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108005964
- 页数:767 页
凡例 1
序言 1
概述 1
大事 5
卷一 建置 29
第一章 建置沿革 29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9
一、位置 29
二、面积 29
第二节 沿革 31
一、隶属 31
二、道、府、专署 31
三、县及县以下设置 32
第二章 乡镇 34
第一节 镇 35
一、宁洱镇 35
二、磨黑镇 35
第二节 乡 36
一、德安乡 36
二、梅子乡 36
三、把边乡 37
四、凤阳乡 37
五、德化乡 37
六、勐先乡 38
七、普义乡 38
八、同心乡 39
九、黎明乡 39
卷二 自然环境 4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45
第一节 地质 45
一、古生代 45
二、中生代 46
三、新生代 46
第二节 地貌 47
一、深切中山峡谷 48
二、中切中山河谷 48
三、中切中山丘陵盆地 48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49
第一节 气候 49
一、气温 49
二、雨量 53
三、风力 53
四 日照和幅射 54
五、蒸发和空气湿度 56
六、霜冻和雪 56
七、冰雹 56
八、雷暴 57
九、阴雨 57
第二节 物候 58
一、春季 58
二、夏季 58
三、秋季 58
四、冬季 59
五、农业气象谚语 59
第三章 水文 59
第一节 地表水 59
一、水源 水量 59
二、水能 61
三、水质 61
第二节 地下水 6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62
第一节 土壤 62
一、类型 63
二、分布 64
三、耕地养分及土壤酸碱性 64
第二节 植被 66
一、高山灌丛草地 66
二、南亚热带思茅松林 66
三、南亚热带栎类阔叶林 66
四、南亚热带石灰岩区植被 66
五、耕地杂草 67
第五章 资源 67
第一节 植物 67
一、森林 67
二、经济林 67
三、可食蕈类 68
四、药材 68
五、草场 70
六、苔藓 蕨类 70
第二节 野生动物 71
第三节 矿物 72
一、岩盐 72
二、煤 72
三、铜 73
四、铁 73
五、铅 锌 73
六、重晶石 74
七、石膏 74
八、彩色石 马牙石 74
九、石灰石 7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4
第一节 地震 74
第二节 洪涝 76
第三节 旱灾 78
一、冬旱 78
二、春旱 78
三、冬春连旱 79
第四节 病虫害 79
第五节 霜冻 80
第六节 冰雹 80
卷三 人口 83
第一章 数量 分布 变动 83
第一节 数量 分布 83
一、总人口 83
二、分布 密度 85
第二节 自然变动 86
一、出生 86
二、死亡 86
三、自然增长 87
第三节 社会性变动 87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7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87
一、性别 87
二、年龄 88
第二节 民族 城乡 农业与非农业 89
一、民族 89
二、城乡构成 89
二、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89
第三节 文化构成 89
一、6岁及以上人口文化构成 90
二、劳动年龄人口文化构成 90
第四节 行业和职业构成 90
第五节 婚姻 家庭 91
一、婚姻 91
二、家庭 92
第三章 计划生育 92
第一节 机构 宣传 92
一、机构 92
二、宣传教育 93
第二节 政策 成果 93
第三节 节育 94
卷四 民族 99
第一章 自治民族 99
第一节 哈尼族 99
一、源流 分布 99
二、语言文字 99
三 饮食居住 100
四、服饰 100
五、生产活动 101
六、婚姻 丧葬 101
七、禁忌和节庆 102
第二节 彝族 103
一、源流 分布 103
二、语言文字 104
三、饮食居住 104
四、服饰 104
五、生产活动 104
六、婚姻 丧葬 105
七、祭祀和节庆 105
第二章 其他民族 106
第一节 汉族 106
一、源流分布 106
二、语言文字 107
三、饮食居住 107
四、服饰 108
五、生产活动 108
六、婚姻 丧葬 108
七、礼仪和禁忌 110
八、祭祀和节庆 111
第二节 傣族 113
一、源流 分布 113
二、语言文字 114
三、服饰 114
四、饮食 居住 114
五、生产活动 114
六、婚姻 丧葬 115
七、祭祀和节庆 115
第三节 回族 116
一、源流 分布 116
二、语言文字 116
三、饮食居住和服饰 117
四、生产活动 117
五、婚丧和节庆 117
第四节 拉祜族 118
一、源流 分布 118
二、语言文字 119
三、生产活动 119
四、饮食 服饰 119
五、婚、丧和祭祀 119
第五节 白族 120
一、源流 分布 120
二、语言文字 120
三、生产与生活 120
四、婚姻 丧葬 120
卷五 综合经济 125
第一章 经济计划实施 125
第一节 恢复和建设时期 125
一、恢复阶段 125
二、“一五”计划 125
三、“二五”计划和调整时期 12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27
第三节 现代化建设时期 128
一、“五五”计划 128
二、“六五”计划 129
三、“七五”计划 13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31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31
一、国民生产总值结构 131
二、产业人员构成 132
三、社会生产结构 133
第二节 国民收入 136
