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建筠著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013867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哲学思维方式转变的角度论述了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这就是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的转变,也就是以回顾中西哲学史的思维方式来透视教育哲学的转变,这样就对教育变革的哲学思想背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初步梳理,这不但有助于推进与丰富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也能为教育实践变革提供深刻的理论支撑,也由此可能推进教育变革深化的具体行动。
《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 从实体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目录

第1章 导论:教育思维方式转变概论 1

1.1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研究的方法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本文研究的方法 6

1.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背景 11

1.2.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社会背景 11

1.2.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哲学背景:两种思维方式的哲学历史回顾 12

1.2.3 两种思维方式转变的科学背景 35

1.2.4 两种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教育上体现 50

1.2.5 两种思维方式发展的时代走向 60

1.3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假设 63

1.3.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 64

1.3.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一种教育范式的大转变 64

1.3.3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基本体现:价值观的转变 67

1.3.4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学习观转变 68

1.3.5 教育思维转变中的发展机制观 70

1.3.6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学生观 72

1.3.7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教师观、学校观和管理观 74

1.3.8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课堂观、教室观和班级观 76

1.3.9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中的家庭观、社区观与社会观 78

第2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一:实体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 80

2.1 实体性思维教育观的总体性假设 80

2.2 实体性思维视野中教育的特征 81

2.2.1 实体性思维在教育理论价值取向上的特点 81

2.2.2 实体性教育在教育实践价值取向上的基本特征 99

2.3 实体性思维的教育之反思与评价 111

2.3.1 关于实体性教育的反思 112

2.3.2 约翰·杜威对传统的实体性教育的反思与批评 115

2.4 实体性教育的模型之建构 119

第3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内涵之二:生成性思维参考系中的教育 122

3.1 生成性教育的理论假设 122

3.2 生成性教育的特征 126

3.2.1 生成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126

3.2.2 生成性教育的模型之建构 181

3.3 生成性教育的机制 182

3.3.1 自我教育的自组织生成机制 182

3.3.2 丰富模式的他组织教育生成机制 190

3.4 生成性教育的核心指标 197

3.4.1 生命力指标 197

3.4.2 自主性指标 198

3.4.3 联系性指标 199

3.4.4 转变性指标 200

3.4.5 流动性指标 200

3.5 生成性教育内涵的探析——不同视角下的生成性教育 201

3.5.1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生成性教育 202

3.5.2 老子生成演化哲学中的生成性教育 223

3.5.3 复杂性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生成性教育 239

3.6 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对生成性教育的支持 262

3.6.1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实践的历史性启示——重视教育中的生命力之典型 262

3.6.2 杜威教育实验的革命性启示——重视个人与世界经验性联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代表 267

3.6.3 生本教育的现实启示——探本求源的的中国教育变革之里程碑 274

3.6.4 因时而化的德育观——鲁洁教授的德育理论变革 292

3.7 生成性视野中的教育人生之构想 294

第4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外延之一:教育思维转变的大趋势及其结论 301

4.1 教育思维变革的方向与大趋势 302

4.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结论 310

第5章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外延之二: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及其讨论 312

5.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复杂性 312

5.1.1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观念与理论上的复杂性 312

5.1.2 教育思维方式转变在实践上的复杂性 316

5.2 关于教育思维方式转换的讨论 318

结束语:关于教育与教育学性质的讨论 324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40

(一)来自内心的感谢 340

(二)感谢之外的话 343

(三)写在出版前夕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