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基于估值、保证金、杠杆和流动性角度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基于估值、保证金、杠杆和流动性角度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基于估值、保证金、杠杆和流动性角度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3603775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教训进行研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建议。
《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教训 基于估值、保证金、杠杆和流动性角度分析》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描述 7

1.1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描述 7

1.1.1 低利率的经济环境 8

1.1.2 高储蓄国家充裕的资金供给 9

1.1.3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9

1.1.4 银行经营模式的改变 10

1.1.5 廉价信贷与住房市场泡沫 16

1.2 危机初显阶段 18

1.3 危机初始爆发阶段 19

1.3.1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紧缩 20

1.3.2 遭受挤提的SIV纷纷倒闭 20

1.3.3 货币市场危机以及央行救助 21

1.3.4 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资产减计 23

1.3.5 单一险种保险商 23

1.3.6 两房危机 24

1.4 系统性金融危机阶段 25

1.4.1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消亡 25

1.4.2 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传递效应 26

1.4.3 救市的政策措施与效果 31

1.5 金融危机溢出到实体经济阶段 32

1.5.1 主要事件描述 32

1.5.2 主要金融市场状况 34

1.5.3 政策措施与效果 35

1.6 金融危机的损失估计以及与大萧条的不同 36

1.6.1 金融危机的损失估计 36

1.6.2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不同 37

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价与美国金融危机 38

2.1 引言 38

2.2 公允价值的基础知识回顾 40

2.2.1 公允价值的产生与混合会计制度框架 40

2.2.2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核心内涵 46

2.2.3 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传导途径 50

2.3 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60

2.3.1 公允价值会计对传统会计观念和原则的挑战 60

2.3.2 公允价值会计放大了金融危机 66

2.3.3 公允价值会计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70

2.4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 73

2.4.1 历史成本会计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 74

2.4.2 大量的研究认为应当完善而非暂停或者废止公允价值会计 75

2.4.3 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建议 77

2.5 启示 83

第三章 信用评级与美国金融危机 85

3.1 引言 85

3.2 信用评级知识回顾 86

3.2.1 发行人评级和特定债务工具评级 87

3.2.2 评级的内容 88

3.2.3 评级的程序 88

3.2.4 评级结果代表的意义 89

3.2.5 评级结果的公信力以及不同评级体系的差异 90

3.2.6 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变迁与费用结构的改变 92

3.2.7 未申请评级与附加服务 94

3.3 评级机构的作用 96

3.3.1 投资者对评级的运用 96

3.3.2 债券发行人对评级的运用 97

3.3.3 投资银行与经纪商对评级的运用 98

3.3.4 政府监管者对评级的运用 98

3.3.5 评级在结构性金融中的运用 102

3.4 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与美国金融危机 103

3.4.1 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 103

3.4.2 不当评级加速了危机 106

3.5 信用评级机构以及评级过程存在的问题 108

3.5.1 结构性金融的基础资产质量下降 108

3.5.2 评级没有区分次级RMBS等结构性金融产品的特征 109

3.5.3 RMBS等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评级模型存在缺陷 111

3.5.4 信用评级的利益冲突 112

3.5.5 评级机构监督评级的持续过程与首次评级相比而言无力与混乱 114

3.5.6 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17

3.5.7 职能冲突 119

3.5.8 权重责轻缺少监管 119

3.5.9 政府特权与缺少竞争 120

3.6 完善评级制度的建议措施 122

3.6.1 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122

3.6.2 防止利益冲突 123

3.6.3 加强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23

3.6.4 解决持续评级过程中资源不足问题 124

3.6.5 加强披露监管 124

3.6.6 增加评级机构行业的有序竞争 125

3.7 启示 125

第四章 垫头与保证金在危机中的作用 127

4.1 引言 127

4.2 垫头与保证金的市场实践 129

4.2.1 证券融资交易 129

4.2.2 场外衍生工具交易 134

4.2.3 风险管理课程 136

4.3 金融危机中垫头和保证金实践存在的问题 137

4.3.1 非保证金或者垫头渠道导致证券借贷的供给波动 137

4.3.2 危机中担保品的资产特性造成垫头快速增加 137

4.3.3 垫头和初始保证金促使顺周期扩大 139

4.3.4 正常时期并没有将证券借贷计划视为核心风险活动并施加管理 142

4.3.5 对担保品的估值能力不足 143

4.3.6 缺少证券借贷的最佳操作指南 143

4.3.7 现行信用触发器放大了流动性冲击 143

4.3.8 缺少必要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145

4.4 解决垫头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145

4.4.1 提升担保品估值能力 145

4.4.2 设置跨越周期的垫头和资本要求 146

4.4.3 使用中央交易对手 148

4.4.4 提供证券借贷的最佳操作指南 149

4.4.5 信用条款信息的收集 149

4.4.6 信用触发器管理 150

4.5 启示 151

附录4-1 一些国家和组织的监管垫头规定 152

4-1.1 Basel Ⅱ标准化的监管折扣系数 152

4-1.2 欧洲中央银行关于担保品的垫头规定 153

4-1.3 中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垫头规定 154

4-1.4 日本担保物种类以及担保物价值计算规定 154

第五章 杠杆累积、去杠杆化与美国金融危机 155

5.1 引言 155

5.2 杠杆及其累积 155

5.2.1 经济体系各部门杠杆的衡量 156

5.2.2 金融杠杆的类型 157

5.2.3 计量金融杠杆的困难 159

5.2.4 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杠杆率计量 160

5.2.5 杠杆的累积 162

5.2.6 杠杆累积的原因 166

5.3 杠杆、顺周期与风险 169

5.3.1 杠杆与顺周期的基本原理 169

5.3.2 杠杆与风险 172

5.4 去杠杆化及其后果 172

5.5 杠杆率的限定 175

5.5.1 杠杆率的优点 175

5.5.2 杠杆率的缺点 179

5.6 启示 180

第六章 融资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不足与美国金融危机 183

6.1 引言 183

6.2 流动性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7

6.3 流动性相关知识回顾 190

6.3.1 流动性及其规范 190

6.3.2 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 195

6.3.3 流动性风险 197

6.3.4 流动性联系 201

6.3.5 市场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之间的循环 204

6.4 当前流动性危机的描述 205

6.5 危机中流动性快速枯竭的原因 207

6.5.1 资产类型与交易场所 207

6.5.2 金融中介的融资方式与组织形式发生不利于流动性的变化 208

6.5.3 杠杆比率、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表效应 211

6.5.4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以及管理手段的不足 213

6.5.5 流动性消失具有危机的自我实现特征 213

6.5.6 债务网络效应 214

6.5.7 流动性风险向实体经济和国外实体的溢出 216

6.5.8 与流动性相关的是多样性而不是规模 216

6.6 减弱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218

6.6.1 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 218

6.6.2 发挥监管的作用 219

6.6.3 增加多样性 219

6.6.4 改善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220

6.7 启示 221

参考文献 2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