第三章 经济管理 139
第一节 计划 139
一、管理机构 139
二、计划管理实施 139
第二节 审计 物价 140
一、审计 140
二、物价 141
第三节 工商行政 142
一、机构 142
二、管理 142
第四节 标准计量 144
一、机构与计量 144
二、监督 检定 144
第五节 统计 145
一、机构 145
二、统计 监督 145
卷六 农业 149
第一章 生产关系 149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14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4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50
一、互助合作 150
二、人民公社 150
三、家庭联产责任制 151
第二章 生产资料 151
第一节 劳动力 151
第二节 耕地 152
一、面积 152
二、分布 154
三、土壤改良 155
第三节 农机具 157
一、传统农具 157
二、农业机械 157
第三章 种植业 159
第一节 品种 分布 159
一、品种 159
二、分布 160
第二节 裁培 161
一、水稻 161
二、玉米 161
三、夏粮 161
四、其他作物 161
五、蔬菜 162
第三节 作物保护 162
一、病虫草害 162
二、旱灾 洪灾 164
三、霜冻 冰雹 164
四、风灾 165
五、禽畜鼠害 165
第四节 面积 产量 165
第四章 养殖业 170
第一节 家畜 170
一、草场 170
二、饲养 171
第二节 家禽 172
一、家庭饲养 172
二、机械化养鸡 173
第三节 渔业 173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74
第五章工副业 176
第一节 乡镇企业 176
第二节 药材 采集 176
一、药材 176
二、采集 177
第三节 手工业 商业 177
一、手工业 177
二、商业 178
第六章 农业经济 178
第一节 产值 178
一、农业总产值 178
二、农村社会总产值 179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80
一、农业总产值构成 180
二、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 181
三、农村国民收入 181
第七章 管理 182
第一节 机构 182
一、局机构 182
二、股所站 182
第二节 经营管理 182
一、计划 182
二、劳动 183
三、财务 184
四、分配 184
第三节 农业资金 185
卷七 林业 189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89
第一节 林地面积 189
一、林地沿变 189
二、林种 面积 189
第二节 木材蓄积 191
一、蓄积量 191
二、分布 191
第二章 山林权属 192
第一节 林权变革 192
第二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193
第三章 林业生产 194
第一节 营林 194
一、种苗繁育 194
二、造林 195
三、育林 197
第二节 采伐 198
一、木材 198
二、毛竹 199
三、薪炭 200
第三节 紫胶 200
一、资源及分布 201
二、紫胶放养 201
第四节 其他林副产品 202
一、食用类 202
二、工业使用类 203
第四章 林业经营 205
第一节 计划调拨 205
一、沿革 205
二、价格与数量 205
第二节 计划外销售 206
一、销售价格沿变 206
二、计划外销售量 207
第三节 效益 207
一、经济效益 207
二、生态效益 208
第五章 林政管理 209
第一节 机构 209
一、县属机构 209
二、其他机构 210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10
一、国有林 210
二、集体林 211
三、自留山林 211
第三节 森林保护 212
一、护林防火 212
二、禁止乱砍滥伐 213
三、病虫害防治 214
卷八 水利 217
第一章 工程建设 217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17
一、中型水库 217
二、小型水库 218
三、坝塘 220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22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24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224
第五节 水能利用 225
第六节 抗旱 防洪 226
一、组织机构 226
二、抗旱 226
三、防洪排涝 227
四、坝区改河工程 228
第七节 失误 报废工程 229
一、蓄水工程 229
二、引水工程 230
三、提水工程 230
第二章 水政管理 230
第一节 机构 230
第二节 方针政策 231
第三节 工程管理 232
一、蓄水工程 232
二、引水提水工程 232
第四节 财务 233
卷九 工业 237
第一章 企业结构 237
第一节 所有制 237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 237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 238
三、个体工业 239
第二节 产品产量及产值 240
一、产品产量 240
二、产值 244
第二章 生产 246
第一节 矿冶 246
一、盐 246
二、煤 248
三、铁 249
四、铜 250
五、电石 251
六、石膏 251
第二节 机械 252
一、制造 252
二、机修 253
第三节 电力 253
一、建设 253
二、电力生产 254
