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平乡县志
平乡县志

平乡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存为主编;马继军副主编;平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225392
  • 页数:1000 页
图书介绍:本志介绍了平乡县的政区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综览、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贸易、财税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群团组织等各方面成就。
《平乡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政区建置 51

第一章 境域位置 5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3

第一节 清代前(含清)行政区划 53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55

第三节 新中国行政区划 56

第四章 县城 61

第一节 古县城 61

第二节 今县城 62

第五章 镇乡村 65

第一节 丰州镇 65

第二节 平乡镇 69

第三节 河古庙镇 74

第四节 油召乡 78

第五节 节固乡 82

第六节 田付村乡 86

第七节 寻召乡 90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5

第一章 地质地貌 95

第一节 地质 95

第二节 地貌 96

第二章 气候 97

第一节 气候特征 97

第二节 光照 98

第三节 温度 98

第四节 降水 101

第五节 蒸发量与湿润度 103

第六节 风 104

第七节 物候 104

第三章 水文 106

第一节 河流 106

第二节 地表水 108

第三节 地下水 109

第四章 土壤 110

第一节 土壤形成 110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111

第三节 土壤肥力 114

第五章 水土资源及野生物 11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9

第二节 水资源 119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20

第四节 野生植物 12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0

第一节 旱灾 130

第二节 水灾 131

第三节 雹灾 134

第四节 风灾 134

第五节 震灾 134

附:地震 135

第六节 病虫害 135

第三编 人口 137

第一章 人口总量及分布 137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3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0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41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41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4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46

第一节 自然构成 146

第二节 民族构成 154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54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54

第五节 城乡构成 155

第四章 人口生育 156

第一节 生育状况 156

第二节 生育政策及措施 15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59

附:县计划生育技术站 160

第五章 人口普查 160

第六章 姓氏 161

第四编 经济综览 16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6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64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及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64

附:平乡县第三区大葛村贺玉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章 166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69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69

第五节 工商企业体制改革 170

第二章 产业结构 170

第一节 合作化以前 170

第二节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 171

第三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71

附:各次不变价换算系数 174

第三章 居民生活 17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7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81

第五编 基础设施 183

第一章 水利 183

第一节 防洪工程 184

第二节 除涝工程 186

第三节 引蓄灌溉 190

第四节 井灌工程 195

第五节 县外施工 199

第六节 水利工程管理 201

第二章 交通运输 203

第一节 道路 203

第二节 桥梁 206

第三节 运输 207

第四节 交运管理 211

第三章 邮电 2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3

第二节 邮政 214

第三节 电信 215

第四章 电力 219

第一节 电力机构 219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20

第三节 电力供应 222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 223

第五章 城乡建设 227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27

第二节 镇村建设 234

第三节 建筑业 236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38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39

第六编 农业 241

第一章 农业区划 241

第一节 粮枣菜区 242

第二节 农牧副区 243

第二章 农具农机 244

第一节 主要传统农具 244

第二节 农机 245

第三节 机构及管理 252

第三章 种植业 253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53

第二节 农作物 254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61

第四节 良种育引及推广 261

第五节 肥料及科学施肥 264

第六节 植物保护 266

第七节 土地改造 268

第八节 经营管理 270

第四章 林业 272

第一节 林木品种及分布 27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75

第三节 果树果园 27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78

第五章 养殖业 278

第一节 畜禽 278

第二节 饲养 282

第三节 畜种改良 283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84

第五节 水产 285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85

第六章 农业开发 286

第一节 中低产田改造 286

第二节 专项贷款 288

第三节 利用外资 289

第七编 工业 292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92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92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93

