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1840-2000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治文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8099646
- 页数:396 页
第一章 近代科技在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的艰难孕育 1
一、为什么近代科技没有从中国社会内部产生? 1
1.近代科技革命在西方发生的条件 1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在缺陷 3
二、近世学风与西学东渐:近代科技在中国的肇端 9
1.近世学风的变动:实学思潮的兴起与演进 9
2.西学东渐思潮的兴起及其与实学思潮合流的最初成果 12
3.西学东渐思潮与实学思潮的再次结合,推动近代科技时代的到来 14
第二章近代科技在中西文化矛盾运动中发展 17
一、“中体西用”的历史成果 17
1.如何认识“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 17
2.近代科技的发展及第一批近代科学家的形成 20
二、体制变革与中国近代科技的拓展 24
1.近代科技发展孕育了体制变革运动 24
2.体制变革运动促进了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26
3.近代科学技术体系雏形在中国的形成 28
三、文化大变动的时代与中国科技近代化的初步完成 31
1.文化大变动的形势及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31
2.中国科技近代化的初步完成 33
第三章 近代中国思想界科学观四形态演变 39
一、思想变动的前奏:器物科学观形态的形成 39
二、理性化发展:方法论科学观形态的确立 41
1.严复的科学文化观及其对科学方法最早的系统揭示 41
2.康有为:从物用科学观到方法论科学观 44
3.梁启超: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性倡扬 47
三、启蒙科学观形态的发端与发展 50
1.启蒙科学观的发端及其内涵 50
2.陈独秀和胡适:启蒙科学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走向 55
3.孙中山的科学启蒙思想 58
四、唯科学主义观形态的形成 62
第四章 科技发展与科技教育体制化进程及学术变迁 68
一、科技发展与近代科技教育体制化进程 68
1.科技教育的开端与科学渗入科举的时期 68
2.科技教育的发展与科学科举并举的时期 72
3.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科技教育体制化的初步完成 76
二、近代科技推动了社会科学及其学科视野的拓展 78
1.“天演进化论”催生了近代社会科学 78
2.近代科技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 82
3.科学理性观念推动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 84
第五章 科技发展与近代中国前期社会经济变革 86
一、旧经济结构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冲击下的解体 86
二、近代工业革命在科技推动下的萌发 89
1.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潮的兴起 89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93
三、科技理性意识与近代工业化运动之命运 103
1.对科技动力的认识与近代产业革命精神的初步展现 103
2.科技理性意识普遍薄弱与近代工业化运动之受挫 105
第六章 科技发展与近代中国前期民众文化变迁 111
一、近代科技对中国早期社会民众影响的主要途径 111
1.通过广大思想家知识者的宣传和启蒙 111
2.通过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变革影响社会民众文化 112
3.通过学校教育影响社会文化 113
4.通过书籍报刊的出版发行影响民众 115
二、近代科技对民众文化影响的主要方面 117
1.观念领域的变动 117
2.生活方式的变迁 119
3.民俗习惯的变化 121
4.封建迷信的式微 124
三、近代科技对社会民众文化影响的局限 126
第七章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科学本土化的探索 130
一、五四以后是历史的终结还是新的开端? 130
二、中国现代科学全面复兴的开始 132
1.“科学共同体”的全面发展 132
2.科技研究的推进并汇入世界主流科学体系 140
3.科学方法传播的深入 146
三、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体制的探索 147
1.“科学共同体”与早期科学体制的形成和缺陷 147
2.中央研究院与中国特色科学体制的形成 150
四、科技教育体制的现代转换 154
1.学制改革的新探索及其对科技教育的影响 154
2.大学院建制与大学科学研究理念的凸现 156
3.独特的文化迁移现象与科技学术界的成长 159
五、科学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 166
第八章社会科学化与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变迁 171
一、科学与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 171
1.知识科学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 171
2.现代学科专业理念的确立 174
3.中国近代学术范式的再度转化 176
二、主体追问:科学与“人”及“人生观” 180
1.科学权威提升的三种类型及其困惑 180
2.人生科学化与主体冲突 182
3.关于“科玄论战”的历史再审视 185
三、哲学科学化及其分化与走向 194
1.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与哲学的科学化 194
2.科学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96
四、科学主义政治哲学的三次转向 198
第九章科学社会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203
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学化运动 203
1.科学化运动的背景 203
2.关于“科学化”的定义与内涵 204
3.如何实行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 205
4.科学化运动的推行与成就 207
二、科学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213
1.“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学?” 213
2.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教育间的互动关系问题 220
3.社会民众的科学素养问题 228
三、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230
1.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及年龄结构分析 230
2.科学家的籍贯区域分布及海外留学经历分析 232
3.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及精神特质的比较分析 234
4.科学家的职业化专业化与近代社会结构的业缘化 239
四、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缺陷 241
第十章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开端 245
一、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科技复兴的重要基础 245
二、新中国科学的重建 248
1.科研机构的组建与中国科学新体制的建立 248
2.科学人才的集聚与自然科学界的大团结 249
3.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252
三、科技文化观念的第一次转型与民众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257
1.科技文化观的转型与“人民科学观”的历史奠定 257
2.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与本土化 260
3.对民众科技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262
