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1949.10-2009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1949.10-2009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1949.10-2009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海波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673170
  • 页数:5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初版的基础上作了删减和增加。更突出了产业经济史的主要方面,充分总结了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内容全面,体系严谨,同时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教材。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 1949.10-2009》目录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1952年)导言 2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制度 3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组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3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 8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企业管理制度 1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 18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20

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农民经济 20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经济 23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26

第一节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26

第二节 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 27

第三节 发展供销合作社 29

第四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0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0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1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4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改组 38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0

第一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迅速发展 40

第二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步发展 41

第三节 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42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44

第一节 恢复全部产业的政策措施 44

第二节 恢复第一产业的政策措施 49

第三节 恢复第二产业的政策措施 53

第四节 恢复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 59

第七章 经济恢复时期产业经济变革和恢复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61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年)导言 66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7

第一节 1953~1955年上半年,农业合作化在反冒进中稳步发展 67

第二节 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发动农业合作化高潮 6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72

第二章 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75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 75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80

第三节 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83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88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1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 91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出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94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97

第四节 个体商业的合作化 99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101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101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 107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13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政策措施 113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132

第六章 1953~1957年产业经济变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135

第一节 主要成就 135

第二节 主要问题 136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960年)导言 140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 141

第一节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 141

第二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143

第三节 1959年上半年,对生产建设高指标的调整 148

第四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大跃进” 150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154

第一节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兴起 154

第二节 1958年冬到1959年夏,对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的初步纠正 156

第三节 1959年,庐山会议后农村人民公社化中的“左”倾错误再次泛滥 159

第四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的发展 160

第五节 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组织的全民化 161

第三章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165

第一节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 165

第二节 改进企业管理制度 171

第四章 1958~1960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 175

第一节 1958~1960年,产业经济的进展 175

第二节 “大跃进”对产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176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 180

第四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年)导言 188

第一章 调整经济 189

第一节 1961年,工业初步调整 189

第二节 1962年,工业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 190

第三节 1963~1965年,工业继续全面调整 200

第四节 调整农业 204

第五节 调整第三产业 206

第二章 调整企业体制和整顿企业管理 208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208

第二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 213

第三节 调整和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 221

第四节 调整第三产业企业体制和事业政策 227

第三章 再次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230

第一节 再次集中经济管理权限 230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 237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 241

第四章 经济调整阶段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244

第一节 主要成就 244

第二节 主要经验 247

第五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导言 252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支配下的经济运行的曲折进程 253

第一节 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经济衰退 253

第二节 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经济调整 254

第三节 1974~1976年,经济整顿的成效与夭折后经济增幅的急剧下滑 257

第二章 备战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 261

第一节 “三线”建设的实施 261

第二节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 262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265

第一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 265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271

第四章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 273

第一节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 27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产业经济的严重破坏 277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282

第六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导言 286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产业经济的恢复 287

第二章 “左”的政策的继续与国民经济“洋跃进” 291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导言 296

第一章 经济调整 297

第一节 1979~1980年,工业的初步调整 297

第二节 1981年,工业的决定性调整 299

第三节 1982~1984年,工业的继续调整 303

第四节 农业的调整 308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调整 311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 312

第一节 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过程 312

第二节 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形成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316

第三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整顿 318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改革 318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整顿与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26

第四章 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35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 335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 338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恢复 339

第五章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 342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开始发展 342

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 343

第六章 对外开放的初步发展 347

第七章 1979~1984年,产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350

第一节 主要成就 350

第二节 主要经验 352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导言 358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和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与加强经营管理 359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 359

第二节 国有企业内部的制度改革与加强经营管理 369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376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376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379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发展 382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初步发展 384

第三章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和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87

第一节 继续发展市场体系 387

第二节 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88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391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395

第一节 1985~1988年,经济在乏力的调控中从过热走向过热 395

第二节 1989~1991年,经济在治理整顿中发展 400

第三节 1992年,经济迅速步入高增长 405

第六章 1985~1992年,产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408

第一节 主要成就 408

第二节 主要经验 409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导言 414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 415

第一节 国有经济实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改革 415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 427

第二章 非国有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436

第一节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436

第二节 乡镇集体经济的改革深化与发展 437

第三节 个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441

第四节 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42

第三章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444

第一节 现代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444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 445

第四章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初步形成 450

第五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454

第一节 1993~1997年,经济由过热到实现“软着陆” 454

第二节 1998~2000年,在反过冷、反通缩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60

第六章 1993~2000年,产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466

第一节 主要成就 466

第二节 主要经验 467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完善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9年)导言 472

第一章 国有经济实行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经济改革 473

第一节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73

第二节 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476

第三节 推进国有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和存续企业的改革 478

第四节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81

第二章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85

第一节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485

第二节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487

第三节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490

第四节 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491

第三章 继续推进非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494

第一节 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494

第二节 继续推进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495

第三节 继续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496

第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500

第一节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500

第二节 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502

第五章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进一步发展 510

第六章 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战略 515

第一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15

第二节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517

第三节 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 518

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19

第五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19

第六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521

第七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522

第八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25

第七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 527

第一节 2001~2002年,经济平稳上升 527

第二节 2003~2007年,经济从偏热转向过热 529

第三节 2008~2009年,经济平稳下行 533

第八章 2001~2009年,产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536

第一节 主要成就 536

第二节 主要经验 537

结束语 541

后记 5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