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明富主编;肖国光副主编;沧源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671498X
  • 页数:102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岳阳市志 1下一篇:浪人秋歌张义雄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地理 39

第一章 建置 39

第一节 县境区划 39

一 位置面积 39

二 建置沿革 39

三 行政区划 40

第二节 城镇 40

一 县城 40

二 乡镇 41

第二章 人口 43

第一节 人口分布 43

第二节 人口结构 44

一 民族构成 44

二 文化结构 44

三 人口变化 45

四 行业 45

五 百岁老人 45

第三节 人口普查 46

第四节 计划生育 50

一 机构 50

二 宣传 50

三 政策 50

四 超生惩处 51

五 节育绝育鼓励 52

第三章 自然地理 53

第一节 自然环境 53

一 地质地貌 53

二 山脉 54

三 水系 56

四 土壤 56

五 气候 58

六 植被 61

七 自然景观 62

八 自然灾害 63

第二节 自然资源 65

一 土地 65

二 水 65

三 动植物 67

四 矿藏 68

第三节 地名管理 68

一 分类 68

二 管理 69

第二编 民族 73

第一章 佤族 73

第一节 源流 73

第二节 语言文字 73

一 语言 73

二 文字 75

三 历法 77

第三节 生产劳作 77

一 民国及其以前 77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78

第四节 生活习俗 79

一 饮食 79

二 居住 79

三 服饰 80

第五节 婚姻家庭 81

一 婚恋 81

二 生育 82

三 取名 83

四 姓氏 84

第六节 信仰 节日 84

一 宗教信仰 84

二 节日 85

第七节 丧葬祭祀 86

一 丧葬 86

二 祭祀 87

第八节 礼俗禁忌 89

一 礼俗 89

二 禁忌 90

第二章 汉族 93

第一节 源流 93

第二节 生产生活 94

一 生产 94

二 居住 94

三 饮食 95

第三节 习俗 95

一 服饰 95

二 婚俗 95

三 节日 96

四 丧葬 96

五 祭祀 96

六 禁忌 97

第三章 傣族 98

第一节 源流 98

第二节 文化 98

一 语言 98

二 文字 99

三 历法与民间文学艺术 99

第三节 生产劳作 100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02

一 饮食 102

二 居住 102

三 服饰 103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03

第六节 信仰节庆 104

一 宗教信仰 104

二 节日 105

第七节 丧葬祭祀 105

第八节 礼节禁忌 106

一 礼节 106

二 禁忌 107

第四章 拉祜族 108

第一节 源流 108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08

第三节 生产劳作 109

第四节 生活习惯 110

一 饮食居住 110

二 服饰 111

三 婚丧习俗 111

第五节 信仰 113

一 节庆 113

二 礼节 113

三 禁忌 114

第五章 彝族 115

第一节 源流 115

第二节 文化 115

一 语言文字 115

二 文学 116

三 歌舞 器乐 116

四 体育竞技 116

五 工艺 116

第三节 生产生活 116

一 社会形态 116

二 经济结构 117

三 生产状况 117

四 生活方式 117

第四节 习俗 118

一 恋爱婚姻 118

二 生辰 119

三 家庭 119

四 丧葬 119

第五节 信仰节庆 120

一 祭祀 120

二 节日喜庆 121

三 禁忌 121

第三编 经济综述 125

第一章 经济制度 125

第一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 125

一 份田制 125

二 村社头人制 126

三 部落王制 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 127

一 农业 127

二 工业 130

三 商业 131

第二章 经济管理 132

第一节 计划 132

一 机构 132

二 计划编制 132

第二节 统计审计 134

一 机构 134

二 业务 134

第三节 物价 136

一 机构 136

二 价格区划 136

三 定价 137

四 价格调整 138

第四节 标准计量 138

一 机构 138

二 度量衡 138

三 监督管理 139

第五节 工商管理 140

一 机构 140

二 市场管理 140

三 工商企业登记 141

四 个体工商户 142

五 经济合同管理 142

六 商标广告管理 143

第六节 经济协作 143

第三章 经济成果 146

第一节 经济建设简述 146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149

一 农业 149

二 工业 151

第三节 社会总产值 153

第四节 国民收入 1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55

第一节 农村生活 15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58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 160

