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广丰县志
广丰县志

广丰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24819
  • 页数:10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江西省广丰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广丰县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卷一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建置 4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0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0

第三节 境域 4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6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46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48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51

卷二 县城 乡镇第一章 县城(永丰镇) 62

第一节 行政设置 62

第二节 城池街道 63

第三节 市政建设 64

第四节 工商企业 64

第二章 建制镇概况 65

第一节 洋口镇 65

第二节 五都镇 66

第三节 横山镇 67

第四节 桐畈镇 68

第五节 排山镇 69

第六节 湖丰镇 70

第七节 大南镇 70

第八节 毛村镇 71

第九节 河北镇 72

第十节 壶峤镇 73

第十一节 泉波镇 73

第十二节 枧底镇 74

第十三节 霞峰镇 74

第十四节 下溪镇 75

第十五节 吴村镇 76

第十六节 沙田镇 77

第三章 乡概况 77

第一节 岭底乡 77

第二节 嵩峰乡 78

第三节 关里乡 79

第四节 二渡关乡 79

第五节 十都乡 80

第六节 杉溪乡 80

第七节 大石乡 81

第八节 塘墀乡 82

第九节 社后乡 82

第十节 管村乡 83

第十一节 少阳乡 83

第十二节 鹤山乡 84

第十三节 西坛乡 84

卷三 自然环境 86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6

第一节 地层 86

第二节 岩浆岩 86

第三节 构造 87

第四节 地貌 87

第二章 山脉水系 88

第一节 山脉 88

第二节 水系 90

第三章 气候 灾害 91

第一节 气候要素 91

第二节 气象灾害 93

第四章 物候 98

第一节 植物候 98

第二节 动物候 99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0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00

第二节 野生生物资源 10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01

第四节 水资源 102

第五节 水能和其他能源 102

卷四 人口 10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0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10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1

第一节 性别比例 111

第二节 年龄结构 113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16

第四节 行业和职业 117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21

第三章 姓氏 124

第一节 姓氏总量 124

第二节 姓氏人口 125

第三节 姓氏分布 126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33

第一节 机构 人员 133

第二节 工作措施 133

第三节 成果与业绩 135

卷五 农业 139

第一章 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 139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40

第一节 旧时土地制度 140

第二节 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 141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142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42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3

第三章 耕地 144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44

第二节 耕作土壤 144

第四章 农作物 145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4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48

第三节 其他农作物 150

第五章 农技农艺 150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51

第二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152

第三节 栽培技术 153

第四节 病虫防治 154

第六章 园艺 155

第一节 茶 155

第二节 果 156

第三节 桑 157

第四节 蔬菜 158

第五节 花卉 158

第七章 农业机具 15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59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59

第三节 修配网点 159

第八章 农经管理 农村能源 160

第一节 农村经营管理 160

第二节 农村能源 160

卷六 林业 162

第一章 山林 162

第一节 林地 162

第二节 树种和林种分布 163

第三节 蓄积量 164

第二章 采种育苗 165

第一节 采种 165

第二节 育苗 166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67

第一节 造林 167

第二节 林业基地 168

第三节 两项工程建设 170

第四节 四旁绿化 171

第五节 造林技术 171

第四章 育林 172

第一节 封山育林 172

第二节 幼林抚育 172

第三节 低产林改造 173

第四节 垦复垦修 173

第五章 采伐 运输 购销 174

第一节 采伐 174

第二节 运输 174

第三节 购销 175

第六章 森林保护 175

第一节 护林组织 175

第二节 护林规约 176

第三节 护林设施 176

第四节 森林防火 177

第五节 森林病虫防治 177

第七章 林政管理 1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8

第二节 资源管理 179

第三节 山林权属管理 179

第四节 木材运销管理 179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180

第六节 山价和育林基金收取与使用 181

第八章 林业结构 181

第一节 国有林场 181

第二节 集体和股份制林场 182

第三节 农民自留山 182

卷七 畜牧水产业第一章 畜牧业 183

第一节 畜禽良种 184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85

第三节 畜禽饲料 18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89

第二章 水产业 191

第一节 生产水域 191

第二节 种苗繁殖与引进 191

第三节 鱼类捕捞和养殖 192

第四节 稻田养鱼和网箱养鱼 193

第五节 特种水产养殖 193

第六节 鱼病防治 193

第七节 水产企业 194

第三章 畜渔政管理 194

第一节 畜政管理 194

第二节 渔政管理 194

卷八 水利水电 196

第一章 水政管理 1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6

第二节 水利经费 197

第二章 水利设施 198

第一节 河道治理 198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98

第三节 引水工程 205

第四节 提水工程 210

第三章 小水电建设 211

第一节 水能资源 211

第二节 水力发电工程 213

第三节 输电变电设施 215

第四章 水土保持 215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15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215

