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紫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40255409
  • 页数:5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地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是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果突出,教学和科研成果突出,已列入2006年教育部名师公示名单。本书内容由条件、部门、区域整体特征、区域发展战略四大部分组成,条件部分又分为传统条件和新条件,部门部分按产业划分体系进行论述,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通信业,商业,旅游、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区域整体特征部分涉及到经济总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地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区域差异与经济分工等。区域发展战略部分论述经济政策与经济调控、重点开发地带、资源安全问题等方面。特色有四点:①强调信息时代的中国经济地理。信息通信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日益强烈。故以信息化所带来的新因素、新机制和新理念贯穿始终。②强调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地理。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转变对产业发展和布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转型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呈现出新的视角。我国新一轮国民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③带有理论思维的中国经济地理。包括跨国公司、微区位等新
上一篇:谁是接班人下一篇:西方经济学
《中国经济地理》目录

绪论 1

第1节 学科发展 1

一、发展的三个阶段 1

二、内容与结构的演变 3

第2节 理论基础与基本特性 5

一、理论基础 5

二、基本特性 7

第3节 本书结构与学习建议 10

一、本书结构 10

二、学习建议 12

第1篇 条件系统 29

第1章 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及其经济地理影响 29

第1节 地理位置 30

第2节 气候资源 32

一、气候资源特征 32

二、气候资源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布局 33

第3节 水资源 35

一、水资源特征 35

二、水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39

第4节 耕地资源 40

一、耕地资源特征 40

二、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44

第5节 植被资源 44

一、森林、草地资源特征 44

二、植被资源的匮乏和对环境保护能力的下降,致使我国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48

第6节 矿产资源 48

一、矿产资源特征 48

二、矿产资源为我国大规模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54

第7节 海洋资源 57

一、海洋资源特征 57

二、海洋资源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形成及沿海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59

第2章 人口 69

第1节 人口增长、分布、健康水平及结构特征 69

一、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 69

二、人口健康水平及其国际比较 74

三、人口结构特征 77

第2节 人口迁流的数量增长、空间和结构模式、区域差异 82

一、人口迁流逐步趋强并显现出高度活跃态势 82

二、人口迁流的空间和结构模式 83

三、省际人口迁流的区域差异 88

第3节 贫困人口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 9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人口的改变 91

二、贫困人口呈现出区域集中分布的特征 95

第3章 中国经济地理的文化基础 101

第1节 中国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及其在解决当前人地关系矛盾中的作用 101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 101

二、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及人地关系思想的建设 104

第2节 地域文化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 107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107

二、各地域文化都有典型的核心区,地域间存在差异 109

三、地域文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 111

第3节 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 112

一、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与分布特征 112

二、文化旅游资源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影响 115

第4章 国家政策与全球化 126

第1节 国家政策及其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 126

一、区域平衡协调政策 126

二、对外开放区域推进政策 128

三、供需政策 132

四、区域非均衡协调政策 133

第2节 国际政治经济地域格局与中国经济地理态势 137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地域格局的特征 137

二、国际政治经济地域格局与中国经济地理的相互影响 141

第2篇 产业系统 157

第5章 农业地域系统及其生产地区 157

第1节 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及空间演进 158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158

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60

三、不同农业地区的演进 162

第2节 农业地域系统 164

一、耕地农业 164

二、山地农业 168

三、草地农业 171

四、水体农业 174

五、庭院农业 177

第3节 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地区 178

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地域分布及其变化 178

二、杂粮地域分布及其变化 179

三、粮食生产基地 181

四、经济作物分布 182

第4节 典型生态地区的农业发展 185

一、东北黑土地带耕地的生态建设 185

二、内蒙古草原地带草地的生态养育 187

三、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89

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 191

五、黄淮海平原农田系统的整治 192

六、南方红壤区的农业生态优化 194

第5节 新型农区产业化的经济组织模式 196

第6章 工业空间演变与工业产业集聚 205

第1节 工业空间演变过程与展望 205

一、近代工业的空间演变 205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的空间演变及区域专业化确立 209

三、工业空间演变的展望 213

第2节 工业产业集聚 215

一、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和地方集群 215

二、主要工业产业集聚带 218

第3节 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特征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群特征 223

一、高新技术工业的水平、结构与分布特征 223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群特征 225

第7章 交通和通信网络空间扩展及网络结构特征 233

第1节 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空间扩展与现状水平 233

一、近代铁路交通经过3个建设高潮,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基本骨架 233

二、20世纪50—70年代重点完成了西部地区铁路的布局,全国综合运输网形成 234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重点东移,东部地带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237

四、20世纪90年代Internet爆发性增长,现已形成十大主力互联网络 240

五、近年来特大城市内部交通系统迅猛发展并产生积极影响 247

第2节 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空间结构 249

一、交通网络的结构 249

二、通信网络的结构 256

第3节 交通网络与通信网络空间结构的比较 261

一、空间扩散的共性与差异 261

二、联系频率的差异 264

三、主干网络联系形式的差异 267

四、流的差异 271

第8章 旅游业、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结构 275

第1节 旅游业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结构 275

一、三大地区与九大旅游区的发展差异 275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 284

第2节 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与区域差异 296

一、金融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96

二、银行业的区域性差异与城市内部银行网点的集聚 299

三、保险业发展水平、速度与地区差异 303

第3节 房地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与城市居住空间的演化 314

一、房地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 314

二、城市内部居住空间格局的演化 316

第3篇 城市与区域系统 333

第9章 城市 333

第1节 城市化与大城市中央商务区 334

一、城市化水平与发展特征 334

二、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及其特征 339

三、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 343

四、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346

五、大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 348

第2节 城市分布与城市群 355

一、城市分布的空间演变与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 355

二、城市群地域分布与发展特征 359

第10章 区划 379

第1节 经济区划 379

一、经济区划的产生、演变与特点 379

二、我国新时期八大综合经济区 384

第2节 行政区划 388

一、我国行政区划历史演进规律 388

二、我国现有行政区划的特征 391

第11章 分区描述 401

第1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01

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 402

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403

三、东部地区IT产业集群发展与分区 405

第2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409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地理基础 410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412

第3节 中部地区崛起 418

一、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地理优势 419

二、加快系统内部运转与系统外循环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保障 422

第4节 西部大开发 424

一、西部地区的优势 425

二、实施梯度大开发,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427

第5节 三大经济圈 430

一、三大经济圈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30

二、三大经济圈发展任务有所差异 432

三、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 434

第12章 区域联系 440

第1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440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 440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影响 445

第2节 区域合作组织与区域合作 445

一、我国区域合作组织的类型、作用与一体化 445

二、大北京圈内的区域合作 450

第4篇 战略系统 467

第13章 区域经济地理总体特征与发展战略 467

第1节 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其对策 468

一、综合国力的国际排名 468

二、主要综合国力要素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470

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方针 476

第2节 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调整 478

一、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与影响 478

二、三次产业结构内部特征、演进动力和区域差异 479

三、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 481

第3节 城乡二元结构的演进、特征与调节 483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演进 483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485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调节 487

第4节 空间结构的演进、特征与优化 489

一、空间结构的演进 489

二、空间结构的特征 494

三、轴线系统的应用与空间结构的优化 497

第5节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战略 500

一、东北亚地区图们江增长三角国际合作开发战略 500

二、中亚地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国际合作开发战略 504

三、东南亚地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战略 507

第6节 区域知识创新战略 513

一、欠发达地区区域开发中的知识带动战略——以西部地区为例 513

二、大经济圈高新技术扩散战略——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515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战略——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 5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