第四节 社会消费 居住 161

一 消费水平 161

二 住房 161

第四编 农牧业 165

第一章 种植业 165

第一节 土地利用 165

一 耕地 165

二 农业区划 167

第二节 粮食生产 168

一 熟制 168

二 病虫草害 169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70

一 水稻 170

二 旱稻 171

三 玉米 171

四 小麦 171

五 大豆 174

六 杂粮 174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74

一 棉花 174

二 花生 175

三 油菜 175

四 甘蔗 175

五 茶叶 175

六 橡胶 176

第二章 畜牧业 179

第一节 饲草饲料 179

一 自然资源 179

二 种植饲料 179

三 饲草储备及饲料生产加工 179

第二节 畜禽资源 180

一 黄牛 180

二 水牛 180

三 猪 180

四 骡马 181

五 鸡 181

第三节 良种 181

一 良种引进 181

二 改良 182

第四节 畜禽饲养 183

第五节 畜禽疫病 185

一 疫病调查 185

二 主要流行疫病 186

三 疫病防治 189

第三章 农机具 19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92

第二节 农机发展 193

一 沿革 193

二 农机区划 196

第四章 管理 197

第一节 农牧局机关 197

第二节 农业服务机构 197

一 农业技术推广站 197

二 种子站 198

三 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198

四 良种场 198

五 乡镇农科组织 198

第三节 农业经营 198

一 机构 198

二 计划 199

三 劳力 199

四 财务 199

五 收益分配 200

第四节 畜牧 201

一 机构沿革 201

二 科技培训 201

第五节 农机 202

一 机构 202

二 安全 202

三 财务 油料 203

第五章 国营勐省农场 204

第一节 场建沿革 204

一 沿革 204

二 机构设置 205

第二节 农业生产 206

一 粮食 206

二 茶叶 206

三 橡胶 208

四 甘蔗 209

五 水果 209

六 蔬菜 209

第三节 其他经营 209

一 畜牧渔业 209

二 电站 210

三 水泥厂 210

四 红砖厂 210

五 农机站 210

六 商业供销 210

第五编 林业 213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13

第一节 林地面积 213

第二节 林木 215

一 林木种类 215

二 优势树种 21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17

一 营造用材林 218

二 植造经济林 218

三 果木林 219

四 四旁绿化造林 222

第四节 病虫防治 222

第二章 林政 224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24

一 权属 224

二 山林权属纠纷 225

第二节 林木采伐 226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27

第三章 管理机构 229

第一节 林业机构 229

第二节 护林防火 230

一 护林防火指挥 230

二 重大山林火灾纪实 231

第三节 林业公安 232

第四节 木材站 234

第五节 县虫胶厂 234

第六编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237

第一章 自然环境 237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37

一 方位 237

二 幅员 238

第二节 地形地貌 238

一 山脉 238

二 河流 238

第三节 气候土壤 239

一 气候特点 239

二 土壤分布 239

第四节 植物 239

一 种类 239

二 重点保护植物 240

第五节 动物 241

一 动物种类 241

二 重点保护动物 244

第二章 保护管理 246

第一节 机构 246

一 管理所 246

二 森林派出所 246

三 管理站 247

第二节 资金设施 247

一 经费 247

二 设施 247

第三节 保护实施 251

一 宣传教育 251

二 移民退耕 251

三 防火 252

四 兽害赔偿 252

五 案件查处 253

六 其他 255

第五节 保护效果 256

一 森林植被面积 256

二 野生动物数量 256

三 社会效益 256

第七编 水利 259

第一章 水资源 259

第一节 河流 259

一 澜沧江水系 259

二 怒江水系 260

第二节 地表水 260

第三节 地下水 261

第四节 泉水 262

第二章 水利工程 26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6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65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68

一 机械提水 268

二 水轮泵提水 270

第四节 饮水工程 270

第五节 防洪排涝工程 272

一 排洪工程 272

二 河道治理 273

第三章 水面养鱼 274

第一节 鱼种 274

第二节 养殖 274

一 库塘养殖 274

二 池塘养殖 274

第四章 管理 276

第一节 机构 276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76

第三节 用水管理 277

第八编 工业 281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81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8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81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8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82