第五章 工程管理 2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7

第二节 多种经营 217

第三节 水费征收 218

第四节 工程保安 218

卷九 乡镇企业 220

第一章 企业沿革 220

第一节 旧时手工业 220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社(组) 221

第三节 社队企业 221

第四节 民营企业 221

第二章 企业体制 223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223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24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 225

第四节 户办联户办企业 22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26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26

第二节 质量管理 227

第三节 设备管理 227

第四节 人才管理 228

第五节 供销管理 228

第六节 财务管理 229

卷十 工业 231

第一章 工业历程 231

第二章 工业结构 232

第一节 国有工业 233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34

第三节 私营工业 235

第四节 股份制工业 235

第五节 外商港台资工业 236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38

第一节 采掘业 238

第二节 制造业 243

第三节 电力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56

第四章 工业管理 2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58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59

卷十一 烟草业 261

第一章 烟草种植 261

第一节 种植环境 261

第二节 晒烟种植 262

第三节 烤烟种植 265

第二章 烟草工业 266

第一节 烟丝生产 266

第二节 手工卷烟 267

第三节 机制卷烟 267

第三章 企业简介 268

第一节 广丰卷烟厂 268

第二节 广丰卷烟材料总厂 270

卷十二 商业 272

第一章 体制与管理 272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72

第二节 合作社商业 275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78

第四节 个体私营商业 279

第二章 商业网点 280

第一节 零售网点 280

第二节 批发机构 281

第三节 集贸市场 281

第三章 农副产品购销 283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283

第二节 农副产品销售 284

第三节 主要品种购销 284

第四章 工业品购销 286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 286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289

第三节 专卖商品购销 290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291

第一节 饮食业 291

第二节 服务业 292

第六章 商品储运 293

第一节 商品仓储 293

第二节 商品运输 293

第七章 商办工业 294

第一节 国营商业办工业 294

第二节 供销社办工业 295

第八章 商业管理 296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9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96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97

卷十三 粮油 300

第一章 机构网点 3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0

第二节 主要企业 300

第三节 网点 302

第二章 粮食收购 302

第一节 市场收购 302

第二节 田赋征实 303

第三节 征购征借 304

第四节 统购 304

第五节 合同定购 305

第六节 国家粮食定购 305

第七节 议价购进 306

第三章 粮食销售 306

第一节 市场销售 306

第二节 统销 307

第三节 议销 308

第四章 油脂购销 309

第一节 油脂收购 309

第二节 油脂销售 310

第五章 储运 311

第一节 仓廒 311

第二节 储量 312

第三节 仓储管理 313

第六章 粮油加工 314

第一节 粮油加工企业 314

第二节 粮食加工 315

第三节 油脂加工 315

第四节 其他食品加工 316

第五节 饲料加工 316

第七章 经营管理 3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1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17

第三节 价格管理 318

第四节 质量管理 320

卷十四 名特优新产品第一章 名优农产品 322

第一节 种植业产品 322

第二节 养殖业产品 324

第二章 名优工业产品 326

第一节 月兔牌产品 326

第二节 建材产品 327

第三节 工矿产品 327

第四节 食品工业产品 329

第五节 医药和医疗器械产品 331

第三章 工艺特产 332

第一节 工艺产品 332

第二节 土特产品 332

卷十五 外经贸易第一章 机构 335

第一节 对外经贸机构 335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机构 335

第二章 出口贸易 336

第一节 出口贸易额 336

第二节 出口商品 337

第三节 出口供货 338

第三章 对外经济合作 340

第一节 招商措施 340

第二节 利用外资 341

第三节 横向联系 342

第四节 招商区建设 344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44

第一节 企业管理 34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45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45

