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高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030298379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1

1.1承载力概念的发展 1

1.2承载力的类型与内涵 4

1.2.1依自然资源本质的分类 5

1.2.2依资源利用程度的分类 7

1.3承载力的主要特性 8

1.4承载力的定量化方法 10

1.4.1概念模型法 10

1.4.2供需分析法 11

1.4.3指标体系法 12

1.4.4系统动力学法 13

1.4.5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13

1.4.6生态足迹法 14

1.4.7能值分析法 14

1.5承载力应用的注意问题 15

1.5.1标准和目标的确定 15

1.5.2技术进步因素 16

1.5.3人口及资源的空间流动 16

1.5.4承载人口的物质基础 16

1.5.5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 17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生态资源:规模和结构 19

2.1农田资源 19

2.1.1全球农田 19

2.1.2中国农田 21

2.2草地资源 24

2.2.1全球草地 24

2.2.2中国草地 26

2.3森林资源 28

2.3.1全球森林 28

2.3.2中国森林 30

2.4水体资源 32

2.4.1全球水体 32

2.4.2中国水体 34

2.5湿地资源 37

2.5.1全球湿地 38

2.5.2中国湿地 40

2.6生物资源 42

2.6.1全球生物资源 42

2.6.2中国生物资源 43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 46

3.1生态服务的种类 46

3.2供给服务功能 48

3.2.1全球情形 48

3.2.2中国趋势 54

3.3调节服务功能 58

3.3.1全球情形 58

3.3.2中国趋势 63

3.4文化服务功能 67

3.5支持服务功能 69

3.5.1净初生产 69

3.5.2养分循环 70

3.5.3生物多样性 70

3.6案例研究:北京森林生态服务 72

3.6.1研究方法及特点 72

3.6.2研究结果与分析 75

参考文献 77

第4章 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 78

4.1生态承载力供需核算 78

4.1.1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与性能 78

4.1.2人类需求端核算:生态足迹 80

4.1.3自然供给端核算:生态承载力 83

4.1.4模型拓展应用:度量生态服务 85

4.1.5小尺度空间的生态供需分析 87

4.2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 88

4.2.1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模型 88

4.2.2生态承载力供需强度诊断 89

4.2.3生态消费与供给的公平性 89

4.2.4膳食消费选择的生态合理性 90

4.2.5生态服务供需的区域差异性 91

4.2.6生态服务供需的重心分析 92

4.3生态承载力空间流动分析模型 92

4.4生态足迹模型核心概念的说明 96

参考文献 99

第5章 生态服务消费 101

5.1全球尺度生态足迹变化 101

5.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足迹变化 105

5.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足迹变化 108

5.3.1基于生态足迹性质与组分构成的分析 108

5.3.2基于空间面积的生态足迹强度变化 113

5.4中国县际尺度的生态足迹变化 115

5.4.1县域生态占用的区域公平性 115

5.4.2县域生态占用的空间分布 121

5.5生态服务消费增加的原因 122

5.5.1人口的规模 123

5.5.2富裕的程度 123

5.5.3效率与速率 124

5.5.4节约的贡献 125

5.6生态服务消费的模式 126

5.6.1模式分类 126

5.6.2中国模式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6章 生态服务供给 129

6.1全球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 129

6.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 132

6.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 133

6.3.1规模变化 133

6.3.2强度变化 137

6.4中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变化 139

6.4.1规模及其空间分布 139

6.4.2空间分布的公平性 145

6.5中国生态服务的理想人口承载能力 147

6.5.1不考虑耗竭性资源投入情形 147

6.5.2考虑耗竭性资源投入的人口承载能力 151

6.6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可能风险 152

参考文献 152

第7章 中国生态服务供需平衡 154

7.1全球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 154

7.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 156

7.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变化 158

7.3.1基于碳排放全部吸收的分析 158

7.3.2基于碳排放零吸收的分析 162

7.4中国县域尺度生态服务供需分析 164

