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广义进化论
广义进化论

广义进化论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身立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5729363
  • 页数:197 页
图书介绍:
《广义进化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信息与负熵 4

1.1 耗散结构理论向何处去? 4

1.2 信息论的酝酿和诞生 6

1.3 信息概念的普遍性意义 10

1.4 熵、负熵与信息 12

1.5 熵与负熵概念的约定性 18

第二章 广义热力学第二定律与信息损失 22

2.1 信息论文献中的几种表述 23

2.2 信息在变换和传输中的损失 28

2.3 黑洞会放射电视机吗? 31

第三章 信息热力学 33

3.1 热力学系统与通信系统 35

3.2 热和功 36

3.3 ?和? 37

3.4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38

3.5 信息与能量 38

3.6 从阴阳学说看熵与负熵的关系 40

3.7 信息热力学对心理学的启发 42

3.8 “永动机”与自动机的辩证法 43

第四章 熵和负熵与时间之箭 47

4.1 时间之箭 47

4.2 两类不同的演化方向 49

4.3 自然界演化的动因 49

4.4 能障与熵障 51

4.5 时间之箭知几许? 52

4.6 心理学时间之箭 55

4.7 关于时间箭头的伦理学 57

第五章 从“熵的困惑”中走出来 58

5.1 “多、变、广、乱”的熵概念 58

5.2 “熵守恒”吗? 60

5.3 熵与负熵不可混淆 61

5.4 里夫金的世界观新在哪里? 62

5.5 掉进了熵中的世界观 64

5.6 一个笑话 65

第六章 从负熵看自然科学中之“妖” 67

6.1 拉普拉斯妖 68

6.2 麦克斯韦妖 69

6.3 兰茨伯格妖 72

第七章 赫胥黎的广义进化思想 75

7.1 进化概念的推广 76

7.2 宇宙过程与园艺过程的对立统一 77

第八章 融合与选择对生物群体中熵与负熵的影响 80

8.1 基因熵的变化 80

8.1.1 两群体含量相等时的情形 80

8.1.2 两群体含量不相等时的情形 82

8.1.3 群体和基因数目不限的普遍性情形 83

8.2 选择导致负熵的产生 85

8.3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产生负熵的比较 87

8.4 基因型熵与表型熵的变化 88

8.4.1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熵的变化 88

8.4.2 复等位基因时基因型熵的变化 90

8.4.3 表型熵的变化 93

8.4.4 杂交与混交对基因型熵的影响 93

8.4.5 基因型熵作为群体混杂度的一种普遍性测度 94

第九章 广义记忆与负熵 97

9.1 广义记忆与进化 97

9.2 神经性记忆的分子机制 101

9.3 记忆的亚分子机制初探 103

第十章 储存负熵的物质基础 106

(一)DNA的生物能力学特征 106

10.1 高度量子简并性 107

10.2 广义共轭体系 108

10.3 耐热性与能障和熵障 111

10.4 三线态 112

10.5 红外电磁振荡 116

10.6 液晶态有序水结构 117

10.7 半导性 119

(二)遗传物质中电子激发能的转移方式 120

10.8 共振转移 121

10.9 重叠转移 124

10.10 络合物电荷转移 124

10.11 半导性能带的电子转移 126

10.12 自由基 127

10.13 激子转移 129

10.14 质子转移与氢键 130

第十一章 进化的仿生学 133

11.1 遗传进化的仿生模型 133

11.2 遗传进化的仿生理论研究 136

第十二章 生命现象的“目的性”与负熵 141

12.1 经典的目的论 141

12.2 自动机的目的性 141

12.3 “目的”的方向性 142

12.4 目的学现象 143

12.5 目的论与目的学的统一 145

12.6 目的性与“信息势” 147

第十三章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争论 149

13.1 莫诺向普里高津的挑战 149

13.2 广义进化并非纯粹偶然 151

13.3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153

第十四章 负熵和宇宙论 156

14.1 宇宙热寂论 156

14.2 黑洞与负熵 159

14.3 黑洞与“三毛” 160

14.4 黑洞的超越性 161

14.5 拨正被颠倒了的黑洞热力学 163

14.6 宇宙收缩与负熵 165

14.7 奇点力 167

第十五章 负熵论:一个未来的新学科 168

15.1 负熵与生物学的时间箭头 168

15.2 负熵概念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普遍性意义 171

15.3 关于负熵论的设想 173

15.4 新学科命名的意义 174

第十六章 背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 177

16.1 从动力科学到信息科学 177

16.2 从科学分化到科学综合 180

16.3 从可逆过程到不可逆过程的研究 182

16.4 从机械决定论到统计的观点 184

16.5 带头学科:从物理科学到系统科学 187

16.6 第二次与第三次浪潮中的自然观思潮 189

参考文献 1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