第四节 计划管理 346

卷十六 交通 347

第一章 线路 347

第一节 古道 347

第二节 公路 348

第三节 航道 354

第四节 铁路 355

第二章 设施 355

第一节 桥梁 355

第二节 渡口 357

第三节 汽车站 码头 358

第三章 运输 359

第一节 古代运输 359

第二节 公路运输 359

第三节 内河运输 361

第四节 搬运装卸 362

第五节 市内交通 362

第六节 铁路运输 363

第四章 管理 364

第一节 公路养护 364

第二节 路政管理 364

第三节 公路运输管理 365

第四节 车船监理 366

第五节 渡口管理 368

第六节 安全管理 369

卷十七 邮政 电信第一章 机构 370

第一节 邮政机构 370

第二节 电信机构 372

第二章 邮政 375

第一节 邮路 375

第二节 业务 376

第三节 投递 378

第四节 设备 379

第三章 电信 379

第一节 电报 379

第二节 电话 380

第三节 数据通信 383

第四节 无线市话 383

第五节 移动通信 383

第六节 无线寻呼 384

第四章 邮电资费 384

第一节 邮政资费 384

第二节 固定通信资费 385

第三节 移动通信资费 388

第五章 邮电管理 388

第一节 邮政管理 388

第二节 固定通信管理 388

第三节 移动通信管理 389

第四节 经济效益 389

卷十八 城乡建设第一章 机构 390

第二章 城乡规划 393

第一节 县城规划 393

第二节 乡镇总体规划 394

第三章 县城建设 394

第一节 街道 396

第二节 住宅区 397

第三节 桥梁 398

第四节 公共建筑 399

第五节 供水 供电 400

第六节 园林 402

第七节 排水 防洪 403

第八节 县城管理 404

第九节 工业园区——芦林工业区 405

第四章 村镇建设 405

第一节 集镇建设 405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07

第三节 农房建设 40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09

第一节 环境状况 409

第二节 环境治理 410

第六章 建筑业 411

第一节 建筑企业 411

第二节 施工设备 412

第三节 建筑设计 412

第四节 工程招标与质量监督 412

第五节 墙体革新 413

第七章 房管 房改 414

第一节 房产 414

第二节 房地产经营 415

第三节 物业管理 416

第四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416

卷十九 财政 税收第一章 财税机构 419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19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19

第二章 财政收支 42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2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22

第三节 财政支出 427

第三章 税收 433

第一节 田赋与农业税收 433

第二节 工商税收 436

第三节 其他捐税 446

第四节 税收减免 446

第四章 监督 稽征 448

第一节 财政监督管理 448

第二节 税政管理 449

第五章 债券 453

第一节 公债 453

第二节 国库券 453

卷二十 金融 保险第一章 机构 456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56

第二节 保险机构 459

第三节 证券机构 459

第二章 货币 460

第一节 流通货币 46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61

第三章 存款 464

第一节 个人储蓄 464

第二节 单位存款 467

第三节 外币存款 469

第四章 贷款拨款 469

第一节 信贷政策及规模 469

第二节 工商贷款 471

第三节 农业贷款 472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和固定资产贷款 474

第五节 外币贷款 476

第六节 信贷管理 476

第五章 银行结算与证券业务 477

第一节 银行结算 477

第二节 证券业务 478

第六章 保险 478

第一节 险种 478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480

卷二十一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4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3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制订 483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实施 484

第四节 专项计划管理 48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7

第二节 统计报表 487

第三节 统计资料 488

第四节 普查与专项调查 48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9

第一节 机构人员 48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90

第三节 市场管理 49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93

第五节 商标管理 494

第六节 广告管理 496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6

第二节 商品价格管理 496

第三节 收费管理 498

第四节 监督检查 499

第五节 价格认证 499

第五章 物资管理 5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0

第二节 经营体制 500

第三节 物资购进和供应 500

第六章 国土管理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1

第二节 用地管理 501

第三节 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 502

第四节 土地执法监察检查 502

第五节 土地有偿使用与申报登记 503

第六节 土地交易和土地储备 503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5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4

第二节 计量改革与计量监督管理 504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505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 506