一 工交局 282

二 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 283

第二章 轻工业生产 284

第一节 制茶 284

一 初制 284

二 精制 286

第二节 制糖 288

一 红糖生产 288

二 白糖生产 289

第三节 制革制鞋 289

一 制革 289

二 制鞋 291

第四节 酿酒 291

一 水酒 291

二 白酒 292

第五节 粮油加工 293

一 碾米 293

二 面粉加工 294

三 面条加工 294

四 饲料加工 294

五 油脂加工 295

第六节 副食品加工 295

第七节 印刷 296

第八节 其他轻工生产 297

一 制陶 297

二 五金 298

三 木器家具 298

四 竹器编织 299

五 缝纫 299

六 造纸 300

第三章 重工业生产 301

第一节 电力 301

一 火力发电 301

二 水电 301

三 电站建设管理 303

第二节 采矿冶炼 304

一 银矿开采 304

二 金矿开采 305

三 铅锌矿开采 305

四 铁矿开采 306

五 煤炭开采 306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09

一 水泥 309

二 砖瓦 310

三 石灰 311

第四节 农具农机修造 312

一 制造 312

二 修理 313

第五节 林产 化工 313

一 木材采伐 313

二 紫胶加工 314

三 橡胶加工 314

第九编 交通邮电 317

第一章 交通运输 317

第一节 驿道 317

第二节 公路 318

一 省管公路 318

二 县乡公路 319

三 乡村公路 321

第三节 渡口桥梁 322

一 渡口 322

二 驿道人畜过桥 323

三 公路桥梁 323

第四节 运输 326

一 工具 326

二 货运 327

三 客运 331

第五节 管理 332

一 公路养护 332

二 运输管理 335

三 养路费征收 336

四 交通监理 33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37

一 工交局 337

二 交通安全委员会 337

三 运政管理所 337

四 沧源公路养护段 337

五 沧源县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站 338

六 交通警察大队 338

第二章 邮电 339

第一节 邮电机构 339

一 邮政代办所 339

二 县邮电局 339

第二节 邮政 340

一 邮路邮运 340

二 邮政营业 345

三 邮件分拣封发 345

四 报刊发行 345

五 机要通信 346

六 集邮 346

第三节 电信 347

一 电话 347

二 电报 349

第四节 管理 350

一 管理机构 350

二 业务质量管理 350

三 业务量管理 351

四 财务管理 351

五 物资管理 352

第十编 商业 355

第一章 体制与网点 355

第一节 体制 355

一 私营商业 355

二 集体商业 355

三 国营商业 356

第二节 网点 358

一 城镇 358

二 农村 358

第二章 采购 360

第一节 农副产品 360

一 收购 360

二 统购(含派购、换购) 361

三 扶持与奖售 361

四 经营分工 361

第二节 工业品 363

一 进货渠道 363

二 进货方式 363

第三节 储运 364

一 仓储 364

二 运输 365

第三章 销售 366

第一节 销售方式 366

一 调拨批发 366

二 零售 366

第二节 计划供应 369

一 物资 369

二 石油 370

三 棉布 370

四 肉食 370

五 化肥 371

六 日用品 371

七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供应 371

第四章 边境贸易 372

第一节 边民互市 372

第二节 边境小额贸易 372

第三节 地方贸易 373

第四节 民族贸易三项照顾 374

一 自有流动资金 374

二 利润留成 374

三 价格照顾 374

第五章 服务与管理 375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375

一 饮食业 375

二 服务业 375

第二节 管理 376

一 财务 376

二 经营责任制 380

第十一编 粮油 383

第一章 粮油购销 383

第一节 购进 383

一 征购 383

二 定购 385

三 议购 386

第二节 供应 390

一 定量供应 390

二 特殊供应 392

三 议价销售 394

第二章 储运 395

第一节 调运 395

第二节 仓储 396

一 粮仓建设 396

二 粮食库存 396

三 仓储管理 396

第三章 管理 398

第一节 机构 398

第二节 措施 398

一 商品管理 398

二 财务管理 399

三 票证管理 399

四 计划统计 399

第十二编 财税(含海关) 403

第一章 财政 403

第一节 机构 403

第二节 收入 支出 403

一 收入 403

二 支出 407

第三节 管理与监督 409

一 管理体制 409

二 预算管理 410

三 财政监督 410

第二章 税务 412

第一节 管理 412

一 税务机构 412

二 税务检查 413

第二节 税源 413

一 商业零售 413

二 酒 414

三 茶 414

第三节 税制 415

