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郧县志
郧县志

郧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雪荣主编湖北省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6031210
  • 页数:1146 页
图书介绍:
《郧县志》目录

总述 1

大事记 13

卷一 建置一、位置 面积 89

(一)位置 89

(二)面积 89

二、疆域及演变 89

(一)疆域 89

(二)疆域演变 90

三、建置沿革 90

四、行政区划 91

(一)晚清时期 91

(二)民国时期 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93

五、乡镇概况 108

卷二 自然地理一、地质 地貌 127

(一)地质 127

(二)地貌 130

二、山脉 河流 132

(一)山脉 132

(二)河流 138

三、土壤 植被 144

(一)土壤 144

(二)植被 149

四、自然资源 150

(一)土地 150

(二)水利 151

(三)矿产 152

(四)植物 153

(五)动物 154

(六)草山 草坡 156

(七)农作物 156

(八)病虫害天敌 156

五、气候 物候 157

(一)气候 157

(二)物候 162

六、自然灾害 163

(一)干旱 163

(二)冰雹 大风 165

(三)暴雨洪灾 168

(四)连阴雨与冻害 170

(五)地震 171

卷三 人口一、人口发展 173

(一)明清 民国时期 17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74

二、人口分布 176

(一)密度 176

(二)城乡人口 177

三、人口结构 178

(一)性别 178

(二)年龄 179

(三)文化 180

(四)职业 181

(五)家庭 181

(六)民族 183

四、人口迁移 183

五、计划生育 184

(一)政策 185

(二)措施 186

(三)节育技术指导 188

卷四 农业一、晚清 民国时期 192

(一)土地制度 192

(二)生产条件 193

(三)农作物 194

(四)畜禽生产 196

(五)乡镇手工业 19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8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198