7.4.1基于碳排放全部吸收的分析 164

7.4.2基于膳食承载力平衡的分析 166

7.4.3膳食消费的生态合理性分析 168

7.5中国生态债务的本质与降低策略 168

参考文献 170

第8章 中国生态服务供需趋势 172

8.1生态承载力预测 172

8.2生态足迹预测 183

8.3生态服务供需平衡预测 186

8.4省际人口承载力预测 189

参考文献 194

第9章 耗竭性资源的生态承载力 195

9.1耗竭性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意义 195

9.2耗竭性资源的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序列 197

9.2.1生态承载力的体系与类型 197

9.2.2存量性与动用性生态承载力 198

9.2.3负向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200

9.3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核算模型 201

9.3.1模型假设 201

9.3.2基础参数:比能源足迹 204

9.3.3基础参数:比承载力 206

9.3.4单位能源消费的理论生态平衡 209

9.3.5核算模型 209

9.4中国化石能源的生态承载力 212

9.4.1存量性生态承载力 212

9.4.2动用性生态承载力 214

9.5新视角下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 215

9.5.1新视角下的生态承载力供需分析模型 215

9.5.2中国国家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变化 217

9.5.3中国省际尺度生态承载力平衡变化 219

9.5.4零化石能源利用情景下中国的生态平衡 221

9.6模型说明与应用注意事项 225

参考文献 227

第10章 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 229

10.1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 229

10.1.1气候变化 229

10.1.2气候变暖的原因 232

10.2碳排放与碳足迹 234

10.3中国碳足迹时空格局 236

10.3.1碳足迹核算方法 236

10.3.2碳足迹时空变化 238

10.4碳排放空间与减排对策 244

10.4.1碳排放空间 245

10.4.2碳减排的对策 246

参考文献 250

第11章 承载力流动与贸易 251

11.1生态承载力消费的全球流动 251

11.2中国生态承载力的国际流动 252

11.2.1基于生物质依赖产品的分析 252

11.2.2基于产品包含能角度的分析 258

11.3中国产业部门的碳足迹流动 258

11.3.1基于投入产出的碳足迹流分析技术 258

11.3.2国家产业部门碳足迹流动的综合情况 263

11.3.3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 264

11.3.4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 267

11.3.5碳足迹流较不活跃组的碳足迹流动情况 269

11.3.6基于碳足迹流分析的碳足迹管理建议 270

参考文献 271

第12章 水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 272

12.1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足迹的概念 272

12.1.1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272

12.1.2水足迹的概念与类型 273

12.2水足迹计算方法与评价指标 276

12.2.1基于面积表达的水足迹核算 276

12.2.2基于体积表达的水足迹核算 277

12.2.3水足迹评价指标 279

12.3国内外水足迹规模分析 280

12.3.1全球水足迹 280

12.3.2中国水足迹分析 284

12.4多视角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289

12.4.1水资源承载能力 290

12.4.2水环境承载能力 296

参考文献 297

第13章 环境承污压力和环境容量 299

13.1中国环境压力变化 299

13.1.1环境压力与环境压强 299

13.1.2国家尺度环境压力变化 300

13.1.3省际尺度环境压强变化 303

13.1.4环境压力的空间规律 308

13.2环境纳污容量分析 310

13.2.1大气环境容量 310

13.2.2水环境容量 315

13.3环境容量供需平衡变化 321

13.3.1 SO2环境容量超载现状 322

13.3.2 COD环境容量超载现状 324

13.4环境容量供需平衡趋势模拟 326

13.4.1预测情景设计 326

13.4.2 SO2环境容量平衡模拟 327

13.4.3 COD环境容量平衡模拟 329

参考文献 330

第14章 生态服务消费者的流动与分布 332

14.1全球人类种群对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的适应 332

14.1.1人口规模变化 332

14.1.2人口向宜居地区聚集 334

14.2生态承载力和中国人口的演化 336

14.2.1中国历史人口的发展与分布 336

14.2.2 1949年以来人口的发展与分布 349

14.3城市化与生态承载力 359

14.3.1城镇化过程和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格局 359

14.3.2城市的生态服务短缺 363

14.3.3农村作为生态服务提供区的社会经济贫困 366

14.4结语: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372

参考文献 3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