第五节 统一代码标识管理 506

第八章 审计 50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07

第二节 审计监督 507

第九章 矿产资源管理 509

第一节 管理沿革 509

第二节 采矿登记、发证和收费 509

第三节 治理整顿矿山秩序 509

卷二十二 政党 5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广丰县地方组织 511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511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 513

第三节 中共广丰县委会 518

第四节 县委办事机构 519

第五节 宣传工作 520

第六节 党员教育 521

第七节 干部管理任用 523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525

第九节 统一战线 526

第十节 纪律检查 527

第十一节 解放后若干政治活动 52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广丰县地方组织 535

第一节 县党部 535

第二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 536

第三节 党务 536

第三章 其他党派广丰县地方组织 536

第一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广丰县党部 536

第二节 农工民主党 537

第三节 青年党 537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37

卷二十三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权力机关 538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38

第二节 广丰县人民代表大会 539

第三节 县级换届选举 54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44

第二章 行政机关 546

第一节 县署 546

第二节 县政府 554

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 555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558

第三章 政协机关 5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63

第二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和常委会 563

第三节 日常主要活动 565

卷二十四 社会团体第一章 工人组织 56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人组织 568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工人组织 569

第二章 农民组织 57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民组织 571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农民组织 571

第三章 妇女组织 5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妇女组织 572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妇女组织 572

第三节 幼儿工作 574

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 574

第一节 少年组织 574

第二节 青年组织 575

第五章 工商业团体 576

第一节 商会 576

第二节 工商联 577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577

第六章 文艺科技团体 57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78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578

第七章 其他团体 578

第一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 578

第二节 县抗美援朝委员会 579

第三节 县红十字会 579

第四节 县残疾人联合会 580

第八章 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 580

第一节 清理整顿步骤 580

第二节 复查登记 580

卷二十五 民政 581

第一章 机构 581

第一节 县民政机构 581

第二节 乡镇民政机构 582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582

第一节 乡镇政权组织 582

第二节 村(居)民自治组织 583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584

第一节 救灾 584

第二节 救济 585

第四章 社会福利 移民安置 586

第一节 社会福利 586

第二节 助残 588

第三节 移民安置 588

第五章 拥军优属 589

第一节 支前 589

第二节 慰问 590

第三节 优抚 590

第四节 安置 592

第六章 老(贫)区建设 593

第一节 工作机构 593

第二节 老(贫)区范围 593

第三节 扶持措施 593

第七章 婚姻管理 595

第一节 婚姻状况 595

第二节 婚姻登记 595

第三节 保护军婚 596

第八章 殡葬管理 597

第一节 殡葬机构 597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97

第九章 地名管理 5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8

第二节 管理措施 598

第十章 信访 599

第一节 信访机构 599

第二节 来信来访 600

卷二十六 人事劳动第一章 人事管理 603

第一节 机构编制 603

第二节 干部队伍 603

第三节 人事调配 604

第四节 干部管理 604

第五节 职称管理 606

第六节 军转干部安置 608

第七节 干部离退休 609

第二章 工资 福利 610

第一节 工资 610

第二节 福利 613

第三章 劳动管理 614

第一节 劳动就业 614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616

第三节 社会保险 617

第四节 劳动安全 618

第五节 职工教育 619

第四章 劳务输出 620

第一节 产生和发展 620

第二节 主要工程业绩 621

第三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22

卷二十七 政法 623

第一章 公安 623

第一节 公安机关 623

第二节 刑事侦查 62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28

第四节 社会改造 631

第五节 户政管理 634

第六节 预审监管 635

第七节 安全保护 安全监督 636

第二章 检察 640

第一节 检察机关 64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4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4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42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42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642

第七节 监所检察 642

第八节 职务犯罪预防 643

第九节 技术侦查检察 643

第三章 审判 643

第一节 审判机关 64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4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4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4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47

第六节 告诉申诉工作 647

第七节 执行工作 648

第八节 法医工作 64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48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关 648

