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东方哲学史  中古卷
东方哲学史  中古卷

东方哲学史 中古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远和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3094
  • 页数:797 页
图书介绍:《东方哲学史(中古卷)》论述中古时期的东方哲学,包括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哲学,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哲学,以及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它按照时间顺序,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该时期以上各国的哲学发展历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各国之间以及与西方之间哲学的互动和交流,如佛教产生于印度并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形成了千年译经运动,使中国建立了像三论宗这样的思想流派。
《东方哲学史 中古卷》目录

引言 1

第一编 南亚 3

第一篇 印度哲学(前6世纪至10世纪) 3

第一章 数论哲学 3

第一节 数论哲学的发展 3

第二节 《数论颂》的哲学思想 10

第二章 瑜伽哲学 29

第一节 瑜伽哲学的发展 29

第二节 《瑜伽经》的哲学思想 37

第三章 胜论派哲学 50

第一节 胜论哲学的发展 50

第二节 《胜论经》的哲学思想 55

第四章 正理派哲学 72

第一节 正理哲学的发展 72

第二节 《正理经》的哲学思想 78

第五章 弥曼差派哲学 95

第一节 弥曼差哲学的发展 95

第二节 《弥曼差经》的哲学思想 101

第六章 吠檀多哲学 112

第一节 吠檀多哲学的发展 112

第二节 《梵经》的哲学思想 118

第七章 部派佛教的基本哲学思想 131

第一节 佛教经典的结集与部派分裂 131

第二节 部派佛教思想总说 140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的基本哲学主张 144

第四节 经量部的基本哲学主张 147

第五节 大众部系的基本哲学主张 150

第八章 初期大乘佛教及中观派哲学思想 155

第一节 初期大乘经典及其思想 157

第二节 中观学派的哲学思想 176

第九章 瑜伽行派的哲学思想 187

第一节 瑜伽行派的主要哲学家及其著述 187

第二节 五位百法与三性 196

第三节 八识和种子缘起 207

第四节 转依与涅槃 219

第十章 乔荼波陀与商羯罗的哲学 223

第一节 乔荼波陀及其《圣教论》的哲学思想 223

第二节 商羯罗的生涯、时代背景与著述 246

第三节 商羯罗的哲学思想 255

第二篇 斯里兰卡等国哲学(前3世纪至近代) 303

第十一章 南传佛教的传播及经典 303

第一节 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传播 303

第二节 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308

第三节 南传佛教的经典 310

第十二章 觉音与《清净道论》 312

第一节 觉音的生平与事业 312

第二节 《清净道论》的哲学思想 313

第二编 西亚北非 323

第三篇 阿拉伯伊斯兰哲学(7世纪至12世纪) 323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经院哲学 325

第一节 《古兰经》与圣训 325

第二节 逊尼派哲学 330

第三节 什叶派哲学 332

第四节 穆尔太齐赖派与艾什耳里派哲学 336

第十四章 伊斯兰神秘主义哲学 340

第一节 苏菲派哲学 340

第二节 照明派哲学 342

第三节 安萨里的哲学思想 345

第十五章 阿拉伯理性哲学 353

第一节 百年翻译运动 353

第二节 铿迭的哲学思想 355

第三节 法拉比的哲学思想 367

第四节 伊本·西那的哲学思想 387

第五节 《精诚同志社论文集》的哲学思想 413

第六节 伊本·巴哲的哲学思想 418

第七节 伊本·图斐利的哲学思想 431

第八节 伊本·路西德的哲学思想 445

第九节 阿拉伯理性哲学与欧洲近代哲学思想的形成 471

第三编 东亚 477

第四篇 中国哲学(前3世纪至10世纪) 477

第十六章 秦汉哲学 477

第一节 秦汉哲学概况 477

第二节 《淮南鸿烈》的“原道”思想 480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484

第四节 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494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哲学 506

第一节 王弼的贵无论 506

第二节 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与裴頠的“崇有”说 514

第三节 郭象的独化论 517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 525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哲学思想 535

第十八章 隋唐佛教与道教哲学 549

第一节 三论宗的哲学思想 549

第二节 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556

第三节 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563

第四节 净土宗的哲学思想 575

第五节 禅宗的哲学思想 580

第六节 隋唐道教重玄学 586

第十九章 隋唐儒学 596

第一节 王通“道在五常”的思想 596

第二节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606

第三节 韩愈、李翱的哲学思想 613

第四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626

第五篇 朝鲜半岛哲学(4世纪至14世纪) 637

第二十章 高句丽、百济、新罗哲学 637

第一节 佛教在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传播 637

第二节 儒学在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传播 641

第二十一章 统一新罗时代的哲学 644

第一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佛教 644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儒学 658

第三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道教 664

第二十二章 高丽佛教哲学 670

第一节 义天与天台宗 671

第二节 知讷与曹溪宗 674

第二十三章 高丽儒学哲学 678

第一节 崔承老《时务策》中的“时中”思想 678

第二节 郑道传《佛氏杂辨》中的“批佛”思想 682

第三节 郑梦周诗文中的儒学思想 686

第六篇 日本哲学(5世纪至16世纪) 693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儒、道教的初传及其影响 693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 693

第二节 儒学的传入 697

第三节 道教的传入 703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发展 709

第一节 奈良时期的佛教 709

第二节 平安时期的佛教 711

第三节 镰仓时期的佛教 715

第二十六章 神道理论的形成 730

第一节 山王神道与两部神道 730

第二节 伊势神道与吉田神道 734

第二十七章 儒学的发展 739

第一节 宋学的传入与儒佛一致说 739

第二节 宋学的弘传 742

第七篇 越南哲学(前3世纪至10世纪) 747

第二十八章 郡县时期的越南哲学 747

第一节 越南儒、佛、道三教的初传 747

第二节 交趾的法哲学思想 758

第三节 锡光、任延对交趾文明进步的贡献 767

第四节 越南三教相互融摄、同源共生格局的初成 771

第五节 越南儒释道三教的进一步融合 776

第六节 姜公辅的政治哲学 7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