(二)生产条件 200

(三)农业区划 205

(四)种植业 208

(五)养殖业 223

(六)渔业 230

(七)经营管理 235

(八)乡镇企业 240

卷五 水利一、晚清 民国时期 255

(一)吴公堤 256

(二)徐家堰 256

(三)武阳堰 256

(四)柳陂湖 257

(五)劬圆渠 257

(六)晓阳渠 257

(七)滔惠渠 257

(八)柳陂渠 257

(九)盛水塘 2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58

(一)水利建设 259

(二)水土保持 275

(三)抗旱防汛 277

(四)水利管理 278

卷六 林业一、晚清 民国时期 281

(一)山林所有权 281

(二)国营林场 282

(三)植树造林 28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82

(一)资源 283

(二)权属 287

(三)生产 290

(四)保护 300

卷七 土特产一、木本油 307

(一)生漆 307

(二)木梓油 307

(三)油橄榄 308

(四)油茶 308

(五)桐油 309

二、植物纤维 310

(一)龙须草 310

(二)麻 311

(三)意杨 311

三、蚕茧 311

四、果品 312

(一)品种及分布 312

(二)果品加工 314

五、茶叶 烟草 315

(一)茶叶 315

(二)烟草 316

六、食用菌 317

(一)天麻 317

(二)木耳 317

(三)香菇 318

七、中药材 318

(一)品种及分布 318

(二)基地建设 319

八、杂类 319

(一)白羽乌鸡 319

(二)魔芋 320

(三)郧绣 320

(四)动物皮毛 320

(五)黄酒 320

(六)梨花村系列酒 320

卷八 工业一、清朝 民国时期 324

(一)门类 324

(二)管理 32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29

(一)经营体制 331

(二)门类及产品 334

(三)管理 365

(四)企业集团 368

(五)省、地驻郧县的工业企业 368

卷九 交通一、晚清 民国时期 371

(一)陆路 371

(二)水路 373

(三)运输 37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79

(一)公路 379

(二)水路 389

(三)铁路 393

(四)运输 394

(五)管理 400

卷十 邮电一、晚清 民国时期 405

(一)机构 405

(二)邮电网路 407

(三)电信网路 408

(四)业务 40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10

(一)机构 410

(二)网路 411

(三)设备 415

(四)业务 419

(五)微波通信 421

卷十一 城乡建设一、城镇建设 423

(一)老城 423

(二)新城 427

二、乡镇建设 436

(一)规划 436

(二)农房 437

(三)村镇 437

(四)水电 439

三、施工 440

(一)队伍 440

(二)设计 442

(三)设备 443

四、城镇建设管理 443

(一)房产 443

(二)环境卫生 446

(三)建工质量 446

(四)管理监察 447

五、环境保护 447

(一)监督管理 447

(二)污染治理 448

(三)生态保护 449

卷十二 移民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451

(一)麇人南迁岳阳 451

(二)秦朝迁移楚国贵族至汉水郧关 452

(三)东晋流民聚郧乡 452

(四)唐宋官员移居郧乡 452

(五)明朝流民入郧 官员居郧 452

(六)清朝移民 453

(七)抗战时期外籍师生客居郧县 454

(八)外地商人定居郧县 45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55

(一)支援新疆建设 455

(二)库区移民和建设 455

卷十三 财政 税务一、晚清 民国时期 479

(一)晚清时期 479

(二)民国时期 481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 490

(一)收入 490

(二)支出 49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93

(一)管理体制 493

(二)财税收入 496

(三)财政支出 504

(四)财政借款 508

(五)财务管理与监督 510

卷十四 贸易一、晚清 民国时期 520

(一)交易市场 520

(二)商户行业 520

(三)经营方式 523

(四)同业公会 52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24

(一)经营体制 524

(二)贸易市场 530

(三)商品购销 532

(四)饮食服务 554

(五)对外贸易 555

卷十五 金融一、晚清 民国时期 560

(一)货币 560

(二)民间借贷 562

(三)国家金融业 563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 564

(一)机构 564

(二)货币 564

(三)信贷 56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64

(一)机构 565

(二)货币 568

(三)现金管理与流通 568

(四)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571

(五)信贷 571

(六)农村信用合作 581

(七)保险 584

卷十六 经济综合管理一、晚清 民国时期 590

(一)工商管理 590

(二)物价管理 591

(三)计量管理 59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95

(一)计划管理 595

(二)统计管理 600

(三)工商管理 601

(四)物价管理 611

(五)技术监督 626

(六)物资管理 636

(七)审计监督 639

(八)土地管理 641

卷十七 地方政权一、晚清 民国时期 647

(一)县署 647

(二)县政府 649

(三)基层行政机构 650

(四)参议会 651

(五)审判监察 652

(六)民主县政府 65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53

(一)权力机关 653

(二)行政机关 668

(三)检察审判机关 682

卷十八 政党 社团 政治协商一、民国时期 686

(一)政党 686

(二)社团 68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90

(一)政党 690

(二)社团 714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郧县委员会 722

卷十九 公安 司法一、晚清 民国时期 733

