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仁和区志
仁和区志

仁和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先缘,万小全主编;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0052723
  • 页数:6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仁和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共包括29篇内容。
《仁和区志》目录

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政区 25

第一章 建置沿革 25

第一节 四区建置 25

第二节 郊区建置 26

第二章 区划 27

第一节 行政区划 27

第二节 区划调整 27

第三节 乡镇简况 2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39

第一章 地质 39

第一节 地层 39

第二节 岩浆岩 40

第三节 构造 40

第二章 地貌 41

第一节 特征 41

第二节 类型分布 41

第三节 山脉 42

第三章 土壤 43

第一节 土壤分布 43

第二节 土壤类型 44

第三节 农耕地特征 45

第四章 气候 47

第一节 气温 日照 降水 47

第二节 湿度 蒸发 霜雪 48

第三节 立体气候 49

第五章 矿藏 50

第一节 金属矿 50

第二节 非金属矿 54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 57

第六章 生物 58

第一节 植物 58

第二节 动物 62

第七章 土地和水 65

第一节 土地 65

第二节 水 66

第八章 自然灾害 68

第一节 地震 68

第二节 干旱 68

第三节 洪涝 69

第四节 风雹 霜冻 71

第五节 滑坡崩塌 74

第三篇 人口 74

第一章 人口状况 74

第一节 人口结构 75

第二节 密度和分布 81

第三节 人口变动 83

第四节 人口普查 84

第二章 人口控制 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5

第二节 宣传教育 85

第三节 节制生育 86

第四节 优生优育 88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89

第一章 计划 89

第一节 体制 89

第二节 制定 89

第三节 执行 90

第四节 五年计划 91

第二章 统计 92

第一节 统计法制 92

第二节 统计业务 92

第三章 审计 93

第一节 国家审计 93

第二节 内部审计 94

第三节 社会审计 94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94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95

第二节 个体及私营经济管理 9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97

第四节 商标及广告管理 98

第五节 市场管理 99

第六节 经济检查 99

第五章 物价 99

第一节 管理 100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 101

第六章 技术监督 102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102

第二节 计量管理 103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103

第七章 国土管理 104

第一节 地籍地政 104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106

第三节 执法与监察 107

第八章 经济协作 108

第一节 经济开发 108

第二节 经济技术协作项目 109

第五篇 农牧 111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111

第一节 人民公社 112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

第二章 农业区划 112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 113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115

第三节 部门区划 116

第三章 种植业 116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17

第二节 作物 117

第三节 水果 119

第四节 选育与制种 124

第五节 农技推广 125

第六节 肥料 127

第七节 植物保护 128

第四章 畜牧业 130

第一节 牧草及其它饲料 130

第二节 畜牧生产 131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35

第五章 渔业 136

第一节 资源 136

第二节 生产 137

第三节 鱼苗繁殖 138

第六章 养蚕养蜂 138

第一节 蚕桑生产 138

第二节 蚕桑科技 139

第三节 蚕茧收烘经营 139

第四节 养蜂 140

第七章 农业机械 140

第一节 农机发展 140

第二节 机电提灌和喷灌 141

第三节 农业机具 141

第四节 技术培训 142

第八章 农业综合开发 142

第一节 种植业基地 143

第二节 养殖业基地 145

第九章 管理机构 14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46

第二节 行政管理机构 147

第三节 企业管理机构 148

第六篇 蔬菜 150

第一章 指导方针 150

第一节 粮菜并举方针 150

第二节 以菜为主方针 151

第二章 蔬菜基地 151

第一节 常年基地 151

第二节 早春基地 153

第三节 季节基地 154

第三章 蔬菜生产 155

第一节 蔬菜品种 155

第二节 常规蔬菜生产 156

第三节 食用菌生产 160

第四章 蔬菜经营 162

第一节 产销形式 162

第二节 产销数量 162

第三节 价格管理 164

第七篇 林业 165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5

第一节 林地及林木蓄积 165

第二节 分布特点 166

第三节 树种 169

第四节 林木消长 169

第五节 林业区划 170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71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71

第二节 荒山造林 173

第三节 森林培育 174

第三章 木材生产 175

第一节 森林采伐 175

第二节 木材加工 176

第三节 木材经营 177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77

第一节 林政管理 177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79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180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 181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181

第八篇 水利 183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83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83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92

第三节 提水工程 193

第四节防洪排涝工程 193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 194

第六节 投资与效益 194

第二章 水土保持 196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96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197

第三章 水能利用 197

第一节 水碾水碓 198

第二节 农村小水电 198

第四章 水利管理 2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1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02

