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功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6605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属于总理批示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著名学者郑功成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共四卷,约200万字,自2007年5月发起并组织、开展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蓝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研究方案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张德江副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等亲自主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等主管部委大力支持,全国200多位教授与200多位官员参与研读,前后召开60多次研讨会,16次到12省与4部委征求意见会后形成的重大成果。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成果成为政府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全书立足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挑战和任务,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从理论上厘清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政府责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的体现。同时,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三大支柱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发展,从战略与实践角度提出了系统的规划与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目录

第一篇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与发展战略(核心报告):老有所养及其发展路径 1

一、成就、问题与挑战 2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 6

二、体系建设与战略步骤 9

(一)宏观思路 9

(二)战略目标 12

(三)三步走战略与推进步骤 16

三、多元制度设计及其发展 24

(一)公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度 24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7

(三)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3

(四)城乡居民老年津贴制度 38

四、若干重大政策建议 41

(一)三步变一步:强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42

(二)小步渐进:尽快开始延长退休年龄 47

(三)责任分担:妥善解决转轨成本问题 50

(四)监督问责:建立适度集权的监管体制 52

(五)垂直经办:不断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54

(六)战略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适度壮大 57

第二篇 中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研究 59

一、背景和价值理念 60

(一)背景 60

(二)价值理念 60

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三步走”战略 63

三、2020年前分区城的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仿真研究 65

(一)东部地区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仿真研究 65

(二)中西部地区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仿真研究 73

(三)全国新农保制度提前实现制度全覆盖的财政政策路径仿真 84

(四)养老金权益的转移接续问题分析 85

四、2020年全覆盖后的多支柱、分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87

(一)多支柱、分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内容 87

(二)多支柱、分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构想 87

五、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90

第三篇 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研究 97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与核心:对公平性的再认识 98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本质及制度伦理 98

(二)社会保障制度公平问题的再认识 10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架与内核 101

(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元素:制度设计、经费支持与服务供给 101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维度:保障人群、保障项目与责任主体 103

(三)我国理想的养老保障制度框架 105

三、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原因、必要性及已有的条件 107

(一)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07

(二)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所带来的问题 108

(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必要性、意义和紧迫性 113

(四)目前制约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因素 118

(五)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的已有条件 120

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可选方案 122

(一)全国统筹后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126

(二)统筹基金的来源 129

(三)资金供需匹配后的方案集 130

(四)方案的评述及选择 130

五、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的关键性措施建议 133

(一)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账管理,各行其道 133

(二)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职责划分 133

(三)建立养老保险机构垂直管理体制 134

(四)实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者权益记账制度 135

(五)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行预算管理 136

(六)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险结算中心 136

(七)延迟退休年龄 138

第四篇 中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发展战略研究 144

一、公职人员及其养老保障制度 145

(一)公职人员的界定 145

(二)公职人员的职业特点 148

(三)公职人员职业特点对其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151

二、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 153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153

(二)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 154

(三)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55

三、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国际和国内经验 158

(一)国际经验 158

(二)我国的改革试点实践 169

四、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战略 172

(一)公职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72

(二)战略目标及步骤 173

五、改革方案及评价 177

(一)基本原则 177

(二)改革方案 178

(三)对改革方案的论证 181

(四)改革方案的财务影响 185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187

(一)单独建制 187

(二)由中央设计一元化的改革方案统一覆盖、同步执行 188

(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188

(四)“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在新、老制度间自由选择 188

(五)加快推进相关改革,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189

第五篇 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 195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状和特点 196

