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宗治昭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026258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从考古调查的丰富成果出发,通过印度和中亚有关涅槃和弥勒的图像特征及其系列的研究,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佛教美术的异同。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从印度到中亚》目录
标签:弥勒 图像

序论 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

一 如何理解佛教美术的多样性 1

二 本研究的图像解释学方法 5

三 本研究的构成 7

第一部 印度的窣堵波信仰与涅槃美术 15

第一章 窣堵波的象征及其装饰原理——窣堵波造型所表现的“死”与“生”的象征 15

一 引言 15

二 窣堵波与圣树支提 16

三 窣堵波与柱、宇宙轴 21

四 窣堵波与胎、卵、壶 28

五 窣堵波与祠堂、天宫、乐园 34

六 窣堵波的装饰原理 42

(一)水 43

(二)植物 43

(三)动物 46

(四)众神 48

(五)女神与密荼那 52

七 窣堵波、涅槃的双重性 56

第二章 南印度阿玛拉瓦蒂的涅槃故事图——“释迦最后之旅”的故事图 70

一 引言 70

二 故事图六个场面的解释 71

(一)第一场面“多子圣树” 71

(二)第二场面“遮婆罗圣树” 73

(三)第三场面“大林的鸠陀伽罗讲堂” 74

(四)第四个场面“象之凝望” 76

(五)第五场面“释迦休憩与河流奇迹” 76

(六)第六场面“般涅槃” 78

三 故事图的特征 79

四 故事图的制作年代和位置确定 81

〔附论〕阿玛拉瓦蒂出土的八角柱浮雕葬礼故事图 83

第三章 犍陀罗涅槃图的解读——“释迦之死”故事图的出现 92

一 引言 92

二 侧卧的释迦 92

三 世俗的人们(末罗族) 98

四 诸神(魔王及女儿、梵天和帝释天、执金刚神、树神、城的女神、颂赞之神) 100

五 比丘(悲泪比丘、阿难和阿那律、优波摩那、须跋、大迦叶) 107

六 结语 115

第四章 印度涅槃美术的变迁——涅槃的象征性与故事性的矛盾 125

一 早期佛教美术中的涅槃美术 125

(一)涅槃图的禁忌 125

(二)舍利故事图 128

二 犍陀罗的涅槃故事图 136

(一)涅槃(“涅槃”) 136

(二)葬礼(“遗体缠布”“入殓”“送葬”“荼毗”) 138

(三)舍利(“舍利入城”“守护、礼拜舍利”“舍利争夺战”“分舍利”“搬运舍利”“起塔”) 143

(四)涅槃故事图的特征 151

三 印度涅槃图的发展 152

(一)贵霜朝的秣菟罗 152

(二)笈多朝的秣菟罗和萨尔纳特 154

(三)涅槃大像——拘尸那揭罗与阿旃陀 157

(四)波罗朝 161

四 结语 164

第二部 印度尊像的两个系列与弥勒菩萨图像 175

第一章 古代印度的梵天、帝释天图像——圣者、行者的形象和王者、战士的形象 175

一 引言 175

二 梵天和帝释天的神格 176

三 梵天的图像 177

(一)梵天图像的形成 177

(二)梵天图像的发展 180

四 帝释天的图像 186

(一)帝释天图像的形成 186

(二)帝释天图像的发展 192

五 结语 195

第二章 犍陀罗三尊形式中二胁侍菩萨图像——释迦菩萨、弥勒菩萨、观音菩萨 203

一 引言 203

二 犍陀罗三尊形式中二胁侍菩萨的图像分类 204

三 犍陀罗菩萨像的图像与尊格——释迦、弥勒、观音 219

第三章 犍陀罗的弥勒菩萨图像——围绕梵天、婆罗门行者图像的混淆 234

一 犍陀罗弥勒菩萨诸特征 234

二 犍陀罗弥勒菩萨的图像学 245

三 结语 253

〔附论一〕关于犍陀罗的弥勒佛造像 254

〔附论二〕关于犍陀罗、迦毕试“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图像研究 256

第四章 犍陀罗的半跏思惟图像——半跏思惟像的出现及与观音菩萨的联系 268

一 引言 268

二 佛传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270

三 大神变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276

四 佛三尊像中的半跏思惟像 281

五 单体的半跏思惟像 284

六 结语 290

第五章 印度弥勒图像的变迁——弥勒菩萨与观音菩萨的图像转换 297

一 引言 297

二 贵霜朝的弥勒菩萨像 298

(一)犍陀罗 298

(二)秣菟罗 300

三 笈多朝、后笈多朝的弥勒菩萨像 305

(一)萨尔纳特 305

(二)西印度石窟(阿旃陀、卡乃里、纳西克、卡洛拉) 309

四 波罗朝的弥勒菩萨像 316

五 结语 319

第三部 中亚弥勒和涅槃的图像学 327

第一章 弥勒与大佛——象征理想世界的弥勒大佛 327

一 大佛与印度、中亚、中国 327

二 弥勒经典与弥勒的身高 335

三 陀历的弥勒大佛 338

第二章 克孜尔第一期券顶窟壁画——禅定僧、山岳构图、弥勒菩萨的图像构成 346

一 引言 346

二 第一期券顶窟壁画 348

(一)第77窟(雕像窟) 348

(二)第118窟(海马窟) 352

(三)第212窟(航海者窟) 356

(四)第92窟(雌猿窟) 357

三 禅定僧与自然景观的图象 358

四 禅定僧、山岳构图的模式“帝释窟禅定” 368

五 山岳表现的特征及由来 376

六 须弥山与洞窟 381

七 禅定僧、山岳构图与弥勒信仰 386

八 “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图像 389

九 结语 397

第三章 克孜尔石窟的涅槃美术——犍陀罗涅槃图的继承、演变和发展 406

一 克孜尔石窟的涅槃美术概观 406

二 正方形穹窿顶窟的涅槃图 408

(一)佛传中的涅槃 408

(二)涅槃图的独立 411

三 大像窟的涅槃图——涅槃空间的形成 413

四 中心柱窟的涅槃图像构成 421

(一)“涅槃” 423

(二)“茶毗” 429

(三)“分舍利” 432

(四)从“阿阇世王故事”到“第一结集” 436

(五)“涅槃”与“兜率天上的弥勒菩萨”的组合 442

五 结语 444

第四章 中亚涅槃图的图像学考察——哀悼姿态与女神信仰 453

一 西北印度的晚期涅槃图 453

二 巴米扬和敦煌隋代的涅槃图 457

三 哀悼的姿态 462

四 彭吉肯特的“哀悼之图” 467

五 中亚的涅槃图及其背景 472

第五章 巴米扬石窟顶部壁画的图像构成——弥勒菩萨、千佛、装饰佛陀、涅槃图 478

一 引言 478

二 西大佛的佛龛顶部壁画——弥勒菩萨的兜率天世界 480

三 坐佛龛和祠堂窟的图像构成——弥勒菩萨与千佛 485

四 弥勒菩萨的图像 494

五 弥勒菩萨、千佛、装饰佛陀、涅槃图 500

六 弥勒菩萨与涅槃图的组合 505

结论 515

后记 524

Contents and Summary in English 527

图版 5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