第三节 工程管理 202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03

第九篇 工业 204

第一章 体制与管理 204

第一节 国有企业 204

第二节 城乡集体企业 206

第三节 专业管理 208

第二章 行业 209

第一节 煤炭 209

第二节 冶金 209

第三节 机械 209

第四节 建材及非金属矿开采 210

第五节 化工 210

第六节 粮油加工及酿酒业 211

第三章 主要企业与产品简介 211

第一节 主要企业 211

第二节 产品选介 213

第十篇 乡镇企业 216

第一章 产业结构 217

第一节 种植养殖业 217

第二节 工业 218

第三节 建筑业 220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220

第五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 220

第二章 管理 221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221

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 221

第三节 劳动工资与安全管理 223

第四节 职工培训 224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25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 226

第一章 交通 226

第一节 道路 226

第二节 运输 233

第三节 公路建设 23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37

第二章 邮电 239

第一节 机构 239

第二节 邮政通信 240

第三节 电信通信 241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243

第一章 仁和镇建设 243

第一节 街道 243

第二节 公用设施 245

第三节 公共建筑 246

第二章 房产 247

第一节 房产普查 247

第二节 住宅建设 248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250

第三章 农村建设 251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51

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252

第四章 管理 252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252

第二节 城市管理 253

第三节 村镇建设管理 254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5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55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56

第三节 环境管理 257

第十三篇 贸易 258

第一章 商业 258

第一节 经营公司 259

第二节 副食品 260

第三节 饮食服务 262

第四节 煤炭石油商品 264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 266

第六节 五金交电化工 268

第七节 管理 268

第八节 商业改革 270

第二章 供销 271

第一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272

第二节 专营公司 274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275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 276

第五节 收购 279

第六节 储运 283

第七节 集市贸易 284

第八节 民主监督与管理 286

第三章 粮油 290

第一节 农村粮油统购 290

第二节 粮油供应 294

第三节 票证管理 301

第四节 议购议销 302

第五节 粮油储备与调运 303

第四章 物资 307

第一节 物资供应 307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07

第十四篇 财税 310

第一章 财政 310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10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13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314

第四节 国债发行 316

第五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317

第二章 税收 319

第一节 税制 319

第二节 税种 320

第三节 税收管理 325

第四节 税源培植 328

第十五篇 金融 32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29

第一节 人民银行仁和支行 329

第二节 农业银行仁和支行 330

第三节 工商银行仁和支行 330

第四节 保险公司仁和公司 330

第五节 建设银行仁和支行 330

第二章 存款 331

第一节 工商存款 331

第二节 农业存款 331

第三节 地方基本建设存款 333

第三章 贷款 333

第一节 工商信贷 333

第二节 农村信贷 333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 334

第四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 33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35

第二节 信用业务 335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36

第五章 保险 338

第一节 保险业务 338

第二节 防灾理赔 339

第十六篇 党派群团 34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 341

第一节 组织 341

第二节 区委办事机构 347

第三节 区委工作 349

第二章 民主党派 355

第一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基层组织 355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仁和支部 356

第三节 中国致公党仁和支部 356

第四节 九三学社仁和小组 357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57

第一节 仁和区总工会 357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仁和区委员会 359

第三节 仁和区妇女联合会 361

第四节 仁和区科学技术协会 363

第五节 仁和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364

第六节 仁和区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366

第十七篇 政权 政协 367

第一章 仁和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67

第一节 组织 367

第二节 历届区人民代表大会 367

第三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70

第二章 区乡人民政府 374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 374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383

第三章 政协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 391

第一节 组织 391

第二节 政协仁和区历届委员会 391

第三节 区政协历届常务委员会 394

第四节 主要工作 395

第十八篇 政法 397

第一章 公安 397

第一节 机构 397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98

第三节 安全管理 400

第四节 侦察破案 402

第二章 检察 403

第一节 机构 40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04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0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0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05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405

第三章 审判 405

第一节 机构 40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0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0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08

第五节 执行工作 409

第六节 行政审判 410

第七节 告诉申请 41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12

第一节 机构 41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1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12

第四节 公证 413

第五节 律师 413

第十九篇 军事 414

第一章 机构 414

第一节 区人民武装部 414

第二节 乡(镇)人民武装部 415

第二章 武装组织 415

第一节 地方武装 415

第二节 驻军 416

第三章 兵役 417

第一节 征兵 417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预备役 418

第四章 民兵 418

第一节 组织 418

第二节 军事训练 419

第三节 政治教育 419

第四节 民兵活动 420

第五章 拥政爱民 421

第一节 抢险救灾 421

第二节 共建文明 422

第三节 “三支”、“两军” 422

第二十篇 劳动人事 423

第一章 人事 423

第一节 管理制度 423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24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426

第四节 工资福利 426

第二章 劳动管理 42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29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429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30

