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饶育蕾,蒋波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300185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行为金融学研究思路应用到公司层面,引入公司经理人认知与心理偏差、偏好等心理特征,解释公司财务决策行为偏差的心理动因。著作把决策者心理因素融入传统的财务理论架构,从公司财务目标、融资、投资、购并、分配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经理人认知偏差以及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证实偏差等心理特征使公司财务决策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内在机理。此外,还分析了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带来的影响,即当市场价格偏离基本价值时,公司经理人利用市场时机作出有损公司长远利益的决策行为。著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行为偏差,以提高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科学性,最大化公司价值。本书运用大量案例,为人们理解公司财务决策活动展示了全新的心理视角。著作适合公司高层决策者、公司中层管理者、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从业人员,可作为MBA《公司理财》课程的辅助阅读材料,也可为财务研究工作者拓宽公司财务的研究空间,提供公司财务研究和实践的新趋势。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令人困惑的现象 1

1.2 企业:流星还是恒星 3

1.3 财务困境与经理人决策偏差 6

1.4 决策者的理性和有限理性 8

1.4.1 理性人假设 9

1.4.2 有限理性假设 10

1.5 行为公司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14

1.6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18

第2章 理性与非理性条件下企业承担的额外成本 21

2.1 经营成本之外的公司潜在成本 21

2.2 行为成本 24

2.2.1 内部行为成本 25

案例:特丽珑彩色显像管背后的故事 26

2.2.2 外部行为成本 27

案例:赫曼·米勒公司面对的压力 29

2.2.3 行为成本的特点 30

2.3 代理成本 32

2.3.1 代理成本的产生 32

2.3.2 代理成本的构成 33

案例:泰科公司的代理成本 34

2.3.3 代理成本的特点 35

2.4 道德成本 37

2.4.1 博弈与合作 38

2.4.2 非合作博弈的短期收益与长期潜伏成本 41

资料:世界石油巨头的绿色谎言 44

2.4.3 道德成本的特点 45

调查:中国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道德成本知多少? 48

第3章 公司财务决策中的认知与心理偏差 53

3.1 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 53

3.1.1 判断与决策中的启发式方法 54

3.1.1.1 代表性偏差 55

3.1.1.2 可得性偏差 55

3.1.1.3 锚定与调整偏差 56

3.1.1.4 情感偏差 57

3.1.2 框定偏差 59

3.2 财务决策中的个体心理偏差 60

3.2.1 过度自信与过度乐观 60

3.2.1.1 自信与过度自信 60

3.2.1.2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偏差 62

3.2.1.3 过度自信与控制幻觉 62

3.2.1.4 过度自信、过度乐观对经理人决策的影响 63

3.2.2 证实偏差 65

3.2.3 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66

3.2.3.1 损失厌恶 66

3.2.3.2 后悔厌恶 68

3.2.4 心理账户 69

3.2.5 从众行为 69

3.3 财务决策中的群体心理偏差 72

3.3.1 对权威的服从——错置的忠诚 72

3.3.2 群体思维 74

3.3.3 群体极化 76

3.4 消除认知与心理偏差的途径 78

3.4.1 逆向思考 79

3.4.2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规范分析 81

3.4.3 建立控制机制 83

第4章 企业目标及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87

4.1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 87

4.1.1 价值最大化的内涵 88

4.1.2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90

4.2 非理性财务目标及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92

4.2.1 非经济目标 93

案例:巨人集团的标志性建筑 94

资料:“健力宝”在美国 95

4.2.2 利润目标 97

4.2.3 规模与速度目标 100

4.2.3.1 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动机 100

4.2.3.2 有机增长与极限扩张速度 102

案例:“红高粱”快餐连锁店 107

4.3 企业价值的估算方法及存在的偏离 108

4.3.1 绝对估值法及运用偏差 109

4.3.1.1 贴现股利法 109

4.3.1.2 贴现现金流法 109

4.3.2 相对估值法及启发式偏差 110

4.3.2.1 市盈率法(PE法) 111

案例:*ST长控:市盈率开新准则玩笑 112

4.3.2.2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法(PEG法) 112

案例:易趣首席财务官的PEG估值 114

4.3.2.3 市净率法(PB法) 115

4.3.2.4 相对估值法的误导 115

案例:施乐公司的盈利预期游戏 117

第5章 公司融资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119

5.1 传统的融资理论与方法 119

5.2 市场非有效性条件下公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 122

5.2.1 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 122

5.2.1.1 股票价格对股权融资决策的影响 122

5.2.1.2 股票发行时机 123

5.2.1.3 股票回购时机 125

案例:银基发展的股票回购 126

5.2.2 债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 127

5.2.3 市场时机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28

5.3 经理人非理性下的公司融资活动 129

5.3.1 启发法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129

5.3.2 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130

5.3.2.1 企业扩张速度与资本结构的演化规律 130

5.3.2.2 过度自信经理人的融资特征 136

案例:德隆集团的过度融资 138

案例:猴王集团的债务王国 142

调查:中国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发行热潮 145

5.3.3 从众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148

调查: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热潮 149

第6章 公司投资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153

6.1 理性投资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153

6.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55

6.2.1 启发式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55

案例: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 157