一 民国及其以前的税制 415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税制 416

第四节 税种 418

一 工商统一税 418

二 工商所得税 418

三 屠宰税 419

四 工商税 419

五 产品税 420

六 营业税 420

七 国营企业所得税 420

八 奖金税 421

九 建筑税 421

十 城市维护建设税 421

第三章 海关 424

第一节 征收关税 424

一 机构 424

二 关税 424

第二节 查缉走私 425

第三节 进出境货物监管 427

第十三编 金融 431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31

第一节 银行 431

一 人民银行 431

二 农业银行 432

三 工商银行 432

四 建设银行 432

第二节 信用 保险 433

一 信用合作社 433

二 保险公司 433

第二章 货币 434

第一节 种类 434

一 金属币 434

二 纸币 435

第二节 流通 435

第三节 现金管理 436

第三章 金融业务 437

第一节 存款 437

一 财政存款 437

二 企业存款 437

三 储蓄存款 437

第二节 贷款 440

一 农业贷款 440

二 信用社贷款 441

三 工商信贷 442

四 专项贴息贷款 443

第三节 拨款 444

一 基本建设投资拨款 444

二 农业拨款 445

第四节 结算 446

第五节 出纳 446

第六节 金银管理 446

第四章 保险业务 448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48

一 财产保险 448

二 人身保险 448

三 农业保险 448

四 保险费额 448

第二节 理赔 449

第十四编 城建环保 453

第一章 规划 453

第一节 县城规划 453

一 布局 453

二 供水排水 454

三 电力电讯 454

第二节 乡镇规划 454

一 勐省镇 454

二 岩帅镇 455

三 糯良乡 455

四 单甲乡 456

五 团结乡 456

第二章 城乡建设 458

第一节 县城建设 458

一 房屋修建 458

二 市镇设施 459

第二节 乡镇建设 461

一 岩帅镇 462

二 团结乡 463

三 勐省镇 463

四 勐角乡 464

五 班洪乡 464

六 南腊乡 465

第三节 村寨建设 46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466

第一节 房产管理 466

第二节 土地管理 467

第四章 环境保护 469

第一节 污染治理 469

第二节 环境保护 471

第十五编 党政群团 475

第一章 政党 47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沧源县党部 47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沧源县地方组织 476

一 中国共产党沧源县委员会 476

二 历次党代会 477

三 组织建设 478

四 宣传教育 479

五 干部工作 481

六 纪律检查 483

七 统一战线 485

八 党史资料征集 489

九 信访 489

第二章 政治运动纪略 496

第一节 1950~1966年 496

第二节 1966~1976年 498

第三节 1976~1990年 501

第三章 权力机关 50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504

一 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4

二 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4

三 第三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4

四 第四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4

五 第五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5

六 第六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5

七 第七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505

八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505

九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506

十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506

十一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506

十二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506

十三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507

十四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507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507