第四节 劳动保险 431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432

第六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33

第三章 行政监察 4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34

第二节 监察宣传与信访 434

第三节 监察处理 434

第四节 专项执法监察 435

第二十一篇 民政 436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褒扬 436

第一节 优待 436

第二节 抚恤补助 437

第三节 安置 438

第四节 褒扬 438

第二章 社会福利与救济 439

第一节 社会福利 439

第二节 救济 440

第三章 其它政务 442

第一节 婚姻登记 442

第二节 殡葬改革 443

第三节 社团管理 443

第四节 地名管理 444

第二十二篇 教育 445

第一章 基础教育 446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46

第二节 初等教育 447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51

第四节 民族教育 455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456

第六节 教学研究 457

第七节 招生与考试 460

第二章 职业教育 46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61

第二节 教学与实习 462

第三节 招生与推荐就业 463

第三章 成人教育 46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463

第二节 职工教育 465

第三节 成人学历教育 465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 467

第四章 实验教学与电化教学 467

第一节 实验教学 467

第二节 电化教学 468

第三节 自制教具 468

第五章 教师 469

第一节 来源 469

第二节 培训 470

第三节 待遇 471

第六章 管理 473

第一节 机构 473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74

第三节 经费 474

第四节 校舍与设施 475

第五节 勤工俭学 476

第六节 大中专学生输送 479

第二十三篇 文化 480

第一章 文学艺术 480

第一节 电影 480

第二节 歌舞 483

第三节 书画摄影 485

第四节 文学 486

第五节 戏曲 487

第二章 群众文化机构 488

第一节 文化馆 488

第二节 文化站 489

第三节 文化室 489

第三章 文物古迹 489

第一节 文物 489

第二节 古迹 491

第四章 苴却石工艺 493

第一节 资源 493

第二节 工艺 494

第五章 图书 494

第一节 发行 494

第二节 阅览 496

第六章 文化市场管理 496

第一节 文化市场 49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497

第三节 管理监督 497

第七章 文化经费 498

第一节 事业经费 498

第二节 经营收入 498

第八章 广播电视 498

第一节 广播 498

第二节 电视 500

第九章 档案 502

第一节 管理 502

第二节 收藏 503

第三节 利用 503

第二十四篇 科技 511

第一章 科技队伍 511

第一节 人员 511

第二节 机构与团体 512

第二章 科技活动 513

第一节 科技试验示范 513

第二节 科技著作 513

第三节 科普宣传 513

第四节 科技推广 514

第三章 科技管理 517

第一节 人才培训 517

第二节 成果管理 517

第三节 项目及经费管理 518

第二十五篇 体育 522

第一章 机构 522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522

第二节 体育协会 522

第二章 体育设施 522

第一节 公用体育设施 522

第二节 学校体育设施 522

第三章 体育运动 523

第一节 职工体育运动 523

第二节 农村体育 523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24

第四章 体育训练 524

第一节 业余体校 526

第二节 业余训练 526

第三节 教练员及裁判员 526

第四节 人才输送 527

第五章 竞赛 527

第一节 区内比赛 527

第二节 市以上比赛 527

第二十六篇 医药卫生 528

第一章 卫生机构 52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528

第二节 专业机构 529

第三节 医药卫生团体 530

第二章 卫生防役 531

第一节 卫生 531

第二节 防疫 534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40

第三章 医疗 543

第一节 卫技人员 543

第二节 中医 544

第三节 专科医疗技术 545

第四章 妇幼保健 547

第一节 新法接生 547

第二节 妇女保健 54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48

第五章 卫生管理 548

第一节 医政管理 548

第二节 药政管理 550

第三节 卫生事业经费 551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 551

第二十七篇 少数民族 552

第一章 彝族 553

第一节 历史源流 553

第二节 人口与分布 553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54

第二章 其他少数民族 559

第一节 傈僳族 559

第二节 傣族 560

第三节 回族 561

第三章 民族事务 562

第一节 民族关系 562

第二节 培养民族干部 563

第三节 扶持民族经济 564

第四节 发展民族文化教育 565

第二十八篇 人物 567

第一章 传略与革命烈士英名录 567

第一节 传略 567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573

第二章 功臣及先进模范名录 577

第一节 记团以上军功者 577

第二节 先进模范人物 578

第三章 其他名录 587

第一节 区外仁和籍县团以上领导干部 587

第二节 区外仁和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588

第三节 区内获高级职称人员 588

第四节 区内高中毕业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者 590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俗 591

第一章 宗教 591

第一节 民间原始信仰 591

第二节 天主教 592

第三节 佛教 594

第四节 道教 595

第五节 伊斯兰教 596

第六节 基督教 596

第二章 习俗 596

第一节 服饰 596

第二节 饮食 597

第三节 居住 599

第四节 婚俗 599

第五节 丧葬 601

第六节 祭祀 601

第七节 庆贺 603

第八节 岁时年节 604

第九节 各种陋习及禁忌 605

第三章 汉语方言 608

第一节 语音 608

第二节 词汇 612

第三节 词法特点 615

第四节 谚语 616

第五节 歇后语 619

附录: 621

一、民间传说 621

二、文存 624

三、人名录 631

四、地名录 636

编后记 6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