大唐遗宝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陕西历史博物馆编 2010
- 《心理学与遗传》郭任远著 2019
- 《医学遗传学》宋涛,甘滔主编 2020
- 《ANIMALGENETIC动物遗传学 英文》陈玉银主编 2017
- 《漫漶遗拙 陕北汉画像石新读》西安辎轺堂原拓供图;杨惕编著 2018
- 《活态的剪绣雕 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衍生设计校园培训读本》(中国)张鹏,游江滨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