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联合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1179888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全面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逍遥游作为庄子哲学思想的灵魂,并且力反前人大多采用“玄远高明”的阐释思路,把逍遥游归结为精神境界和生存方式两个方面:精神境界层面的安顺自适与忘我超拔、生存境界层面的随顺委蛇与疾俗孤傲,又表现为复杂且内宰相同的二重结构。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二重结构,所以逍遥游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复杂深远的历史影响。全书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条理一贯,新见迭出,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逍遥游”释论 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目录

序&余敦康 1

序&李中华 1

绪论 1

第一节 “逍遥游”:“难庄”、“废庄”与庄子哲学思想的灵魂 1

第二节 “逍遥游”:“好庄”、“师庄”与庄子哲学思想的复杂影响 14

第三节 “逍遥游”:阐释与方法 28

第一章 “逍遥游”篇疏解 39

第一节 篇名由来 39

1.两种代表观点 40

2.刘向拟题说辩议 41

3.内篇之题或出淮南 45

第二节 “逍遥”与“游” 48

1.“逍遥”的用例及本义 49

2.“游”:身之游与心之游 53

第三节 缺文、羼入及结构 57

1.《庄子》文本的片段性 57

2.《逍遥游》篇的文本复杂性 64

第四节 范畴与主题 68

1.范畴:“无待”、“无己”、“大” 68

2.非政治化的个体生命理想 71

第二章 “逍遥游”作为生存方式的二重性 79

引言 轴心时代的个体 79

第一节 君主政治与士人生命的困危 82

1.菑人者,人必反菑之 82

2.枉道从势 87

第二节 随顺委蛇与嫉俗孤傲 90

1.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90

2.一宅而寓于不得已 92

3.不内变,不外从 98

第三节 道德、非道德与超道德 104

1.仁义是非,樊然郩乱 106

2.以天属 108

3.自私与自善自高 110

第四节 民间化与非政治化 116

1.士:从贵族之末到“四民”之首 116

2.陆沈 121

第三章 “逍遥游”作为精神境界的二重性 133

第一节 意义世界的解体与士人精神的孤独 133

1.现实世界的“尘垢化” 133

2.圣王历史叙事的消解 138

3.“天道”之远逝 141

4.心若悬于天地之间 143

第二节 安顺自适与超拔忘我 147

1.心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148

2.心不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155

第三节 有情与无情 163

1.《庄子》中的“情”字 164

2.以理化情 165

3.冷眼与热肠:逍遥圣域的人间性 168

第四节 在低微中达致高伟 176

1.飞升的神异“至人” 177

2.登假于道 183

3.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187

第四章 《淮南子》:处神养气,应待万方——黄老化的圣主“逍遥游” 189

引言 历史语境的差异与“逍遥游”的多元流变 189

第一节 主角与主题的转换 194

1.刘安及其个人志趣 195

2.《淮南子》的思想归属 196

3.圣主“养生以经世” 198

第二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身体维度 202

1.《淮南子》之“逍遥游”文本的蕴义:出世哲学?渴望自由? 202

2.神之养:游心于虚,恬愉自乐 208

3.形之养:适情不劳,知足常佚 213

4.形神各宜,自得全身 215

第三节 圣主“逍遥游”中的政治维度 219

1.天下之要,在于我身 219

2.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 221

3.节逸自养,万举不陷 224

4.吾与天下相得 228

第五章 阮籍:狂慎浮浊世,身志终未安——“逍遥游”与儒家士人的二难境遇 232

第一节 依违各半、歧异多出的应世方式 233

1.逼迫挤压下的“生存智慧” 233

2.至慎、托病、善变、酣酒 235

3.远仕、悖礼、狂傲、任情 243

第二节 欲去还留、游移无定的生命期求 251

1.困顿苦闷中的精神出走 252

2.超世遗俗,逍遥域外 256

3.小大皆适,生死何安 264

第六章 郭象:任性各得,同于大通——“逍遥游”与差等秩序中的个体存在样式 272

第一节 自通、常通与大通:《逍遥游注》疏义 272

1.诠释策略 273

2.第一部分:开篇至“圣人无名” 276

3.第二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283

4.承继与批评:郭象《逍遥游注》的深远影响 286

第二节 群物的有待逍遥 290

1.逍遥与“性” 291

2.逍遥与“分” 300

3.逍遥与“所待” 301

4.“有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 306

5.融入庙堂,各尽伦职 310

第三节 圣人的无待逍遥 312

1.“无待逍遥”说的思想前缘 312

2.“游外” 315

3.“冥内” 319

4.“大通”:各安性命,上下相得 323

第七章 支遁:寂心冥神,与物推移——玄佛交融中的“逍遥游” 327

第一节 支遁与《庄子·逍遥游》 327

第二节 物物而不物于物,玄感不为 331

1.“支理”新旨辩议及支遁批评“向郭义”的理论实质 331

2.“逍遥游”释论的内转与佛教视域的融入 336

第三节 游心于空,逍遥于世 341

1.心有色空 341

2.心:逍遥与解脱 344

3.身:无可无不可 348

4.玄学与佛理 350

5.名士与高僧 355

第八章 王夫之:凝神相天,寓庸两行——“逍遥游”与君子之道的互参 358

第一节 《庄子》与晚年船山 358

第二节 无小无大,可小可大:《逍遥游解》疏义 361

1.游与逍、遥 362

2.第一部分:起首至“圣人无名” 363

3.第二部分:“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结尾 367

第三节 游心环中,赞天之化 371

1.游于六合之外者,乃可游于六合之中 371

2.浑天 373

3.天游者,澄神守气之功 376

4.恒有清气在两间以成化 381

5.精而又精,垂及万岁 384

第四节 游人之樊,存己存人 387

1.君子之学,不卤莽以师天 387

2.寓庸以逍遥 389

3.两行不碍,各得其逍遥 395

4.道靖于己,物皆可游 397

结语 “逍遥游”的现代余韵 402

第一节 黑暗时代的个体抉择 402

第二节 “逍遥游”与自由 414

参考文献 433

附录 论庄子与后学在人生哲学上的根本分歧及症结 447

后记 4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