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岂之主编;陈振江,江沛本书主编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1128988
  • 页数:65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史》目录
标签:主编 历史

前言 1

第一编 晚清篇 3

第一章 清帝国被迫开放 3

第一节19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 3

一、清王朝的衰落 3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 5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8

第二节 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11

一、正义的禁烟运动 11

二、鸦片战争与中国军民奋勇抗英 14

三、不平等条约与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18

四、新思潮的兴起 21

第三节 旧式农民战争的新使命 26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26

二、太平天国起义 29

三、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 32

四、领导集团的腐化与天京悲剧 38

五、《资政新篇》提出新的历史使命 40

第二章 学西方图自强的洋务运动 43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43

一、修约活动与发动战争 43

二、英法扩大战争,俄国趁火打劫 46

三、清廷政变及其政策调整 48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起 51

一、练兵制器 51

二、「先军工、后民用」的近代化模式 54

三、军工企业带动民用企业的发展 56

四、创建海军与筹设海防 59

第三节 民族资本的产生 63

一、民族资本的早年 63

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诞生 64

三、封建军事资本主义的雏形 68

第四节 兴学育才——洋务运动的深化 70

一、洋务学堂的设立 70

二、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73

三、官费生徒赴欧洲留学与考察 75

第五节 近代外交关系的建立 77

一、近代外事机构与体制的构建 77

二、走向世界的出访活动 80

三、驻外使领馆的设立 83

第三章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 85

第一节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 85

一、同光年间的边疆危机 85

二、中法战争 89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 92

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92

二、《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98

三、「公车上书」与反割台斗争 100

四、瓜分狂潮的形成 103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觉醒 106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06

二、洋务运动的新动向 107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活动 109

四、改良思潮与维新运动的兴起 111

第四节 戊戌变法运动 115

一、维新运动的高涨 115

二、光绪皇帝亲政与百日维新 120

三、变法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125

第四章 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最后改革 131

第一节 各地教案与义和团运动 131

一、反教会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31

二、义和团的成分、组织和口号 136

三、八国联军入侵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38

四、《辛丑条约》与半殖民地的确立 141

第二节 从新政至预备立宪时期的政体改革 144

一、光绪末年的新政改革 144

二、预备立宪政体改革的序曲 149

三、预备立宪时期的各项改革 151

第三节 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人民的抗争 155

一、列强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 155

二、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 157

三、人民大众的新灾难 159

四、人民的反抗斗争 160

第五章 清王朝的覆亡 163

第一节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 163

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63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和商会的涌现 164

第二节 民主革命与立宪运动的高涨 167

一、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 167

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170

三、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173

第三节 清王朝的末日 177

一、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177

二、立宪派的三次请愿活动 180

三、收回矿权、路权与保路运动 182

第四节 武昌起义与清帝退位 185

一、武昌起义 185

二、袁世凯东山再起与南北议和 188

三、袁世凯逼宫与清帝退位 192

四、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92

第六章 晚清社会风貌 195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195

一、开埠通商与城市近代化 195

二、物质生活的新变化 200

三、晚清婚姻家庭与习俗的变革 204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209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209

二、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形态 210

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212

第三节 晚清时期的灾害与荒政 214

一、持续不绝的灾荒 214

二、灾荒的严重影响 216

三、救灾与防治 217

第七章 学术思想及其成果 221

第一节 进化论的传入 221

第二节 史学成就 225

一、当代史研究的兴起 225

二、边疆史地与世界史地研究的兴盛 228

三、史学研究的新局面 232

第三节 文学艺术 236

一、诗与散文的繁荣 236

二、晚清小说与此间外国小说的翻译 238

三、白话文与拼音的提倡 241

四、戏剧、音乐、电影艺术的改良与引进 242

第四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245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端 245