三、输电 变电 255
四、分配 256
五、管理 256
第四节 轻工 化工 256
一、林化产品 256
二、印刷 258
三、制药 259
四、纺织 服装 259
五、食品加工 260
第五节 建材 262
一、水泥 262
二、砖瓦 263
三、石、沙 263
四、石灰 263
第六节手工业 263
一、五金制品 265
二、刊刻 265
三、竹木藤器加工 266
四、土陶 267
五、石雕 267
第三章 管理 268
第一节 机构 268
一、局机构 268
二、地属厂矿管理机构 268
三、厂矿 26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69
一、计划与生产 269
二、技术 270
三、安全 271
第三节 财务 272
卷十 茶业 275
第一章 资源 275
第一节 自然条件 275
第二节 古茶树群落 275
一、小高场大茶树 275
二、茶山箐大茶树 276
三、万亩茶树群落 276
第三节 树种 276
第二章 茶园种植 277
第一节 栽培 277
第二节 分布 278
第三节 管理 278
一、中耕 278
二、体制 279
第四节 采收 280
第三章 加工 购销 281
第一节 加工 281
一、初制 281
二、精制 282
第二节 购销 284
卷十一 交通邮电 287
第一章 交通 287
第一节 驿道 287
一、道路 287
二、渡口 288
第二节 公路 288
一、过境公路 288
二、县乡公路 289
三、乡村公路 290
四、专用公路 290
第三节 桥涵 292
第四节 管理 293
一、养护段与道班 293
二、正常养护 295
三、灾害抢修 295
四、养路工具 296
第二章 运输 297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297
第二节 拖拉机运输 297
第三节 汽车运输 299
一、运输机构 299
二、货运 299
三、客运 300
第四节 管理 301
一、管理机构 301
二、财务管理 302
三、交通监理 303
第三章 邮电 303
第一节 邮政 303
一、邮路 303
二、投递 304
三、业务种类 305
第二节 电信 306
一、电报 306
二、电话 307
第三节 管理 309
一、管理机构 309
二、行政、业务管理 310
卷十二 商业 315
第一章 商业机构 315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15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16
一、供销合作社 316
二、合作商店(小组) 317
第三节 个体 317
第二章 集市贸易 318
第一节 集市 318
一、市场 318
二、物资交流会 319
第二节 购销 320
一、食品类 320
二、衣着类 322
三、日用工业品类 322
四、药及医疗用品类 323
五、出口商品、废旧物资经销 323
六、土产品采购 324
第三节 生产资料 324
一、农业生产资料 324
二、工业生产资料 325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26
第一节 饮食业 326
第二节 服务业 327
一、旅馆业 327
二、理发业 327
三、沐浴业 328
四、摄影业 328
五、轿行 328
六、其他居民服务业 328
第四章 管理 3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29
一、机构 329
二、体制 329
三、计划管理 330
四、财务管理 330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30
一、管理体制 330
二、价格调整 331
三、物价检查 332
第四节 市场管理 332
卷十三 粮油 335
第一章 购销 335
第一节 市场 335
一、自由贸易 335
二、统购统销 335
第二节 征购 335
第三节 销售 337
一、统销 337
二、定销 339
三、销售包干 340
第四节 油脂购销 340
一、收购 340
二、销售 341
第二章 调运 储存 加工 341
第一节 调运 341
一、调拨 341
二、运输 342
第二节 仓储 342
一、设施 342
二、积谷 储备粮 343
三、粮食保管 344
第三节 加工 345
一、粮食 345
二、粮油食品 345
三、饲料 345
四、粮油机械工业生产 345
第三章 管理 346
第一节 机构 346
第二节 票证 346
第三节 价格 347
卷十四 财税 351
第一章 财政收入 351
第一节 税收 352
一、工商税 353
二、农业税 355
三、盐税 357
第二节 企业收入 358
第三节 预算外收入 359
第二章 财政支出 359
第一节 基本建设 360
第二节 支农资金 361
第三节 科教文卫支出 361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 361
第五节 预算外支出 362
第三章 财税管理与监督 36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62
一、财政机构 362
二、税务机构 363
三、田赋机构 363
四、盐税机构 36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64
一、财政管理体制 364
二、税收管理体制 365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65
一、企业财务管理 366
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366
第四节 财税监督 367
一、审计监督 367
二、财税检查 367
三、清产核资 368
四、企业利润监交 368
卷十五 金融 371
第一章 金融管理 371
第一节 货币 371
一、流通 371
二、管理 372
