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子今著;何兹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86639
  • 页数:4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先生的一部力作。全面、详尽地论述了秦汉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儒家、道家及一般民间信仰均有涉及,是部开山之作。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目录

一“秦德”:秦汉社会政治意识考察的一个标本 1

(一)“秦暴”批判与“秦德”宣传 1

(二)“立石刻颂秦德”故事 4

(三)“秦德”的政治可能性 11

(四)“秦德”的社会文化渊源 12

(五)“德治”思想的历史中继 18

(六)“秦德”宣传的文化本质及其政治史的惯性 22

二 秦代专制主义体制与“忠”的社会意识导向 26

(一)“忠”的法则与秦王朝的集权统治 26

(二)“为人臣则忠”:社会观念的全面规范 32

三《吕氏春秋》“大忠”“至忠”宣传与秦代“忠”观念的社会普及 36

(一)以“忠义”为品式 36

(二)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41

(三)“至忠”:贤主之所说 44

(四)先王之教,莫显于“忠” 46

(五)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48

(六)“不忠,罪及其宗” 53

四 汉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中“忠”的地位 58

(一)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58

(二)司马迁政治道德史观中“忠”的地位 68

(三)“尽心日忠” 75

(四)忠:封谥美号 78

(五)人名用字中“忠”的使用频率 81

(六)“心忽扬而愿忠” 96

(七)汉代平民社会对于“忠”的复杂心理 103

(八)汉碑“忠”字遗存 108

(九)“忠孝李善”故事 120

五 汉代社会意识中的“和合”观 125

(一)“和合”:自然主义的文化原则 125

(二)儒学社会文化观念体系中的“和合”意识 131

(三)“和合”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135

六《太平经》“和合”意识探讨 139

(一)自然秩序:“和合阴阳” 139

(二)社会理想:“和合同心” 142

(三)“和合天下”,“和合万物” 144

(四)《老子》“中气以为和”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146

(五)“和合”:“生长自养”的规律 149

(六)民间“和合”意识与道家“和合”理念 153

七 汉代“得民和”理念的社会意识史分析 158

(一)“民和”与“得民和” 159

(二)“宜民和众”理念 160

(三)“上下和合”追求 162

(四)“得民和”的历史标范:“召公之政”“召公之风” 164

(五)民间政治文化感觉:“百姓追美甘棠” 167

(六)循吏的榜样:“民皆乐其生” 171

(七)“上顺公法,下顺人情” 173

八 汉代儒学的神学色彩及其社会影响 176

(一)儒学和政治权力的结合 176

(二)董仲舒天人说的神学特色 179

(三)关于灾异谴告 186

(四)“儒教”的发生 191

(五)儒学与民间巫术的结合 193

九 秦汉时期法家的命运 196

(一)秦政:法家思想的实践 196

(二)睡虎地秦律和张家山汉律所反映的法制思想 198

(三)汉代人的商鞅批判 202

(四)董仲舒之后法家的地位 208

十“四皓”故事与道家的关系 214

(一)“四皓”事迹原始 215

(二)“商山”:特殊的文化环境 220

(三)“四皓”表演与张良的文化立场 228

(四)“紫芝”象征 233

(五)黄老之学的短暂主导和道家行政参与的尝试 236

(六)“四皓”在道教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240

十一 汉代早期道教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干预 245

(一)夏贺良政变与“陈圣刘太平皇帝” 245

(二)“妖贼”暴动 247

(三)“黄天当立” 248

(四)“五斗米道”与张鲁政权 252

十二《焦氏易林》的社会思想史研究 254

(一)《焦氏易林》的成书年代及其是否具有思想史料的价值 256

(二)《易》学的普及·《诗》学的扩张·《春秋》学的实用 262

(三)民间数术理论化的尝试 268

(四)《焦氏易林》:体现广阔层面社会思想的史料宝库 275

十三 汉代民间的“苍天”崇拜 281

(一)法天·循天·合于天道 281

(二)春为苍天,以发德化 282

(三)苍天举直 283

(四)胡场汉牍所见“仓天” 286

(五)苍苍之天 287

(六)“苍天已死” 290

十四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293

(一)汉代文物资料所见西王母 293

(二)建平四年“聚祠西王母”事 296

(三)西王母崇拜与社会追求 297

(四)西王母崇拜与汉代社会的“天下”观 300

(五)西王母:西方神秘世界的文化象征 306

十五 秦汉雍地诸畤中的炎帝之祠 310

(一)秦“畤”的设置 310

(二)炎帝之祠的神学地位 312

(三)“炎帝”传说在汉代社会的影响 313

(四)“吴阳下畤”地望 317

(五)炎帝以姜水成 318

十六 汉代“蚩尤”崇拜 321

(一)“蚩尤”:反正统的战神 321

(二)汉代人意识中的“蚩尤”形象 322

(三)“兵主”之祷:祭蚩尤·祠蚩尤 326

(四)齐鲁民间的蚩尤纪念 330

(五)关于“蚩尤五兵” 335

十七 秦汉人的乡土意识 337

(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338

(二)齐虏·赵虏·关东鼠子 343

(三)安土重迁,黎人之性 347

(四)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350

(五)“博望”“定远”故事 352

十八 秦汉社会的“富贵”观 356

(一)耻贫贱而乐富贵 357

(二)“富贵累世”梦想 360

(三)大富·至富·长富·常富 361

(四)富贵功名追求 363

(五)富贵者,人主之操柄 365

(六)开明人士对于“富贵”的清醒认识 367

(七)逸民的社会表现和“富贵”意识 376

十九 睡虎地《日书》甲种“以见君上数达”解 378

(一)“见君上”情境 378

(二)关于“数达” 379

(三)“毋咎”“说(悦)”“有美言”期待 383

二十 秦汉镇墓方式及其意识背景 384

(一)墓门画像:食鬼·御凶·辟盗贼 385

(二)镇墓兽 388

(三)镇墓俑 393

(四)镇墓咒语 395

(五)法律和舆论的“镇墓”作用 398

二十一 汉代社会的向学风气和读书生活 400

(一)汉代“小学”教育 400

(二)汉代神童故事 404

(三)汉代的知识女性 408

(四)石渠千秋 412

(五)汉代民间“书肆” 415

(六)汉代社会的识字率 419

(七)东汉“学习型社会” 423

二十二 战国秦汉时期商学和兵学对社会意识的综合影响 432

(一)计然学说及其应用 432

(二)范蠡故事:兵战和商战的成功 435

(三)吕不韦的实践 439

(四)白圭经验之一:犹“孙武用兵” 441

(五)白圭经验之二:犹“伊尹、吕尚之谋”、“商鞅行法” 443

(六)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 446

(七)商学和兵学的综合影响与社会意识注重实用的倾向 450

二十三 西汉长安的太学生运动 455

(一)两汉太学生的请愿 455

(二)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 458

(三)“举幡”故事的历史影响 462

后记 4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