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红照片  上
红照片  上

红照片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保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华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7533453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南海领导人专职摄影师杜修贤拍摄的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的照片为主线,讲述了摄影师这一不同视角眼中的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伟人情怀。
《红照片 上》目录
标签:主编 照片

第一编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第一章 走近毛泽东 3

李讷说:“毛泽东是玩的时候和工作一样,也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他不但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朋友。” 4

毛泽东要求子女和普通人一样生活,李讷说:“父亲留给我的是精神财富,终生享受不尽。” 6

刘少奇的卫士照顾起毛泽东的遗孤,王景清与李讷相敬如宾。回忆起毛泽东平时喜欢干什么时,李讷脑海里首先想起来了打牌。 8

张玉凤高雅文静的神态依然如故。她平静地回忆着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 9

张玉凤说:“毛主席始终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工作人员,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 10

张玉凤说:“毛主席是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4

杜修贤回忆起一张毛主席与尼克松举茶杯代酒“碰杯”的照片。 16

毛泽东的理发师至今仍然忠诚地守护着毛泽东的故居——丰泽园。 18

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拒绝服务员擦汗。60年代,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在游泳池一起游泳。 19

第二章 红色金婚之路 21

自由故乡法兰西海岸的浪漫大地,孕育了中国革命者爱情的花朵,李富春与蔡畅在法国结为终身伴侣,周恩来也在法国——天津之间频传鸿雁,和邓颖超定下美好姻缘。 22

因为志同道合也因为救命之恩,周恩来和李富春夫妇有着生死与共的亲密情结,开始涉及职业革命家这一危险且神圣的领域。 28

李富春蔡畅一到广州正好赶上周恩来的婚礼。无独有偶,邓颖超为革命瞒着周恩来打掉了孩子,“孩子是革命后代,他有出生的权利!”周恩来动了气。但在白色恐怖中,他们永远失去了有亲生孩子的机会。 30

解放以后,李富春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经济助手,担任副总理职务。而蔡畅担任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却担任了副主席。两个家庭,都有一正一副。 37

一向谨慎和蔼,善于宽容别人的李富春第一次在党的高层会议上说了重话。像拉了导火线,引发与会许多老将帅对“文革”的不满。焦急万分的周恩来面对太多的对手。 40

蔡畅没有想到重病在身的周恩来突然来到追悼会现场。老战友最后一次相见,蔡畅声音哽咽说:“恩来,让大姐好好亲亲你,行吗?” 43

第三章 胜似血缘之爱 47

周恩来利用和国民党谈判的有利时机,抓紧寻找失散的孩子。在确立名单时,他心绪难平,一个个幼稚的脸庞和死去战友的脸庞在眼前闪过。 48

周恩来得到了毛岸英兄弟流落西欧的消息,发电报让康生接到苏联。孙维世成为周恩来的干女儿。 51

一个神秘的人拿着周恩来的亲笔路条,将李特特从湖南的学校“骗”到武汉。蔡博在周恩来身上感受到了父亲般的凝重和深沉。 53

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罗西北出生时,父亲罗亦农为他起名“西伯”,希望儿子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 58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3岁的小老虎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 61

延安向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输送了四十多名革命烈士和领导人的后代。周恩来多了一份牵挂。 65

孩子们像迎接自己亲人那样迎接周伯伯和邓妈妈的到来,一个满口俄语的孩子让周恩来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 68

