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法  上  2007
民事诉讼法  上  2007

民事诉讼法 上 2007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木贵著
  • 出 版 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9574148158
  • 页数:568 页
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 上 2007》目录

第一篇 绪论 1

壹、法之解释及其种类 1

一、解释的基本方法 2

二、裁判、诉讼、归诉讼 4

三、法的思考方法之特征 4

贰、民事诉讼法解释之例 5

民诉法第一〇四条(担保物返还原因及程序)第三款(旧第二款)上段「诉讼终结」之意义为何? 6

叁、民事诉讼法之解释 20

一、解释原则槪述 20

二、解释及评价基准 20

Ⅰ、诉讼目的论、诉权论、与民事诉讼之理想 21

A、民事诉讼制度之目的 21

a、(主观的)权利保护说一权利保护请求权说 21

b、私法秩序维持说(兼子一说之前见解) 21

c、纷争解决说 21

1、兼子一之纷争解决说 22

2、三少月章之纷争解决说 22

3、藤田宙靖之新纷争解决说 22

d、法定立说(少数说) 23

e、法的解决说 23

f、多元说 23

g、程序保障说 23

h、法的寻求说 23

i、目的论束之高阁说 24

j、相对的保护说 24

B、诉权论 25

a、意义 26

b、学说 28

1、私法的诉权说 28

2、公法的诉权说 29

(1)抽象的诉权说 30

(2)具体的诉权说、权利保护请求权说 30

(3)司法行为请求权说(新堂幸司) 31

(4)宪法的诉权说(受益权说) 32

(5)诉权否定说 32

(6)本案判决请求权说、纷争解决请求权说 34

3、诉权二元论 35

4、结语 36

c、分类(1、程序意义之诉权及2、实体意义之诉权) 36

附说:类推适用实体法之可能性一以诉讼行为解释为例 36

C、民事诉讼之理想 40

a、适当正确 40

b、公平 41

c、迅速 41

d、诉讼经济 41

e、具有「人性的温情」 41

Ⅱ、主要之具体的评价基准 42

A、以实现适当、正确、公平为目的之评价基准 42

B、以实现迅速、经济、安定地处理纷争为目的之评价基准 42

C、诚信原则一为个别的调整所为之包括的、基本的评价基准 42

肆、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之关系 43

伍、民事诉讼法之研究方法 45

一、注意与实体法上之用语上的差异 45

I、借用 45

II、类似 45

III、同义 45

二、注意实体法与诉讼法之交错 46

三、与周边领域的整合(交流) 46

四、方法的特性 46

陆、诉讼与非讼 49

一、区别(非讼事件本质论) 49

I、目的说 49

A、私法秩序形成说 49

B、(侵害)预防说 49

C、法律上照护说 49

II、对象说(客体说) 50

III、手段说(方法说) 50

IV、实定法说 50

V、民事行政说(兼子一) 51

二、非讼事件之特征 51

I、要求迅速解决 51

II、非讼法院有较大裁量权 52

III、高度的公益性 52

IV、高度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52

V、撤销、变更、终止继续性的法律关系之必要 52

VI、我国非讼程序的特征一非讼事件的形式审查 52

柒、实务与上开理论之对应举隅 64

一、台湾高等法院七十九年法律座谈会民事类第六十四号提案 64

二、选择管辖为选择后’裁定移送管辖之限制及适法性 68

三、相关法律问题 68

四、相关裁判 68

捌、民事诉讼之立法主义 70

一、处分权主义 71

I、处分权主义之意义 71

II、处分权主义之(三个)具体内容 71

A、无声明则无裁判 71

B、法院只能在声明之限度内裁判之 71

C、裁判只限于当事人争执之限度内为之 71