二、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确立 247

三、近代建筑的传入与发展 250

第二编 民国篇 255

第八章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 255

第一节 中华民国建立 255

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55

二、清帝逊位与政权北移 257

三、国会变异与内阁更叠 260

四、独裁统治与帝制灭亡 265

第二节 军阀政治演变 270

一、军阀割据大势 270

二、新旧约法之争与府院之争 273

三、军阀政治与社会动荡 277

四、弱势外交 28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与国民革命勃兴 293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 293

二、民众运动掀起高潮 296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299

四、黄埔军校与平定商团叛乱 303

五、五卅运动与全社会动员 305

第四节 南方国民政府分立 307

一、广州国民政府建成 307

二、北伐战争 310

三、南方民众运动的勃兴 313

四、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315

五、内争与反共事件 316

六、武汉国民政府危机 321

第五节 经济与社会变迁 323

一、夹缝中的财政体制 323

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328

三、东部城市巨变 332

四、农村社会的变动 336

第六节 新文化的崛起 339

一、思潮纷涌与观念冲突 339

二、新文化运动 343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346

四、东西文化论争 348

五、新式教育的推进 353

六、舆论、学术及文艺新变化 356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361

第一节 统一中国的内战 361

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361

二、二期北伐 365

三、中原大战 366

四、武装起义与红色割据 368

五、「围剿」与反「围剿」 373

第二节 寻求政治集权 377

一、重新诠释三民主义 377

二、确定「党国」体制 381

三、强化行政与社会控制 382

四、法西斯主义泛起与特务体系构建 384

第三节 财政变革与经济发展 386

一、财经政策重大变革 386

二、金融资本国家化及其影响 390

三、十年经济建设概况 393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 397

一、国民政府农村政策及其失败 397

二、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 399

三、乡村改造的诸种尝试 402

第五节 多元化的文化教育 405

一、近代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405

二、城乡教育若干模式 408

三、生机勃勃的社会科学 412

四、科学技术艰难起步 416

五、三大宗教的发展 419

第六节 日本侵华与抗日初兴 423

一、九一八事变 423

二、伪满洲国统治与东北抗日 427

三、一·二八事变 430

四、日本蚕食华北 432

五、抗日救亡运动勃兴 437

六、西安事变 443

第十章 八年抗战 449

第一节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449

一、中日国力的对比 449

二、七七事变 452

三、八一三事变 455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457

第二节 战略防御阶段 459

一、国共两党抗战方针 459

二、日军攻掠华北 462

三、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 466

四、徐州会战 471

五、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474

六、武汉保卫战 478

第三节 战时体制变异 481

一、政治集权 481

二、战时经济体制运行 484

三、官僚资本膨胀与腐败 486

四、战时外交与世界支援 488

第四节 战略相持阶段 495

一、日本侵华政策转变 495

二、汉奸势力纷起 497

三、敌后游击战争与中共政治变革 501

四、国共关系起伏 508

五、正面战场持续抵抗 511

六、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516

第五节 抗日战争胜利 518

一、豫湘桂溃败 518

二、局部反攻与战后政治方针 520

三、日本无条件投降 522

第六节 社会变动 526

一、社会重心西移 526

二、农村经济衰落 530

三、恶性通胀与民众负担 532

四、抗战文化风起 536

五、敌后根据地社会变化 539

六、沦陷区实态 542

第十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 551

第一节 战后政治局势 551

一、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置 551

二、政治联合构想的失败 557

三、停战谈判与政协会议 559

四、民众的反内战运动 563

第二节 内战爆发 565

一、「戡乱」内战开始 565

二、制宪「国大」召开 568

三、战场的攻守转换 570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总危机 572

一、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572

二、财政总危机 574

三、经济的艰难维持 577

四、恶性通胀与社会动荡 580

五、教育危机凸现 582

六、台湾「二二八」事件 585

第四节 结构性的政治腐败 588

一、三民主义信仰危机 588

二、国民党自我解体 590

三、权力运作无序化 592

四、「行宪」国大丑闻 594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崩溃 597

一、「第三条道路」的失败 597

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598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 600

四、国共军队大决战 603

五、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 607

晚清篇大事记 613

民国篇大事记 6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