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教程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教程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伍景玉主编;王玉霞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京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245711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综合教程》目录

绪论 1

一、为什么要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 1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 2

三、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 3

四、展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前景 4

五、大学生村官工作 4

六、报名当村官必须避免盲目化 5

七、大学生村官的考试 6

八、大学生村官相关资讯 7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本质特征 1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4

第一节 物质 14

第二节 运动 14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15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8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18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18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19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2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2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22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23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23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4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27

第一节 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27

第二节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8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29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29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30

第八章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1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31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31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32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33

第五节 现象与本质 33

第九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结构 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5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5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和本质 36

第十章 认识的过程与方法 38

第一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38

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40

第十一章 认识的真理性 42

第一节 真理 42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4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45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5

第二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45

第十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47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8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50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 51

第一节 社会意识结构 51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功能 51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3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3

第三节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54

第十六章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55

第一节 人的本质 55

第二节 人的价值 55

第三节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6

第二篇 科学社会主义 57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7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57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5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之间的关系 58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58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59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60

第一节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 60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61

第四节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6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62

第六节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奠定 62

第七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63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探索 64

第一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64

第二节 邓小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6

第三篇 邓小平理论 68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6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6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6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涵义 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70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72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72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4

第五章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75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75

第二节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 7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7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76

第二节 分配制度 76

第七章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77

第八章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 78

第二节 对外开放 7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79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 79

第二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79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81

第十二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82

第四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3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8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83

第三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86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87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87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 88

第四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 89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90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 9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对象 9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9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9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93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9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93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94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9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98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0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04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 106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106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10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10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10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11

第六篇 法律常识 114

第一章 宪法 114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 114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115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17

第四节 国家机构 118

第二章 行政法 122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122

第二节 行政行为 123

第三节 行政诉讼 131

第四节 行政赔偿 135

第三章 刑法 138

第一节 刑法的概述 138

第二节 犯罪 139

第三节 刑罚 144

第四节 常见的犯罪与刑罚 148

第四章 民法 150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50

第二节 民事主体 151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152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 154

第五节 债权 155

第六节 知识产权 157

第七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158

第八节 诉讼时效 160

第五章 经济法 162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 162

第二节 经济法分论 163

第七篇 行政管理 169

第一章 行政职能 169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69

第二节 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169

第三节 政府的基本职能 170

第四节 行政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171

第二章 行政组织 174

第一节 行政组织的含义和设置 174

第二节 我国的行政组织体系 176

第三章 行政领导 178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含义和方式 178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权责和能力 179

第四章 行政决策 182

第一节 行政决策的含义、作用和原则 182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的基本类型 183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184

第五章 行政执行 186

第一节 行政执行的含义和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86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过程 187

第三节 依法行政 188

第四节 行政方法 190

第六章 行政监督 194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类型 194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范围和程序 194

第七章 公务员制度 197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含义 197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内容 197

第八篇 公文写作 202

第一章 规范性行政公文写作 202

第一节 命令 202

第二节 决定 204

第三节 公告 204

第四节 通告 205

第五节 通知 206

第六节 通报 208

第七节 议案 208

第八节 报告 209

第九节 请示 211

第十节 批复 213

第十一节 意见 214

第十二节 函 215

第十三节 会议纪要 215

第二章 事务性行政公文写作 217

第一节 讲话稿 217

第二节 计划 218

第三节 总结 219

第四节 会议记录 221

第五节 调查报告 221

第六节 简报 223

第七节 述职报告 225

第八节 启事 226

第九节 信件类公文 226

第九篇 文史知识 229

第一章 历史常识 229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 229

第二节 中国现代史 232

第三节 党史党建 235

第四节 世界史 239

第二章 文学常识 242

第一节 中外主要作家及作品 242

第二节 文学体裁与史书体例 252

第三章 经济常识 254

第十篇 农村知识 262

第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62

第二章 农村经济管理 273

第一节 农业经济 273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 275

第三节 生产要素管理 277

第四节 市场与流通管理 278

第五节 财务管理 279

第六节 经济效益与现代化 281

第三章 村级组织管理与国情国力 284

第四章 农村工作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87

第一节 农村工作相关政策 287

第二节 农村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295

第十一篇 现代科技和重要时政热点 315

第一章 现代科技 315

第二章 重要时政热点 323

第一节 十七大重要内容 323

第二节 两会重要内容 331

第三节 重大国内国际时事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