第三节 国有工业 294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98

第一节 建材工业 298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99

第三节 化工工业 300

第四节 纺织工业 301

第五节 食品工业 302

第六节 医药工业 302

第七节 木材加工业 303

第八节 煤炭工业 303

第三章 机构 305

第一节 工业经济局 305

第二节 轻工业总公司 306

第八编 乡镇企业 307

第一章 行业及分布 307

第一节 工业企业 307

第二节 运输业 315

第三节 建筑业与劳务输出 315

第四节 商业服务业 315

第二章 重点乡镇企业简介 316

第三章 专业市场 318

第一节 中国自行车零件城 318

第二节 中国北方电器配件工贸城 319

第三节 郭桥木材市场 319

第四节 王杨村蔬菜批发市场 320

第四章 机构管理 3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0

第二节 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 320

第九编 商业贸易 323

第一章 私营商业 323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24

第一节 供销合作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324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326

第三节 商品供应 328

第四节 多种经营 330

第三章 国营商业 331

第一节 经营单位 331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37

第四章 集市 337

附:平乡县庙会谱 338

第五章 粮油管理 341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41

第二节 粮油储运 351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54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55

第一节 出口商品 355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57

第七章 物资 357

第一节 物资购销 357

第二节 燃料经销 358

第三节 机构设置 359

第十编 财税金融 362

第一章 财政 36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62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63

第三节 预算外财政收支 36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71

第五节 乡镇财政 374

第六节 财政机构 375

第二章 税务 376

第一节 明清税赋 376

第二节 民国税赋 377

第三节 新中国税务 378

第四节 税收减免 379

第五节 稽征管理 380

第六节 税务机构 381

第三章 金融 382

第一节 货币 382

附:日伪货币联银券 384

第二节 储蓄 385

第三节 信贷 386

第四节 保险 390

第五节 债券 392

第六节 金融管理 395

第七节 金融机构 397

附:刘彦彬先进事迹 399

第十一编 经济综合管理 40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01

第一节 机构 40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402

第三节 管理 40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09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二节 统计调查 410

第三节 编印统计资料 424

第三章 工商管理 425

第一节 机构 42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42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42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2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27

第四章 技术监督 432

第一节 机构 433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 433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433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34

第五章 物价监督 434

第一节 机构 434

第二节 物价调整 435

第三节 物价检查和监督 439

第六章 土地管理 440

第一节 机构 440

第二节 农业用地 441

第三节 非农业用地清理 441

第四节 土地法规宣传 442

第七章 审计管理 442

第一节 机构 442

第二节 审计程序 442

第三节 审计监督 443

第十二编 中国共产党平乡县地方组织 445

第一章 党组织创建与发展 445

第一节 创建时期(1930~1937) 44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08) 44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1945-08~1949-09) 447

第四节 建国后十七年(1949-10~1966-05) 448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05~1976-10) 448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 449

第二章 组织机构 449

第一节 县委领导机构 450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 461

第三节 党委党组 463

第四节 乡镇(区、公社)党委(总支) 464

第五节 基层党支部 465

第三章 党务 468

第一节 组织工作 468

第二节 宣传工作 469

第三节 纪检工作 471

第四节 统战工作 473

附:海外侨胞、港台同胞名录(39人) 474

第五节 信访工作 476

第十三编 群团组织 479

第一章 青年组织 47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7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0

第二章 工人组织 481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8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1

第三章 妇女组织 482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8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3

第四章 农民组织 484

第一节 农民救国会 484

第二节 农会贫代会 484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 484

第一节 工商业者联合会 48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485

第三节 其他群众组织 486

第十四编 中国国民党及旧政权旧社团 48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487

第一节 县党部 487

第二节 区党部区分部 48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8

第二章 旧政权 489

第一节 民国前县署 489

第二节 民国政府 490

附:日伪政府 498

第三章 旧社团 499

第一节 三青团 499

第二节 农民协会妇女协会 500

第三节 红枪会 500

第四节 盐民协会 500

第十五编 人民政权政协 50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01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50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2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03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506

第五节 主要活动 508

第六节 重大决议案 509

第七节 乡镇(公社)人民代表会议 509

第二章 人民政府 509

第一节 县政府 510

第二节 基层政府 517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18

第一节 政协委员产生 519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519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20

