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地震灾区产业恢复与重建研究  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
地震灾区产业恢复与重建研究  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

地震灾区产业恢复与重建研究 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彬彬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5898691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汶川地震灾区产业恢复与重建是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后统筹政府体制和市场机制协同推进的一次重建,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效应。本书以汶川地震四川灾区为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重建理念,研究在多目标任务下推进产业恢复与重建的思路与途径。
《地震灾区产业恢复与重建研究 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目录

导论 1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二、结构与内容 3

三、主要创新点 5

第一章 空间范围、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8

第一节 汶川地震及其空间范围 8

一、汶川地震概况 8

二、四川灾区空间范围界定的不同观点 11

三、本书研究的空间范围 14

第二节 文献述评 15

一、文献检索的总体情况 16

二、关于灾后产业布局的文献述评 18

三、关于灾后产业结构优化的文献述评 19

四、关于四川灾区产业重建的文献述评 21

第三节 理论基础 24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二、产业结构理论 29

三、产业布局理论 32

四、灾害经济理论 36

第四节 逻辑与框架 42

一、产业重建的经济学逻辑 42

二、研究框架 48

第二章 汶川地震四川灾区震前产业发展状况 51

第一节 震前产业发展的承载条件和资源禀赋 51

一、地理环境由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区域构成 51

二、地质结构复杂 54

三、自然、人文资源富集 57

第二节 震前产业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 64

一、经济中心 65

二、经济网络 72

三、经济腹地 77

第三节 震前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78

一、灾区产业的地位和特殊贡献 78

二、灾区产业发展的特点 82

三、灾区产业发展的趋势 88

四、灾区产业竞争力评价 101

第三章 四川灾区产业损失及其影响分析 104

第一节 地震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实证应用 104

一、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界定 104

二、直接损失评估方法的实证应用 105

三、间接损失评估方法的实证应用 107

四、主要研究结论 109

第二节 四川灾区产业直接损失评估 111

一、第一产业损失评估 111

二、第二产业损失评估 112

三、第三产业损失评估 115

第三节 汶川地震区域产业间接损失评估 118

第四节 四川灾区产业损失的影响分析 121

一、对四川经济增长的影响 122

二、对全省产业发展的影响 125

三、区域经济差异下产业损失影响的对比分析——以阿坝州与成都市为例 127

四、四川灾区有实力将灾难转化为发展契机 128

第四章 四川灾区产业重建战略 130

第一节 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重建的国家战略路线 130

一、国际灾后产业重建的一般阶段及其特征 131

二、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重建战略的阶段性重点 132

第二节 四川灾区产业重建的战略路径与任务 135

一、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重建的战略路径选择 135

二、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重建的战略形势 137

三、四川灾区产业重建的战略任务 144

第五章 四川灾区重建的产业选择与发展 147

第一节 灾后产业重建模型的建立 147

一、灾后产业选择的特点 147

二、灾后产业选择的原则 149

三、灾后产业选择的主要路径 151

第二节 四川灾区产业选择的多重视角 152

一、演化—调整——发展趋势的视角 152

二、承接产业转移——外部冲击的视角 160

三、需求拉动——内生恢复的视角 160

四、产业关联带动——重建效率的视角 166

五、产业选择的主要结论 169

第三节 四川灾区产业恢复与发展 170

一、绿色食品 170

二、磷化工 173

三、新型建材 175

四、机电设备 176

五、电子信息 179

六、新能源 181

七、旅游 183

第六章 四川灾区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 186

第一节 灾后产业布局的实现机理 186

一、市场竞争导向的灾后产业微观布局模型 187

二、新的竞争性区位因素 188

三、四川灾区产业的布局机理 190

第二节 基于承载条件的安全布局 191

一、承载力概述 191

二、灾后的承载功能 195

第三节 基于产业空间演进的调整布局 197

一、灾前四川生产力布局的演进态势 198

二、6市州产业布局调整的规划格局 202

第四节 基于城市功能和主体功能的发展布局 206

一、按照城市功能构建四川灾区经济新框架 206

二、按照主体功能划分区域布局产业 210

第七章 四川灾区产业重建的制度保障 215

第一节 机制创新 215

一、企业援助机制 216

二、要素支撑机制 219

三、产业融资机制 221

四、转移补偿机制 222

第二节 能力建设 223

一、企业自生能力建设 224

二、产业竞争能力建设 227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231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45

图1-1 经济—环境系统 43

图1-2 受地震破坏的经济—环境系统 47

图1-3 研究思路 48

图1-4 研究框架 49

图4-1 灾后重建的实施阶段 132

图4-2 不同发展路径的损失—收益比较 137

图5-1 灾后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 152

图5-2 绿色食品产业价值链 171

图6-1 四川灾区产业布局过程 191

图6-2 承载力概念模型 192

图6-3 灾区分工格局构想 208

图7-1 日本重大灾害制度概要 217

表1-1 四川省39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分布 15

表1-2 文献关键词检索情况 17

表1-3 西方灾害经济问题研究的发展 37

表1-4 西方灾害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38

表2-1 四川省地震危险度区划 56

表2-2 成都主要矿产资源 57

表2-3 阿坝州动植物资源 61

表2-4 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 62

表2-5 四川省重灾区面积和人口 66

表2-6 6市(州)主要交通线 73

表2-7 汶川地震地区国道走向 74

表2-8 汶川地震地区民航交通梯队 75

表2-9 四川极重灾区和重灾区39个县的经济数据统计表(2006) 79

表2-10 重灾区6市(州)37个县产业发展在四川省的地位(2006) 81

表2-11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 83

表2-12 四川重灾区6市(州)2007年的工业化水平 84

表2-13 四川重灾区6市(州)2007年产业结构特征 86

表2-14 四川重灾区6市(州)灾前工业集中程度(2007) 88

表2-15 震前四川省重点产业在重灾区6市(州)的发展与布局 89

表2-16 重灾区6市(州)“十一五”规划构建的产业体系 93

表2-17 四川重灾区6市(州)37个县灾前工业发展水平与支柱产业(2007) 97

表2-18 四川重灾区6市(州)灾前产业竞争力评价(2006) 102

表2-19 四川重灾区6市(州)灾前发展水平比较(2006) 103

表3-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23

表3-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对四川经济增长的拉动率 124

表4-1 三大类型区在四川省的分布 140

表5-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特征 153

表5-2 “十一五”部分工业行业增长及主要影响因素情况 157

表5-3 西南地区各产业中间投入率 162

表5-4 灾前灾后各国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164

表5-5 重点受灾行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67

表5-6 重点受灾工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68

表5-7 重点受灾产业及部门单位增加值贡献系数 169

表6-1 基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类型区域概况 195

表6-2 适宜开发区域产业布局(a) 211

表6-3 适宜开发区域产业布局(b) 212

表6-4 生态重建区域产业布局 2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