第二节 法制教育 649

第三节 人民调解 650

第四节 公证事务 651

第五节 律师事务 651

卷二十八 军事 652

第一章 军事机构 652

第一节 唐宋元军事机构 652

第二节 明清军事机构 653

第三节 民国军事机构 653

第四节 解放后军事机构 654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56

第一节 明清地方武装 656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656

第三节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武装 657

第四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658

第三章 驻军 658

第一节 明代驻军 658

第二节 清代驻军 658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驻军 659

第四章 军事设施 661

第一节 城池炮台碉堡 661

第二节 关隘 屯堡 662

第三节 寨所 哨卡 662

第四节 演武场 训练基地 663

第五章 兵役 663

第一节 兵役制度 663

第二节 兵员征集 664

第三节 兵役调查和登记 666

第四节 预备役 666

第六章 民兵 667

第一节 组织建制 667

第二节 装备 训练 668

第三节 参战 执勤 669

第七章 重要战事记略 670

第一节 古代兵事 670

第二节 近代战事 672

第三节 红军战事 673

第四节 抗日战事 674

第五节 剿匪战事 676

卷二十九 教育 680

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教育 680

第一节 县学 680

第二节 书院 681

第三节 私塾 681

第四节 考棚 682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82

第一节 县办(公办)幼儿园 682

第二节 乡镇办幼儿园 682

第三节 民办幼儿园 683

第四节 教学 68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8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83

第二节 学制与教学 688

第三节 重点小学简介 68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69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90

第二节 学制与教学 692

第三节 县办中学简介 693

第四节 主要民办中学简介 694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69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95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695

第三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696

第四节 农职业中学 696

第六章 成人教育 697

第一节 农民教育与扫除文盲 697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698

第三节 函授教育 698

第四节 广播电视大学 698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99

第七章 教育行政 699

第一节 教育机构 699

第二节 教育管理 700

第八章 教师 700

第一节 队伍 700

第二节 管理 701

第三节 培训 702

第四节 待遇 702

第九章 经费与设施 703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03

第二节 教育设施 705

卷三十 科学技术第一章 机构 7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0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08

第三节 科技队伍 709

第二章 科技管理 710

第一节 科技项目及经费 710

第二节 星火计划实施 710

第三节 科技示范乡建设 711

第四节 科技体制改革 712

第五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713

第六节 科技情报 713

第三章 科技活动 713

第一节 科技普及 713

第二节 学术交流 715

第三节 科技培训 716

第四节 科技咨询 716

第四章 科技成果 717

第一节 历代科研成果 717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科研成果 717

第三节 主要科技项目简介 718

第四节 推广应用 720

第五节 专利技术 722

卷三十一 文化 725

第一章 机构 72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25

第二节 事业机构 725

第三节 企业单位 726

第二章 群众文艺 727

第一节 场所与活动 727

第二节 重大活动 728

第三节 民间艺术 729

第三章 文艺创作 731

第一节 文学 731

第二节 剧本 731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732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732

第四章 戏剧 电影 733

第一节 戏剧 733

第二节 电影 734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736

第一节 广播 736

第二节 电视 737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738

第一节 图书 738

第二节 档案 739

第七章 新闻出版 741

第一节 报刊 741

第二节 地方志 742

第八章 文化市场与文物管理 742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742

第二节 文物管理 743

卷三十二 卫生 医药第一章 机构 74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46

第二节 预防机构 746

第三节 妇幼保健机构 747

第四节 医疗机构 747

第五节 医药检验机构 750

第二章 医疗设施 751

第一节 县级医院设施 751

第二节 乡镇医院设施 752

第三节 其它专科医院设施 752

第三章 卫生防疫 753

第一节 卫生运动 753

第二节 公共卫生 75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75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761

第五节 血吸虫病防治 761

第四章 保健 764

第一节 妇幼保健 764

第二节 干部职工保健 765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健 765

第五章 医疗 766

第一节 西医 766

第二节 中医 76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67

第六章 医政 药政 767

第一节 医政管理 76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768

第三节 麻醉与剧毒药品管理 769

第七章 医疗科技 769

第一节 医术进步 769

第二节 学术交流 770

第八章 卫生经费 770

第一节 经费管理 770

第二节 经费和投资 770

第九章 医疗制度 772

第一节 公费医疗制度 772

第二节 合作和代办医疗制度 773

第三节 医疗保险制度 774

第四节 劳保医疗制度 775

卷三十三 体育 776

第一章 机构 场地 7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6

第二节 体育团体 776

第三节 体育场地 777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7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77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78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78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779