第二节 金银收兑 配售 373
一、金银收兑 373
二、配售 373
第三节 债券 373
第二章 信贷 存款 结算 374
第一节 信贷 374
一、工业信贷 374
二、农业信贷 375
三、商业信贷 376
四、基本建设信贷 376
第二节 存款 377
一、企业存款 377
二、财政性存款 377
三、基本建设资金存款 378
四、专用基金存款 378
五、信用社存款 378
六、储蓄存款 379
第三节 结算 380
一、现金结算 380
二、转帐结算 380
三、同行结算 380
第三章 保险 381
第一节 险种 381
一、财产保险 381
二、人身保险 381
三、农业保险 381
四、责任保险 382
第二节 保额 理赔 382
第四章 金融机构 384
第一节 银行 384
一、富滇新银行宁洱分行 384
二、宁洱县合作金库 384
三、宁洱县银行筹备处 384
四、中国人民银行普洱支行 384
五、工商银行普洱支行 385
六、农业银行普洱支行 385
七、建设银行普洱支行 385
第二节 保险公司 385
第三节 信用社 386
卷十六 城建环保 389
第一章 城乡建设 389
第一节 县城 389
一、房屋建筑 389
二、市政建设 392
第二节 乡镇建设 399
一、磨黑镇 399
二、农舍 400
第三节 污染调查治理 401
一、县城 401
二、乡镇 403
第二章 管理 404
第一节 机构 404
一、局机构 404
二、下属机构 405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405
一、房产管理 405
二、土地管理 407
第三节 建设审批 408
一、国营、集体建设审批 408
二、私房建设审批 409
第四节 设计工程管理 409
一、房建设计 409
二、工程测设 410
三、施工培训 410
四、质量监督 410
卷十七 党群·政协 415
第一章 国民党、三青团、其他组织 415
第一节 国民党宁洱县组织 415
一、县党部 415
二、区、乡党分部 416
三、主要活动 416
第二节 三青团、其他团体 417
一、三民主义青年团 417
二、其他团体 417
第二章 中共普洱县地方组织 418
第一节 早期地下组织 418
一、中共普洱区委 中共宁洱县委 418
二、中共思普特别支部 419
第二节 建国后各级组织 419
一、中共普洱县委 419
二、基层党组织 422
第三节 党务工作 424
一、县党员代表大会 424
二、宣传工作 425
三、组织工作 428
四、保密 档案 431
五、统一战线工作 432
六、党史征集 434
七、政法工作 434
八、政策调研 435
九、落实政策 435
第四节 党员 438
一、数量 分布 438
二、培训 整党 439
第五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441
一、机构沿革 441
二、纪检会议 441
三、检查监督 441
第六节 政治运动简记 442
一、镇压反革命 442
二、“三反”“五反” 443
三、肃反、审干 443
四、整风反右 444
五、反“右”倾 444
六、新“三反” 444
七、“五反”“四清” 445
八、“文化大革命” 445
第三章 政协 44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48
一、县政协委员会 448
二、内部设置 448
第二节 会议 工作 449
一、全委会议 449
二、主要工作 451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51
第一节 工会 451
一、机构沿革 451
二、主要工作 451
三、会员代表大会 452
第二节 农会 453
一、基层农会 453
二、县农会 453
三、县农民代表会 454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55
一、青年社团 455
二、共青团组织 455
三、少儿先锋队 456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56
一、组织沿革 456
二、主要工作 457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458
卷十八 政权 461
第一章 清代 民国政权 461
第一节 清代政权 461
一、县衙 461
二、里勐 4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权 462
一、县政府 462
二、区乡(镇) 464
三、保甲组织 464
四、县参议会 465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66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466
一、机构沿革 466
二、县长办公会议 469
三、工作制度 470
四、信访工作 470
五、侨务工作 471
第二节 乡(镇)、村、社组织 473
一、乡人民政府 473
二、镇人民政府 475
三、村公所(村办事处) 475
四、合作社(居民委员会)组织 477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477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77
一、村(镇)选举 479
二、县人民代表选举 479
第二节 人大会议 479
一、村、镇人代会 479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480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85
一、组成及内部设置 485
二、会议制度 485
三、代表联系制度 485
卷十九 政法 491
第一章 机构 491
第一节 公安 491
一、沿革 491
二、内部设置 491