在重庆,叶挺的三个孩子意外地出现在周恩来的眼前。你们的父亲呢?一次飞机险情,周恩来将生的希望给了孩子。 72

周恩来同意了将毛岸英安葬朝鲜的意见。他难忘这个优秀的青年,玻璃板下一直留有毛岸英的照片。 75

周恩来的风格和精神,是苏河清勤奋工作的无形力量,就是再累也要拍好总理的每一个镜头。 79

周恩来一句话,决定了陈祖涛一生与汽车工业的缘。罗西北不会吃螃蟹,邓妈妈教给他。 81

周恩来1953年去北京101中学,告诫干部子弟不要学清朝的八旗子弟。 84

第四章 西花厅的悲欢离合 87

1950年8月8日,孙维世悄悄为周恩来夫妇举行了银婚纪念活动。 88

“现在国家急需英语人才,是不是让她们以后专学英语?”周恩来对冰心说。日夜为国操劳的总理将五个孤儿请到国务院。 89

周恩来身边长大的亲侄女,一个当小学老师,一个去内蒙古安家落户。侄子侄女因为伯父是周恩来,都脱下军装再当农民。 91

西花厅的亲属要遵守西花厅的规矩。和周恩来合影,每人只有一张,因为他怕照片多了,亲属去送人,无形中炫耀自己。 96

缺少孩子的庭院太安静了。邓颖超多想闻闻婴儿的奶味,可是这小小愿望也没有能实现。 100

国事、家事,泾渭分明。直到周恩来去世,邓颖超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 104

第五章 兴趣广泛话朱德 107

长征途中,朱德创建了一支红军“土”篮球队,可是他上场打球常常“敌我不分”。 108

朱德除了打球,还喜欢下象棋。无论走到哪里,他警卫员的军用挎包里总少不了象棋,一有时间就摆上一盘。 110

朱德热衷当“花匠”。“文革”时,他给兰花重新找了个终身归宿。 112

朱德晚年开始以爬山为乐,在爬山中得到征服自然的精神享受。 115

第六章 情满元帅府 117

朱德这番充满深情爱意的话语,让女儿感动,但也让她矛盾。 118

父母并不负责完成女儿的一生,至少朱德对后辈是这样。 121

“妈妈,我回来了,回家&”说到家字时,喉咙里漫上酸涩的滋味。 123

阳光灿烂的日子彻底驱走了苦难岁月留下的阴影。 127

朱敏认定了刘铮,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拦他们相爱的脚步。 129

朱德庄重地行了个军礼,接过这沉甸甸的三枚勋章。 131

在儿女们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他是中国的红军之父;解放后在一代开国元勋中,他又成为最早享受祖孙乐的福人。 135

闲居,对于在风浪中搏击了一辈子的元帅来说,不啻是心灵的禁锢,他会因此生出许多无名之火;然而终日厮守在一起的孙子,却给他孤独无助的晚年增添了许多快乐。 136

晚年的元帅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对孙辈有着特殊的依恋;然而他对孙辈又有着元帅式的期望。 139

第七章 “红樱桃”的普通生活 141

《红樱桃》大红大紫,火爆京城,高居票房收入榜首。生活中的“樱桃”并不鲜红甚至有点苦涩,始终默默无闻沉淀在普通生活的底层。 142

以乐观承诺生命,以生命承诺未来。安于平淡的朱敏迎来了热闹的纪念日,一枚由叶利钦签名的奖章光顾了她的寒舍。 145

朱敏和父亲聚少离多。朱德严格的家规,让女儿走进平常人生活的行列,这成为今天朱敏的宝贵“财富”。理解父亲这特殊爱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48

朱敏有六个孩子,被她一个个地“赶”出家门,让他们和她当年一样,不依靠父母,做自食其力的普通公民。 152

第八章 特别的独生女 155

这个极为甜蜜和诗意的名字并不意味着一个甜蜜的童年。特特的经历和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奇特和特别。 156

外婆的特别经历,给后代留下一座不灭的航标灯。 157

上海的特殊环境,给特特幼小的心灵留下一道渗血的伤口。 159

特别的方式,表达女儿特别的爱。 160

特别的晚年,从事一项有特殊意义的事业。 161

第九章 毛泽东身边的“御林军” 163

张思德是8341部队最早期的战士之一,在烧炭时舍己救人,以身殉职,警卫团领导说要用好一点的棺材安葬。毛泽东说,要开追悼会,我要亲自讲话。于是,就有了《为人民服务》,就有了追悼会。 164

毛泽东待8341的战士,像望子成龙的长辈,他要求战士们读书,甚至亲自批改作业。 166

毛泽东71岁生日是在劳模陪同下度过的,餐桌旁的毛泽东侃侃而谈。 169

第二编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政治波澜第一章 “大跃进”前前后后 175

周恩来在三年大跃进中,一直处于挨批评的地位,被称为“落后于时代的落伍者”。 176

农民警告周恩来:“你要是糊弄我们,再过两年,你也会饿死!”刚才还热闹的会场顿时陷入难堪的寂静。 179

一个老农拦道,跪地磕头,高呼“周大人&”周总理以为有冤情,他派去秘书却换来老农一顿批评。 184

中国原子弹爆炸,苏联赫鲁晓夫下台,同一天的事情,截然不同的内容。总理高声叫:“不要跳,不要跳,再跳楼板就要塌了!” 188

第二章 一次特别的出访 193

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热情洋溢的出访变成了苦雨凄凉的归途。专机载着刘少奇和陈毅直飞杭州。“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194