二、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98

(一)制度设计问题 199

(二)政府财政补贴保障的可持续性问题 200

(三)农民养老金的保障有效性问题 201

三、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03

(一)从制度设计科学性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完善新农保制度 203

(二)从制度的衔接与转换角度看,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 205

(三)从基金投资与运作角度看,迫切需要完善新农保制度 208

(四)从防范基金风险和规范化管理角度看,迫切需要优化新农保管理体制 209

四、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远期构想 210

(一)参保对象:农业劳动者 211

(二)制度安排:统账结合、现收现付、全国统一 211

(三)筹资模式:个人缴费加财政补贴 212

(四)给付模式:待遇确定,财政兜底 212

(五)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 213

五、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战略目标、发展阶段及核心任务 213

(一)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战略目标 213

(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及核心任务 213

(三)现阶段提早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可行性分析 215

六、近期完善和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218

(一)加强关注各地试点状况,积极总结和反馈经验教训 218

(二)完善制度和试点政策,促进制度科学健康地发展 219

(三)重视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到位,确保新农保顺利开展 219

(四)尽快建立制度衔接转换机制,促进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 219

(五)明确地方财政补贴的资金产权问题,避免产权冲突 219

(六)继续加强基金的管理监督,确保养老保险资金安全 220

(七)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重视基层农保机构建设 220

(八)做好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新农保参保率 220

(九)加强新农保与时俱进,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220

第六篇 中国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研究 226

一、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与发展职业年金的必要性分析 226

(一)职业年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评估 226

(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创新与改革发展战略:政府责任、个人责任、家庭责任、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 231

(三)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与制度环境研究 233

(四)职业年金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研究 234

二、职业年金发展的趋势分析和预测 235

(一)职业年金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分析 235

(二)职业年金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36

(三)职业年金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分析 238

(四)职业年金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239

三、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实施重点分析 240

(一)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240

(二)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战略步骤 246

(三)职业年金发展的战略措施 249

四、职业年金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建议 250

(一)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结构的政策建议 250

(二)完善职业年金治理框架与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251

(三)完善职业年金税收政策的政策建议 252

(四)完善职业年金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253

第七篇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255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255

二、已有的研究基础 255

(一)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256

(二)第一步:增加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险预算制度 257

(三)第二步:进一步明晰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的关系 257

(四)第三步:社会保障水平接近或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257

(五)战略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调动社会资源,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258

(六)财政责任:政府职责的具体体现 258

三、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现状与问题 258

(一)社会保险缴费率的国际比较 258

(二)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比较 264

(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国际比较 268

(四)产生“高缴费、低替代率”的原因 275

四、财政投入的多渠道筹资 279

(一)变现(转持)部分国有资产 280

(二)弹性领取养老金 281

(三)对基本养老金课税 289

(四)夯实缴费基数 292

(五)实施养老基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294

五、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性差异与财政投入机制 294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 294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负担的地区差异 295

(三)实施全国统筹的初步思考 298

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问题 301

(一)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301

(二)四项制度衔接中的问题 303

(三)四项制度的优化与衔接 311

七、财政一般预算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方式 315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国际比较 315

(二)财政一般预算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方式 318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目标模式 318

八、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320

第八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22

一、成就、问题与形势 323

(一)改革取得的成就 323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326

(三)面临的主要形势 329

二、改革目标与步骤 334

(一)改革的目标与核心内容 334

(二)改革的步骤 337

三、主要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构建 340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央地关系的构建 340

(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央地关系的构建 342

(三)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央地关系的构建 344

四、相关配套措施 346

(一)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信息管理体系 346

(二)建立和完善央地关系的行政决策机制 347

(三)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348

(四)推进财政分税体制改革 348

第九篇 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战略研究 351

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发展情况和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351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情况 351

(二)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53

二、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355

(一)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必要性 356

(二)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紧迫性 359

(三)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财政可行性 361

三、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理念、目标和步骤 363

(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理念 364

(二)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目标 371

(三)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步骤 374

四、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战略的关键性措施 377

(一)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明确区分两种养老保险基金 377

(二)调整退休年龄,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 378

(三)缩小个人账户的缴费规模,控制基金投资保值和增值的压力 379

(四)引入精算平衡因素、科学优化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方式 379

(五)做实个人账户基金中的空账,实现基金的“实账化”运行 380

(六)加快建立省级层面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部门 381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确定机制 381

第十篇 中国退休年龄延迟方案研究 385

一、退休年龄现状及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 385

(一)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及问题 385

(二)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的状况与比较 390

(三)延长退休年龄的基本动因与必要性 392

(四)推迟退休年龄可能面临的问题 396

二、退休年龄延迟的条件与合理起始时间 397

(一)退休年龄延迟的条件 397

(二)退休年龄延迟的合理时间 403

三、退休年龄延迟方案、效应及可行性 403

(一)退休年龄延迟方案设计 403

(二)退休年龄延迟的效应 404

(三)退休年龄延迟三种方案比较及可行性分析 413

四、实施退休年龄延迟方案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414

(一)国际经验以及借鉴 414

(二)政策建议 4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