三、基层治保组织 492
第二节 法院 493
一、沿革 493
二、内部设置 493
第三节 检察院 494
一、沿革 494
二、内部设置 494
第四节 司法局 495
一、沿革 495
二、内部设置 495
第二章 治安 496
第一节 社会治安 496
一、整顿 496
二、户籍、交通、特行管理 499
三、其他管理 501
第二节 消防 502
一、宣传 预防 502
二、扑灭火灾 503
第三章 审判 503
第一节 案件审理 503
一、制度沿革 503
二、刑事案件 504
三、民事案件 505
四、经济案件 505
五、行政案件 506
六、派出庭审理 506
第二节 复查 申告 506
一、复查 506
二、申告 507
第四章 检察 507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07
一、沿革 507
二、审查批捕 508
三、审查起诉 508
四、侦察监督 509
五、出庭公诉 509
六、审判监督 510
第二节 其他检察 510
一、法纪检察 510
二、经济检察 511
三、控告申诉检察 511
四、监所检察 512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13
第一节 法制教育 513
一、法制宣传 513
二、普法教育 513
第二节 司法业务 514
一、公证 514
二、辩护 515
三、调解 515
卷二十 劳动人事 519
第一章 劳动就业 519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 519
一、资源 519
二、管理 519
第二节 就业 520
一、招收 分配 520
二、安置 522
三、其他形式 522
第二章 干部 524
第一节 管理制度 524
一、编制 524
二、招收 调配 524
三、考核 奖惩 525
第二节 干部队伍 526
一、行政干部 526
二、专业技术干部 528
三、其他 530
第三章 工人 530
第一节 用工形式 530
第二节 队伍 532
第四章 劳动待遇 533
第一节 工资 533
一、制度与形式 533
二、调整 改革 538
第二节 劳保福利 542
一、劳保待遇 542
二、职工福利 545
卷二十一 民政 551
第一章 拥军优属 551
第一节 支前 拥军 551
一、支前 551
二、拥军 552
三、接待 552
第二节 抚恤 553
一、牺牲、病故抚恤 553
二、伤残抚恤 553
第三节 补助和优待 554
一、国家补助 554
二、群众优待 555
第二章 安置 556
第一节 复退军人 556
一、机构 556
二、复员退伍战士安置 556
三、复员干部安置 557
第二节 离退休人员安置 557
一、安置人数 557
二、军休干部居住点 558
第三节 “疏散”、“下放”人员安置 558
第三章 救济 558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58
一、自然灾害 558
二、火灾 561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61
一、贫困救济 562
二、寒衣救济 562
三、扶贫 562
四、“精减”人员退职补助 563
五、其他救济和补助 563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65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565
一、分散供养 565
二、集中供养 566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567
第三节 福利行业 568
一、服务社 568
二、盲哑社 568
三、福利社 568
卷二十二 军事 573
第一章 机构 驻军 573
第一节 指挥(管理)机构 573
一、普洱镇 573
二、警备司令部 573
三、军事科 573
四、人民武装部 573
五、人民防空委员会 574
第二节 驻军 574
一、清朝镇戍 574
二、国民革命军及保安部队 574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 574
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575
第三节 军政、军民关系 575
一、援助 抢险 575
二、互访 576
三、共建文明 576
第二章 兵役制度 576
第一节 招募兵役 576
第二节 志愿、义务兵役 577
一、志愿兵 577
二、义务兵 577
第三节 预备兵役制 578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78
第一节 自卫队、国民兵团 578
一、自卫队 578
二、国民兵团 579
三、私人武装 579
第二节 民兵 579
一、组织建设 579
二、教育、训练 580
三、活动 580
第四章 兵事 582
第一节 民族起义 582
一、刀兴国起义 582
二、“白旗下坝” 582
第二节 解放斗争 583
一、勐先农民暴动 583
二、西萨截击战 584
三、通关截枪 584
四、解放县城 584
五、干田平叛 585
卷二十三 教育 589
第一章 义学 私塾 书院 589
第一节 义学 589
第二节 私塾 589
第三节 书院 59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90
第一节 发展梗概 590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91
第三节 县幼儿园简介 591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92
第一节 发展梗概 592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96
一、学制 596
二、课程 596