第四节 主要活动 522

第十六编 党政活动辑要 525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 525

第一节 建立抗日武装 525

第二节 驱鹿拥朱 526

第三节 克服投降逆流 526

第四节 瓦解敌人 527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 528

第一节 反奸清算 528

第二节 参军南征 528

附:平乡县1947、1949年南征干部名录(133人) 529

第三节 奖励耕织 532

第三章 建国后十七年 533

第一节 民主建政繁荣经济 533

第二节 肃反镇反 533

第三节 一化三改 534

第四节 整风反右 534

第五节 “大跃进 535

第六节 抗洪救灾 537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38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5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540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 540

第二节 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540

第三节 发展乡镇企业 541

第四节 进行县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541

第五节 打计划生育翻身仗 542

第十七编 公安司法 543

第一章 公安 5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3

第二节 社会治安 544

附1:反革命分子祁卓如案 544

附2:罗海军团伙抢劫案 545

第三节 公安行政管理 546

第四节 看守监所 547

第五节 交通安全管理 547

第六节 消防 548

第二章 检察 548

第一节 监察机构 548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4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4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5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5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51

第三章 审判 5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51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52

第三节 案件审判 552

第四节 复查申诉 55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5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55

第三节 律师事务 555

第四节 公证业务 556

第五节 民事调解 556

第十八编 人事劳动 557

第一章 人事 557

第一节 人事机构 557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58

第三节 干部队伍结构 559

第四节 干部制度 561

第二章 劳动 562

第一节 劳动机构 562

第二节 职工队伍 563

第三节 安置就业 565

第四节 用工制度 566

第五节 职工福利 566

第六节 劳动保护 566

第三章 工资 567

附:奖励工资 569

第十九编 民政 571

第一章 优抚 571

第一节 抚恤 571

第二节 定期定量补助 573

第三节 拥军优属 573

附:拥军报国好军母——郭保柱 574

第四节 退伍安置 575

第二章 社会救济 578

第一节 救灾 578

第二节 困难救济 579

第三节 扶贫 581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82

第一节 光荣院(养老院) 582

第二节 敬老院 583

第三节 五保户 583

第四节 残疾人工作 583

第四章 婚丧管理 58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84

第二节 丧葬管理 585

附:火葬场 586

第五章 地名管理 586

第一节 机构 586

第二节 普查 586

附1:县政府对阎庄等大队和县城街道更名、命名的通知 597

附2:县政府对县城城区街路重新更名、命名的通知 587

第二十编 军事 591

第一章 兵役制度 591

第一节 招募 591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592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593

第二章 驻军和过境部队 594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 594

第二节 人民军队 594

附:日伪军 596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96

第一节 旧政权地方武装 597

附:日伪武装 597

第二节 人民武装 598

附:其他武装 601

第四章 民兵 602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02

第二节 民兵活动 604

第三节 民兵训练 605

第五章 战事 606

第一节 古代战事 606

第二节 现代战事 607

附:日军暴行 609

第六章 国防教育 611

第一节 机构组织 61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11

附: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军区关于授予李东明全家“情系国防好家庭”荣誉称号的决定 614

第二十一编 教育 617

第一章 科举教育 617

第一节 儒学(学宫) 619

第二节 社学(书院) 619

第三节 义学 619

附:张之彦捐建义学简况 619

第四节 私塾 620

第二章 学前教育 620

附1:县直幼儿园简介 620

附2:杨周天幼儿园简介 621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21

第一节 清末小学教育 6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621

第三节 新中国小学教育 622

第四节 学制与课程 623

附1:北牌小学简介 624

附2:南门小学简介 624

第四章 中学教育 625

第一节 初中 625

第二节 高中 626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626

附1:平乡县第一中学简介 626

附2:平乡县第三中学简介 627

附3:丰州镇第一中学简介 628

附4:节固乡中学简介 628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 629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29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629