同是河南,同是刘少奇,相隔三十年的写照,好似来自两个世界的写照,然而它恰是命运起点和终点的真实写照。 203

第三章 外交风云 205

友好访问团即将飞往柬埔寨。突然传来不幸的消息,柬埔寨国王病逝。周总理当机立断,为代表团成员每人做两套丧服,友好访问变成了吊唁活动。 206

周恩来和胡志明在一起,尽管两个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和党,但由于私交甚深、感情深厚,他们像老朋友那样自然、随意,没有拘束。 208

周恩来满足了蒙哥马利的要求,在自己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接待了这位在电影电视中总是歪戴顶紫色蓓蕾帽的陆军元帅。 212

斯诺房里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有关方面通知他明天到北面做一天的旅行。 213

“文革”漫漫长夜,一道闪电划破天宇,仅仅瞬间,周恩来当机立断捉住了它。 215

斯诺成为“文革”以来第一个走上城楼的美国人。他和毛泽东正面合影发在人民日报的头版,这个含蓄的信号,美国人显然没有猜透其中深意。 216

年底,毛泽东又嘻怒笑骂向美国发出了明显的信号,精明的美国人居然又一次疏忽了。 220

周恩来机智运用“外围战”艺术,让小球带动大球。美国乒乓球队成为中国第一个官方邀请的团体。 222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走下舷梯,飞越太平洋的握手由镜头变为永恒。 223

第四章 在逆境之中的叶帅 229

“二月逆流”之后,叶剑英陷入了挨批受冷落的境地。他却乐观、平静,充满希望地生活着。 230

1969年春天,周恩来安排叶剑英到工厂参加劳动,先和群众多接触,以便早日解放。 235

林彪第一号令将叶剑英调离北京,“发配”到长沙。八小时只吃了一颗糖充饥。 238

1970年8月,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毛泽东秘密会见叶剑英,交给他一项特殊使命。 240

林彪“自我爆炸”,叶剑英重新走上中央军委的领导岗位。1972年参加接待尼克松,因为说 “谢谢”而遭到批判。 242

第五章 传奇上将李德生 245

河南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大别山下的新县山沟孕育了一位三星将军。从牧童到将军,人生路上不仅仅只有成功,还有鲜血和伤痛,也有苦涩的泪。 246

“文革”开始,有的城市在所谓“文攻武卫”旗子下发生严重武斗,李德生受命于周恩来。前往安徽制止武斗,两派火力网里,他只身爬上楼外的软梯。 248

1969年李德生调中央工作,被毛泽东派到林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工作,成了掺进林彪集团眼中的一粒沙子。 250

第十次党代会上,李德生成为五位副主席中的一位。可是树大招风,引起了江青的不满,找茬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253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李德生服从命令,受到毛泽东的赞扬。江青的攻击,他成了沈阳军区“坐冷板凳”的领导人。 256

第六章 中南海的警卫岁月 257

文革小组抽调负责外事警卫的领导,40岁的邬吉成“中标”,一干就是十多年。 258

江青喜欢任意发号施令,在海南某炮兵基地暴露军事目标,惊动了中南海。 261

第七章 《园丁之歌》始末 265

毛泽东喜爱家乡戏,华国锋下指示拍摄。江青疑心病大发作。毛泽东的掌声为省委书记壮了胆。周恩来抱病飞长沙,插曲《园丁之歌》。 266

一场政治风波在中华大地再掀风尘,一条藤上居然结了三颗“苦瓜”。江青决定针锋相对拍摄《红旗渠》,于会泳心领神会。 272

批判的高度一点点上升,最后指向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省委书记拒不交代“后台”,被打发去党校学习。 276

第八章 “样板”人物命运曲 283

于会泳,“文革”期间的首席“样板文魁”;最后他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荣于“样板”,毁于“样板”。 284