一 机构 507

二 选举 510

三 例会 512

四 提案办理 512

五 视察检查调查 513

六 干部任免 514

七 立法 514

第四章 执权机关 515

第一节 土司头人政权 515

一 班洪部落王 515

二 勐角董土司 516

三 岩帅头人 516

第二节 沧源设治局 517

一 建置 517

二 内部机构 518

三 辖区及乡镇保甲制 51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520

一 机构沿革 520

二 部门设置 520

三 乡、镇人民政府 525

四 政绩 526

第五章 议政机关 528

第一节 机构 528

一 沿革 528

二 设置 52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30

一 历届协商会议 530

二 专项工作 531

第六章 人民团体 534

第一节 职工组织 534

一 县总工会 534

二 基层工会 534

第二节 农民组织 535

一 贫下中农协会 535

二 农民协会 536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36

一 机构沿革 536

二 历届团代会 536

三 组织建设 538

四 思想建设 538

五 少先队工作 540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542

第十六编 劳动人事 547

第一章 人事管理 547

第一节 编制 547

一 机构 547

二 编制 547

第二节 干部来源 552

一 吸收录用 552

二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553

三 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553

四 以工代干 553

第三节 干部调配 554

一 调动 554

二 任免 554

第四节 考核奖惩 555

一 考核 555

二 奖惩 555

第五节 培训 555

第六节 职称评聘 557

第二章 劳动管理 559

第一节 就业 559

一 招工用工 559

二 民族工人队伍 560

第二节 工人培训 560

第三节 劳保安全 560

第三章 离退休(含退职) 561

第一节 离休 561

第二节 退休 561

第三节 退职(含离职) 562

第四章 工资福利 564

第一节 工资制度 564

第二节 工资调整 565

第三节 福利待遇 567

一 福利费提取 567

二 生活困难补助 567

三 公费医疗 568

四 休假制度 568

第十七编 民政 571

第一章 民政管理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经费 571

第三节 婚姻登记 572

第四节 侨务 572

第二章 优抚安置 574

第一节 优抚拥军 574

一 群众优待 574

二 优抚对象先进代表会 575

三 节日慰问 575

四 支前 575

第二节 抚恤 576

一 牺牲及病故抚恤 576

二 伤残抚恤 577

第三节 安置 577

一 复退军人 577

二 伤残军人 577

三 军地两用人才 578

四 离退休干部 578

第四节 烈士褒扬 579

一 烈士 579

二 烈士陵园 579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80

第一节 残疾人工作 580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及有奖募捐 580

第三节 福利生产单位 581

第四章 救济 582

第一节 社会救济 582

一 精简退职人员救济 582

二 扶贫 582

三 五保户供养 583

第二节 灾害救济 583

一 自然灾害救济 583

二 火灾救济 585

三 其他救济 586

第十八编 政法 591

第一章 公安 591

第一节 机构 591

一 公安局机关 591

二 公安派出所 591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92

一 户籍 592

二 消防 593

三 交通管理 594

第三节 惩治犯罪 594

一 剿匪 594

二 镇反和取缔反动组织 595

三 侦察破案 596

四 预审 597

五 监所管理 598

第四节 禁毒 598

一 禁种 598

二 禁吸 599

三 禁贩 600

第二章 检察 602

第一节 机构 60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04

一 审查批捕 604

二 审查起诉 6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0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07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08

第六节 监所检察 609

第三章 审判 611

第一节 机构 611

一 人民法院 611

二 基层人民法庭 61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1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14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16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617

第六节 案件复查 6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19

第一节 行政事务 619

一 机构 619

二 法制宣传 619

第二节 律师与公证 620

一 律师事务 620

二 公证 621

第三节 民事调解 622

第十九编 军事 625

第一章 兵役 625

第一节 沿革 625

一 兵役制度 625

二 管理机关 626

第二节 兵员征集 626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28

第一节 土司头人武装 628

一 班洪部落武装 628

二 岩帅头人武装 628

三 勐角董土司武装 629

第二节 民间武装 629

一 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 629

二 阿佤山抗日武装 630

三 阿佤山第十大队、守备大队 631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631

一 县人民武装部 631

二 乡(镇)人武部 634

第三章 民兵 63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35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37

