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尽州,黄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0941835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1995年《体育测量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系统介绍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具体方法,以及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体育测量与评价》目录

第一章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论 1

第一节 体育测量评价的含义与特点 1

一、体育测量的含义 1

二、体育评价的含义 2

三、体育测量评价的特点 4

第二节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5

一、研究对象 5

二、研究任务 5

第三节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发展简况 7

一、人类学测量时期 7

二、人体机能测量时期 7

三、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 8

四、标准化测量时期 8

第二章 体育测量的科学性 10

第一节 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10

一、测量的概念及类型 10

二、测量量表 11

三、测量误差的类型及减小途径 13

第二节 测验难度与区分度 17

一、测验难度 17

二、测验区分度 18

第三节 测量的可靠性 20

一、可靠性概述 20

二、可靠性的类型 21

三、可靠性的估价方法 22

四、可靠性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五、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31

第四节 测量的有效性 33

一、有效性概述 33

二、有效性的分类 34

三、有效性的估价方法 35

四、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37

第五节 测量的客观性 38

一、客观性概述 38

二、客观性的估价方法 39

三、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42

第三章 评价的基本理论 45

第一节 评价的基础知识 45

一、评价的基本形式 45

二、评价的参照标准 46

第二节 评价方法 47

一、离差法 48

二、百分位数法 51

三、累进计分法 56

四、综合评价法 58

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61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61

一、人体主要测量点 61

二、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63

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64

一、体格测量 64

二、体格评价 70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73

一、身体成分测量 73

二、身体成分评价 79

三、骨密度测量 80

第四节 身体姿势测量与评价 81

一、身体姿势概述 81

二、身体姿势测量与评价 81

第五节 骨龄测量与评价 85

一、骨龄与成熟度 85

二、骨龄测量 85

三、骨骼预测身高的方法 87

第五章 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89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89

一、心率的测量 90

二、血压的测量 93

三、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量与评价 94

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98

一、肺通气机能的测量 99

二、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2

第三节 感觉与神经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10

一、感知跳跃距离测验 110

二、感知推木盘距离测验 111

三、简单反应时测验 112

四、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验 112

五、皮肤两点辨别阈测验 113

第四节 平衡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13

一、静力性平衡能力的测量 114

二、动力性平衡能力的测量 115

三、动静态平衡能力综合测量 117

第六章 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118

第一节 力量素质测量与评价 118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118

二、力量素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19

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 124

第二节 速度素质测量与评价 125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125

二、速度素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25

三、速度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129

第三节 耐力素质测量与评价 129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129

二、耐力素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30

三、耐力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135

第四节 柔韧性素质测量与评价 136

一、柔韧性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136

二、柔韧性素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36

三、柔韧性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140

第五节 灵敏素质测量与评价 141

一、灵敏素质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41

二、灵敏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144

第六节 身体素质的成套测验 145

一、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 145

二、斯科特(Scott)运动能力测验 147

三、中国学生体质调查中的身体素质测验(中学组) 149

四、部分国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成套测验 149

第七章 体育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 150

第一节 理论知识测验 150

一、理论知识测验概述 150

二、理论知识测验的类型 150

三、理论知识测验的编制 151

第二节 试卷质量分析 154

一、试卷成绩分布统计学估计 155

二、试卷可靠性分析 156

三、试卷有效性分析 156

四、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 156

第三节 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评估 157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157

二、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的评价 158

第八章 运动技术测量与评价 161

第一节 运动技术测量概述 161

一、运动技术测量常用方法 161

二、运动技术测量的分类 161

三、运动技术测量内容 162

第二节 部分运动项目技术测量与评价方法示例 164

一、篮球 164

二、排球 172

三、足球 177

四、乒乓球 181

五、网球 185

六、游泳 188

七、体操 190

第九章 运动员选材的测量与评价 192

第一节 运动员选材概述 192

一、运动员选材的内涵 192

二、运动员选材要素 193

三、运动员选材的测量学任务 195

第二节 运动员选材的组织 196

一、运动员选材的层次和阶段 196

二、运动员选材的类别 198

三、运动员选材的程序 199

第三节 部分运动项目的选材指标体系 200

一、不同运动项群运动素质选材要点 200

二、主要运动项目运动素质选材测评指标 201

三、主要运动项目身体形态、机能选材测评指标 203

第十章 体质测量与评价 205

第一节 体质与健康概述 205

一、体质的概念及理想体质 205

二、健康 206

三、体质和健康的关系 207

四、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207

五、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 208

第二节 体质测试的内容及综合评价 209

一、体质测试的概念和内容 209

二、体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0

三、体质监测的意义 210

第三节 学生体质监测 211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发展历程 211

二、学生体质监测各年级测试指标 211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权重系数 213

四、学生体质监测各年级指标评价 213

五、评价方法 214

六、学生体质监测的主要研究成果 215

第四节 国民体质监测 216

一、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 217

二、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 218

三、成年人体质监测 218

四、老年人体质监测 220

第十一章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222

第一节 编制测验的基本原则 222

一、科学性原则 222

二、可比性原则 222

三、适用性原则 223

四、鉴别性原则 223

五、相关性与独立性原则 223

第二节 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24

一、确定测验目的和拟测属性 224

二、选择测验 224

三、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225

四、预备试验 225

五、测验编排程序 227

第三节 测验的组织与实施 228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228

二、测验的组织实施 229

三、测验后的工作 229

附表 230

主要参考文献 2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