刘庆棠受到江青重视,逐渐失去自我;红极一时的芭蕾王子,从艺术舞台跳到政治舞台;骄横跋扈的他多少能说明一个人的素质。 286

“李玉和”的唱腔家喻户晓,江青改的艺名比本名还要响亮,成为“文革”时期的“三巨头”之一。 289

“杨子荣”出身上海的“童家班”,以前经常进中南海为毛主席演唱。“文革”时他一边演英雄,一边接受审查。 292

刘长瑜经历了一番人生坎坷命运后,进入中年却心静如水。她的烦恼、忧伤化为另一个世界的沉重,远远离她而去 294

薛清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到陌生,如果问芭蕾舞《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都会异口同声说记得。芭蕾舞蹈演员和扮演的角色叫同样的名字,不仅是巧合,也包含着命运的安排。台上的清华和台下的清华,却是不同的两种命运。 296

钢琴键上的高低音,弹奏不同的人生。江青的插手,使殷承宗与刘诗昆卷入政治漩涡。 298

第三编 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领袖晚景第一章 打开瞬间之门 303

毛泽东的书房是书的“海洋”。主席让新来的摄影记者抽雪茄:“这个烟好,有劲!” 304

为了毛泽东的健康,周恩来给摄影记者作了硬性规定:只准拍照三分钟。 306

拍照时,多开了两组灯。周恩来说:以后要指挥好,不能乱。姚文元让摄影记者写一份“检查”。 309

毛泽东提出:只发握手和谈话照片,不再同意记者进书房里拍摄。 312

毛泽东面对年轻时的照片,思绪万千。在反映他波澜壮阔一生的影集送审单上重重地画了个句号。 316

毛泽东最后的一张照片上他已经不能站立了,只能将手伸向客人。 320

第二章 1976年之秋 321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举国哀悼。拍摄毛泽东遗容,显得那样神秘。一张令人吃惊的“八人照片”由此诞生。 322

毛泽东的治丧期间,姚文元特别强调突出集体领导,而且特别注意维护江青的形象。 327

毛泽东追悼会后,王洪文一反常态急切要拍标准照,并阴阳怪气地说:“留着开追悼会用。” 334

10月4日,张春桥叫嚣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10月6日,江青摘下了最后的苹果。当夜,“四人帮”被粉碎。 337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似乎是怀仁堂的“专利”。文革干将和旗手相隔8年被同一内容的“会议通知”召进怀仁堂。 342

毛泽东主席在9月9日去世后,最高权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42

怀仁堂门口,叶剑英紧紧握住邬吉成的手,欲言又止;张春桥的“大熊”顺手交枪,并未抵抗;叶剑英的警卫秘书却闹了一场虚惊。 344

华国锋微笑着登上了天安门,他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宣布了“文革”的结束。 347

第三章 细说周恩来 349

周恩来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他的“总理”意识:事情虽小,关系重大。他的“总理”要求:事从细处做,心往大处想。国务院总理就是名副其实的小家大家国家的“总代理”。 350

事情不分大小,处理要分轻重缓急。热情接待不分大国小国,谈话内容要分对象场合。 353

“你是个三十无害论者”,周恩来连外国参考资料上的数据也不放过,责令他的摄影记者进行考证。 356

第四章 病中恩来 361

1972年5月12日,尿检发现4个红血球。病魔的影子开始紧紧跟随周恩来。 362

1973年1月13日,周恩来突然尿血,中央同意做进一步检查。第一次手术地点放在了玉泉山。 366

1973年10月,复发尿血。沉重的精神压力不期而至。化疗中断,癌细胞再度抬头&邓小平意外地出现在毛泽东的客厅,且坐在了周恩来的位置上。 369

血淤成块造成潴留尿。周恩来痛苦地翻滚,痛苦地挨批。治疗报告却要等待遥遥无期的批复。 375

1974年5月初,病理检查发现,癌乳头状组织脱落。王洪文中断周恩来输血,张春桥振振有辞拖延治疗的时间。 380

忧伤、深邃的瞬间——周恩来与毛泽东留下最后一张握手照片。两只操纵中国革命方向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巨手握别,使毛泽东的书房笼罩不祥之云。 383