二、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 72

三、辩论主义、职权探知主义 72

I、辩论主义(verhandlungsmaxime)槪说 72

II、辩论主义的意义 74

III、辩论主义之根据 74

A、本质说 74

B、报说 74

C、防止突袭说 75

D、程序保障说 75

E、多元说 75

F、法探索主体说 75

G、新本质说 76

H、新突袭防止说 76

IV、辩论主义的(三大)原则 77

A、主要事实(要件事实)适用说 79

B、主要事实及间接事实适用说 80

C、主要事实及准主要事实适用说 80

D、个别判断说 81

E、影响诉讼胜败之重要事实说 81

V、辩论主义与处分权主义、职权探知主义与职权调查主义 82

VI、辩论主义在德国之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87

VII、职权探知主义 88

四、当事人进行主义、职权进行主义 89

五、言词主义、书面主义 89

六、直接审理主义、间接审理主义 90

七、公开主义、不公开主义 91

八、倂行审理主义、继续审理主义(集中审理主义) 91

I、倂行审理主义 91

II、集中审理主义 92

A、源起 92

B、意义 92

C、落实问题 93

九、自由顺序主义、法定顺序主义 96

十、对席判决主义、缺席判决主义 97

十一、自由心证主义、法定证据主义 98

十二、任意诉讼代理主义、律师诉讼主义(律师强制主义)、律师独占主义 98

玖、民事诉讼之法律关系 100

一、一(单)面关系说 100

二、三面关系说 100

三、二面关系说 100

第二篇 裁判之主体 103

壹、法院 103

贰、管辖权 103

一、意义 103

二、种类 104

I、职务管辖、土地管辖、事务管辖 104

II、法定管辖、指定管辖、合意管辖、应诉管辖 105

A、法定管辖 105

B、指定管辖 105

C、合意管辖 105

D、应诉管辖 110

III、专属管辖、任意管辖 110

A、专属管辖 111

B、任意管辖 111

IV、选择管辖、优先管辖 111

叁、国际裁判管辖权 112

一、意义 112

二、人的界限及物的限制 112

三、决定之准则 112

I、利益衡量说 113

II、(旧、形式的)逆推知说 113

III、新逆推知说 113

IV、管辖分配说(修正之类推说) 113

V、新类型说 113

四、国际裁判管辖权欠缺之效果 114

肆、裁判主体资格(管辖权)之调查 117

一、职权调查,职权探知 117

二、管辖决定之基准——管辖?定原则 117

三、管辖错误之效果 117

伍、移送一裁判主体之变动及其地位之连续性 118

一、因管辖错误之移送 119

二、管辖法院之移送 120

I、为避免重大损害或迟延,对被告显著不利之移送 120

II、普通庭、简易庭间之移送 120

三、移送之裁判 120

I、裁判方式 120

II、不服之方式 121

III、移送裁定之羁束力 121

IV、裁定确定后之行政处理 121

四、移送之效果 121

I、裁判主体地位之连续性 121

II、诉讼行为之效力 122

陆、诉讼契约 123

一、概说 123

二、诉讼契约的种类 125

三、不起诉之合意、仲裁契约是否可以作为妨诉抗辩之理由 125

四、不起诉合意后有应否定抛弃条款效力之特别情形时,如何解释 128

I、例文解释说(例文说) 129

II、违反公序良俗说 129

III、限制的抛弃说(新损害说、除外损害说、别损害说、限定解释说) 129

IV、错误说 130

V、解除条件说 130

VI、情事变更原则适用说 130

VII、和谈不成立说 131

附:读书抄录札记选 132

第三篇 诉讼之主体(当事人)一诉讼当事人之确定、选任、能力之补充及扩大 133

壹、当事人之确定 133

一、当事人之槪念 133

I、当事人之意义 133

II、诉讼法上之法人 133

A、实体法上 133

B、诉讼法上 134

二、二对立当事人之原则 134

三、当事人确定之意义 137