第三节 学校少年先锋队 597
第四节 部份小学简介 597
一、普洱县直属小学 597
二、宁洱镇中心小学 598
三、磨黑镇中心小学 598
四、凤阳乡中心小学 598
五、勐先乡中心小学 599
六、黎明乡中心小学 59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99
第一节 发展梗概 599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602
第三节 部份中学简介 602
一、普洱中学 602
二、磨黑中学 605
第五章 民族教育 607
第一节 各类民族班 607
第二节 普洱民族中学 607
第六章 师范教育 609
第一节 发展梗概 609
第二节 各类师范学校 609
一、初级师范学堂 609
二、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609
三、宁洱县立师范学校 610
四、普洱师范学校 610
五、普洱县师范学校 611
六、普洱县教师进修学校 611
第三节 各类师范班 611
第四节 课程 612
第七章 职业教育 613
第一节 蚕桑学堂 613
第二节 农业中学 614
第三节 职业中学 614
第四节 职业培训 615
第八章 成人教育 616
第一节 职工教育 616
第二节 业余教育 617
第九章 教师队伍 618
第一节 来源结构 618
第二节 考核培训 620
第三节 工资待遇 621
第四节 政治地位 623
第十章 教育管理 623
第一节 教育改革 623
第二节 教育经费 625
第三节 管理体制 627
一、学校管理 627
二、县教育行政机构 627
卷二十四 科技 631
第一章 科技 机构 人员 63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31
一、县科技机构 631
二、乡、镇科技机构 632
三、厂、矿技术科室 633
第二节 科技人员 633
第三节 学术团体 634
一、县科学技术协会 634
二、县专业学(协)会 634
三、乡镇科普协会 635
四、农民科技研究会 635
第二章 科技普及推广 636
第一节 科技普及 636
一、宣传 636
二、服务 637
三、培训 637
第二节 科研推广 638
一、农牧业 639
二、工商企业 639
三、医药卫生 640
四、地震测报 640
五、气象观测 642
第三章 科研成果 643
第一节 成果简介 643
一、普查成果 643
二、科研推广成果 643
第二节 获奖项目 646
卷二十五 文化·广播电视 651
第一章 文化设施 651
第一节 图书馆 651
一、县图书馆 651
二、学校图书馆(室) 652
第二节 文化馆 652
一、展览 653
二、培训 653
三、辅导 654
四、组织民族民间活动 654
五、收集整理 654
六、报刊 655
第三节 文化站、室 655
第四节 书店 657
第五节 电影 657
一、管理机构 658
二、电影院 658
第六节 广播 660
第七节 电视 662
一、电视转播台 662
二、电视机 662
三、录像放映 662
第八节 戏剧演出 663
一、滇戏 663
二、京剧 663
三、话剧 664
四、歌舞剧 664
五、花灯剧 664
第九节 俱乐部 665
第二章 民族民间文艺 665
第一节 器乐 665
一、葫芦笙 665
二、小三弦 665
三、唢呐 666
四、哔芦 666
五、响蔑 666
第二节 歌谣 667
第三节 洞经弹唱 669
第四节 舞蹈 669
一、民族民间舞蹈 669
二、现代舞蹈 671
第五节 龙灯 671
第六节 装会 672
第七节 传说 672
第三章 文艺创作 673
第一节 小说 散文 诗歌 诗词 673
一、小说 散文 诗歌 673
二、诗词 674
第二节 书画摄影 674
一、书法 674
二、绘画 675
三、摄影 675
第三节 歌曲创作 675
第四节 工艺美术 676
第四章 文物、景点 679
第一节 县级保护文物 679
一、民族团结誓词碑 679
二、革命烈士纪念塔 680
三、文昌宫门楼 680
四、李辉春墓 680
第二节 碑碣选介 680
一、普洱府建学碑记 680
二、新建普洱府宏远书院记 681
三、普洱殖边楼碑记 681
四、赵璞山先生纪念碑 681
第三节 普阳八景 681
一、天壁晓霞 682
二、仙洞春云 682
三、龙潭秋月 682
四、回龙夕照 682
五、东岭兰萼 682
六、城畔荷凤 682
七、西岭温泉 683
八、茶庵鸟道 683
第四节 新建景点 683
一、天壁山景 683
二、西门龙潭 683
三、东洱河水库 684
四、太乙洞 684
五、观音山寺 684
卷二十六 卫生 687
第一章 医疗机构 687
第一节 县级院(站) 687
一、医院 687
二、防疫、保健站 689
第二节 乡镇院(所) 690
一、镇卫生院(所) 690
二、乡卫生院(所) 691
第三节 村级卫生建设 693
—、培训(1953—1955) 693
二、保健网点(1956—1967) 693
三、合作医疗(1968——1984) 693
四、聘用制(1985——) 694
第四节 企、事业医疗机构 694
一、沿革 694
二、主要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简介 695
第二章 医疗 695
第一节 中草医 695
一、草医 696
二、中医 697
第二节 西医 698
一、私营诊疗 698
二、国营诊疗 698
三、护理 700
第三章 防疫 701
第一节 预防 701
一、接种 701
二、爱国卫生 703
三、食品卫生 70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705
一、疟疾 705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 706
第三节 常见传染病防治 707
一、流行性传染病 707
二、寄生虫病 709