6.2.2 框定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59

6.2.3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60

6.2.3.1 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60

案例:顺驰:速度的代价 165

6.2.3.2 过度乐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68

案例:康泊公司的系统开发 170

6.2.4 证实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72

案例:先达制药公司的药品研制 173

6.2.5 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74

6.2.5.1 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导致对沉没成本的眷顾 175

6.2.5.2 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恶性增资 176

案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 179

6.2.6 从众行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181

6.3 资本市场非有效性条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行为 183

6.3.1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决策 184

6.3.2 股票价格的高估与投资热潮 184

调查: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热潮 186

6.3.3 股票价格低估与投资不足 189

6.4 投资决策的理性选择与纠偏 190

6.4.1 自我约束——“我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 190

6.4.2 自我反思——懂得放弃和割爱 190

案例:联想的多元化与壮士断臂 192

6.4.3 建立真正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投资准则 194

6.4.4 强化外部的监督 195

第7章 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197

7.1 并购的原理与动机 197

7.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201

7.2.1 启发式偏差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202

案例:天才带来灾难的种子 203

7.2.2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205

7.2.2.1 过度自信导致经理人的并购冲动 205

案例:TCL的国际化并购 207

7.2.2.2 过度自信导致并购的过度支付 209

案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兼并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 210

7.2.3 从众行为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211

案例:联想收购赢时通——搭上网络泡沫的末班车 213

7.3 资本市场非有效性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214

7.3.1 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与企业的并购动机 215

7.3.2 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与企业并购浪潮 216

7.3.3 企业并购的市盈率游戏 218

案例: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相信市场价格的危险 220

7.3.4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盈利增长游戏 222

案例:岁宝热电股价飙升之谜 223

调查:交叉持股——股市非理性繁荣与恐慌的助推器 224

7.4 并购决策的理性选择与纠偏 227

7.4.1 抗拒并购机会的诱惑 228

资料: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公司全体股东 229

7.4.2 做加法与做减法 231

案例:东盛集团的被动减法 233

7.4.3 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235

7.4.4 战略性市场时机选择 236

第8章 公司股利分配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239

8.1 股利分配理论概述 239

8.1.1 股利分配政策 239

8.1.2 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 242

8.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 243

8.2.1 启发法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 243

8.2.2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246

8.3 投资者的非理性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 247

8.3.1 投资者的股利偏好 247

案例:联合爱迪生公司的股利之谜 248

8.3.1.1 理性预期的解释 248

8.3.1.2 自我控制的解释 249

8.3.1.3 后悔厌恶的解释 251

8.3.1.4 心理账户的解释 252

案例:用友软件的派现风波 253

8.3.2 股利迎合政策 256

调查: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行为特征 257

第9章 董事会治理与财务决策的非理性 263

9.1 董事会治理的三个案例 263

案例一:宽容的波音公司董事会 263

案例二:无奈的罗伊·迪斯尼 264

案例三:不欢而散的中润公司董事会议 264

9.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职能 267

9.2.1 公司治理及治理失效 268

9.2.2 董事会职能及失职 270

9.3 董事会的非理性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272

9.3.1 董事会成员个体认知和心理偏差 273

9.3.1.1 董事会成员的认知偏差 273

9.3.1.2 董事会成员的心理偏差 273

9.3.2 董事会的群体决策偏差 274

9.3.2.1 第二代理问题——对权威的服从 274

案例:杰克·韦尔奇:我值这个价 275

9.3.2.2 从众心理的作用 277

9.3.2.3 群体思维的作用 278

案例:世界通信公司的群体思维 280

9.3.2.4 群体极化的作用 283

9.4 董事会决策的纠偏 285

9.4.1 学习和了解各种行为偏差 285

9.4.2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职 286

9.4.3 首席反对者(CNO) 286

9.4.4 建设积极的董事会文化 287

第10章 我国企业经理人认知心理与财务决策行为特征调查分析 289

10.1 调查样本特征及经理人的基本心理特征 291

10.1.1 样本特征 291

10.1.2 经理人的基本心理特征 292

10.2 经理人财务决策行为特征 295

10.2.1 公司财务目标 295

10.2.2 融资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 297

10.2.3 投资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 298

10.2.3.1 投资战略 299

10.2.3.2 项目投资的决策依据 300

10.2.3.3 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 301

10.2.4 并购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 303

10.2.5 利润分配中的决策行为特征 305

10.3 调查结论 308

附录:有关词汇与解释 311

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