四、当事人确定之基准 138

I、学说 138

A、意思说 138

B、行动说(举动说) 138

C、表示说 138

a、形式的表示说 139

b、假名订正说 139

c、实质的表示说 139

D、适格说 139

E、倂用说 139

F、规范分类说(二重规范说) 139

a、行为规范 139

b、评价规范 140

G、新意思说 141

H、纷争主体特定责任说 142

II、当事人确定及时的要素 143

III、法人格否认及当事人确定 143

贰、当事人一诉讼实施者之资格一选任 145

一、意义 145

I、应成为判决对象之当事人 145

II、本身应可为诉讼实施者之人 145

二、当事人能力一当事人适格 146

I、当事人能力一得成为当事人之资格 146

II、有当事人能力之主体 146

III、欠缺当事人能力之效果 151

三、诉讼能力——为保护当事人之诉讼制度 156

I、概说 156

附说:从法律行为及行为能力看诉讼能力——先就实体法观之 157

II、诉讼能力有无(须否保护)之基准 160

III、例外及问题 161

A、未成年人,若其婚姻经判决无效或被撤销确定后,有无诉讼能力 161

B、无意识期间有无诉讼能力 162

C、外国(自然)人如依我国法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有无诉讼能力 164

D、经允许独立营业之限制行为能力人有无诉讼能力 165

E、被宣告禁治产的本人有无诉讼能力 167

F、诉讼代理人是否须具备诉讼能力 168

四、无诉讼能力之效果 171

I、槪说 171

II、诉讼能力欠缺之补正一承认(追认) 171

III、欠缺诉讼能力误为本案判决之效力 173

五、法院之处理 174

I、当事人适格(事件适格) 174

A、槪说 174

a、当事人适格之意义 174

b、当事人适格观念之渊源 175

c、诉讼实施权之意义 176

d、诉讼实施权之基础 176

B、当事人适格之判断 179

a、依请求内容不同的抽象原则判断及其应用 180

1、就给付之诉而言 180

2、就确认之诉而言 183

3、就形成之诉而言 192

b、从诉讼主体对所纷争之实体法律关系具体观察为判断 204

C、当事人适格在民事诉讼法上之地位 206

a、与类似观念之区别及相互关系 206

b、权利保护要件与当事人适格 207

1、权利保护要件之意义 207

2、当事人适格与权利保护要件 207

3、当事人适格与诉讼标的之法律关系要件 208

4、当事人适格与法律上利益要件 208

D、当事人适格要件调查之时的基准 209

a、起诉时说 209

b、言词辩论时说 209

E、当事人适格要件是否可依职权调查 209

F、当事人适格之变动 210

G、当事人适格欠缺之效果 210

a、当事人适格欠缺如何处理 210

甲说:诉之无理由驳回说 210

乙说:诉讼判决骏回说 210

丙说:裁定骏回说 212

丁说:诉讼判决或裁定驳回说 212

b、当事人不适格之起诉,是否应命原告补正 213

1、甲说 213

2、乙说 213

3、私见 213

H、第一审以当事人不适格判决驳回原告之诉后,第二审得否以实体上之理由,维持原审判决(即驳回上诉)? 214

第四篇 诉之提起、审判对象及当事人之自己决定权 215

壹、诉之提起、诉讼系属及效果 215

一、诉 215

二、诉之类型 216

I、以请求、审判之形式内容分类 216

A、给付之诉 218

B、确认之诉 218

C、形成之诉 218

形式上的形成之诉、隐藏之形成判决 219

II、以请求是否单一分类 220

III、以请求是否独立分类 220

附论:经界诉讼 221

一、概说 221

二、经界涉讼性质之学说 222

A、给付之诉说 222

B、确认之诉说 223

1、事实确认说 223

2、所有权界线确认诉讼说 223

3、所有权之积极的、消极的确认之诉合倂说 224

4、经界权确认诉讼说 224

5、经界确定诉讼不要说(系争地域之所有权确认诉讼说) 224

C、形成之诉说 225

1、一般的形成之诉说 225

2、形式上的形成之诉说 226

