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1921-1949  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1921-1949  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1921-1949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09809819
  • 页数:4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册,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1921年至1949年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1921-1949 上》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3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 3

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3

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3

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兴起 11

二、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国政治 15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5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7

各阶层群众的反抗斗争 20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2

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8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 28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29

五、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 34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4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亚革命浪潮的兴起 35

第二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9

一、五四爱国运动 39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3

各种新思潮的涌现 43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5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成长 49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51

三、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57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57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59

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1

党的早期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 64

四、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66

一大的召开 6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6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72

一、中央局工作的逐步展开 72

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74

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认识 74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7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82

三、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85

工人罢工斗争的蓬勃兴起 85

工人运动的继续高涨 88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2

四、党对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 94

农民运动的新局面 94

青年运动的新态势 97

妇女运动的新面貌 98

五、党在创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99

第 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107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107

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07

二、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 112

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12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15

三、开创革命的新局面 117

国民党的新变化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117

国共合作对革命群众运动的推动 120

反击国民党右派和平定商团叛乱 122

四、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26

第五章 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129

一、五卅运动和全国的反帝怒潮 129

席卷全国的五卅风暴 129

省港大罢工 135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36

三、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运动 140

北方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40

争取冯玉祥国民军和发动“首都革命” 142

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 144

四、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146

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146

制定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新政策 149

反对西山会议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50

五、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153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 153

资产阶级和农民问题 155

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57

武装斗争问题 159

第六章 北伐战争和革命力量的发展 161

一、北伐前的形势 161

北方反奉斗争的失败与两广统一 161

蒋介石夺取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63

二、党为北伐做准备 166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 170

两湖战场的作战 170

赣闽浙苏战场的作战 172

民众的支援和北伐军的政治工作 174

国民军再起和泸顺起义 177

四、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179

湘鄂赣地区的工农运动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179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82

五、党在大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 184

第七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190

一、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190

帝国主义的干涉与革命阵营内部矛盾的表面化 190

共产国际在北伐过程中对中共的影响 194

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 198

二、蒋介石加紧勾结中外反动势力和大革命的局部失败 203

三、武汉政局和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6

东征北伐之争和第二次北伐 206

武汉国民政府的危机 209

党的五大 210

四、大革命的失败 212

革命危机的加剧和五月紧急指示 212

大革命的失败及经验教训 216

第 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225

第八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225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225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 22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 230

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232

二、各地的武装起义 234

南昌起义 234

八七会议 237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41

广州起义 244

其他武装起义 245

三、“左”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248

四、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252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252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思想 256

第九章 党为复兴革命运动的艰苦斗争 259

一、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59

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265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265

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地下斗争的开展 268

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 270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273

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开辟 273

湘赣、湘鄂赣根据地的开辟 275

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 276

其他根据地的开辟 278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281

海陆丰、井冈山等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81

土地革命政策的发展 284

五、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288

中共中央九月来信 288

古田会议 292

六、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294

第十章 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红军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299

一、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299

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307

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313

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 313

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 319

湘鄂西根据地的反“围剿” 322

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的反“围剿” 32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326

红军的建设和作战原则的基本形成 328

第十一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局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332

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332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32

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335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339

二、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危害 344

三、红军继续进行反“围剿”斗争 350

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反“围剿”的失利 350

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352

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六路围攻的胜利 355

湘鄂川黔等根据地的开辟 357

四、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358

政权建设 358

经济建设 361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65

党的建设 366

五、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 368

六、临时中央“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373

查田运动 373

错误地开展反对“罗明路线”和邓、毛、谢、古的斗争 375

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77

第十二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382

一、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382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382

遵义会议 385

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389

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 389

北上与南下战略方针的争论 390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393

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395

红一方面军的东征和西征 395

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397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00

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404

第十三章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407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407

华北事变 407

《八一宣言》 410

一二九运动 413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416

瓦窑堡会议 416

西北地区抗日力量联合的实现 420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423

刘少奇关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策略思想 423

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的恢复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426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429

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33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433

西安事变 438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445

促进国共合作抗日的努力 445

迎接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447

七、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4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