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秉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117628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教育改革也稳步推进,而且仍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反映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总结我国教师教育的成果,展望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景,继续推进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邀请顾明远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担任丛书总主编,朱旭东教授、庞丽娟教授任执行主编,组织编写了“京师教师教育论丛”系列丛书。本套丛书既有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成果的理论总结,也有对国外教师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还有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析。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教师信念理论研究 1

第一节 教师信念理论的历史发展 2

一、“信念”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2

二、国外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 3

三、国内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 5

第二节 教师信念理论基础 5

第三节 教师信念理论构成 8

一、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教师信念、态度、期望和知识 9

二、生态文化情境中的教师信念研究 11

三、生态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环境互动的教师个人信念 24

四、教师信念的研究方法 29

本章结语 31

第二章 教师感情理论研究 34

第一节 教师感情理论的历史发展 35

一、“感情”研究的发展与取向 35

二、国外教师感情理论研究的发展 37

三、国内教师感情理论研究的发展 39

第二节 教师感情理论基础 40

一、感情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体验 41

二、感情可以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 41

三、感情可以作为互动和表演的载体 42

第三节 教师感情理论构成 43

一、教师个体的感情与身份、信念的关系 44

二、教师感情与教师认知、教学效果、学生感情的关系 44

三、教育变革、学校管理、人际关系中的教师感情 45

四、教师的感情规则、感情政治、感情劳动 47

五、教师感情对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的意义 49

六、教师感情的研究方法 50

本章结语 54

第三章 教师知识理论研究 57

第一节 教师知识理论的历史发展 58

一、教师知识理论的萌芽期 58

二、教师知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8

第二节 教师知识理论基础 59

一、隐性知识理论 60

二、知识转化原理 60

第三节 教师知识理论构成 62

一、教师知识的构成理论 62

二、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研究 76

三、教师知识的生成理论 79

四、教师知识的影响因素理论 80

五、教师知识的转化理论 82

本章结语 84

第四章 教师能力理论研究 85

第一节 教师能力理论的历史发展 86

一、国外教师能力理论的历史发展 86

二、国内教师能力理论的发展脉络 90

第二节 教师能力理论基础 94

一、能力种类视域下的教师能力理论 94

二、能力结构视域下的教师能力理论 95

第三节 教师能力理论构成 97

一、教师能力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97

二、教师能力理论研究的理论派别 99

三、以IBSTPI教师能力标准为个案 109

本章结语 113

第五章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研究 115

第一节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历史发展 116

一、教师教学专长理论基础的奠定 116

二、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产生 117

三、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发展 118

第二节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基础 119

一、专长发展理论 119

二、专长训练论 120

第三节 教师教学专长理论构成 121

一、教师教学专长知识构成理论 121

二、教师教学专长的特征理论 122

三、教师教学专长的获得理论 129

四、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理论 134

本章结语 141

第六章 教师学习理论研究 142

第一节 教师学习理论的历史发展 143

一、教师学习政策的确立 143

二、教师学习的实践探索 144

三、教师学习研究主题的凸显 145

四、建构主义教师学习理论的兴起 145

第二节 教师学习理论基础 147

一、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学习 148

二、学习者的建构依赖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 148

三、社会互动可以促进意义建构的多元化 148

四、情境是经验建构的土壤 149

第三节 教师学习理论构成 149

一、教师学习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149

二、建构主义教师学习理论派别 150

本章结语 164

第七章 教师反思理论研究 166

第一节 教师反思理论的历史发展 167

一、教师反思理论的产生 168

二、教师反思理论的发展 169

三、教师反思理论的成熟 170

第二节 教师反思理论基础 171

一、哲学基础 171

二、心理学基础 174

三、知识观基础 176

第三节 教师反思理论构成 179

一、教师反思理论的相关概念 179

二、教师反思理论研究的理论派别 184

本章结语 205

第八章 教师合作理论研究 206

第一节 教师合作理论的历史发展 207

第二节 教师合作理论基础 209

一、符号互动论 210

二、社会互依理论 211

三、建构主义理论 213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214

第三节 教师合作理论构成 217

一、教师合作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217

二、教师合作理论派别 223

本章结语 249

第九章 教师领导理论研究 250

第一节 教师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 251

第二节 教师领导理论基础 254

一、领导学基础 254

二、教师发展理论基础 259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 260

四、社会学基础 262

第三节 教师领导理论构成 263

一、教师领导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263

二、教师领导理论派别 267

本章结语 280

第十章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研究 281

第一节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的历史发展 283

一、一维线性发展时期 283

二、多维动态发展时期 284

三、关注个体能动性时期 287

第二节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基础 288

一、发展心理学:生命发展全程观 288

二、社会系统理论 291

三、自我实现理论 293

第三节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构成 295

一、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的相关概念 295

二、教师生涯理论派别 299

本章结语 318

第十一章 教师倦怠理论研究 320

第一节 教师倦怠理论的历史发展 321

一、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 321

二、职业倦怠概念的发展和界定 323

三、职业倦怠测量工具的发展 324

第二节 教师倦怠理论基础 326

一、职业倦怠的资源保存理论 327

二、职业倦怠的社会交换理论 328

三、职业倦怠的存在主义理论 329

第三节 教师倦怠理论构成 330

一、与教师职业倦怠有关的影响因素 330

二、教师倦怠的干预 339

三、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新趋势和展望 342

本章结语 345

第十二章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研究 346

第一节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的历史发展 347

一、教师赋权增能理论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 347

二、教师赋权增能理论的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351

第二节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基础 354

一、教师赋权增能的政治学基础 354

二、教师赋权增能的管理学基础 355

三、教师赋权增能的社会学基础 358

第三节 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构成 361

一、教师赋权增能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361

二、教师赋权增能理论派别 370

本章结语 385

第十三章 教师性别理论研究 386

第一节 教师性别理论的历史发展 387

一、Feminism与历史 387

二、性别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89

三、教师性别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389

第二节 教师性别理论基础 390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391

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392

三、激进女性主义 392

四、文化女性主义 393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 394

六、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395

七、生态女性主义 395

八、后殖民女性主义 396

九、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396

第三节 教师性别理论构成 397

一、教师性别理论研究的相关概念 397

二、教师性别理论派别 401

本章结语 409

参考文献 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