3、折衷说(特殊诉讼说或复合诉讼说) 227

三、实务上对经界涉讼性质的讨论 227

四、学者间对经界诉讼之看法整理 234

五、经界诉讼之诉讼要件 235

(一)须两地邻接并有形成经界之必要 235

(二)当事人适格 235

六、所有权范围之确认诉讼说与公的经界确定诉讼说在诉讼上之差异 236

三、诉之提起 237

四、对于起诉之处置 237

I、诉状之审查 237

II、期日之指定 237

III、诉状之送达 238

五、诉之提起及诉讼系属 238

六、同一事件之判断(重复起诉之禁止) 241

I、制度之旨趣 241

II、当事人之同一性 246

A、判断原则 246

B、例解 246

a、夫妻先后提起婚生否认之诉(否认子女之诉) 246

此种诉讼性质(1)确认诉讼说 247

(2)类似形成诉讼说 247

(3)形成诉讼说 247

(4)姚瑞光说 247

(5)骆永家说 248

(6)杨建华说 249

(7)私见 250

b、反诉或另诉同一共有物分割诉讼 253

c、被继承人、继承人之先后起诉 255

d、不同股东提起之撤销股东会决议诉讼 256

1、一事不再理说 257

2、第二诉欠缺权利保护要件说 257

3、合倂辩论依前诉胜败结果决定说 257

III、事件对象之同一性 258

A、权利关系之同一 258

B、有权利关系、关联之处理——以一部请求为例 262

a、绪论 262

b、学说 263

1、肯定说 263

(1)全面肯定说 264

(2)限制的肯定说 264

2、否定说 266

(1)全面否定说 266

(2)严格限定说(限制的否定说) 269

3、程序保障说 269

(1)抽象的程序保障说(程序保障说之一) 269

(2)具体的程序保障说(程序保障说之二) 269

(3)实体关系的程序保障说(程序保障说之三) 270

4、诚实信用原则说 270

(1)竹下守夫说 270

(2)中野贞一郎说 272

5、小松良正说 273

6、日本实务之解决方式总结(折衷说) 274

c、一部请求之判决与时效中断 275

d、一部请求与过失相抵之判决 276

C、提出抗辩之权利关系 277

a、同一事件之抗辩一诉讼上之抵销抗辩 277

1、诉讼上抵销抗辩之类型 277

2、学说 277

(1)、旧法时期 277

①法说 278

②限制的适法说 281

③不适法说 281

④限制的不适法说 282

⑤折衷说 283

(2)、新民诉法施行后 283

3、与「已取得给付判决确定之金钱债权,为诉讼上之抵销抗辩」之区别 283

b、非同一事件之抗辩——以「同时履行抗辩」为例 284

D、其他非同一事件之例 286

a、误当事人不适格为本案判决确定后之重行起诉 286

b、因给付不能受败诉确定后,因不能原因消灭之再行起诉 286

附说:给付标的物遭查封是否处于给付不能状态,预售屋买卖建地遭查封,建屋给付部分是否构成给付不能 287

一、给付不纤念的判断 288

二、查封是否为给付不能 289

三、社会通念之给付不能 290

四、买卖预售屋的解除契约要件如何判断 292

c、本案败诉确定后,就先决关系提起确认诉讼 294

IV、请求原因之同一 296

A、催告必要说 297

B、催告不必要说 297

C、竞合关系说(定作人决定说) 297

V、重复起诉之处理 299

A、原则 299

B、例外 300

a、未执行前裁判原、正本灭失,无法证明内容者 301

b、内容未实现而因情事变更情形显失公平者 301

c、判决主文不确定或非可得确定 302

VI、结语及新旧同一事件说区别之小结 302

贰、诉讼标的及其特定之基准 304

一、槪说(定诉讼标的之作用、诉讼标的之定义) 304

作用: 304

1、定诉讼之管辖 304

2、定适用之诉讼程序 304

3、定征收裁判费之多寡 306

4、关于双重起诉之禁止 306

5、定既判力之客观范围 306

定义: 308

1、判决要求说 308

2、权利主张说 308

二、诉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物的区别 309

三、诉讼标的之划定 309

1、事实记载说(理由记载说) 310