第三节 政工后勤 639

一 政治工作 639

二 武器装备 639

三 站岗执勤 639

第四节 军事活动 640

第四章 驻军 641

第一节 清末 6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41

一 设治局保卫队 641

二 驻沧抗日军队 64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642

一 边防部队 642

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642

第五章 兵事 64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 644

一 清末农民起义 644

二 巴腊之战 644

三 宗教之战 645

四 大队之战 645

五 班洪抗英斗争 646

六 沧源保卫战 65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653

一 沧源剿匪战 653

二 蛮海战斗 654

三 羊柏垭口战斗 654

四 安也小分队战斗 655

五 班老新寨战斗 656

第二十编 外事 659

第一章 边界勘划 659

第一节 沧源段边界线述略 659

第二节 中英勘界 660

一 中英议定中缅边界 660

二 中英第一次勘界 661

三 中英第二次勘界 662

第三节 中缅勘界 663

一 中缅两国议定南段未定界 663

二 中缅勘界 664

三 界线走向 665

四 界桩 668

第二章 界务管理 675

第一节 界线界桩维护 675

第二节 联检 677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 679

第四节 过耕管理 680

第五节 其他管理 681

一 放牧 681

二 砍伐 682

三 引水 682

四 定居问题 682

五 嫁娶 683

第六节 友好往来 683

第二十一编 科技 687

第一章 机构人员 687

第一节 科技组织 687

一 行政机构 687

二 科技单位 687

三 科技团体 68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89

一 结构 689

二 待遇 689

第二章 科技应用 691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691

一 良种引进推广 691

二 技术引进推广 692

三 肥料农药推广 693

四 农业机械推广 693

五 疫病防治 693

第二节 工业及其他科技应用 693

一 食品业 693

二 用品业 694

三 矿业 694

四 医疗技术 694

五 其他事业 694

第三节 科普与服务 695

一 城乡科普 695

二 青少年科普活动 695

三 科技培训 695

四 科技往来 696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97

第一节 基础成果 697

一 县情资源调查 697

二 区划 697

第二节 获奖成果 698

第二十二编 教育 703

第一章 幼儿教育 703

第一节 沿革 703

第二节 教养工作 706

一 教养方针和任务 706

二 学制课程 706

第二章 小学教育 707

第一节 沿革 707

第二节 招生 710

第三节 教学 711

一 方针 711

二 教法 711

第三章 中等教育 713

第一节 普通中学 713

一 沿革 713

二 教学 713

三 招生 714

四 管理 718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18

一 沿革 718

二 学校 718

三 职业班 71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21

第一节 职工教育 721

第二节 农民教育 722

第五章 民族教育 特殊措施 724

第一节 特殊待遇 724

第二节 双语文教学 725

第六章 教师 72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26

一 教师来源 726

二 教师进修 726

第二节 待遇 727

一 政治待遇 727

二 经济待遇 727

第七章 教育管理 730

第一节 机构 730

一 县教育局 730

二 乡(镇)教育机构 730

第二节 经费 731

一 经费收支 731

二 群众集资办学 731

第三节 学校 734

一 校舍 734

二 设施 735

第二十三编 文化艺术 741

第一章 机构 741

第一节 文化馆(站) 741

一 文化馆 741

二 文化站 741

第二节 图书馆(室) 742

第三节 民族文化宫 742

第四节 新华书店 742

第五节 文化工作队 743

第六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743

一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743

二 基层电影放映队 744

第二章 文艺 745

第一节 民间文艺 745

一 民间音乐 745

二 民族民间舞蹈 749

三 民间文学 751

第二节 美术 752

第三节 书法 755

第四节 摄影 755

第五节 图书 757

一 发行 757

二 藏书 759

三 图书借阅 760

第六节 电影 760

一 放映 760

二 发行 761

三 管理 762

四 宣传 763

五 影评 763

第三章 创作研究 764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艺收集整理 764

第二节 文艺创作 764

一 文学创作 764

二 艺术创作 768

第三节 理论研究 777

第四节 文献刊物 779

一 刊物 779

二 地方文献 780

第二十四编 医药卫生 785

第一章 机构 785

第一节 卫生行政 785

一 卫生局 785

二 爱卫会 785

第二节 医疗卫生单位 786

一 县人民医院 786

二 县卫生防疫站 787

三 县妇幼保健站 787

四 药品检验所 788

五 县卫生培训学校 788

六 乡(镇)卫生院 789

七 村级卫生组织 789

八 部门卫生室(所) 790

第三节 人员经费 790

一 人员结构 790

二 培训 790

三 经费 791

第二章 药物 792

第一节 采购 792

第二节 配制 792

第三节 佤药 793

第四节 药政管理 794

第三章 医疗 795

第一节 中医 795

第二节 西医 79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96

第四节 佤医 797

第五节 护理 797

一 人员 797

二 管理 798

第六节 医疗事故 798

第四章 防疫 799

第一节 疫情 799

一 甲类传染病 799

二 乙类流行病 799

第二节 主要地方病查治 801

一 麻风 801

二 结核病 802

三 性病 802