第五章 开国总理的最后使命 385

周恩来抱病飞长沙,毛泽东一锤定音,邓小平掌握重权。心情舒畅的周恩来,想去日本和美国。无情的手术正悄悄地等待着他。 386

周恩来因商谈成功而双目炯炯,中国历史再次由两位伟人谱写。 389

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用湖南话大骂江青“混蛋”;周恩来和工作人员最后一次合影,告诉人们:不要在我的脸上“打叉叉”。 391

“好了就好了,好不了就了啦”。周恩来向跟随他多年的杜修贤告别。 393

周恩来临终前见了罗青长同志。但他还想见邬吉成,未能如愿。为什么要见邬吉成?留下千古之谜。 396

第六章 世纪伟人之死 399

9月7日周恩来最后面对镜头,10月20日再次手术。他为自己历史写下甄词,为邓小平高声讨回公道。 400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恩来合上了眼睛再没有醒来。临终前他想回“家”,想“哼哼”解痛。 403

周恩来忠魂飘舞大地。邓大姐痛哭着搂住实现“恩来同志遗愿”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警卫。 405

第七章 晚年的朱德元帅 409

庐山会议上,朱德弯曲着胳膊,手举一半高。散会后,毛泽东在散步时遇见朱德,对他说:“你啊老总,举手举了半票?” 410

朱德在中南海挖野菜时,有一笔巨款早就存放在德国,等候他去领取。 414

朱德用苛求自己的方式一分一分地积攒了近两万元“财富”。朱德走到郭沫若面前,诚恳地说:“我要拜您为师!” 417

他毕竟是父亲啊,怎能忍心见女儿生命垂危而不救呢? 419

成立“揪朱联络站”,准备在首都体育馆搞一个揪斗朱德的万人大会。 424

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悄然无声孤坐书房。门前一块空地使他眼睛一亮,将对兰花的思念寄托在菜地中。 425

必须亲手将保存了二十年的信毁灭掉吗?朱敏问自己。“家书抵万金”,最终化为灰烬。 427

元帅府骨肉分离愈演愈烈,最后连康克清也有家难归了。 429

长久以来,林彪对朱德一直比较尊重。“文革”以后,黑白被颠倒了,历史被篡改了,《朱德的扁担》竟然成了《林彪的扁担》。 431

陈毅病逝,朱德去医院向陈毅遗体告别,这次所有在场的元帅将领们都落了泪,这不仅由于一个生死与共战友的去世,还由于始终不见明朗的政治雾帐。 434

朱德从进入吊唁厅就开始流泪,等走到总理遗体前,他颤颤巍巍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1976年7月6日,朱德走完了九十个寒暑春秋,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436

第八章 永别陈老总 439

杜修贤在庐山和陈毅不期而遇。陈老总不明会议真相,前后受指责,杜修贤去看望他,他爽朗的笑声令人舒坦。 440

1972年初,最寒冷的日子,陈毅永远闭上了难以瞑目的眼睛。杜修贤心灵的遗憾伴随至今。 449

第九章 胡耀邦魂归红土地 455

1989年4月6日,胡耀邦为杜修贤同志的摄影作品集题词。一连写了六七张,并谦和地笑着说:“写得不好,见笑了。” 456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匆匆地走了,杜修贤连夜赶制出照片,李昭看见那张西装彩照说,这张最像耀邦;中央同意使用彩色照片作为遗像。 462

红色的土地迎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魂,独特的墓碑形似一面红旗,上刻党徽、团徽和少先队队徽。 464

杜修贤迎着寒风,匆匆赶往火车站,和五年前匆匆赶往机场一样,远方有座红色山丘系着他的心。 465

“三十岁,你们就祝寿啊?”回荡耳际。转眼迎来了四十岁。胡耀邦英灵已经融进共青城年轻的生命里。 467

富华山的陵园已经成为森林公园,充满了盎然生机。大家都愿意用心去悼念一个纯真的人。 470

十里相闻鞭炮声,家人45年后才回故里。胡家走出伟人。房屋却破旧得几乎倒塌。“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权”。 473

胡耀邦参加革命,有缘聆听毛泽东的一番演讲。打开家谱,孩子才发现父亲字“国光”。 4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