2、识别说(同一认识说、法律关系说) 310

四、统一诉讼标的理论 315

I、槪述 315

请求权竞合时,诉讼标的如何划定 315

II、统一的诉讼标的理论之论争(大要) 318

A、旧实体法说 318

附说:槪括事由之离婚诉权与列举事由之离婚诉权间关系 319

B、诉讼法说 322

a、各别之诉讼标的说(二分肢说) 322

b、单一诉讼标的说(一分肢说) 322

c、三分肢说 325

C、新实体法说 325

D、事实关系说 325

III、请求权与诉讼标的的关系之理论 326

五、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之区别实益 336

六、相对的诉讼标的理论 341

附录:杨淑文教授之诉讼标的相对论 349

七、诉讼标的理论相关问题——损害赔偿诉讼之诉讼标的,如何划定 351

八、附说:诉讼上代理之类别、差异浅释 354

附:民刑事诉讼卷宗灭失案件处理法 363

第五篇 诉讼要件 365

壹、诉讼要件总论 365

一、意义及种类 365

I、意义 365

II、种类 365

A、诉讼成立要件(狭义的诉讼要件) 365

a、关于法院者 366

b、关于当事人者 366

c、关于诉讼标的者 366

d、其他 366

B、权利保护要件(实质的诉权、诉权之实质要件) 371

a、关于保护对象之要件 372

1、于对象存否之要件 372

2、得受保护资格之要件 372

b、有权利保护之必要 372

c、当事人适格要件 373

d、判断权利保护必要之实例研讨 374

例一:水利会以诉讼请求会员给付会费 374

例二:本票执票人已取得本票裁定’另提起给付票款之诉 375

例三:离婚诉讼之反诉离婚 377

例四:健保法修正前健保局请求给付健保费之诉 379

例五:已有公证书可为执行名义,又为本案诉讼 392

e、欠缺权利保护必要之处理 396

二、诉讼要件之调查及功能 396

I、调查 396

A、诉讼成立要件 396

B、权利保护要件 396

a、存在之时期 397

b、存否之调查 397

II、诉讼要件之角色功能 397

A、划定司法的界限 398

B、诉讼主体、客体之特定及选择 398

C、确保裁判适确之基准 398

三、诉讼要件之调查及资料收集 398

I、职权调查与否 398

A、职权调查事项(绝对之诉讼成立要件) 399

B、抗辩事项(相对之诉讼成立要件) 399

II、判断资料之收集 399

A、通说之分类 399

a、职权探知事项 399

b、应依辩论主义之事项 399

B、少数说之分类 399

a、强的职权探知事项 399

b、弱的职权探知事项 400

C、应依辩论主义之事项 400

四、诉权之利益 400

I、总说一(狭义)诉之利益 401

II、诉之利益的判断基准 403

A、一般原则 403

B、各类诉讼判断基准(个别原则) 405

a、给付之诉之利益 405

1、现在给付之诉 405

2、将来给付之诉 406

(1)是关于请求将来给付的基础的资格者之请求权 406

(2)有得到或是先取得给付判决必要的情形,应认为有诉之利益 407

b、确认之诉之利益(确认之利益) 409

1、成为确认之对象是否适当 411

2、有无即时确认之利益 414

3、以确认诉讼为手段是否妥当 414

例一:确认强制执行程序拍卖房屋之范围 418

例二:确认亲子关系事件 427

例三:确认收养无效事件 436

例四:确认亲兄弟关系存在事件 439

c、形成之诉之利益 441

1、形成之利益之法定 441

2、形成之利益之消灭 442

III、诉之利益欠缺之处理 443

A、裁定驳回说 443

B、诉讼判决驳回说 443

C、本案判决驳回说 443

D、裁定或诉讼判决驳回说 444

a、丘联恭说 444

b、骆永家说 444

E、综合检讨 445

IV、诉之利益槪念构成比较 448

附:「我国民事诉讼第一审『诉讼判决』之合法性」之补充说明 449

附:外国法格言、法谚选 454

第六篇 第一审之审理 455

壹、诉讼之审理及言词辩论 455

一、诉讼之审理 455

二、审理之基本构造一法院与当事人之作业分担 455