第四章 保健 710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10
一、接生 710
二、妇女病查治 710
三、妇女卫生保健 71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12
一、优生优育 712
二、体检保健 712
第五章 管理 713
第一节 县卫生机构 713
一、县卫生局 713
二、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713
三、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713
四、县药品检验所 713
第二节 医政管理 714
一、沿革 714
二、国营事业医政 714
三、集体医政 715
四、个体医政 716
第三节 药政 716
一、药品质量监督 716
二、麻醉药品管理 716
卷二十七 体育 719
第一章 群众体育 719
第一节 民族体育 719
一、项目 719
二、县民族民间运动会 720
第二节 其他体育 721
一、职工体育 721
二、农民体育 722
三、学校军训 722
四、老年体育 722
五、幼儿体育 722
六、学校体育 723
七、残疾人体育 724
第二章 运动会 725
第一节 县办运动会 725
一、综合型运动会 725
二、单项赛运动会 725
第二节 参加地区、省运动会 727
一、参加地区赛 727
二、参加省级赛 728
三、体育人才输送 729
第三章 管理 729
第一节 机构 729
一、县体委 729
二、县业余少体校 730
三、其他 731
第二节 体育设施 731
一、学校设施 731
二、公共体育设施 731
三、单位体育设施 732
卷二十八 宗教 帮会 735
第一章 宗教 735
第一节 佛教 735
一、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 735
二、大乘佛教 735
第二节 伊斯兰教 736
一、清真寺及墓葬 736
二、教徒 737
三、组织 737
四、活动 737
第三节 基督教 738
第四节 道教 739
第二章 帮会 740
第一节 清斋道 740
第二节 同善社 741
第三节 大罗天 741
第四节 哥老会 三点会 742
第五节 同乡会 743
第六节 行会 744
人物 745
一、人物传 745
二、人物表 757
(一)革命烈士表 752
(二)先进人物表 755
附录 1
一、文献辑存 1
二、诗词 13
三、修志文辑 20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中国)徐艳飞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6》《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10》《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红河英烈大典 1928-2016 下》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员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 2016
- 《湖南考古辑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流程》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写 2020
- 《红河英烈大典 1928-2016 上》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员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 2016
- 《支格阿鲁英雄史诗的活态演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彝学研究会编 2018
- 《图说独龙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2017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志 1991-2010 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13
- 《松桃苗族自治县志 1986-2006》松桃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2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志 1979-2000》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11
-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 1978-2013》三都水族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6
- 《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内丹养生修炼秘籍 下》董沛文著 2012
- 《母亲传承给孩子的四季生活》千早译;(日)麻希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书情书》(德)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著;(德)琳娜·霍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朱子读书法》(南宋)朱熹著 2019
- 《你活成什么样,什么就是生活真相》张军霞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