第十一章第一代领袖群体的科技战略思想 270
一、工业化视野下的科技观 270
二、“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和实践 272
1.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273
2.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努力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274
3.科技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结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275
4.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276
三、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首次合流与历史迷途 277
第十二章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281
一、科技体制的转换与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281
二、科学建制国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84
1.世界科学建制发展的新动向 285
2.中国现代化后发展特点的历史要求 285
3.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287
三、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作用和反思 288
1.科学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289
2.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 293
3.“大科学”体制下取得的突出成果 294
4.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并非真正现代意义的“大科学”体制 298
第十三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技文化观念的历史迷途 302
一、科技文化观念的第二次转型与“政治化科学观”的确立 302
二、科学政治化的背景及原因探析 306
1.历史原因:人民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与高度政治化的形势 306
2.根本原因:整风与反右后全社会政治意识畸形转向并向各领域渗透 308
3.现实原因:急于求成,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 309
4.内在原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 310
三、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与民众科技文化的畸形发展 312
1.群众性的科技协作网建立 312
2.群众性科技革新运动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 314
四、科学与反科学仅一步之遥 318
第十四章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321
一、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演进 321
1.拨乱反正“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开端 321
2.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22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深化 325
二、江泽民对科技战略思想的发展 328
1.科技动力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基础 328
2.科教兴国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30
3.技术创新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核心 332
三、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合流 335
1.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阐述和新认识 335
2.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再度历史性合流的战略展开 337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进程中科技发展新阶段 341
一、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341
1.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341
2.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 344
3.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345
二、改革开放过程中科技发展的主要体现 348
1.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348
2.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技法制体系 356
3.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奖励制度 357
4.开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358
5.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362
三、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与民众科学素养评价 369
1.社会民众科技文化的新发展 369
2.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377
结束语 383
一、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383
二、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 384
三、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387
- 《《原节子》日本国民女演员传记 比电影还传奇的一生 折射时代变迁》徐辰 2018
- 《科技语篇翻译教程》雷晓峰,李静主编 2020
- 《传承与变迁 闽南与东盟文化旅游要素研究》李彬 2018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 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朱玲 2018
- 《明清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吴琦著 2019
- 《生物科技、医学与法律》齐延平,安·玛丽·杜盖著 2018
- 《科技新闻英语 英汉互译精选》郑佩芸主编;吴越,郭亮,毛隽副主编 2019
- 《科技法教程》李功国著 1993
- 《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 198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编 1989
- 《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内丹养生修炼秘籍 下》董沛文著 2012
- 《饮冰文客梁启超》韩宗文著 2019
-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第3版》段治文著 2017
- 《共和国国情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陈启文著 2019
- 《计算机技术与云安全应用》朱献文著 2019
- 《夜闻录》高楼大厦,马翼文著 2020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十六编 第18册 金元咏梅词研究 上》郑琇文著 2014
- 《四库传奇》张鉴,薛晰文著 2017
- 《临夏书法史略》徐光文著 2016
- 《治理视角下学生参与决策机制研究》刘博文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