贰、审理之进行及当事人权益之保障 457

叁、当事人之诉讼行为 460

一、诉讼行为之槪念 460

I、定义 460

A、要件·效果说 461

B、效果说 461

C、本来的效果说(主要效果说) 461

II、种类 463

A、诉讼行为所表现出来诉讼的整体构造 464

a、实施诉讼之行为 464

b、具备个别目的之行为 464

B、诉讼行为的槪念应自诉讼的动态去把握’而非自诉讼的静态 464

a、取效的诉讼行为 465

b、与效的诉讼行为 465

C、诉讼行为应具有双重的功能,简称双重机能的诉讼行为论 466

D、机能的诉讼行为槪念论 466

E、生活领域说 466

III、评价 467

A、成立·不成立 467

B、有效·无效 467

C、合法·不合法(适法·不适法) 467

D、有理由·无理由 467

IV、相关问题之探讨 469

A、私法规定之类推适用 469

B、诉讼契约 470

C、在诉讼上行使实体法上之形成权 470

a、私法行为说(倂存说) 470

b、诉讼行为说 471

c、折衷说——双重性质说 471

d、新私法行为说(新倂存说) 471

D、诉讼行为之瑕庇及其治愈 473

肆、法院及当事人之任务(角色、功能)分担 475

一、审理之进行、处理之分担 475

I、法院方面 475

A、职权进行主义及其修正 475

B、诉讼指挥权 475

II、当事人方面 476

A、声请权 476

B、责问权 476

二、事实、证据收集之分担 476

伍、证据·事实认定及举证责任 478

一、证据·证明 478

二、举证之对象·无庸举证 480

三、自由心证主义·心证之形成 482

否定违法搜集证据之证据能力,其思考依据 483

第一种,求之于诚信原则为根据 483

第二种,求之于法秩序之统一性为根据 483

第三种,求之于以旨在制止违法的证据搜集活动为根据 483

第四种,以对于违法搜集证据行证据调查乃违法为根据 484

第五种,以诉讼中「对话规范」为根据 484

第六种,求之于举证权之内在的限制为根据 484

关于自认所谓「不利于己之事实」的意义为何 486

第一说,举证责任说 486

第二说,败诉可能说 486

第三说,陈述一致说 486

如何适用当事人讯问制度 491

A、严格说 491

B、缓和说 491

C、训示规定说 491

四、举证责任 492

I、概说 492

A、意义 492

B、本质(法律性质) 495

a、权利说 495

b、义务说 495

c、败诉的危险负担说 495

C、举证责任规范的法律体系上之地位 496

a、胃体法说 496

b、诉讼法说 496

c、实体的司法说 496

d、适用法规所属法域说 496

II、举证责任之分配 496

A、分配之原理 496

a、概说 496

b、学说 500

1、形式说 500

2、实质说 501

附说:一般之危险责任及公害事件诉讼之举证责任 511

c、举证责任分配之举例说明 513

1、概说 513

2、以消费借贷为例 517

(1)、交付之事实及借贷之合意 517

(2)、履行期 528

d、准消费借贷之「旧债务之存在」 529

e、不完全给付、不为给付或不为完全给付之「可归责」 532

f、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之其他问题 533

1、证明难易、要件事实与举证责任分配之调整 533

2、损害额之举证责任 534

3、未明示请求额之损害赔偿请求 541

g、自由心证与全辩论意旨之斟酌 544

B、回避或减轻举证责任之法技术 551

a、狭义的举证责任之转换 551

b、法律上之推定 553

c、暂定真实 556

d、意思推定 556

e、间接反证 557

f、权利自认 562

1、学说槪述 562

(1)应否承认之争论 562

(2)效力之争论 564

2、(以谷口先生为主之)综合评价 564

g、其他 566

III、证据集中与实质的平等 567

五、证据调查程序 5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