(一)晚清时期 733

(二)民国时期 73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737

(一)人民公安 737

(二)人民检察 744

(三)人民审判 755

(四)司法行政 761

卷二十 军事一、晚清 民国时期 767

(一)驻军 767

(二)地方武装 769

(三)兵役 771

(四)军事设施 772

(五)战事 77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780

(一)剿匪 780

(二)地方军事机关与驻军 781

(三)兵役 784

(四)民兵 785

(五)设施 788

卷二十一 民族 宗教一、民族 791

(一)汉族 791

(二)回族 791

(三)其他少数民族 792

二、宗教 793

(一)天主教 793

(二)基督教 795

(三)伊期兰教 796

(四)佛教 796

(五)道教 797

卷二十二 社会保障一、机构 799

(一)专职机构 799

(二)兼理机构 800

(三)事业机构 802

二、职工劳保福利 803

(一)劳动就业 803

(二)人事工作 807

(三)劳动工资 810

(四)职工福利 814

(五)劳动保护 815

(六)社会保险 818

(七)劳动仲裁 821

三、社会赈灾救济 821

(一)赈灾 821

(二)救济 822

四、扶贫开发 826

五、军人抚恤优待 826

(一)褒扬革命烈士 827

(二)抚恤烈士家属 827

(三)抚恤残废军人 828

(四)优待军人家属 828

(五)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830

六、服务事业开发 830

(一)劳动就业服务 830

(二)残疾人事业 831

卷二十三 教育一、清朝 民国时期 833

(一)管理机构 833

(二)各类学校 834

(三)师资状况 842

(四)经费与设施 84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845

(一)教育管理 845

(二)各类教育 846

(三)教师 870

(四)教学设施 872

(五)教学研究 874

(六)教育经费 877

(七)勤工俭学 879

卷二十四 科技一、科技组织 881

(一)科研机构 881

(二)学术团体 883

(三)科技队伍 883

二、科技普及与推广 884

(一)科普宣传与技术革新 884

(二)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886

(三)科技成果 891

(四)地震测报 906

(五)气象预测 910

三、科技管理 911

(一)计划管理 911

(二)干部管理 912

卷二十五 文化一、群众文化 915

(一)机构 915

(二)活动方式 917

二、图书阅览 919

(一)图书馆 919

(二)藏书 920

(三)阅览 921

三、图书发行 922

(一)新华书店 922

(二)发行 923

四、电影 925

(一)发行放映单位 925

(二)发行 927

(三)放映 927

(四)宣传 929

五、文学艺术 929

(一)文学 930

(二)书画 933

(三)地方戏剧 938

(四)民间文学艺术 942

六、档案 956

(一)机构 956

(二)收集与整理 956

(三)管理与利用 957

七、地方志 958

(一)机构 958

(二)编修 959

卷二十六 文物胜迹一、古文物 961

(一)古生物化石遗址 961

(二)远古人类遗址 962

(三)古城址 963

(四)古文化遗址 963

(五)古文化遗物 965

(六)古墓群 966

(七)器物 970

(八)铜镜 印章 钱币 974

(九)杂类 976

(十)古建筑 977

二、革命文物 978

(一)纪念地 978

(二)纪念建筑 979

卷二十七 新闻一、报纸 983

(一)民国时期 98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985

二、广播 991

(一)农村有线广播 991

(二)广播电台 992

(三)广播节目 993

三、电视 993

(一)事业发展 993

(二)广播电视宣传 994

(三)音像管理 996

卷二十八 体育一、晚清 民国时期 999

(一)机构 999

(二)设施 999

(三)活动 100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001

(一)机构与设施 1001

(二)活动 1002

卷二十九 卫生一、晚清 民国时期 1013

(一)药铺与诊所 1014

(二)医院 1014

(三)卫生所 1015

(四)中医流派 1015

(五)卫生运动 1016

(六)公共卫生 1016

(七)疾病防治 1016

(八)妇幼保健 1017

(九)儿童保健 1017

(十)药检药政 1017

(十一)医疗活动 101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018

(一)卫生事业 1018

(二)卫生防疫 1022

(三)医疗 1031

(四)妇幼保健 1034

(五)医疗制度 1036

(六)药政药检 1038

卷三十 人民生活 方言 民俗一、人民生活 1041

(一)城镇居民生活 1042

(二)农民生活 1042

二、方言 1043

(一)语音 1044

(二)文字 1048

(三)词汇 1049

(四)语法和修辞 1052

(五)谚语选辑 1053

(六)歇后语选辑 1063

三、民俗 1068

(一)道德风尚 1069

(二)生活习俗 1070

(三)生产习俗 1073

(四)营销习俗 1076

(五)礼仪习俗 1076

(六)节日习俗 1080

(七)陋俗 1081

卷三十一 人物一、传 1085

二、录 1102

三、表 1105

附录 1131

一、清康熙五年(1666年)《郧县志》卷一 序 1131

二、清康熙五年(1666年)《郧县志》略序 1131

三、清同治五年(1866年)版本《郧县志》序 1132

四、清同治五年(1866年)《郧县志》序 1133

五、鄂民字第21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通令》 1134

六、杨献珍在湖北郧县干部会上的讲话 1134

七、郧县人民政府关于编纂《郧县志》征集文献资料的通告 1136

八、郧阳赋 1137

九、中共郧县委员会常务委员 郧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林雪荣在新编《郧县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1138

十、十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十志[2000]1号)《关于(郧县志)出版报告的批复》 1139

后记 11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