第五节 全民健身活动 779

第六节 民间体育 779

第三章 体育竞赛 780

第一节 竞赛活动 780

第二节 竞赛成绩 783

第四章 人才培养 785

第一节 体育队伍 785

第二节 运动员培训 785

卷三十四 宗教 786

第一章 佛教 786

第一节 传播 786

第二节 名寺与高僧 78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790

第二章 道教 791

第一节 传播 79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2

第三章 基督教 792

第一节 传播 79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3

第四章 天主教 794

第一节 传播 79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4

第五章 宗教管理 7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4

第二节 依法管理 794

第三节 建立制度 795

卷三十五 文物胜迹第一章 山水景物 796

第一节 名山 796

第二节 奇岩 798

第三节 秀水 799

第四节 古树名木 800

第二章 古建筑 800

第一节 祠堂庙宇 800

第二节 宅第 民居 801

第三节 古桥古塔 802

第三章 遗址 803

第一节 先秦文化遗址 803

第二节 古建筑遗址 803

第四章 纪念地 804

第一节 县苏维埃与中共广丰县委旧址 804

第二节 起义旧址 804

第三节 纪念建筑 804

第五章 墓葬 805

第一节 名人墓葬 805

第二节 革命烈士墓 806

第六章 文物 806

第一节 石陶瓷器 806

第二节 金属器 807

第三节 古币 807

第四节 碑拓字画古籍 807

第五节 革命文物 808

卷三十六 艺文 809

第一章 著作目录 809

第一节 古代著作目录 809

第二节 近现当代著作目录 811

第二章 文献资料目录 813

第一节 方志 年鉴 813

第二节 文史 814

第三节 资料 814

第三章 散文作品 815

第一节 古代散文 815

第二节 近现代散文 820

第三节 当代散文 822

第四章 古今诗选 831

第一节 五六言诗 831

第二节 七言诗 834

第五章 词赋 楹联 838

第一节 词选 838

第二节 赋铭 841

第三节 对联 842

卷三十七 风俗民情第一章 社会风气 846

第一节 风情概览 846

第二节 传统风尚 847

第三节 社会新风 848

第二章 生产习俗 850

第一节 农林牧业习俗 850

第二节 工匠作坊习俗 851

第三章 生活习俗 852

第一节 服饰 852

第二节 饮食 853

第三节 宅居 855

第四章 时节习俗 856

第一节 重大节日 856

第二节 普通节日 857

第五章 婚庆丧葬习俗 858

第一节 婚嫁 858

第二节 寿诞 859

第三节 丧葬 860

第六章 其他习俗 861

第一节 婚姻家庭 861

第二节 民间禁忌 861

第七章 人民生活 863

第一节 概貌 863

第二节 经济来源 863

第三节 生活消费 865

卷三十八 民间口头文学第一章 民间传说 868

第一节 山川景物 868

第二节 地名由来 871

第三节 人物寻踪 873

第四节 诗文对联 876

第五节 轶事异闻 880

第二章 民间歌谣 883

第一节 传统民歌 883

第二节 革命歌谣 886

第三节 解放后民歌 889

第三章 民间谚语 891

第一节 农事谚语 891

第二节 气象谚语 892

第三节 世务谚语 893

第四节 行业技艺谚语 894

第五节 乡土风物谚语 895

卷三十九 方言 897

第一章 语音 897

第一节 声母 897

第二节 韵母 897

第三节 声调 897

第四节 变调 897

第五节 声韵配合关系 899

第六节 文白异读 899

第二章 同音字汇 900

第三章 词汇 913

第一节 词汇特点 913

第二节 常用词语 914

第四章 语法 920

第一节 语法特点 920

第二节 语法例句 929

第五章 福建话和麻山话方言岛 931

第一节 县境内方言岛概况 931

第二节 福建话音系 931

第三节 麻山话音系 932

卷四十 人物 933

第一章 人物传 933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41

第三章 人名录 985

第一节 唐代至清代职官名录 9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团级以上人员名录 992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知名人士名录 994

卷四十一 文献辑存第一辑 明代文献 1015

第二辑 清代文献 1017

第三辑 旧志序跋 1020

第四辑 民国时期文献 1027

第五辑 苏区文献 1034

第六辑 解放后文献 1037

跋《广丰县志》 1049

编后记 10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