第三节 职业中学 630

第六章 成人教育 630

第一节 工农教育 630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31

第七章 教师 63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32

附:全国优秀教师马振虎 638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38

第八章 教学研究 640

第一节 教研机构 640

第二节 教研活动 641

附:指导自学法 643

第三节 教学活动 644

第九章 学生 645

第一节 学生组织 645

第二节 学生管理 646

第十章 教育经费 647

第一节 经费来源 647

附:捐资助教情况简介 649

第二节 经费开支 656

第三节 经费管理 657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 6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59

第二节 学校管理 660

第三节 招生 662

第二十二编 文化 66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65

附1:南路丝弦简介 670

附2:戏曲班社简介 670

附3:“平乡县文化界救国会”简介 67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672

附1:丝弦《小刀会》唱腔节选 675

附2:书法家康殷 677

第三节 民间文学 686

第四节 民间艺术 692

第二章 新闻宣传 693

第一节 通讯 693

第二节 广播 696

第三节 电视 69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698

第三章 档案 699

第一节 机构 699

第二节 档案管理 699

第三节 档案馆藏 700

第四节 档案利用 700

第四章 文物 701

第一节 文物管理 701

第二节 古遗址 701

第三节 古墓 702

第四节 古建筑 704

第五节 碑刻 石雕 705

第六节 革命文物 707

第五章 编志修史 708

第一节 县志编纂 708

第二节 旧志序文 710

第三节 党史编修 715

第四节 组织史编写 715

第五节 文史资料整理 715

第二十三编 艺文 717

第一章 著述 717

第一节 主要著作 717

第二节 文题选录 720

第二章 作品选录 731

第一节 诗歌 732

第二节 散文、杂文 745

第三节 小说 762

第四节 戏剧、电视剧 771

第二十四编 科技卫生体育 789

第一章 科学技术 789

第一节 机构 789

第二节 队伍 790

第三节 成果 793

附1:徐同考搞科研攻关的典型事迹 796

附2:窦新春搞发明纪事 798

第四节 引进 800

第五节 普及 800

第六节 新能源 800

第二章 卫生 801

第一节 机构 80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03

第三节 医疗技术 806

附1:中医世家 807

附2:民间土单验方选 807

附3:胸内科专家胡其桐 808

第四节 药品 809

第五节 卫生防疫 809

第六节 公共卫生 811

第七节 妇幼保健 812

第八节 卫生经费与公费医疗 813

第三章 体育 813

第一节 机构 813

第二节 设施 814

第三节 学校体育 814

第四节 群众体育 818

附:县内棋类职工比赛成绩 818

第五节 体育比赛 818

第六节 武术 821

第四章 梅花拳 822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822

附1:梅花拳名师传承世系谱 823

附2:梅花拳名师传承世系图 828

第二节 武德与武功 829

附1:五戒 829

附2:五要 829

第三节 社会影响与近期研究 829

附:梅花拳事业的热心人邢改东 830

第二十五编 民情习俗 833

第一章 家庭宗族称谓 833

笫一节 家庭 833

第二节 宗族 834

第三节 称谓 834

附:直、旁系称谓表 835

第二章 习俗 836

第一节 婚嫁 836

第二节 丧葬 838

第三节 节日 839

第四节 礼俗 841

第五节 生活习俗 844

第六节 良风美德 847

第七节 迷信陋习流弊 849

第三章 宗教 852

第一节 佛教 852

第二节 道教 853

第三节 基督教 855

第四节 天主教 855

第二十六编 方言 谣谚 857

第一章 方言 857

第一节 语音 857

第二节 词汇 864

第三节 语法 873

第二章 谣谚 876

第一节 歌谣(31首) 876

第二节 谚语(198条) 888

第三节 歇后语(160条) 890

第四节 笑话(12则) 893

第二十七编 人物 897

第一章 人物传(55名) 897

第二章 当代名人简介(16名) 943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877名) 951

第四章 人物表 984

第一节 国家、省级劳模及先进工作者名表(48名) 984

第二节 平乡县籍地师级以上干部名表(61名) 986

第三节 外地平乡籍名人学者及科技人员名表(30名) 988

第四节 明清举人以上科第名表(71名) 990

编后记 9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