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皮明庥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023717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缔造先从江汉起 1

一、武汉城市崛起的逻辑链 1

二、回望3500年的城市轨迹 2

三、江汉起宏图 4

四、治鄂兴汉三部曲 6

五、冲破阻力创业的大气度 11

第二章 峰回路转的铁路建设 17

一、沟通京师与武汉的大动脉——京汉铁路 18

二、粤汉、川汉铁路之筹建 21

三、大冶至石灰窑铁路——湖北的第一条铁路 25

四、轮运和江防 25

第三章 规模恢宏的近代工业 27

一、湖北炼铁厂(汉冶萍公司)——远东最大钢铁联合企业 27

二、大冶铁矿和王三石、马鞍山煤矿 31

三、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享誉海内的军工名厂 32

四、丝麻四局——组群式的近代纺织业 34

五、宏大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列表 37

第四章 商务和商战 41

一、阐发商战论 41

二、成立商务局、商会 41

三、讲求商学 42

四、以工振商 42

五、鼓励出口,扩大外销 43

六、商品推销术和商品博览会、交易会 44

七、汉口商务勃兴 46

第五章 艰辛兴农 48

一、引进美国陆地棉 48

二、改进制茶,扩大茶叶出口 49

三、兴办蚕桑 50

四、农业教育 50

五、科技兴农 52

第六章 文人的理财术 53

一、强化管理,反贪廉政 53

二、裁厘卡,设统捐 55

三、“盐厘加价”及专税 56

四、劝捐、派捐 58

五、设铜元局铸造铜币 58

六、设银元局铸造银元 59

七、发行纸币 59

八、近代银行在汉诞生 60

第七章 武汉市政 62

一、建设武昌文教区 62

二、修武金堤、武青堤 63

三、汉阳工业区和码头区的创建 64

四、拓宽汉口、武昌街道 64

五、密昌墀与后城马路风波 65

六、修建汉口后湖长堤——张公堤 67

七、近代邮政 69

八、电报电话 70

九、市内交通 72

十、城市水电公用事业 75

第八章 城市管理机制的初步转型 78

一、新政中的机构改革 78

二、夏口厅之设和两县一厅格局的形成 81

三、辟武昌为自开商埠 84

四、近代警察制度 85

五、模范监狱 87

六、地方自治 88

七、消防治安 89

第九章 堪称一流的教育兴革 92

一、办学模式的创新 92

二、传统书院的改制 94

三、废科举,兴学堂 100

四、大举派遣留学生 124

五、武汉教育领先地位形成 133

第十章 文化设施的建构 135

一、创建湖北图书馆 135

二、成立湖北舆图总局 136

三、着手修《湖北通志》 137

四、举办《湖北官报》 137

五、扩充湖北官书局 138

六、翻译西书和成立“江楚编译局” 138

第十一章 折中新旧的政治 142

一、哥老会起义与教案 142

二、甲午战争的主战派 145

三、戊戌变法——从支持到抵制 149

四、“乱民”不能保国——反对义和团 154

五、“东南互保”的谋划 155

六、镇压自立军汉口起事 157

七、新政主角 159

第十二章 称雄江南的新军编练 168

一、江南自强军的编练 168

二、创建湖北新军 170

三、建设湖北水师 172

第十三章 应酬交酢的外事和交涉 174

一、租界和外事纠纷 174

二、教案中的妥协 177

三、频繁的外事接见 178

四、传教士杨格非笔下的张之洞 182

第十四章 张之洞与慈禧 185

一、慈禧拔擢的探花 185

二、张之洞外放巡抚 186

三、获准建造卢汉铁路 186

四、“东南互保”中与慈禧的不同政见 187

五、武昌建行都之议 188

六、假光绪案 191

七、慈禧临终前的召见 192

八、与摄政王的政争 192

第十五章 同僚恩怨 195

一、与李鸿章之间 195

二、交恶翁同和、彭玉麟 196

三、张之洞与刘坤一 197

四、南张北袁 197

五、看重盛宣怀 198

六、提携张謇 199

七、被徐致祥所参 201

第十六章 幕僚群像 203

一、求才纳士的人才观 203

二、从梁夫子到辜疯子 204

三、兴学的人才群体 210

四、两湖书院著名学者 213

第十七章 张之洞与新派人士 217

一、与李提摩太之间 217

二、和维新派的离合 219

三、孙中山谋见张之洞的传说 220

第十八章 “体用学派”之集大成 221

一、撰写《劝学篇》之目的及思想 222

二、“中体西用”论形成的历史考察 224

三、“中体西用”论的实质和内涵 226

四、“中体西用”论的历史作用 228

第十九章 儒臣官品和洋务心态 233

一、书生气质和表层文化心理 233

二、洋务之道和深层文化意识 236

三、儒臣官品和洋务政风 239

第二十章 张之洞新政与武汉城市初步近代化的打造 243

一、张之洞辞世 243

二、打造城市近代化 245

三、缺陷与局限 250

第二十一章 武汉城市初步近代化成为“首义”的城市背景 253

一、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 253

二、城市近代化孕育的新兴社会力量 254

第二十二章 武昌起义 274

一、革命重心北移武汉 274

二、武昌首义 282

三、湖北军政府的诞生 288

四、血战汉口 290

五、黄兴拜将 294

六、汉阳保卫战 295

七、城市起义和市民参与 298

八、工商界求和与妥协的社会心理 310

九、武汉停战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312

第二十三章 湖北军政府的运行机制和蜕变 316

一、军政府结构和机制的变化 316

二、军政府的历史建树 319

三、军政府内部矛盾及其蜕变 323

第二十四章 辛亥革命中的张之洞门生 330

一、武昌起义中的张之洞弟子 330

二、湖北军政府中的张之洞弟子 332

三、辛亥革命后文坛中的张之洞弟子 333

四、张之洞“种豆得瓜”解读 334

第二十五章 一场伟大而仓促的革命 338

一、武昌起义的主要特点 338

二、武昌起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341

三、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342

四、先天不足和事起仓促 344

第二十六章 革命引发的社会变动 347

一、政体变动——政党政治的扭曲 347

二、经济变动——工商业的曲折发展 354

三、思想变动——社会主义新潮的出土 359

四、习俗变动——社会生活的出新 362

第二十七章 辛亥大火废墟上的汉口重建 369

一、辛亥战火对汉口市区的洗礼 369

二、重建汉口筹划和孙中山的武汉建设蓝图 370

三、新汉口的建房热和模范区 375

第二十八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的重塑和衰变 379

一、三镇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379

二、武汉建市 383

三、民国时代武汉城市建置变迁 385

四、沦陷后城市近代化断裂 387

第二十九章 张之洞身后的灵光 392

一、城市的怀念 392

二、张之洞在武汉的纪念建筑和遗址 393

三、各地的纪念建筑 397

四、齐白石画张之洞像 398

五、张之洞在武汉的楹联和书法 398

参考书目 402

后记 4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