四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803

五 钩虫病 803

六 水肿病 804

七 不明原因的怕良病 804

第三节 免疫 805

一 预防接种 805

二 计划免疫 805

第五章 卫生 812

第一节 爱国卫生 812

一 环境卫生 812

二 除“四害” 813

三 县城卫生 813

四 卫生宣传 813

第二节 饮水卫生 814

一 水源 814

二 水质 815

三 改水 815

第三节 食品卫生 815

第四节 卫生监测 816

第六章 妇幼保健 819

第一节 接生 819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20

一 保健宣传 820

二 “两病”查治 82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21

一 健康指导 821

二 死因调查 824

第四节 计划生育指导 825

第二十五编 体育 829

第一章 民族传统体育 829

第一节 佤族传统体育 829

第二节 拉祜族传统体育 834

一 射弩 834

二 斗牛 835

三 打藤秋 835

第三节 傣族传统体育 835

一 武术 835

二 划筏 836

三 秋千 837

四 丢包 837

第四节 彝族传统体育 837

一 武术 837

二 顶竹竿(彝语称“敌得嗨”) 838

三 滑竿取钱 838

四 转“铁锅”(彝语称“摸考饿”) 838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39

第一节 职工体育 839

一 篮球赛 839

二 足球赛 841

三 排球赛 841

四 乒乓球赛 841

五 象棋赛 841

六 围棋赛 841

七 穿城赛跑 842

八 体育交往 843

九 系统(部门)职工体育 843

十 老年人及伤残人体育 843

第二节 农村体育 844

第三章 学校体育 845

第一节 课时锻炼 845

一 幼儿体育 845

二 小学体育 845

三 中学体育 846

第二节 达标活动与重点训练 847

一 普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847

二 学校体育重点项目和业余训练 847

第四章 机构队伍 849

第一节 机构 849

一 沿革 849

二 体育协会 849

第二节 经费与设施 850

一 体育经费 850

二 体育设施 850

第三节 体育队伍 851

一 师资队伍 851

二 裁判员队伍 851

三 师资培训 852

第二十六编 广播电视 855

第一章 广播设施 855

第一节 广播站 855

一 收音站 855

二 广播站 855

第二节 广播网 856

第三节 设备 857

第四节 技术培训 857

第二章 播音 859

第一节 转播 859

第二节 自办节目 859

第三节 新闻队伍 860

一 队伍 860

二 新闻稿件 860

第三章 电视转播 864

第一节 差转台 864

一 勘测建站 864

二 小差转台的建立 865

第二节 卫星地面接收站 865

第二十七编 档案 869

第一章 机构设施 869

第一节 机构 869

一 档案室 869

二 档案馆 869

三 档案局(科) 870

第二节 馆舍 870

第二章 档案建设 872

第一节 文书档案 872

第二节 科技档案 874

第三节 专业档案 875

一 会计档案 875

二 人事档案 875

三 人口普查档案 876

四 农业区划档案 876

五 林业“三定”、“两山”档案 876

六 公安档案 876

七 公证档案 877

八 诉讼档案 877

九 纪检档案 877

十 审计档案 878

十一 统计档案 878

十二 地名档案 878

十三 病历档案 879

十四 中学生档案 879

十五 文化艺术档案 879

十六 商标档案 880

十七 声像档案 880

第三章 管理 881

第一节 收藏 881

第二节 利用 881

第二十八编 宗教信仰 885

第一章 原始宗教 885

第一节 信仰特征 885

一 佤族 885

二 傣族 885

三 拉祜族 886

四 彝族 886

第二节 祭祀活动 887

一 佤族 887

二 傣族 888

三 拉祜族 889

四 彝族 889

第二章 佛教 890

第一节 巴利语系佛教 890

一 源流 890

二 经典 891

三 建筑 891

四 信仰活动 892

五 教业人员 893

第二节 汉语系佛教 893

一 源流 893

二 信仰特征 894

三 宗教节日活动 895

第三节 其他流派 896

一 赛玛教 896

二 羊桥寨信仰 899

第三章 基督教 900

第一节 源流 900

第二节 经文 901

第三节 信仰活动 901

第四节 教业人员 902

第二十九编 文物 905

第一章 遗迹 905

第一节 遗址 905

一 农克硝洞旧石器遗址 905

二 牧场洞穴遗址 905

三 芒卡坝新石器遗址 906

四 丁来岩厦新石器遗址 906

五 古驿道 907

六 茂隆银矿遗址 907

第二节 碑碣墓葬 908

一 长安桥碑 908

二 芒阳古墓 908

第三节 古代建筑 908

一 广允缅寺 908

二 班莫缅寺 909

三 班老缅寺 910

第四节 遗物 910

一 建设铜鼓 910

二 那底铜斧 910

三 民良青铜钺 911

四 银钵头 911

五 沧源木鼓 911

六 勐省铜佛 912

七 永让民族文物 912

八 沧源画布 912

九 班洪古印 912

十 班老古印 913

十一 银盒宝刀 913

十二 佤族背刀 913

十三 土炮 913

十四 火枪 913

十五 佤族长矛 913

第二章 崖画 914

第一节 分布 914

第二节 内容 916

一 可释图形 916

二 画面内容 917

第三章 管理 918

第一节 机构 918

第二节 经费措施 918

人物 923

一 传 923

二 表 947

三 录 954

附载 957

一 文献 957

二 碑刻 963

三 法律 法规 965

四 电文 979

五 公约 981

六 上级文件 983

七 1991~1995年沧源县党政主要领导名录 985

八 1991~1995年大事记 987

九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总结 1004

十 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纂人员名录 1012

十一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审查验收人员及验收意见 1019

十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出版发行《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的决定 1020

八年修志话甘苦——《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始末 10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